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开宝宝黄疸神药“茵栀黄”退黄的残忍真相!看完你还会给孩子用吗?

点击右边关注→ 健康时报 2019-07-02


健康时报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黄疸是宝宝出生后,父母面对的一个比较担心的问题。据了解,茵栀黄类药品作为治疗黄疸以及急、慢性肝炎患者的药,一直备受青睐,一度被称为“退黄神药”。


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反映在新生儿“退黄”时频发,围绕在这种药品上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茵栀黄退黄早就该被淘汰了


只要发现孩子黄疸指数高,多数都会用这种药。但实际上,茵栀黄退黄存在风险。


12016年国家禁止婴幼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因其曾致新生儿死亡的案例,2016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公告,明确指出新生儿、婴幼儿(三岁以内)禁止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栀黄注射液方出茵陈蒿汤,是一种中药合剂,主要由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一直被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


注射了茵栀黄之后,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


在CFDA发布公告后,著名药师冀连梅也在其新浪微博中发文表示,茵栀黄市场每年都有几亿元的人民币,其中很多是新生儿消费的,而CFDA此举是在保护宝宝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22017年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


注射液不能用,那口服呢?


2017年,CFDA重新发布了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明确强调了口服茵栀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



据悉,茵栀黄口服制剂共有10个批次的药品,包括口服液、片剂、软胶囊、泡腾片等。


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因为茵栀黄中的茵陈就是一味泻药,使用茵栀黄的宝宝,大多伴随着腹泻。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新生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如果出现腹泻,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长时间的腹泻,容易继发乳糖不耐受,这对还在喝奶的孩子来说,在营养吸收上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宝宝皮肤娇嫩,腹泻还很容易引起尿布疹,严重的尿布疹还会感染,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相对而言,茵栀黄口服液副作用少且耐受性较好,但仍有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药物性肝炎的报道。


所以中规中矩的提示是:不建议儿童轻易使用。


黄疸只是一种生理表征,大部分可自愈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及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低下引起的,这是正常发育过程的现象,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绝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少部分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不迟于生后14天完全消退。


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生后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一旦出现加重迅速,消退就会经常比较晚,有的时候两三周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


尽管严重的黄疸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大部分的生理性黄疸并不严重,对身体也不会造成伤害,只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宝宝都能健康成长,较少留下可怕的后遗症。


想尽早退黄,这样做!


1生理性黄疸


如果是胆红素不超过12毫克每单位的生理性黄疸,只需要观察,不需要治疗。


便秘的宝宝黄疸消退会比较慢。想要尽早退黄,最重要的就是多多哺乳,多吃多拉才能促进胆红素迅速排出体外。


但目前的现状是:多数宝宝只是生理性黄疸或者母乳性黄疸,服用茵栀黄退黄就属于过度治疗,弊大于利。


2病理性黄疸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根据《2014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当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蓝光疗法,目前临床应用广泛;

二是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丙球蛋白、白蛋白;

三是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


并未提及茵栀黄的使用事项。


所以,真的没必要为了退黄,吃副作用不明、不良反应不明、禁忌不明的茵栀黄。



大家都在看:

抗癌有“神药”了!世界上获批了8种,中国已有4种!PD-1是啥神药?

夫妻双双膝盖坏掉,竟是因为一个坚持10年的“健康习惯”!

一家四口全患癌!这7种易致癌的做菜习惯,可能会害了全家人!

未成年女孩流产,怒怼医生:“大清都亡几百年了,你们医生的思想真可怕!”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在看”↓↓

本文参考资料:健康时报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