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第三届重庆爱故乡论坛在碚圆满召开

文章来源: 谷家文创共享空间

2021年7月3日下午,第三届重庆爱故乡论坛在北碚谷家文创共享空间圆满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创艺术与乡村”,旨在推动重庆地区的爱故乡文化创新与实践,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转型,是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传统与现代碰撞,共话乡村振兴的思想盛宴。


开场

主持人: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培训中心主任、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副总干事、国仁乡建培训业务总监 张斌

        在《爱故乡的足迹》视频中,论坛拉开了序幕:一山一水常思之,一粥一饭何敢忘。故乡远去,乡愁袭来,无论离家多远,心里都该有自己的故乡。什么是故乡呢?张斌老师说:“心之所系、命之所在,即为故乡。爱故乡就是从自己做起团结更多人建设脚下的热土。”

随后,重庆美学学会秘书长、谷家文创共享空间负责人谷剑飞致欢迎辞,以饺子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比喻欢迎大家的到来:饺子既是内敛的,万物可包,正如今天的论坛包容了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饺子又是外向的,作为东方社交载体代表,以它为纽带联系各界朋友。

 北碚区政协常委、区文旅委主任胡一珊致辞,她回顾了百年前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等先贤们在北碚植下了乡建思想的种子,无数人从北碚走出去发光发热,北碚是一块文化宝地。此心安处是吾乡,北碚就是这样一片心安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在胡一珊主任的娓娓道来与殷切期盼中,第三届重庆爱故乡论坛正式开始。


主题发言

-1-

王天祥: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副院长

发言主题:《塑形 赋能铸魂——艺术助力乡村更美好》


王天祥老师说,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承载地,是我们的精神故土,艺术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需要艺术的参与。王老师分享了他带领的团队的众多案例,艺术季、研学产业、文创设计……展示了艺术与乡村融合的魅力,提供了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最后,王老师介绍了生态参与式艺术,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作为资源、景观、价值观的金山银山。

-2-

潘家恩: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

发言主题:《弱鸟如何先飞——福建屏南乡村文创经验与启示》


潘家恩老师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三新”解读,贫困地区的振兴需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发展第三产业。潘老师指出要素回流是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核心,并对福建屏南以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案例进行解读,以屏南的“三变”:偏远农村从“流人”到“留人”、闲置资源从“沉睡”到“苏醒”、工业文明“弱鸟”变生态文明“靓鸟”,“三引”:引进高人、引进亲人、引进新人,“三创”:创新老屋流转机制、创新老屋修缮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探讨要素如何回流。随后,潘老师指出城乡转型、生态转型、数字转型这三大转型的交汇点是乡村复兴的历史机遇。

案例分享

-1-

张海燕:重庆文化产业(西南大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

分享主题:《打造小而美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张海燕老师分享了一系列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案例:奇峰村史馆让村民从空间中阅读历史,陈家铺平民书局把文化融入社区、在阅读中感觉人文温度,山西省宋家沟村历史文化空间的改造推动地方崛起,浙江松阳油茶工坊公共空间推动优秀文化的活化利用与发展……  张老师指出公共文化服务应与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公共空间的教育作用。

-2-

王倩予: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主题:《乡村振兴书院综合服务系统的构想》


王倩予老师首先点出了一个现实存在的困境,政府投钱大力建设乡村硬件设施后无人运营。在解决如何运营的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思考:乡村究竟需要什么?王老师说乡村需要教育、组织、陪伴式服务;村民是乡村发展的主体,任何人、任何组织只能作为参与者,无权取缔;乡村建设参与者包含政府和社会力量。王老师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起点,这要从政府层面的机制改革、第三方社会力量介入方式、乡村治理方式创新三个方面去求。通过培育具有自立之心、互助之心、公益之心的“三心”农人,塑造庭院、书院、大院的乡村空间“三院”,创新社会共治、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乡村治理“三共”,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让城市人到乡村养老,在养老过程中为乡村服务,实现双赢。

-3-

秦红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重庆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分享主题:《乡村新场景时代》


秦老师指出,视觉文化正在重构乡村文化景观,如今的乡村场域不应该是传统、封闭的,而应该是现代的、多元的,现代化、多元化便体现在促进城乡融合的战略措施上,让城市里的产业带动乡村的发展进步。在分享中,秦老师以山东“拉面哥”的“红与黑”为例子,指出乡村振兴的实现是渐进的、持续的,并非一蹴而就的,构建健康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应该让乡村被流量网红绑架、被荒诞低俗的表演所占据;接着秦老师讲述了农村女孩麦小登的故事,意在表明要重构“新农人”的形象,挖掘典型先进人物、故事,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4-

孙玉成: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重庆市文化委科技专家库专家

分享主题:《民族志影像与乡村文化振兴》


孙老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更是一名乡村文化传承者,他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将乡村文化讲给世界听。民族志影像不是简单地1+1的学科结合,而是跨文化、跨领域的学科之间的融合互补,旨在打造一个系统的看得见记得住的文化生态。结合“天、地、人、文”多维度的影像拍摄,将民风民俗定格,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从而达到文化重塑之目的。

-5-

李圆圆: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师、重庆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委会秘书

分享主题:《艺术吹醒岛上的乡村——日本乡村艺术体验分享》


李圆圆老师主要讲述带着儿子在日本濑户内海考察时的经历,通过玩具与自然相联系,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同时,自己去想象、去发现、去创造,这或许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元素,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元素。李老师说,设计要考虑村民的实用性,在日本,就有许多村庄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这值得被借鉴于我国振兴乡村的实践中。

-6-

石富: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家项目负责人

分享主题:《中国孩子雕塑创作始末——乡村艺术思考》

石富老师是一名生于农村的贫苦孩子,因为知道困难的滋味,所以他的愿望便是帮助那些和他一样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他致力于创作,在前期,他的作品中,那些孩子充满了愁苦,但随着乡村的振兴,他也发现乡村孩子脸上的笑容逐渐灿烂,到如今的作品展现出自信与创造精神。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帮助更多普通人重获自信,只有扶好志,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圆桌论坛

接下来的圆桌论坛环节激动而精彩,各方专家发表自己对于乡村建设的看法,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人受益匪浅。故乡,还能回吗?故乡,怎么回?文化之于乡村,又该如何安放?


点评环节

周鸣鸣:重庆市北碚区城乡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聘研究员  

周鸣鸣老师是一位坚定卢作孚精神传播和践行者,她在总结时说道,今天论坛主题是“文创·艺术和乡村”,在探讨将艺术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非常好。听完各位专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也很有收获。有这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愿意加入到乡建工作中来,一定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最后周老师用卢作孚先生的话作为结尾——“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

 “彩蛋”——揭牌

在本次活动的尾声,发布了更令人激动的“彩蛋”:在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指导下,谷家文创联合兼善生态美农场、重庆市合川区和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吴建全家庭农场、忠县厚朴家庭农场、拱地猪农场、朝阳爱故乡工作站、重庆尘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七家生态农场与社会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重庆生态文明众创空间”,以“农友城亲,携手同行;天地人和,生态文明”为理念,旨在传播生态文明、推广生态理念,共造绿色生态的健康生活。

今后,谷家将成为链接农场和社区的中转站,不仅有值得信赖的生态农创产品可供预订、购买,而且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农创活动,助力生态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结语

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经常闯进你梦乡的那些可爱的人、可爱的事、可爱的物,是那些流入你血液的热切的期待、热情的行动、热烈的眷恋。情归故里,心系家乡,爱上故乡,和故乡谈一场苦涩却甜蜜的恋爱。人不能回去,但心可以回去,不能长期回去,但别忘了常回去短短呆上几天。



延伸阅读
【影像】乡建·相见:首届乡村建设研习营纪实
【招募】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
【资讯】 换一个视角看乡村建设——《回嵌乡土》新书研讨会举行
【报名】最硬核大学生乡建行动:“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大赛火热报名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资讯】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第三届重庆爱故乡论坛在碚圆满召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