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小石村:关于乡村的理想公共空间,他们给出了一种解答
原本各自生活的村民,因为这个屋檐又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吃饭也好,打麻将也好,做手工也好,都会在屋檐下进行,随便摆几张竹椅子,就能聊上一整天。所以建筑空间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一条暗线,是潜移默化的。
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子栏目
“New Plan of Rural Area · 筑乡计划”
在城市化进程高度运转的当下选择回归农村,聚焦乡村建设,是一种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选择,亦是重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
观察“城”与“乡”的变迁,思考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从建筑出发,持续探访有价值的乡建实践案例,并邀请拥有独到学术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的学者、建筑师、运营者,以及投身乡建工作的管理者、基层工作者、在地居民等多方人员,共同探讨乡建的意义、如何乡建、谁在乡建和乡建为谁等话题,希望为城市及乡村的未来规划提供些许参考路径。
· · ·
以建筑的视角,
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乡村的剧变与未来。
对于追求巴适的成都人来说,今夏又多了一个周末郊游避暑的好去处:位于成都北面龙门山脉的“金城森林村落”。从成都驱车一个半小时,便能远离都市喧嚣,在这座由蝉鸣布谷所环绕的山林村落里,感受到清新舒爽的空气,村民质朴的热情,还有令人回味的麻饼、豆腐和玉米馍馍。
在成为“金城森林村落”之前,这里叫作小石村,一个曾经因煤矿而兴盛,却也伴随着计划经济式微,而陷入人才凋敝和身份失语困境的典型中国式乡村。
从小石到金城的变化,体现了生活于此的村民们正在重拾往日的活力与自信。这当然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对乡村建设所投入的巨大努力,但更为可贵的是,小石村的更新,是透过对村民日常的持续运营,对村内公共体系的再造,以及与专业人士的相互信任,所走出的一条更坚实而持久的再生之路。
· 惬意的小石村。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小石村的名字是由茶马古道上一段小石阶梯而来,自六十年代在此开发了煤矿后,这里一度成为整个区域的中心,修建了电影院和食堂,吸引附近的村民们都来此购物消遣,很是热闹。
但九十年代后,小石村开始日渐萧条,直到08年汶川地震,整个村子基本被震毁了,煤矿也坍塌了,村子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出去务工,留下的村民也大多无事可干。
· 村里的孩子们。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2017年,当建筑师李烨被新上任的村书记岳付飞邀请来小石村做第一个建筑时,李烨觉得这里有一种典型性:既没有特别突出的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在文化上也面临断层的尴尬。这其实是今天中国很多乡村所面对的普遍性的身份困境。
李烨认为破局必须要从激活村子的内生动力开始,于是他建议岳书记将并不宽裕的改造预算,用来建造一座公共建筑,先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功能需求。这和以明星建筑师作品或网红民宿作为卖点的空降式文旅思路大相径庭。但李烨和岳书记都相信,只有重塑村子的公共系统,让村民们又可以聚合流动起来,才能一步步找回小石村原有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连接。
之后他们又邀请了策划顾问黄和璐一起加入到项目中,在村民的连接更真实主动之后,进一步产生外向的潜能,为小石村建立与外界互动的新形象。
· 李烨为小石村修建的文化大院。图源直译建筑
经过三年的努力,新生的小石村无疑正在渐渐朝着更理想的方向前进,为此我们分别采访了岳书记、李烨与黄和璐,来聊聊他们各自眼中的小石村,以及这个项目对于自己的改变。
村书记岳付飞:要让村民像一家人
岳付飞是土生土长的小石村人,还是岳飞的后人,他的祖辈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在2017年回到小石村做书记之前,他一直经营着自己的餐饮生意,并且成功拓展到了外地市场。最初考虑回村时,他只是想趁着乡建热潮投资经营一个民宿,但恰逢村里人事动荡之际,最后竟临危受命被选为了村书记。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人的支持,岳付飞觉得必须要把这份工作干好,他清楚意识到村子的活化需要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在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李烨,两人对于乡村建设的理念一拍即合,李烨则被岳书记回乡的坚定决心所打动,义务为小石村设计了村里第一个公共建筑:小石村文化大院。
· 岳书记。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 岳书记和村民。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在这个能“包容一切活动的瓦屋檐”之下,集合了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卫生站、乡村夜校、儿童活动室、村民图书馆、健身房、忠孝文化展厅等多重公共功能,是小石村理想公共空间模式的开端。
作为村书记,岳付飞希望让村民们像一家人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他也相信集体性的力量,那曾是形成乡村身份认同最重要的力量。
· 小石村的文化大院。图源直译建筑
· 村民在文化大院屋檐下。图源时地建筑工作室
在文化大院建造完成后,岳书记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村子里的各种活动,重新组织起原本分散的村民,这让大屋檐从空间形态的更新转化为社会形态的更新。
以文化大院为契机,这种公共性也延伸到村里更多的角落。比如18年春节的”小石年饭“,全村1100多人,每人凑了26元,在村里的忠孝广场摆了一百多桌,岳书记还起了个很接地气的口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让许多村民们都从新的公共生活中寻找到意义和归属感。
· 村里的各种活动。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 小石年饭。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 可爱的村民。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看着小石村的变化,岳付飞欣慰而自豪。他希望未来的小石村是一个干净清爽的小乡村,村民都具备很高的素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再透过民宿和农产品,让更多外地游客喜欢上小石村,与村民融洽相处,回到小石村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建筑师李烨:从本地长出来的原生设计
当初从海外学成归来时,李烨应该没想到自己会在一个四川的小村子里待上这么久。文化大院是他在小石村的第一个建筑实验,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小石村整村计划的发起人之一。除了文化大院,他还为小石村建了谷仓洗衣坊、甜品工厂和文化长廊。未来的规划则会有山野共享厨房、酒坊、麻饼场、岳飞广场、停车场、竹艺馆、豆腐坊、共享民宿等。
这些空间的规划,首先是满足村民对村子原始地理状态的运用和公共空间的使用,但同时也会延伸到游客,串起小石的乡村漫游路线。在这条新设计的漫游路线上,村民的日常动线能覆盖80%以上。
· 李烨(左四)和村民。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 小石村规划图。图源时地建筑工作室
说起在小石村这些年的最大变化,李烨坦言自己最初也曾以精英主义的视角,希望透过建筑专业去给乡村带去某种思路,而“带去”本身不免就会有一丝居高临下的姿态。但是当他真正投身进去,在村里一砖一瓦把房子盖起来后,才真正发现,建筑,是一个重新表达场所潜质的过程,应对当地的地理、人文、设计关系的解决方法,并利用空间设计对现实进行微妙的转化与呈现。
比如村民使用空间的方式有时会超出他的想象,有村民夏天会铺个凉席直接睡在屋檐下,也有村民给空间挂上自家的红灯笼,还有村民会在建造过程中告诉他 “你这个檐角不能对着我们家”,“我家门前不能出现排水沟“,“门口不能种竹子“等诸如此类的“民间智慧”。
这些原生的智慧,是无法从学院和办公室中直接体验到的,而只有足够细微和耐心的面对并解读这些来源于土地和生活的经验,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生长于本地的原生设计。李烨觉得这种思考使建筑师有机会摆脱单一的精英主义视角,产生出新的建筑学视野。
· 村民与文化大院。图源直译建筑
在李烨看来,今天中国的建筑师们在乡建实践里已经走过经验输出的第一阶段,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下的城乡联系更加复杂,城市并不仅仅需要乡村的生产资料,也更需要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乡村与城市这个二元体系在更多层面上展开互动,这会让建筑师们在乡村得到更多机遇。
传统空间与地理的关系、因地制宜的工艺技法-比如当地处理水泥与竹子的方式、根植乡土的文化意向等,在现代性或人类学上都可能会找到连接点,并表达为新的空间形式及内涵,而在当下产生新的价值。
· 甜品工坊。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 谷仓洗衣坊。图源时地建筑工作室
· 文化长廊集市。图源时地建筑工作室
李烨已经和小石村的村民们打成一片,因为他的照片被挂在了文化大院的墙上,大家都笑称他为“墙上的建筑师“。在村子里待了三年后,李烨对于建筑的思考,也从晦涩的建筑学理论变成了更日常更直白的回应,当村里的老头向他询问垃圾要怎么扔时,他就琢磨着,是时候建个垃圾站了。
策划顾问黄和璐:乡建是人的持续实践
作为小石村的策划顾问,黄和璐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文旅策划,更是指向一个村子的“内在生机”。她分享了两个动人的小细节:一是她听到村民们在介绍时会说“我就住在那个大屋檐的村子”,她认为这种表达其实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自信,村民自己可能没有并没有意识到,但实际上他是带着自豪感和标识感的。二是她发现在雨天的时候,村民们都愿意待在屋檐下看雨,然后村民们坐着看雨水从屋檐落下的那个画面,本身就特别美。
· 小石村村民。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在乡建中有一个被忽略了的朴素真理,就是持续性。”
黄和璐觉得只有在像岳书记这样的政府领导愿意持续去介入和推动它时,生活在里面的人,才会发生环环相扣的连续变化。
比如岳书记在社区治理中设计的志愿者体系,就和村里的新业态就业体系直接联动:志愿者参与的积分,可以成为村里新业态优先权的权重。同时志愿者体系也会对村里的各项公共事务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制度改良。这就是在村民的内生情感连接之余,再加上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运营,非标和标准的结合。
乡建不能是一时的外部刺激,从天而降的过程,而是需要具体的人去连续性地实践,乡建应该始终是在迭代的。对人的运营线索,和对空间的运营线索是交叉并行的,甚至是对人的运营线索更加重要。
· 村民表演。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 村民们的交流。图源时地建筑工作室
黄和璐把村里已有的一些制度设计做了梳理,又反哺到之后的商业运营制度设计里。这样,即使小石村未来的文旅比重加大,村民们也可以在更清晰的创新制度的引导下,更好地参与和获利,而不只是成为乡建的旁观者。
· 金城森林自然生活节。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黄和璐参加了小石村的开村活动“金城森林·自然生活节“。她说在自己去过那么多的乡村文旅活动里,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村民的参与度和融洽度是如此之高。当天所有的一百名志愿者都是由村民组成,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能让外地客人感受到特别会心、真诚的一面。
在当天的活动上,岳书记和李烨还带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朗诵了诗歌《金城,我美丽的家乡》。
· 岳书记、李烨和孩子们诗歌朗诵。图源金城森林村落
这首诗歌让黄和璐很有触动,她说自己以前很少会被这类动员性的集体朗诵所感染,但这次她是真正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集体生活式的凝聚力。
而岳书记、李烨和村民们,则为这场活动花了很多心思,前前后后共准备了一个月。
-
本文作者
麦斯威尔
“主要游走于京都、大理两地,喜欢建筑、设计和塞尔达传说,正在朝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过一种慢悠悠的生活’的目标前进。个人运营了一个关于日本建筑设计分享的公众号“屋游”,欢迎同好关注。”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hh@zsstudio.net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涩々
撰稿 | 麦斯威尔
校对 | 涩々
摄影 | 图片来自金城森林村落、时地建筑工作室、直译建筑
设计 | 小明
-
延伸阅读
“筑乡计划”2020
大理凤羽:可能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露天美术馆
来建筑:宀屋、仃屋、悬岸飞桥…他们的“微创”乡村建设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