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烧伤超人阿宝忆师公: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一段传奇

医学界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烧伤超人阿宝 Author 烧伤超人阿宝

一代代的烧伤人,薪尽火传。



中国医疗在整体上可能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一个专业上,其临床救治水平却处在欧美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的领先地位,这个专业,就是烧伤。


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想要救治成功,需要解决的最大困难是创面修复问题。能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利用残存的极少量皮肤去修复面积数十倍于此的深度烧伤创面,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


而微粒皮技术,就是目前中国烧伤界使用最广泛的特大面积创面修复技术。这一技术,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和中国医疗界对现代医学发展做出的杰出的原创性贡献。


在中国,只要正经科班出身的医生,只要学过《外科学》并且考试及格的,一定都知道微粒皮技术。在中国,只要搞大面积烧伤抢救的人,没有人不会微粒皮技术。


微粒皮技术的发明人张明良教授,是我师父的师父。遗憾的是,我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退休了。


张明良教授,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一段传奇。


2003年,我刚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读研究生的时候,中华烧伤外科学分会为庆祝分会成立20周年,出版一个纪念册记录了中国烧伤专业的发展历史,里面有协会知名专家的介绍。


张明良老爷子的那段介绍是他自己写的,相对于其他专家动辄半页一页纸的篇幅,张老爷子的自我介绍连头衔加起来只有简单的不到五行字。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我不由得和科室的老师们感叹:张老爷子真是个谦虚的人啊,瞧这句话:“能治活的都治活了,治不活的也没治活”,和那些整天吹嘘自己手到病除的医生比起来,老爷子真是高风亮节谦逊的过分。


一位前辈悠悠的对我说:张老爷子优点特别多,但谦虚好像并非其中之一。小宁同学,请你仔细再品品这段话:“能治活的都治活了”,你听听,能活的都活了,只要能活,都治活了,中国哪个医生敢说这话?你管这叫谦虚?


我琢磨琢磨回过味来,不由得哑然失笑,说:能活的都活了,这是吹牛啊。


前辈摇摇头:老爷子虽然不谦虚,但还真没吹牛,至少从我到科里那天起,他管的病人,能活的确实都活了,我就没见他失手过。


然后前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某次,某地几名战士大面积烧伤,张老爷子把最危重的烧伤面积超过体表90%的患者收到了自己名下,其他几个烧伤面积比较小伤情较轻的患者则收到了别的地方。结果,张老爷子的病人从头到尾平安无事风平浪静,而另外几个病人则是今天呼吸衰竭明天肾脏衰竭后天败血症,天天惊涛骇浪惊天动地,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先后上马。


最后救治结束后,患者单位相关领导把天天报病危的几个病人主管医生和单位好好感谢表彰一番,张老爷子这边领导连来都没来,因为领导都觉得他治的病人肯定不重,要不然怎么从头到尾平平静静啥事儿没有。


而老爷子根本就不在乎。


最后前辈为我注解了一下这个自我介绍:


老爷子1959年毕业,是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文革前毕业的正牌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


而老爷子说的“得过什么奖”,则是国家发明三等奖,得奖的项目,就是赫赫有名的“微粒皮肤移植”技术。



中国的优秀医生,包括阿宝这样专家级的医生很多。但是,再优秀的医生,也是凡夫俗子,也终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下降而逐渐被淘汰和遗忘。


但有极个别的医生,则已经超凡入圣,可以名垂青史。那些名垂青史的医生,无一不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原创性贡献,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医生无论技术多么优秀,一辈子能救活的人终究有限。但发明出一种得以广泛应用的抢救技术,则可以救活无数患者。


微粒皮就是这样一种技术。


我一直很好奇,30多年前,张老爷子是如何天才的发明了微粒皮技术?是不是那天老爷子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落下来砸在他脑袋上,让他获得了灵感。


后来有一次会议上,我见到张老爷子。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蹭到老爷子身边坐下,当面问了他一下这个问题,老爷子淡淡的说:没什么啊,我就是突然想出来了。



我不死心,又找了几个参与了该技术发明的前辈询问了一番。由于时间久远,描述各有出入,但比较一致的版本大概是这样子的:


那是1985或者1986年的某个夏天。


那时候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已经是国内顶级的烧伤中心,但在创面修复上,采取的依然是当时通行的大张异体皮覆盖加小块自体皮嵌植技术,手术时间长,工作量大,效率低。如何提高手术的速度和效率以更好的保障病人的安全,是当时烧伤界一直在摸索的问题。


文革后恢复高考,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那几年终于补充了不少正规科班出身的新鲜血液,新来的年轻医生以北京医学院毕业生为主。


那时候大家都住在集体宿舍,共用一个公用水龙头洗漱。年轻人在一起,难免经常打打闹闹。


那一天,大家吃完饭在水龙头那里刷碗,一个医生漱了漱口,把漱口水吐到了下水池里,里面有不少残余的饭渣。旁边刷碗的同事觉得他挺恶心的,就取笑他:等明天到手术室里,给你取块人皮放嘴里,你嚼碎了就这么往病人创面上这么一吐,哇,植皮结束了。


大家正在打闹,突然有人喊:张主任来了!


张老爷子平时不苟言笑,对下级甚是严厉,大家都有些怕他,于是大家赶紧一哄而散。


然而有一个年轻医生跑的慢,被老爷子给叫住了,那个年轻医生姓张,刚刚从北京医学院毕业没几年,还是个住院医。


张老爷子看到一群人先是哄笑继而一哄而散躲着他,不由得有些奇怪(我猜他可能怀疑是不是这帮年轻医生在背后说领导坏话),于是就问怎么回事。


张住院医生不敢怠慢,就把大家的玩笑一五一十向张明良主任汇报了一遍。


事实证明,张住院医就是那个砸在老爷子脑袋上的苹果。


那一刻,张老爷子脑袋里一道闪电划过,一个天才的主意诞生了:能不能把患者的自体皮片剪成极小极小的微粒,然后均匀移植到烧伤创面上,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扩增效果?


那一刻,梵乐响起,优昙花开,老爷子封神成圣,完成了由一个顶级医学专家向神灵的蜕变。


当然,从一个模糊的念头到成为一个被证明可行的技术,还有很多艰苦的研究工作。


比如,如何保证微粒皮片移植时候真皮面朝向创面?是一个极其棘手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尝试之后,最终张老爷子以盐水漂浮和绸布转移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验用的第一块绸布,是老爷子使唤张住院医骑着自行车大老远去瑞蚨祥买的。


在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之后,微粒皮技术一应用于临床就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成功,皮片扩增比例可以达到1:10甚至1:20的水平。


198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微粒皮技术,获得国家三等奖。并很快在全国推广,成为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最经典手术。数十年来,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微粒皮技术,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代表的中国烧伤界,对现代医学的伟大贡献。


2003年,一个毕业于泰山医学院的年轻胖医生报考了积水潭医院的外科研究生,并考取了该院外科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北京后,天生路盲的他一进医院就转晕了,在迷宫般的医院里绕了半天后终于找到烧伤科的主任办公室,忐忑不安的敲开了门。


给他开门的,是当年骑自行车跑腿买绸布的张住院医。此时的张住院医,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张国安教授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


这个年轻的胖医生,成了张国安教授的开门弟子,毕业后留在了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工作。


又过了10几年,这个胖医生一时兴起,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的微博上注册了一个ID:烧伤超人阿宝。


一代代的烧伤人,薪尽火传。


2021年11月5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原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微粒皮移植技术发明人张明良,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


谨以此文,送别张明良教授。


愿师公在天堂安息。




来源:烧伤超人阿宝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制版:薛娇

往期精彩回顾




目不识丁,从未上过医学院,她却成为“最了不起的医生”
19岁女孩患手汗症:手像被水洗过,这种病年轻人高发
胳膊长瘤,婴儿脑袋大小,中国医生妙手拆弹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