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山城人的“祖屋”,乡野中的“巴渝文化基因库”

YXYISM 一筑一事
2024-09-03


编者按 ///


重庆璧山区藏着一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博物馆,它是中国唯一一座设立在乡野田间的博物馆,没有钢筋水泥加持,仅以红砖素瓦示人。而古旧的红砖厂房和锈迹斑斑的铁门之下,是馆长刘健耗费半生心血收购的大量珍品。


博大、圆满、祥瑞的美好寓意,在足以恢复数百座古宅大院的古建筑构件中,在5000余块家训木雕字板中,在成千上万尊形态各异的石像中,散发光泽。其数量和价值,西南罕见,中国罕见。


所谓“知根脉,行方远”,而探寻巴渝文化与祖辈记忆的起点,或许不在城中,在乡野。


-


空间 | 重庆大圆祥博物馆

面积 | 50000㎡

位置 | 重庆市璧山区健龙镇龙江新石村5社(原天福碗厂)



从重庆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中国现存最大的巴渝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大圆祥博物馆。来之前曾无数次设想这种规模的民间博物馆是什么模样,刘馆长多年的锲而不舍又历经多少艰辛和辗转。


走进博物馆时,眼前景象还是让人不禁感慨:这条不得不走的艰辛路,终是有人走上去了,且走得越来越宽广。


· 大圆祥博物馆入口


大圆祥博物馆位于璧山区健龙镇,其原址是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天福碗厂


据《璧山县志》记载,百年前,这里制造的“天字碗”曾在璧山城内人尽皆知;至今博物馆入口处仍旧保留着“天福碗厂”四字招牌,以及旧厂内六根高耸的烟囱。



选址在此算得上是机缘巧合。


刘馆长17岁参加工作时在璧山供销社上班,每天都会跟着天福碗厂的师傅做清点搬运工作,当他开始寻觅地方安置多年来收藏的藏品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天福碗厂。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0000㎡,馆藏文物多达100000余件,可恢复上百座巴渝古建筑群。


旧工厂车间被重新利用,成了7个对外展厅,分别是门窗匾馆、寻根堂、石雕艺术馆、精品典藏馆、佛道造像馆、家具床展厅以及家训字版馆。



石板地面满是磨损破裂的痕迹,四周墙壁也布满岁月斑驳,然而,院内几棵移栽来的古树却依旧挺拔,茂密的枝叶直挺挺地向天空伸展——在这清幽寂静的博物馆中,生命的故事还在延续。




门窗匾馆、寻根堂

木头上的敦煌、家的故事


来到门窗匾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代石雕三世佛造像。 右边是代表过去的燃灯佛,中间是代表现世今生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代表未来的弥勒菩萨未来佛。


听刘馆长女儿刘炜女士讲述请回佛像的经历,可谓曲折:2008年,就在佛像即将被运往境外时,金融危机爆发,海外买家中断资金,多亏刘馆长在第一时间赶到,历经坎坷,最终将佛像请回,安置在博物馆内。


· 宋代石雕三世佛造像


然而佛像的故事却不止于此:运送到博物馆后,馆长依次摆好三个基座,就在最后一个基座摆放完毕时,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而当馆长和工作人员把三尊佛像请上基座后,漫天大雨又戛然而止,空坝中有人指着天空大叫,抬头望去,原本一望无垠的空中却是黑压压一片,成群的老鹰在空中盘旋,几秒后散去。


看着刘炜女士讲述时激动却又肃穆的神情,于缥缈间产生一种震慑人心的奇异力量,面对此景,忍不住感叹自己的渺小。



门窗匾馆总面积约2500㎡,佛像四周才是这里的主要馆藏,包括明清时期的门神门、隔扇雕花门、匾额等。


门神除了常见的各种武门神还有文门神、财神、关公、童子、钟馗等,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


· 各类砖雕,通常用于石门、影壁、山墙上。

· 此门尺寸罕见,重逾1000斤,取百年柏木芯料制成,一般刀斧火铳难以破坏,因而得名“千斤门”。


其中有两道门神门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如此评价:“ 莫高窟是把矿物质彩画在石壁上,而这两道门却是把矿物质彩画在木头上,可以称其为‘木头上的敦煌’。 ”



看向四周密密麻麻的藏品,身处其中的震撼与感动无以复加。眼前所看到的不止是普通的门,每一扇门都代表了一个家或一个家族,有多少道门就有多少个家和关于家的故事。



意犹未尽的我们继续来到特色主题馆:寻根堂


收纳百家姓氏,传承氏族文化——这里收藏的就是曾经安放于各个家族祠堂里的祖宗姓氏牌位(神位),能看到许多前来参观的人们在寻到自己的姓氏后,或虔诚凝望,或叩首敬拜。



寻根堂最里面的房间是“祖母厅”,坐落着一尊明代红木祖母像。 门梁的间隙里投进一缕光,端坐在上方的祖母眉眼间带着温柔静静地望向远方。


恍惚间,儿时记忆浮现,曾在老家背后操场里嬉戏奔跑的自己,身旁也有这样一个安静坐在小木凳上的外婆。这么多年,仿佛无论我跑多远多快,回头去找,外婆始终在那里,满眼宠溺地望向我。


· 祖母厅中的明代红木祖母像



石雕艺术馆、精品典藏馆

残缺的隽永之美


石雕艺术馆分外亮堂,少了老厂房那股子幽暗,平填几分明媚。藏品年代上至唐宋、下抵民国,各个时期的石雕作品都有呈现,各类民间佛像、道教石雕造像题材众多,除佛祖外还有道教各神官像、福禄寿、关公等。


· 佛像身后的门都是由刘健馆长整套运回博物馆,其间还留有被烧毁过的黑色焦痕。

· 很多佛像都已不幸遭损,“身首异处”。

· 图中木雕图案刻画的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将相和》的故事片段。

· 北方的车轱辘

· 门当户对中的“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 柱础石;南方潮湿,早年许多房屋都由木头搭建,而木头直接接触地面容易浸湿,所以会用柱础石来隔开。


石雕艺术馆外有一段长60米的艺术长廊,两侧摆放了各时期的石雕,最有趣的是一对被戏称为“傲娇狮”的雕像。狮子嘴角上扬,憨萌中带有一点小傲娇,而它最迷人之处在于经由巴渝匠人之手所传递出的坚韧与乐观。


· “傲娇狮”


从石雕艺术馆去往精品典藏馆的路上会穿过一条“吉巷”(谐音“吉祥”),左边有门神压阵,右边是一排形态各异、镇物辟邪的“泰山石敢当”。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来源有一说法:相传汉武帝登泰山祈福,从泰山搬了四块石头摆放在未央宫的四个角落,于是民间百姓纷纷效仿,觉得泰山能保卫一个国家,泰山的石头自然也能守护一个家。泰山的石头也因此被拟人化,姓石名敢当。


· 泰山石敢当。脚边石阶上渐浓的青苔宛如这个城市的湿润空气与漫长的历史留下的脚步。


精品典藏馆的主要馆藏为明清留下来的门、窗、撑拱、门楣、吞口、砚台等。


撑供常见于明清古建筑,是指上檐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雕工技艺精美绝伦,足以证明华夏工匠在古建筑中精益求精的追求。


· 古代工匠将诗句化成娟丽的图案刻入窗花。

· 撑供

· 这四根撑拱来自乾隆时期的一个戏台,上面雕刻着古代戏曲人物故事。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馆内陈列的砚台、绣球等古代民间生活用品让人目不暇接。


尽头一整面墙上挂满了面目狰狞的面具,这便是云贵川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悬挂于门楣之上用来祛邪的“吞口”,犬齿突出,血口洞开,好似能吞掉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保佑风调雨顺,避邪救灾。


· 门楣之上用来祛邪的“吞口”

· 古树上凝聚了无数的祈愿和祝福。



佛道造像馆、家具床展厅

岁月失语,唯石木能言


佛道造像馆总面积950㎡,明代红木鎏金释迦牟尼佛坐镇馆中。 这尊佛像曾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流失海外,辗转加拿大、美国,头顶的纯金王冠也在过程中不幸遗失。


· 佛道造像馆和明代红木鎏金释迦牟尼佛

· 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宋代牧女献糜像,刻画牧羊女为在菩提树下打坐的释迦牟尼佛献糜的场景。


从香炉飘来的幽淡檀香味氤氲开来。牧女献糜、妈祖像、唐自在观世音、送子观音······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神情庄重而慈爱。驻足于佛像前,心中涌起的并非盲目的崇拜,而是真挚的敬仰。



展厅尽头墙上,水月观音、卧莲观音、龙头观音以及洒水观音等526尊观音造像组成的千手观音坛城着实令人震撼,均是川工明清彩绘木雕精品,色彩浓艳,惟妙惟肖,汇集33种化身、数百尊法相、上千只佛手,历经几个世纪的传承。


· 千手观音坛城


家具床展厅内,数百张木雕床向你娓娓道来明清时期巴渝地区古床的发展演变,工匠们以镂雕、浮雕、深雕、浅雕等技法在古床上雕刻出的各种题材的图案,在这里一览无遗。



藏品包括唯一一张两侧刻有对联的清代官床。倒挂蝙蝠象征“福到”,牡丹花寓意富贵吉祥,锦鸡头上的鸡冠花谐音“官上加官”。


· 清代官床


雕工精美、历史悠久的古床令人目不暇接,床案上的一刀一刻与灵动的线条都蕴含着过往家族的希冀与期许——岁月流转似有千言万语,终究也不过是无言。



在佛道造像馆、家具床展厅的走道间,还堆放着许多没有空间展示的藏品: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家训字版馆

一生品性,代代传承


家训字版馆收藏着清代至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治家格言、名人格言、诗词佳句木雕字板,内容涉及律己修身、读书治学、教育子女、睦亲齐家、出仕为官、普惠相助等方面。


先祖对后世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都雕镂在这一床一桌的图案之中。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家训不止需要谨记,更需要一代代的传承。



藏品除了经典的《四书五经》《朱子家训》等,也有许多通俗易懂的民间白话文,而那些文字仿佛是儿时外婆在耳边常念叨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


在家训字版馆,还可以体验传统拓片制作工艺,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显示出来,选择喜欢的内容拓印好后带回家。


· 传统拓片工艺


7个展厅全部参观完毕后,刘炜女士带我来到刘健馆长的私人收藏馆:红藏馆。馆内陈列着大量从红军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再到改革开放前后的文化产物。



从1949年至今,《人民日报》刊登过的国庆节报道全部张贴在墙壁上,还有各类宣传画、标语、奖状;最里面房间内悬挂的8幅油画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为庆祝建国20周年,集结当时最有名的几位油画大师共同创作的作品,曾悬挂于成都天府广场。



-


后记


从红藏馆走出的一瞬间,阳光被层层树叶过滤成柔和的金黄色,轻洒在身上,令人倍感温暖。行至大门处,回望大圆祥,它亦无声凝望着我,数万件藏品唤醒的古老记忆再次浮上心头。


这里倾注了刘健先生耗费20余载、踏遍千山万水的心血,那些门窗桌椅、族规家训,静静诉说着生命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所幸的是,我们仍可借助大圆祥的种种“怀旧堡垒”回到过去——能够拥有这样一条追忆历史的路径,我们始终心怀感恩。





本文作者


 

YXYISM


天赋小于野心,审美高于现实。爱重庆爱生活,痴心说笑,慢慢吃喝~ 个人微博:@Yxy_Nicole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hh@zsstudio.net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白勺的

撰稿  |  YXYISM

校对  |  白勺的

摄影  |  YXYISM

设计  |  小杨


-


延伸阅读

 探寻“隐藏版”重庆 


1978-2020,寻找沙坪坝

这个重庆创意园界的“黑马”,为何成为年轻人的私藏宝地?

永远的816:深入未完成的地下核工程,找到一座重生的小镇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