华人新冠病死率高出其他人种74.3%?“医学界”独家对话论文作者
通讯作者告诉“医学界”,基因差异是一个可能的因素……
撰文 | 姜飞熊
近日,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一篇不同种族人群新冠肺炎预后研究。这项由多伦多大学神经科专家Joseph Y. Chu领衔的研究,将焦点集中在了华人患者新冠感染预后与其他人种的差异上,使得研究对中国人群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研究的结论显示,相比当地其他人群,华人感染新冠后的病死风险提高了74.3%,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甚至翻了3倍!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又是为什么?
新冠感染预后出现种族差异
让华人医学专家有了研究动机
研究者们在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提出,美国CDC发布的数据显示,感染新冠的住院患者当中,黑人占比比黑人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高得多——即新冠感染的预后可能出现种族差异。
这篇论文的研究团队因此想要考察在华人和南亚人占总人口比例较多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是否也存在类似现象。据研究公布,安省总人口当中,华人占19.4%,南亚人占比29.6%,两者合计约占安省总人口的50%。
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9月30日为止,安省居民当中新冠检测阳性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间段,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依然是原始野生型,而非现在四处肆虐的各种变异株。
队列纳入患者年龄跨度为19-105岁。其中,华人患者1186人,平均年龄50.7岁;南亚人患者3459人,平均年龄42.1岁;其他人群(排除华人和南亚人之后的所有其他居民)42,547人,平均年龄47.6岁。研究者纳入华人的方式采用的是姓氏筛查,因此可能并未纳入所有该阶段感染的华人患者。
纳入队列的华人患者中,14.0%年龄大于80岁,南亚人患者中大于80岁者占3.8%,其他人群中大于80岁者占12.4%。
队列中的华人患者无明显性别占比差异,南亚人患者中男性占53.9%,其他人当中男性占46.4%。
华人的基础健康状况并不比别的种族差
基础疾病在各族群中的占比方面,研究团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统计。
除了COPD在华人中(1.9%)明显低于其他人(3.6%)之外,哮喘(11.4% VS 16.0%)、糖尿病(17.6% VS 17.4%)、高血压(32.8% VS 30.5%)、心衰(3.4% VS 5.3%)、痴呆(11.8% VS 11.5%)、慢性肾病(4.6% VS 5.1%)、在检测阳性日90天内需要长期护理(13.7% VS 12.2%)、过去5年内住院(26.7% VS 28.3%)与其他人群无显著差异。
在更多的心血管、神经、肝肾疾病和癌症等基线统计方面,华人患者与其他人也未出现显著差异,而南亚人患者可能由于基线数据较为年轻,部分基础疾病患病率较低,比如痴呆患者在南亚人患者中仅占3.1%。
华人有更高的新冠病死率
和心脑并发症风险
尽管华人在健康基线数据上并不比南亚人之外的其他人种差,但是在感染新冠的结局方面,华人与其他族群拉开了差异——不好的那种。
如下表所示,统计结果显示,对比其他人,华人感染新冠后的死亡风险是1.743倍(95%置信区间1.344-2.262),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为1.433倍(95%置信区间0.903-2.274),神经并发症风险为3.141倍(95%置信区间1.943-5.080),住院和急诊风险也更高,为1.437倍(95%置信区间1.263-1.635)。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中看到,南亚人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并发症风险比华人低,且大多数情况下比其他人也更低一些。
出现这种差异,其中一个因素是华人患者的平均年龄更高一些,因此研究者进行了年龄分组的亚组分析,来确定年龄在其中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即便在65岁以下的人群中,华人患者也比南亚人患者和其他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住院率、急诊就诊率以及重症率。
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华人患者的死亡风险对比之下更加显著,且重症率依然最高——
这到底是为什么?
论文中指出,华人高其他人群3岁的平均年龄对预后结局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明显的差异性。
研究者回顾基线数据认为,华人在基础病方面,以及基础的心血管和神经方面的并发症患病率并不比其他人种高,甚至个别疾病患病率更低,因此很难认为是华人的健康基线数据更差而引发了更坏的结局。
那么,还有哪些可能性?
近期,Nature发表论文和评论,指出基因影响着人类感染新冠的预后,某些基因使得携带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而某些基因使得携带者更容易发生重症。在Nature发表的论文当中,作者提到,较新的一些对东亚血统的研究中发现了影响新冠感染严重程度的基因位点,并呼吁全球合作进行更多种族多元化的基因研究,以弄清种族与新冠预后之间的关系。
对话论文作者
“医学界”联系到了多伦多大学这篇论文的一作Joseph Y Chu教授,请他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对这一重要研究的解读和想法。
医学界:Chu教授好,最近您发表了一篇对全球华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研究COVID-19 AND ITS CARDIAC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MONG ONTARIO VISIBLE MINORITIES。这篇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华人有比当地其他族裔更高的新冠病死率,且心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为什么?和种族基因差异有关吗?
Joseph Y Chu教授:你好,感谢你们的关注。这是一项大样本量,以人口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在加拿大人口数量最多的安大略省进行。加拿大华人是加拿大占比较高的少数族裔之一。
除了年龄更大(比其他人群平均高3岁)之外,我们还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种族/民族是否是死亡以及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决定因素。排除年龄、性别、收入和长期照护等因素,“华人”这一种族因素与死亡风险增高74.3%独立相关。
但是,这个死亡风险的增加以及更差的心脏和神经系统预后,并不能用感染新冠前基础病的差异来解释!
有许多因素可以用来假说性的解释这一重要发现,不同种族的基因差异当然可能是一种解释。比如,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它作为SARS-CoV-2的主要侵入受体,在不同种族,比如中国人与南亚人、黑人与白人之间,可能有不同的表达。过去已经有一些研究发现了这个问题,例如ACE 缺失等位基因与 SARS-CoV-2 感染的易感性和死亡率相关:一项针对亚洲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ACE deletion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SARS-CoV-2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rate: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the Asian population)就提出过这种现象。
参考文献
[1].Chu, J., Kaliwal, Y., Koh, M., Chen, R., Chow, C., Ko, D., . . . Moe, G. (2021). COVID-19 AND ITS CARDIAC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MONG ONTARIO VISIBLE MINORITIES. 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 / Journal Canadien Des Sciences Neurologiques, 1-29. doi:10.1017/cjn.2021.148
[2].COVID-19 Host Genetics Initiative. Mapping the human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COVID-19. Nature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767-x
[3].Human genetic variants identified that affect COVID susceptibility and severity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1773-7
向患者家属索要红包?这位医生被停止执业六个月
东京奥运防疫新招:纸板床,防止运动员床上剧烈运动
身体住进“重症肌无力”这只小妖怪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