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昆明有多chill?看看这7家咖啡馆

一刀 一筑一事
2024-09-03


编者按 ///


你会因为什么走进一家咖啡店?也许是咖啡豆的口感、空间的氛围、主理人的性格;也许只是想要走进一个舒适的空间消磨时间。


在昆明这样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里,大大小小的独立咖啡馆似乎都有点“冷静”气质。老板们经营着咖啡馆的内在,同时也脱离其中,用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着咖啡店与城市的关系。脱离当下的喧嚣与随波逐流,冷静地塑造着咖啡馆的形态,认真钻研着咖啡味觉与当地风味的融合。


今天,我们跟随撰稿人一刀走进昆明的7家独立咖啡店,看看这些性格各异的咖啡馆究竟在表达什么~


-


7家昆明独立咖啡店

满足人们对某种城市空间与生活方式的想象


-


相比朝九晚五、有业绩考核的上班族,中午开店、菜单自制、空间DIY、闲居城市一隅的咖啡馆成为了一部分人幻想中的乌托邦,承载这部分幻梦的还有书店、花店、杂货店。


在昆明2008年开始的“造城运动”中出现了很多的“拆二代”,据说在那一段时间有一些咖啡馆很快地出现,又很快地消失在了昆明的地图上。


· 光宗三号,摄影©一刀


在探访昆明7家独立咖啡店的过程中,对我这样一个不懂咖啡却爱去咖啡馆的人而言,更像一次“课外活动”,增加了不少对咖啡的认知。


一间小小的咖啡馆,首先属于咖啡价值链中的一环。它不仅要与咖啡豆的种植生产、收购加工、储存运输、交易分销紧密联系,还需承担传递专业咖啡知识与文化的责任;其次它作为餐饮实体业中的一个分支,出品质量、卫生标准都需要被不同对象检验。


· 闲来,摄影©一刀


最后不管是通过店主的人格魅力还是店面的空间设计,咖啡馆必须满足人们对某种城市空间与生活方式的想象。


一地鸡毛、一身琐事。开咖啡馆就像站在泥里画月亮。有的店主喜欢圆月、有的店主钟情月牙,不变的是,大家都在通过咖啡表达。



地平线All·ttitude1891

“当售有咖啡的贩卖机,出现在日本乡村时”

地址:昆明市北门街36号


· 地平线All·ttitude1891(北门街店),摄影©一刀


地平线All·ttitude1891开业于2019年5月。1891是昆明的平均海拔,因此店名寓意为:在这片土地上本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做事。


地平线装潢以暖色调为主,两层楼的店面明亮、宽敞。位于一楼的超长吧台主要包含甜点面包售卖区、意式制作区、手冲区以及客人体验区,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出了专业,而且也代表着人们对咖啡依次递进的了解。


· 摄影©一刀


地平线老板九月是一个从金融转行做甜品的咖啡师。之所以会萌生出开咖啡店的念头,是因为她在东京念蓝带时受到了日本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冲击,咖啡以多样化的价格、形式、口味服务着日本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原来咖啡还可以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喝法。”这一句九月在当时的感慨,成为了她开店以后想带给客人的认识。


· 摄影©一刀


九月认为,专业的知识技术是成就一款好产品的基础,市场认可度是好产品得到认可的量化指标之一。


在饮品制作的过程中除了活用云南豆以外,九月还结合了法甜和法餐的设计构思,使用了更多云南特有的食材作为点缀,比如小米辣、木姜子、制作出了“篆新农市”。


“餐饮文化是互通的,我们在用设计食谱的方法去设计每一款饮品的冲煮方案”。


· 篆新农市,摄影©一刀


地平线的菜单会应季更换,所以九月留了一个悬念,如果想要知道更多咖啡特调的喝法,请到店上去。


· 摄影©一刀



光宗三号咖啡馆

“烘好豆子,开好店”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文林街光宗巷3号 


· 摄影©一刀


光宗三号于2012年5月开业,今年刚满八周岁。店名之所以如此取,是因为门店所在地就是光宗巷3号。光宗巷位于文林街,据《昆明市地名志》记载清末时光宗巷有一位会做法的“巫师”。


· 摄影©一刀


光宗三号坐拥巷子里的一个两层楼老院,有中庭、有露台,气定神闲。


据说老板浩铭非常热衷于去二手市场淘一些旧物家具,所以缝纫机、印度茶几、28自行车、火车道上的铁坨都各就其位地摆放在了店里。这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出现的物件与这座老房子共同造就了一种属于光宗的错落之美。


· 摄影©一刀


浩铭在12年开店的时候本是想做一间餐吧,勤勤恳恳在厨房里钻研了一年,发现自己既不擅长也没兴趣,于是转头发现“做咖啡还挺酷”。


尽管背靠产地,但浩铭还是选择更多地在店里对着每年会送过来的50多种样品做测试,因为他认为一旦到了产地,与咖农的接触会造成一些感情的联结从而无法做出理性地判断。


· 摄影©一刀


光宗现在主要以走精品路线为主,志在还原咖啡的本真口味。店长雨婷作为一个山东妹子,在2017年来到光宗工作前,在省外也呆过一些店,她之所以喜欢这里的原因就是“在这里并不需要太贵的价格和花哨的仪式就可以喝到一杯很好的咖啡,”


· 摄影©一刀



花前喝咖啡

“我们到底会留下什么?”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威远街大柳树巷11号


· 摄影©一刀


花前开业于2019年11月24日,店面位于大柳树巷11号,地名志里说清代这里柳树丛生,而且长得高大。


花前老板人称老花,就是照片里这位穿着花衬衣、摇着扇子、小眼睛滴溜儿转的男的。老花讲当时想要去注册的名字是“花钱”,但注册不了。


· 老花,85年生人,摄影©一刀


花前店面不大,被人和物撑得满满当当。我浏览了店铺在大众点评上的客人返图,有一大半照片里都出现了不同的人在玩着不同的东西,玩剑玉的、梳脏辫的、骑摩托的,几乎所有客人都提到了“有趣的老板”和“老板的低音炮嗓”。


· 摄影©一刀


老花作为老板与这间咖啡店的共生关系,让我想起了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起的咖啡店,当时开咖啡店的人在新文学社团里很有号召,于是便汇集了更多的文学新青年在咖啡馆里辩论和写作。


· 摄影©一刀


老花的终极梦想是开一间集合点,里面有滑板、剑玉、模型、咖啡。“我们到底会留下什么?”是我在和老花聊天过程里他唯一带有疑问的句子,也许这是他通过咖啡店需要探索下去的问题。


· 摄影©一刀



卷耳咖啡

“咖啡馆就像魔盒,

在走进去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府甬道中断


· 摄影©一刀


卷耳于2014年开业,合伙人除了摄影师布川、设计师小小以外,茜茜专门负责店内饮品、甜品的设计与出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出自《诗经》,茜茜延伸了原意,将小店比作箩筐,将本着“不止于此”的态度往店里填充有意思的内容。


· 摄影©一刀


卷耳最近拓展了店面空间,在扩店之后,卷耳的装潢在整体上依然呈现出了木质的暖色调,但原先的空间就像一位退休女巫的休憩站,里面琳琅满目摆满了照片、杯子,拓店之后的另一边宛若喜欢阔叶树和藤编椅的女作家,专门把自己的工位安排在窗外有花的角落。


· 摄影©一刀


在茜茜看来,卷耳更多的是一家分享型的咖啡店,淘到好吃的农家蜂蜜就用来做咖啡调味,耳闻新产地的豆子不错就先买来给客人一尝。久而久之茜茜站在吧台的后面“看着小朋友长大,同龄的朋友结婚生子”,“我很喜欢在这里见证不同人的成长。”


对于卷耳的期待,茜茜希望它可以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当我七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美美地站在吧台给客人冲咖啡。”


· 摄影©一刀



PCUP

“当我们回到土地,咖啡不止眼前的浪漫”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百年明日城市3栋28号商铺


· 图片由店家提供


昆明的咖啡店大多集中在以翠湖为圆心半径3公里的范围内,在这一次的探店列表中,PCUP是唯一一家超过此范围的店。


PCUP落座于某社区的大树荫蔽下,店面宽敞,并专门设有培训上课区。尽管这家店才开不久,但店主Peter却在咖啡行业呆了将近7年时间。


· 图片由店家提供


Peter,河南人,2014年本已在老家某高校抱紧了铁饭碗,但因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比学校年轻人的无限可能性,所以仍然心有不甘。于是坐上了郑州开往大理的火车,和所有本想找到世外桃源的人一样,他发现在大理只是“没事干”。


机缘巧合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炬点咖啡的老板马丁,随后便被请到了云南普洱——咖啡产地担任翻译。所以Peter与咖啡的相遇可以打一个先结婚再恋爱的比喻。


· Peter,图片由店家提供


在普洱产区的4年工作经历对于现在的Peter至关重要,他更加了解咖啡如何从农作物变成农产品,最后再被加工成商品的过程。因此他更加关注的是咖农作为咖啡价值链初端的实际获益与生活改善问题。


· 图片由店家提供


与此同时,也正因为他发现新一代咖农对咖啡的理解随着与市场的接触变得更加成熟,云南咖啡在不同代际的咖农手中呈现出了越来越好的品质,因此他很相信云南豆可以越做越好,并且他也相信帮助咖农获得话语权这件事的重要性。


· 图片由店家提供



她家 TA CAFE

“我就是想来把她这里变美一点”

地址:昆明市虹山东路9号版筑翠园5栋一层11号商铺


· 摄影©一刀


“她家”在2018年初开业,坐落在一个社区的边道上,门头不大。这里面积虽小,但胜在温馨可爱。她家现目前由两位女孩共同打理,竹子内敛克制、小羽直率外向,每当有客人早上10点左右进店,小羽都会让他们快享受太阳射进来的那一束光。


“她家”的热销与竹子有着截然的反差,以柠檬为主打的“极致”口感刺激、浓厚,有人为此放话“酸死我就完事了”。


· 摄影©一刀


今年年初疫情,大家都被关在家,竹子在店里接着外卖的单子,她家的新晋合伙人小羽就出现在了这个人人都在远距离相处的时期。在这里不仅有好喝的咖啡,还有女孩子们看对眼后一拍即合的友谊。


· 极致,摄影©一刀



闲来

“像喝豆浆那样将喝咖啡日常化”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洪化桥55号


· 图片由店家提供


闲来刚开店就遇上了疫情,所以直到今年三月份才算步入正轨。“让咖啡成为一种常态,有闲的时候坐下来喝,不闲的时候带一杯走”成为了店名“闲来”的由来。


· 图片由店家提供


从门头开始,闲来就低调地拉高了这条街的颜值。推开店门,店面由吧台将本不规整的空间划分成了两个弧形,因此坐在其中也有一种向吧台聚拢的感觉。


闲来的店主麦子和老罗因为探店相识,“所以决定一起开个馆子”。“像喝豆浆那样将喝咖啡日常化”成为了这家店的宗旨。


· 图片由店家提供 


“社区感”成为了店里的主要氛围,据麦子说大多数客人都互相认识,现在大家下班后也不急着回家,仿佛约好了似的来咖啡店一起拼外卖吃,闲来成为了除了家和单位以外的第三个与顾客紧密相关的地方。


· 横图:图片由店家提供;竖图:摄影©一刀



-


后 记


在这一圈不完全的探店中,几乎每个店主都表达了对于“咖啡平民化”的向往。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的“平民化”包括价格的平民化以及咖啡知识的普及化。在理想的状况下,只有商家与受众互相促进时,市场才会呈现出更好的业态。


一间好的咖啡店应该具备专业素养。尽管咖啡圈对于“专业”的细节有各自不同的考量,但“做咖啡首先需要一种职业化的表达”(@地平线All·ttitude1891)。


那何谓职业化的表达,“一个好的咖啡师需要秉持专业的知识与服务,服务就包括了引导客人感受咖啡的味道、向客人传导有关咖啡的知识。”(@PCUP Peter)这既是在培养受众,也是在为咖啡馆之后的多样化发展打下基础。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开咖啡馆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事业。因此每个人既要面对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也要面对如何去创造的问题,大家各有活法,这份活法的选择背后与店主本人在相信着什么紧密挂钩。因此,“每一间咖啡馆都像一个魔盒,在你走进去之前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样。”(@卷耳 茜茜)


而我,作为一个咖啡店的消费者,希望那些好店都能获得自己理想的收益,有机会继续输出与表达。


-


·

本文作者


 

一刀


民族学博士在读。“一身松驰的肉,却渴望绚丽的刀法,一个快乐的人,却总是抵抗着它让我只看见自己的时刻。”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hh@zsstudio.net


·


关于“全球城市观察员”



过去6年,一筑一事从成都出发,探访了全世界范围内许多极具张力的创意城市,从重庆到上海,从曼谷到东京。作为创意领域的“新物种”,我们将目光放及全球,希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城市观察员”招募计划。


你可以热爱咖啡,也可以热衷于探索民宿、建筑、桥梁、书店、酒吧......总而言之,你要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周边环境充满好奇心。


“城市观察员”作为城市记录者,将与我们一起完成“全球城市档案库”的搭建。从建筑到空间、从大型的城市事件到细微的生活方式,通过不同的切片,将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鲜灵感汇集成册,为促进全球城市话题的交流、讨论与合作贡献一份力量。



申请方式


1.提交资料

发送简历及作品集至邮箱hr@zsstudio.net,邮件标题注明“全球城市观察员+姓名”或“工作坊+姓名”。

2.面试

通过资料初筛后,将根据情况安排语音或视频面试,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

3.加入

通过面试后,即可加入“全球城市观察员计划”。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邱子

撰稿  |  一刀

校对  |  白勺的

摄影  |  一刀;或由店家提供

设计  |  小杨


-


延伸阅读

 “咖啡宇宙” 


2020年,成都咖啡馆还能有什么新花样?

不能出门就“云逛街”,今天先下载全球最酷的那条!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