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回到英都镇的洪承畴

2016-10-23 金英网

回到英都镇的洪承畴
作者:雷智华


久闻英都镇的大名,不仅因为那里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并因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南安的“粮仓”,有“金英”之美称;更主要是因为那里是立下“开清第一功”的洪承畴的故乡。作为一个南安人,我从小听父母说过无数关于洪承畴的故事传说,也知道一些关于他降清的非议,心情颇为复杂。既为南安有这样一位成就丰功伟绩的历史名人而骄傲,也因为无法很好地在内心排除那些非议的声音而隐隐地烦恼。所以虽然心仪许久,我并没有勇气到英都镇一游,因为不知道要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位历史上的先辈和同乡。直到有一天看到了王宏志先生的《洪承畴传》,该书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评价洪承畴,以无可辩驳的丰富事实扫清了我心中的雾霾,让我仿佛看到了历史上洪承畴清朗、伟岸的身影。



(摄影:洪宗文)

于是,在一个五月的晴天,我走进了心仪已久的英都镇,见到了那个身影,和我想象中一样清朗、伟岸。望着这个身影,我不由陷入了遐思。在中国历史上,和洪承畴一样因为侍候新主而被人非议的还有一个名人,他就是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子贡曾经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当初,齐襄公诸儿死后,齐国内乱,小白和他哥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后,管仲摇身一变成了小白的相国。子贡因此发问,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这个最讲道德的人,他的回答决断而尖刻,“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摄影:洪宗洲)

显然,孔子的话不仅适用于管仲,同样也适用于洪承畴。据王宏志的《洪承畴传》传介绍,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又字亨九,福建南安人,隶汉军镶黄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于乡,次年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战败为清军所俘,皇太极以上宾款待,洪承畴深为感动,遂降清。此后,皇太极对洪承畴“宠幸在人臣之右”。诸贝勒大臣对此皆不理解:“上何待承畴之重也!”皇太极反问他们:“吾曹栉风沐雨数十年,将欲何为?”回答:“欲得中原耳。”皇太极诙谐风趣地指出:“譬诸行道,吾等皆普。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日后洪承畴成为清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政权最得力的助手和引路人。洪承畴的最大功绩其实就是劝说清朝统治者接受汉文化及其体制,从而弥合了清朝统治者与汉族百姓之间的文化裂痕,避免了无谓的历史争斗与流血牺牲,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统一。洪承畴熟知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提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建议:——学汉语、读汉书。洪承畴认为要统治中原广大汉族地区,就必须精通汉族的思想文化。他说:“上古帝王莫安天下,必以修德勤学为首务,故金世宗、元世祖皆博综典籍,勤于文学,至今犹称颂不衰”。“帝王修身治人之道,尽备于六经,一日之间,万几待理,必习汉文,晓汉语,始上意得达,而下情易通。伏祈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则圣德日进,而治化益光矣”。二是习明制,倡票拟。洪承畴认为保证清朝统治,必须采用明朝一些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他说:“臣等备员内院,凡事皆当与闻。今各部题奏,俱未悉知,所票拟者不过官民奏闻之事而已,夫内院不得与闻,况六科乎!倘有乖误,臣等凭何指陈,六科凭何摘参?按明时旧例,凡内外文式官民条奏,并各部院复奏本章,皆下内阁票拟,已经批红者,仍由内阁分下六科,抄发各部院,所以防微杜渐,意至深远。”三是选人才,行连坐。洪承峙指出,命官不能贤愚不分随便任用,特别是对封疆大吏,要实行“保举连坐法”。他说:“如督抚、总兵员缺,令吏、兵二部满汉堂官详加评注,自书姓名保举,再以咨询左右大臣,议论相合,方行点用。谈后有功效,保举者受荐贤之赏,若旷职偾事,保举者受妄昧之罪。庶封疆,民生两有攸赖。”这些治国安邦建议,总的看来符合清统治的需要,皆被采纳,它对清初许多政策的调整和制定,以及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些非议洪承畴的后人事实上都是洪承畴历史功绩的受益者。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大业的大国。香港回归了,可是港独还经常闹。台湾是我们永远的心结,台独分子不会善罢甘休。几百年前,洪承畴就意识到了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的我们,或许还可以从洪承畴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局限于当时的封建忠君思想,洪承畴在世时,即便是他的亲人,都对他的行径无法接受。他母亲至死不住他在家乡修筑的大宅子。晚年的他只好客居京城,终老他乡。但历史是公正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终将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认可。




(摄影:洪宗洲)

1991年,《求是》杂志副总编、历史学家苏双碧到洪承畴家乡英都考察,挥笔题词:“开清第一功”。


1996年,在泉州举行的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到会专家学者及其他人士对洪承畴积极致力于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功绩高度评价,予以肯定。


2003年,清史专家、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治亭推出《清史》,对洪承畴的历史功绩做出了肯定。同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召开,定位史上洪承畴是开清重臣、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2006年,洪承畴公园在福建南安隆重揭彩开园。


几百年后,洪承畴,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都镇,也得到世人的尊崇和认可。


此时此刻,我似乎看到眼前洪承畴的眼神里透出了一丝欣慰和笑意……(编辑:洪省治)


作者简介

雷智华   女,笔名“田雨”,官桥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文字作品数百篇,超过两百万字。她创作的作品常在全国重点期刊上发表,并多次在文学艺术大赛中获奖,曾荣获泉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刺桐文艺奖”。2015年被推荐到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成为莫言大师校友。

《南安文学》英都采风专栏






广

商家合作联系电话:13489845919




精彩内容点击内容打开

  1. 西峰院海会塔塔基图

  2. 醉美金英

  3. 英都民俗活动:石泉院观音开光

  4. 英都民警叶文超摄影作品欣赏

  5. 翁山风情

  6. 洪成得:感恩南英中学

  7. 摄影:英都九九寿星图

  8. 摄影家敬老献爱心,感人!

  9. 英都镇庆祝老年节文艺汇演

  10. 英都老协庆祝老年节暨总结大会

  11. 民宗办主任费水弟到访西峰延寿院

  12. 西峰延寿院迎请三尊大佛回归

  13. 福建籍副部级以上官员一览

  14. 翁山东四房中秋敬老座谈会

  15. 西峰延寿院佛像募捐

更多南安新闻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