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发病地图来了!你的家乡哪种病高发?是时候防起来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对照全国发病率,很多疾病在特定区域高发!比如广东人易患痛风,河南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全国第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往往跟当地气候、居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请看大图↓↓
关键词:槟榔、烟
湖南人爱吃槟榔,与之相对应的是口腔癌人数也大幅增加。据“2017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湖南地区口腔癌发病率3.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城市高于农村。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素具有明确致癌性,它使过量胶原纤维堆积,形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属于癌前病变,部分可发展成口腔癌。
而且槟榔质地粗糙,咀嚼时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微小损伤和慢性刺激,长期、大量咀嚼则会引起慢性炎症,增加口腔癌风险。
预防口腔癌,一定要少抽烟、少喝烈酒、少嚼槟榔。太烫、太硬食物要少吃;烂牙、缺牙也会反复摩擦黏膜,要及时诊治。
关键词:硬水、海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国华教授领衔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统计了近年来中国成人肾结石患病率,结果显示华南地区患病率最高,为7.2%,华北最低,只有 0.4%。上海、福建、广东、浙江等很多医院泌尿外科结石的患者偏多。
一是因为南方水系,特别是靠近山区的地方,钙、钠等矿物质含量高,这样的硬水,长年饮用就可能增加结石发病率。
二是无论是福建,还是浙江等沿海地区,虾蟹等嘌呤含量高的海鲜类食物比较丰富,当地居民一旦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和尿液中尿酸含量升高,诱发结石。
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尿血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关键词:煲汤、遗传
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广东省痛风患者人数居于全国首位。广东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痛风发病率为10%,尿酸超标者达30%以上,平均每10个人中有1个痛风患者。
痛风高发,和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很有关系。
(健康时报记者 寇晓雯/摄)
一日三餐离不开煲汤。老火汤和火锅底汤一般是以高蛋白食物为食材,如鱼肉、禽肉、畜肉等,持续加热,核蛋白不断分解为核苷酸,加热时间越长,更加鲜美可口,核苷酸含量越来越高,嘌呤含量也越高。一碗老汤下肚,血尿酸水平会明显增加,诱发痛风的风险也越高。
遗传。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外,遗传基因是导致痛风的一个重要原因。90%的痛风为原发性痛风,20%~80%的痛风病人有家族遗传史。
建议用低脂或者脱脂牛奶和蛋类代替老火汤,多吃蔬菜和水果。
关键词:高盐、卤菜
2017年4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们最新调查发现,河南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第一,冠心病死亡人数第二。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人员统计了20个省市在2009~2012年间的食盐及钠摄入量,最高的是河南,12克/天,盐摄入量整整超标一倍!
过量食盐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南甜北咸”,相对而言,北方人吃盐更多,吃饭的时候经常要配点咸菜、卤菜之类的。这也是北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用盐不宜超过6克,最好不超过5克。尽量在家做饭,控制用盐量;多使用胡椒、葱姜蒜等提升口味和口感。在外就餐时,摆一小碗开水,如果觉得菜咸了就用水涮一涮再吃,把盐和油都洗掉了。
关键词:快餐、零食
2017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天津人竟然位列超重率第一名!而据天津市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天津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7.6%,相当于5个学生1个肥胖,高于全国11.2个百分点。
为什么?
因为炸鸡等洋快餐、方便面等零食,受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天津市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或者有时食用洋快餐、方便面的少年儿童都高达四成以上。
注意,过度肥胖是一种病!儿童期肥胖会使得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出现的几率更大,除未来风险增高外,肥胖儿童还会经历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心血管疾病早期征兆及心理问题。
超重怎么减?一管住嘴,二迈开腿!
2017年,腾讯健康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显示,上海有失眠经历的人比例达87.76%,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广州和排名第三的长沙。
被称为“魔都”的上海,工作忙加班累、竞争激烈,这是失眠高发的一个原因。
另外上海居民失眠严重还与环境有关。上海曾经一度有相当严重的光污染,也是困扰市民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
失眠严重就去医生那儿开点安眠药助眠,这似乎成为较普遍治疗方式。但安眠药用量越来越大,安眠效果却越来越差,戒断反应、记忆损害和药物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 所以失眠需要用药最好就医找专业医生。
下面这些文章,对您也很有用:
一群工人、牙医、商人踢进了世界杯,更惊人的是:他们还是最长寿、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们都是怎么养生的?这篇文章花多少钱都买不到!
中国式饭局,毁了多少人的健康?!饭局上的这种人,都不是真朋友!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点赞哟↓↓
参考资料:
①2018-06-19 《这些高发的地方病》 健康时报记者 刘玫妍 杨月 徐婷婷 林 敬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范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