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坚持不做的事情,多做一次,你就离癌症更近一步!
肿瘤专家做了哪些努力,让自己远离疾病,你知道吗?
看完这篇,希望你能醒悟,别再自己去找病了。
1、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就是作死!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医学家郝希山
“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提及营养品能否防癌的时,态度坚决地表示。
“不光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宣称有这样那样的防癌作用,但这些都可能只是在细胞培养时或动物身上有一定作用。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一个营养品、保健品真正地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在人身上确实能够防癌。”郝希山说。
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发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不包括泡菜、腌菜;霉变食物不吃,加工食物少吃,腌制食物、烤焦食物不吃,多吃植物性食物,每天要吃400克非淀粉类蔬菜水果。
防癌饮食应遵循“粗、淡、杂、少、素”。
“粗”指粗粮、粗纤维类;
“淡”指少食高脂肪、动物蛋白类,以天然清淡果蔬为宜,控制盐的摄入(每人每日不超过5克);
“杂”指的是食物类型丰富;
“少”指食物摄入的总量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应节制;
“素”指新鲜蔬菜、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2、不回家吃饭,就是作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在宴会桌上谈问题?”孙燕院士说,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的陋习导致了很多人长期饮食无规律,越是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越是难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顿饭。
饮食不规律,饭局上的烟、酒以及不知不觉过度饮食,使我们的肠胃始终处在受损状态,再加上体重超标,长期下去就可能诱发癌变。
“可怜可怜自己的胃,珍惜自己的身体,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3、长期郁闷,就是作死!
著名临床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
早有研究证明,抑郁导致情绪低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
许多癌症患者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诱导肿瘤的发生。
建议大家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乐观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心情愉快、乐观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4、太拼太追求完美,就是作死!
著名临床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
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城市里的女性癌症患者,70%都是好女人。
她们身上找不到不良生活方式的蛛丝马迹——既不酗酒、抽烟,也不乱吃,更不日夜颠倒、生活无度……在外人眼中,这些女性可能处处都表现得很优秀;但其实,她们的心理压力比一般人来得重,很容易产生紧张、压抑、挫折、抑郁等负面情绪,且难以排解。
而负面情绪的不断累积恰恰是癌症的“催化剂”。因为负面情绪会悄无声息地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免疫等功能,削弱基因的修复能力。
不妨给自己卸下一些心理负担,一些小事难得糊涂,就别太计较,让自己心情豁达、放松,才会让疾病远离你。
5、放任自己胖起来,就是作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
越瘦的人得上癌症的机会越小,在没有体重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瘦!这是全球21位科学家基于对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历经5年研究后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议中的第一条内容。
在孙燕院士看来,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特别是平时摄入较多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胃口来减少患癌风险,比如肠癌、胰腺癌、肾癌、乳腺癌等都与肥胖有关。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21岁开始应该让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避免体重和腰围增加。
6、不重视体检,就是作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 张凯
不能保证大家终身都不得癌,但可以尽最大努力让大家不得中晚期癌。做好防癌体检,早诊早治,早期癌症可以治愈。
你的汽车每年就必须年检,不然就不能上路。我们的器官是24小时给我们服务的,怎么这么不偏爱它,不肯给自己年检一次呢。
防癌体检抓住主要癌症,中国的主要癌症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这六种癌发病占中国所有癌症发病的80%。
主要癌都有确切的早诊方法:
肺癌:胸部低剂量CT
乳腺癌:钼靶+超声
肝癌:超声+血的甲胎球蛋白检测
结直肠癌:肠镜
胃癌:胃镜
下面这些文章,对您也很有用: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点赞哟↓↓
本文参考资料:
① 健康时报 2017-09-30 《肿瘤院士总结出5条“防癌经”》
②健康时报 2017-03-08 《“好女人”更容易患癌!》
③ 健康时报 2015-08-30 《滚蛋吧,肿瘤君!》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范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