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磅发文!党员干部要练好这项基本功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员干部如何真正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一起来看人民论坛独家内容。
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人民至上、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父老乡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在《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调查研究要虚心向人民请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仅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要守其正。坚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调查研究是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出其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都没有现成的经验,都是全新的课题,必须在学中干、干中学,而调查研究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声音。只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正确解决每个时代的问题,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调查研究要聚焦现实问题。“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调查研究要切实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坚持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坚持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方法论的又一显著特征。坚持系统思维,就是调查研究要全面、客观、准确。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全面、真实的情况,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坚持系统思维,就是调查研究要“解剖麻雀”、突出重点。通过重点调研,解剖典型,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进工作。
党员干部如何练好基本功?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越是形势多变、情况复杂,越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多篇评论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深邃,把调查研究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都说深说透了。党员干部应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这“五点”要求,通过践行这“五点”要求,来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增强调查研究能力。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坚持“深、实、细、准、效”的调研要求,就是要求全体党员要从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实际工作出发,把情况摸清楚,把群众所思所盼摸清楚,坚决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被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真正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各级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必须做好表率,当好“头雁”,恪守纪律,切实推动全党形成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的良好风尚,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新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为创新调查研究方法提供了无限可能。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传统调查研究方法,更要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新机遇,创新调查研究方法,为科学、高效制定和执行改革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谈到调查研究时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如此重要场合强调“高手在民间”,显然不光是说民间有高手,群众有智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如何善于依靠民间高手,汲取群众智慧。必须认识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战无不胜的法宝,而用好这一法宝最重要的一招,就是调查研究。
人民论坛网评:调查研究须“求是”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员干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务求真意,不如此就很容易落入各种形式主义的窠臼之中。
“求是”,正是调查研究的精髓。《说文解字》中,“求”为追究、探究;“是”,即真也。“求是”一词直截了当地概括了调查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真研究问题”和“研究真问题”。我们党的百年实践证明,研究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我们唯有拿出“求是”的作风和行动,与问题不断博弈,深入探究、寻求真相,进而提出对症之策,才能在运用调查研究的结果中不断增强谋划发展的本领和水平。
“求是”在于谋定后动,关注势、把握时。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选准调研课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反之,若没有问题导向,想到什么就调研什么,很容易犯“盲人骑瞎马”的错误,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心把不住、焦点抓不住。一方面要关注势。对事关地方发展的形势、态势、局势精准研判,抓住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前沿问题、重点问题,寻求统筹解决的思路办法。另一方面要把握时。正所谓“文当其时,一字千金”,要想调查研究真正有实效,就要紧跟时代、紧贴时情、紧扣时机,将目光放在党中央部署的重点任务、新时期高质量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人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痛点,等等,及时带着课题走下去、谋得良策提上来,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拿出最务实管用的成果。
“求是”在于脚沾泥土,真调查、敢较真。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纸上得来终觉浅”,调查研究不是做过客、当看客,只有下马观花、脚沾泥土,在熟悉“上情”的基础上沉下去了解“下情”,才能多维度获取真实的一手材料和新鲜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敢较真碰硬的勇气,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真走、真听、真言、真究,多用侦探式的眼光于细节处探求真相。不走“经典路线”、不搞“盆景式调研”,把企业经营的难处、社区治理的痛点、群众生活的问题原原本本反映出来,在直面问题中找到办法、在解决问题中凝聚共识。
“求是”在于一针见血,善于思、成于策。“行成于思毁于随”,调查研究不能就事论事、浮于表面,需要我们善于思考、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和工作举措,最终达到“研以致用”的目的。基于此,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须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多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专业思维,从正反两面厘清各种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调查所得的零散认识系统化、表面现象深刻化,从而一针见血地吃透产生问题背后的实质原因。同步,须树立“以用为贵”的结果导向,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既要符合实际、对症下药,也要推陈出新、敢树一家之言,切忌空、旧、浮,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落脚点。唯如此“求是”,调查才有意义,研究才有突破,调查研究才有实效。
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
新媒体美编 | 吴文迪
欢迎关注人民论坛网视频号
近期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