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爱乐工厂:在废弃10年的旧工厂,被“命运叩响大门”的声音击中......
音乐是什么?
爱乐是什么?
许多年之后,我可能仍会清晰地记得,在重庆爱乐工厂,被“命运叩响大门”的声音击中的那个傍晚。
可能有点夸张,但当时当刻我觉得自己体会到菲茨杰拉德在《像丽兹饭店一样大的钻石》里描述的那种感受。
但我不是菲茨杰拉德,所以只能发微信给朋友说:“我X!交响乐太牛X了!我实名制热泪盈眶!我X!”
┇重庆爱乐工厂演奏大厅,重庆爱乐乐团每周二、三、四在此排练。摄影: 十三©ZIPART
“爱乐”的人们
1808年,《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命运交响曲》)在奥地利维也纳剧院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担当指挥。
210年之后,80岁高龄的乌克兰国宝级交响乐指挥家阿林·格里哥维奇·符拉辛柯,在距离维也纳7000多公里的重庆,一座由废弃工厂改建而成的音乐厅里,指挥着重庆爱乐乐团排练这段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乐章。
这一幕,恰好被偶然造访的我撞见。
Lucky Me!
┇阿林·格里哥维奇·符拉辛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乌克兰国家大剧院常任指挥,哈尔科夫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他在前苏联享有盛誉,在乌克兰更是家喻户晓,曾被授予乌克兰艺术成就最高奖“总统特别奖”。摄影: 十三©ZIPART
┇重庆爱乐乐团的排练现场。摄影: 十三©ZIPART
80岁的阿林·格里哥维奇·符拉辛柯不远千里来到重庆,是因为刘新。
重庆爱乐乐团的创始人、音乐总监、指挥家刘新,此刻就坐在演奏厅的绿色长椅上。
1982年,刘新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随后去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于2005年前往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彼时正是师从阿林·格里哥维奇·符拉辛柯。
因为身体原因,曾多次受邀担任过国家级交响乐团指挥的刘新老师,暂时无法亲自站在指挥台上,但每周二、三、四的乐团排练他仍会到场,雷打不动。
┇重庆爱乐乐团创始人、音乐总监刘新。图片由爱乐工厂提供
我注意到重庆爱乐乐团成立于2014年,而眼前的爱乐工厂是2017年7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的。
“爱乐工厂改造之前,你们是在哪里排练呢?”排练间隙,我跟刘新老师聊了起来。
“就在这儿啊!改造之前我们就在这个厂房里面排练了。”
“那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啊?”
“什么样?就是老厂房嘛!”他轻描淡写地笑着说。
┇改造前的爱乐工厂是一个废弃了10年的汽车配件加工厂,重庆爱乐乐团曾在改造前的老厂房内排练近两年。图片由爱乐工厂提供
如果不是看了这些老照片,坐在如今这个任由世界顶尖音乐人挥洒才华的高雅音乐厅里,很难想象重庆爱乐乐团曾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生长。
我脑补了这样一幅画面,一群背着各种乐器的音乐人,他们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顶尖的音乐院校,他们是大学音乐教授、普通教师、建设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琴行业主…...
却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鱼贯着钻进一座废弃多年的破败厂房,不一会儿,老厂房里传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太魔幻了吧。
是真爱无疑了。
不仅是音乐厅
2016年9月,爱乐工厂的改造正式动工。
设计师潘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栋90年代工业建筑的风貌,外立面剔除了老旧的瓷砖,保留简洁的水泥墙面,并栽种下不断生长的爬山虎。“现在爬山虎还没长起来,理想状态是爬山虎爬满整栋楼,把建筑藏起来”,潘侨说。
┇爱乐工厂改造施工期间。图片由爱乐工厂提供
┇爱乐工厂外立面。摄影: 十三©ZIPART
“隐”是设计师潘侨想要达到的状态。所以一楼咖啡馆的门脸低调至极,亦不像大多数咖啡馆辟出视野开阔的落地窗,仅开几扇狭长的洞窗。
潘侨希望这个建筑的内与外是有疏离感的。在他看来,“呆在里面,想象外面的可能性”是最美妙的。
确实,当你沿路经过数个汽修厂和废弃厂房,忽然从一隅小门进入到爱乐工厂,那一瞬间颇有穿越时空的魔力。
身陷爱乐咖啡馆松软的沙发里,也陷入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但这种“隔离”却可以激发无限想象——外面可以是闹市、陋巷,也可以是雪山草甸、大江大河......
┇爱乐工厂一楼的爱乐咖啡馆是一个loft式的空间,一层的开阔空间可以举办小型的音乐会、讲座等活动,二层则是更为安静私密的休憩空间。摄影: 十三©ZIPART
一楼的爱乐咖啡馆就是之前的生产车间,潘侨不仅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当年的吊勾、轨道,甚至连墙面都未作处理。
“除了那些有危险性的、摇摇欲坠的东西,别的我们几乎都保留下来了。”
整个空间里也不见太多装饰,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因为比起设计上的炫技,潘侨更愿意把空间交还给与之共生的使用者。
┇爱乐工厂里的爱乐咖啡馆,二层为开放式的卡座,但每个座位之间保留着恰当的距离。摄影: 十三©ZIPART
他说:“空间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时间的积累,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氛围。是新的使用者让老旧的空间重生,不是设计师。”
这也是为什么他执意保留下这座厂房原本的使用痕迹,因为曾经的使用者赋予了这座建筑如今的样貌——那些时光打磨而成的美感或缺陷恰恰是这座建筑的灵魂。
潘侨甚至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改造”,而是“修缮”。“尊重时间带给它的一切”——这是他设计的初衷,亦是准则。
┇爱乐工厂一楼的爱乐咖啡馆。摄影: 十三©ZIPART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潘侨绘制的爱乐工厂设计手稿。图片由爱乐工厂提供
如今的爱乐工厂除了位于顶层的演奏大厅,里面还有咖啡馆、音乐学校、小型排练厅等。一楼东南侧还有一家由重庆著名爵士乐队Lucky Blue打造的同名Jazz Bar。
┇爱乐工厂东南侧的Lucky Blue Bar。摄影: 十三©ZIPART
而2楼的爱乐音乐学校,则与传统为了“考级”而学习音乐的学校截然不同。就像他们说的那样:“爱乐音乐学校要做的就是摆脱国内传统音乐教学的枯燥乏味,让人们爱上音乐”。
所以你在这里看不到被父母逼着练琴愁眉苦脸的小孩,因为没有急功近利的催促,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下音乐的专业技巧和鉴赏能力——一切都建立在喜爱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爱乐音乐学校还会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音乐家来举办大师课。有专业的指导,却没有刻板的教条,更像是一群热爱音乐的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起,尽情享受音乐的快乐。
┇爱乐音乐学校的教学现场(左)与定期举办的汇报表演。图片来自爱乐工厂
除了教学,爱乐工厂还有免费为小朋友们演出的童话音乐剧,以及定期举办的小型音乐分享会,水准很高票价却很低。
“当然不赚钱啰,但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小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爱上音乐”,爱乐工厂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爱乐工厂演出现场的观众们。图片来自爱乐工厂
于是又想起设计师潘侨那句话“新的使用者让老旧的空间重生”。当你确切地看到一群热爱音乐的人,将一栋毫不起眼的老厂房,变成一座被音乐和故事、欢笑和泪水填满的空间,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我回到演奏大厅,望着台上排练的乐团,开始好奇“新的使用者如何看待这幢建筑呢?”
排练间隙,我忍不住问刘新老师:“你觉得现在的爱乐工厂怎么样?”
他愣了一下,又环顾了一圈演奏大厅,然后很认真地说:“我们要做得更好,才对得起这么好的音乐厅啊!”
.
.
.
后记
参观乐团排练时,我还偶遇了资深乐评人苏立华,他给我透露了不少重庆爱乐乐团的“内幕”。
比如乐团有非常严格而公正的考核制度,每年对乐队演奏员进行专业的考核,考核的标准和方式与国内外正规乐团的考核标准和方式一致,考核过程,应考的乐员与考官之间互相看不见,进行盲听考核。
“以这样的方式经营一个乐团,在目前的中国应该是难得一见的”,他说。
在他看来重庆爱乐乐团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乐团演奏员们不是为了钱和各种待遇才加入乐团,而是为了热爱音乐和共创一番事业,共圆一个梦想。这是一支真正由爱乐者组成的乐团,从他们的演出状态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爱乐乐团”(Philharmonic)最早是由离开宫廷的乐手们,为在民间演出而自发组成的演奏团体。他们怀揣着对音乐的真挚热爱,跳出僵化程式的约束,追求更自由的表达,以及更为真实鲜活的情感。
显然,于废弃厂房中顽强生长的重庆爱乐乐团,无愧“爱乐”之名。
.
.
.
END
延伸阅读
那些“爆改”重生的空间
空间志120档案
拍摄
发布
空间类型
空间面积
空间位置
空间设计
1810
181026
综合性空间(咖啡馆/酒吧/音乐学校/排练厅/音乐厅)
约1000㎡
重庆市渝北区紫园路292号
潘侨
创作信息
主编
编辑
撰稿
摄影
栏目
牧之
黄鹤
黄鹤
十三©ZIPART,或由爱乐工厂提供,或来自网络
空间志/人物圈/筑事研究院/小蓝书/筑事会/言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