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课·策划案⑤ | 李杰:堂倌,房东与算命先生
方案策划人:
李杰
艺术家和项目:
碧山工销社、冯峰、管怀宾、何云昌、胡为一、洪浩、蒋志、刘韡、刘港顺、刘雨佳、厉槟源、林奥劼、蒲英玮、邱志杰、青田计划、秦琦、琴嘎、石节子美术馆、沈少民、宋冬、隋建国、王鲁炎、王音、王庆松、徐震®、萧昱、谢南星、羊磴艺术合作社、杨福东、杨心广、郑国谷、赵要、赵赵、张晓刚、张培力、张慧、庄辉
新增艺术家:
陈秋林、梁琛、刘传宏、马秋莎、熊文韵、Ye'ela Wilschanski
堂倌,房东和算命先生居住在同一栋阁楼之中,终日不相往来。租客们往往先看看一楼的热闹,再到二楼房内做些自己的事情,偶有兴致或遇节庆就相约去顶楼会一会算命先生。
堂倌
堂倌每日迎来送往道听途说,是一个见惯了世事的入世之人,算是参得半点处世之道。大堂之中灯光昏暗,那些守业的、游牧的、投机的、乡愁的、改良的人都有,七嘴八舌互不相让……不过一到饭点,堂中空空荡荡。全然不见那些高呼理想之人,只剩那些散落在桌上的稿纸,墙上的画报,以及晃动的灯影了……
房东
房东则是个少言之人。阁楼视野很好,位于半山之上,他每日早早地把窗打开,窗外可以看见大半个城的屋顶。房客来自四面八方,有的爱串门,有的孤僻些,有的终日不见人影。房东每日给房客整理房间,总能有些收获。无论是看些稀奇古怪的画片,还是不知道从哪里收来的物件,或者看见一些未封好的信书之类。房东虽不是个猎奇之人,但也逐步通过这些房间的陈设和玩意儿喜欢上了这些房客。日子一长,房东就开始担心起这些房客要是哪天不租房了怎么办,不过他转念一想,人走了留下些东西是好的……
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日常深居浅出。虽日子过得清闲,但多亏了那些周末来的善男信女,让他不觉得孤独。他骨子里是个老派的人,喜欢些旧时的做派,屋里的陈设古朴而精致。他喜欢收集地图和明信片,虽然在不少人心中他是个能通灵之人,知天下事。但他知道他是个空心之人。前些年西方来了好些传教士,带来了不少新观念,弄得人心惶惶。他的许多同行即使没有眼瞎也带起了洋墨镜。他倒是有些骨气,常常冷笑视之。不些年,这位算命先生便通过洞察来往者的世事无常,弄出了套自己的算法,成为了阁楼里人尽皆知的人物。不少人登门学艺,都被先生婉拒了。一个相熟的访客好奇问他,为什么不收个徒弟,他回道,跟我学有能有什么造化,这学问是命里带的……
策展人的遐想
展览的主题从三个具有代入感的虚构人物展开。我们可以将堂倌,房东和算命先生看作是三个不同主题空间的人格化塑性,贯穿展览的叙事化背景设置也是希望将原本艺术家作品以及诠释中被艺术系统固化的部分剥离开来,变得具有阅读和讨论的弹性。
在空间方面,我试图将美术馆的展厅改造成三层楼的阁楼,运用类似市井小说的章节故事串联起整个展览。第一层的入口是一个“茶馆”,迎客的堂倌招呼大家就坐,堂倌会在人们头脑一片空白时开始随机聊天。话题围绕“土地”,“房间”,或“展览”。观众会在不知所措的过程中逐步清理掉那些之前预设好的,关于一个当代艺术展览的想象。当然,这片区域的墙面上布满了与展览相关的人士(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工作人员、艺术参与者、家人、朋友以及网络参与的观众)关于三个主题的海量回答,它们有的故作严肃,有的调侃,有的不知所云。这些文字包括展厅入口处悬置的关键词“大字”影像,构成了“漂浮”在整个展览中的“语境”。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土地的传说”、“房间的故事”、“盒子的预言”。在每个单元入口,我都写上了没有特定意义的虚构故事,虽然它隐晦地指涉了部分作品,但不解释作品或诠释展览。它只是生成展览的一个环节,一段隐喻。例如一层展厅的“土地的传说”,文字描绘的是以堂倌的口吻告诉大家各自关于这村那屯儿的奇闻异事。其中的内容包括的艺术家作品内容的“添油加醋”的描写。而在文本的右边,则有一张来自艺术家双色球小组(余益裔+林奥劼)的海报作品《我们爱观察社会》(事实上每一个单元的展览文本旁边都有一张不同的海报)。当然在展览现场“堂倌”的指引和介绍之外,还会有一个可供租借的iPad,里面会有观众需要的“真实”信息。
土地的传说
“土地的传说”单元现场,分为了中间空间的文献区和四周的影像区。我将三个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在地项目,青田计划,羊磴合作社以及碧山供销社组合成三组文献桌,形成密集而围合的阅读体验,使文献构成各自独立又互为关系的整体。而四周的作品选择也与土地密切相关。无论是历槟源面对土地的疏离与回归的身体行为《自由耕种》,还是陈秋林回到被大坝淹没的故土拍摄的《空的城》,又或者熊文韵7次进藏完成的《流动彩虹》计划,都交织着艺术家的自我找寻与现实博弈之间的角力。从整体角度来看,这个单元试图将个体的行动与集体的行动放置在同一个场域,并围绕人和土地的关系进行讨论。
羊蹬艺术合作社
综合媒介,尺寸可变,2012年至今
陈秋林,空的城
七屏影像,展览现场局部,2014
熊文韵,流动彩虹-雀儿山车队
摄影,1999
房间的故事
在“房间的故事”单元,我试图将艺术家如何面对自身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以房间(包含工作室,居所,家、家居物件或者关于空间的回忆)作为生命经验的容器展开讨论。形式上也参照了家庭房间布置中的阳台、客厅、卧室的形态。在空间入口的形式上也以第一人称口吻杜撰的空间所属人“房东”的房间整理笔记,里面事无巨细的介绍了不同“房客”(艺术家)空间的物件,行动以及猜想。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虚构的故事,展开对于二楼作品的另一种解读。但同时,观众已经可以从一楼申领的iPAD(电子导览)上了解到更多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真实信息,人们会在两个平行的信息世界中观看并进入作品。“房间的故事”单元试图重提个人经验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家如何将空间外化为自己思维的容器,并借由他们的绘画、装置、影像呈现出来,帮助更多人在不同的房间中,面对自身经验,回忆以及童年的进行反思。入口不远处共设置了几件和窗、与屋顶相关联的作品,而张晓刚的作品《信息墙》则从艺术家工作室创作脉络的内部勾勒了一个更加内化的信息网络;马秋莎的《从平源里四号到天桥北里四号》与自己从小到达59幅自画像布展的“画室”回溯与反思童年的成长经验;建筑师梁琛根据自己的记忆重新梳理了自己家数次装修的材质和颜色,并通过建筑模型重塑了空间;以色列艺术家Ye’ela 影像作品内容来自流动的血液游离自儿时的居所的模型中,为我们展开逃离原有生活的故事……
胡为一,窗外无窗 1
2019,影像装置,175 x 115 x 25cm
梁琛,513 1:20
空间模型数码图像输出,尺寸可变,2018
马秋莎,从平源里四号到天桥北里四号
单屏录像,7'47'',2007;自画像,59副绘画,尺寸可变,现场局部 1990-2000
盒子的预言
盒子可以看作是一种收纳的容器,一件礼物,也可以是一个专业的展示空间。第三单元将会是整个“阁楼”中最像展览的空间,无论是入口邱志杰的巨大地图,还是位于中厅中央徐震的《意识形态博物馆》展柜矩阵都指向了艺术家对于一个不可见的庞大系统网络的想象、质疑与批判。在中间展厅侧墙上,展出了刘传宏虚构的一个艺术群体的历史艺术事件的作品集《兴安西艺写生团》,他作品中丰富的细节帮助我们对历史展开的重新想象。沈少民的作品《算了吧,风》位于徐震作品的后面。一面长墙中布满了7个关于展览的构想的思维导图,此作品源自艺术家与策展人讨论自己个展的“失败”的方案。我希望通过这个单元艺术家关于艺术系统的建构,质疑以及批判构成一个层次复杂,视角丰富,并且保持着对艺术权利与范式的警惕的空间。
邱志杰,当代中国艺术地图——为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展所制
喷绘,6张,720 x 240 cm,2016
刘传宏,兴安西艺写生团
综合媒介,现场局部,2016-2017
跟他学不如自己做
走出盒子的预言单元空间,便看见张慧的素描作品《在海边》。画面旁白会有一个身着工装的美术馆工作人员与你讲解这个空间的参与方式。你的面前会有三个巨大的沙盘桌。上面根据展厅比例缩小了所有的原始墙面。你可以通过背后的墙面展架上活得不同规格的展墙模型,可以随意分割模型空间。展架上还摆放了所有参展艺术家以及未入选的海量作品,并且附上了详细的作品介绍。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重组展览。完成后美术馆工作人员会与你交流并记录下你访谈,在沙盘区的顶部还配有一个摄像头,实时记录下所有参与者思考,重组和完成的过程。在沙盘桌的正对面是一张巨大的照片,来自王庆松的《跟他学》。这件作品既是整个展览策展态度的一次回应与调侃,也是“算命先生”故事结尾的一次呼应。
结语
无论是面对社会现场,还是自己的成长经验,又或者面对来自艺术系统的影响与挑战。持续的行动与反思都是必要的。但结果对于我们是否重要?艺术系统的认证是否构成了命名艺术最终的通行证?我保持怀疑。也许成百上千的来访者,经由故事、想象和再创造,将展览无数次的解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看到我们理解世界的狭隘与瓶颈,帮助我们在策展与艺术创作生涯中看得更清楚。
策展人简介
李杰
麓湖·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2006年开始独立策展实践。2011至2015担任A4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组建A4展览学术部,建构A4年度展览体系与学术系统,关注和推动实验艺术发展;建立A4与国际国内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的广泛合作。2016至今,任麓湖·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主要负责美术馆国际国内主题展览、个案研究项目的策划与组织,并持续推动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学术研究等工作。同时他也通过策划一系列在地艺术项目,iSTART儿童艺术节项目践行拓展美术馆更多元的公共关系与批评机制。
李杰曾于2012年受德国歌德学院邀请参加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中国青年策展人访问交流计划。2013年参加日本横滨YCC创造城市艺术中心驻留艺术项目,2014年受邀参加日本“迂回路-亚洲艺术文化交流论坛”策展人交流项目。2016年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参加中日青年策展人互访交流项目。同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2017年获得首届“HyundaiBlue Prize创新未来策展人奖“
关于“策展课”
深圳华·美术馆主办的“策展课——策展与设计”展览邀请崔灿灿作为发起人,以策展与设计为主题,由37位(组)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和项目提供其代表性作品,包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展览以这些艺术作品作为基础素材,邀请8位策展人对本次展览提供不同的方案,通过各自的学术背景和观念构思,将37件作品和项目进行重构式的组合,形成全新的展览叙述文本进行展出。
展览期间,在实体展览不变的前提下,8位策展人将陆续提供各自方案,不断丰富他们各自对展览叙述方式和陈列方式的思考与设想,并于展览后期呈现策展方案最完备的状态。9月初展览闭幕前将举行为期2日的闭幕研讨会,邀请策展人对其策展方案和思考轨迹进行分享与讨论,共同探讨和反思策展的功能及价值。
展期:
2019年6月22日-2019年9月08日
闭幕论坛:
2019年9月初
主办:
深圳华•美术馆
更多展览链接:
华·美术馆
华·美术馆是国内首家以设计为主题的美术馆,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兴建,于2008年9月1日在深圳华侨城正式成立,现为OCAT馆群中的设计馆。
华·美术馆以关注和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与研究为主要方向,同时瞩目于当代艺术和多元艺术活动,积极探索和反映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致力于通过展览、教育、收藏、研究工作,实现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链接。
(正在展出)
开馆时间: 10:00-17:3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特殊情况以馆内公告为准)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 - 1号(华侨城洲际大酒店西侧)518053
交通信息:地铁罗宝线(一号线),华侨城站C出口
门票:全票30元,半票15元,每周二为免费参观日(节假日以及特殊展览除外)
电话:0755-3399 3111
www.oct-and.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华·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