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疮痍”到“创意”,上海百年工业遗迹如何“活”在当下? | 上篇
上海从上世纪开始就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方,而杨浦滨江则是当下上海建筑设计贯穿近现代的百家齐发之地。在有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之美誉的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串联的不仅是一个又一个的“网红景点”,也是一种又一种的生活与艺术。
从虹口滨江一直走到杨浦滨江,每走一次都会发现这座城市,这方滨江空间都在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的华章。在这条被诸多建筑大师青睐的滨江带上,镶嵌着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这次,让我们跟随撰稿人敬波的步伐,从秦皇岛路码头出发,沿着杨浦滨江探访12处滨水公共空间(从秦皇岛路码头至永安栈房),穿梭于历史与当下,感受老工业区的新蜕变。
秦皇岛路码头
行于整洁宽敞的步行道上,穿梭于光影斑驳的大树下,呼吸于凉风习习的滨江边,会对这 “东外滩艺术空间”产生由衷的喜爱。
渡口滨江步道
秦皇岛路32号作为杨浦滨江的起点,秦皇岛路码头至今仍保留了四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建筑,通过建筑设计师的介入让这些沉睡的建筑焕然一新,以极具设计感又不失古朴的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建筑都被很好地使用起来,阿根廷庄园、光华管理学院等都聚集于此,这正是上海在建筑保护上的独到之处——让老建筑被利用起来。
老建筑
秦皇岛路码头建筑在空间设计上为“C”形界面,使参观者仿佛走进当年的船舱一般。现在一层作为渡口使用,二层作为杨树浦驿站给市民提供方便。
左为秦皇岛路渡口,右为杨树浦驿站
毛麻仓库
毛麻仓库始建于1920,由当时有名的事务所设计;建筑结构为四层砼板柱结构,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屋顶为平屋顶,曾作作为瑞记纱厂、东方纱厂、申新七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第一丝织厂。
毛麻仓库
这座杨浦滨江带现存面积最大的无梁楼盖仓库,也是上海民族工业历史的见证者,在2003年上海第一丝织厂用地整体划归上海船厂,2018年以后杨浦区对上海船厂用地整体收储,并对毛麻仓库旧址进行整体修缮,作为公共空间服务于市民。站在毛麻仓库二层廊道上,吹着凉风,和这座目睹了世事变迁的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一起望向黄浦江对岸,心绪万千。
作为毛麻仓库滨江立面,右为毛麻仓库滨江西立面
毛麻仓库
上海船厂
上海船厂的前身是1900年由德商瑞记洋行创办的德瑞镕船厂。2005年5月,根据上海市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上海船厂在陆家嘴地区的生产主体部分被搬迁至崇明岛新建的修造船基地,2014年,浦西分厂全部搬迁至崇明岛。
船厂不锈钢记事板
上海船厂遗存工业架
船厂滨江咖啡店
现在的上海船厂旧址作为杨浦滨江景观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作为市民的公共休闲娱乐空间,这里有两个大船坞,成为一些文化演艺场所的舞台。不过对于平时的滨江游玩,船厂旧址的历史元素更加能够吸引人注目。
左为上海船厂滨江景观平台,右为上海船厂旧址船坞
上海船厂滨江景观道
跑者驿站
杨浦滨江的魅力在于为市民提供了可憩,可游、可运动的多功能空间。跑者驿站原为船厂工人的配套用房,设计还保留当年船上用的锚和铁链。
跑者驿站
在滨江区域有这样一个给跑步爱好者提供更衣、补给和充电等服务等空间无疑是跑步爱好者的福音。为滨江的发展带来力量的同时更添了几分人文关怀。小小空间承载大大功能。
跑者驿站
杨树浦水厂
作为上海最早的水厂,杨树浦水厂也是当时(1883年5月建成)远东第一大水厂,至今仍在供水。
杨树浦现存老建筑为古典哥特城堡式风格,主要为砖混结构,承重墙以青砖砌筑,嵌以红砖腰线。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装饰性元素在立面上有韵律地重复应用,成为杨树浦水厂建筑群的独特风格。如今的杨树浦水厂在继续完成它自己使命的同时,也已然成为杨浦滨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杨树浦水厂
杨树浦水厂段的滨水栈桥是有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的,作为杨浦滨江示范段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启动段。滨水栈桥解决了这一区域近百年的“临江不见江”的城市难题,将宝贵的滨江资源开发,提供给城市一个新的功能场所,也为滨江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树浦水厂滨江景观栈道
英商怡和纱厂(大班住宅)
上海滩最早的外资工厂之一(怡和洋行开设)的英商原怡和纱厂建于1895年,其与新怡和纱厂在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上海裕华棉毛麻纺织厂,前者被称为裕华西厂,后者被称为裕华东厂,1966年裕华西厂改名为上海第五毛纺织厂。
英商怡和纱厂耐候钢板记事板
英商怡和纱厂滨江景观
如今怡和纱厂旧址上留下的这栋建筑以前是怡和纱厂大班(纱厂的高管职位)的住宅,现在在一楼靠近雨水花园的位置开了一家怡和1915咖啡店。
英商怡和纱厂滨江景观廊架
英商怡和纱厂大班住宅
雨水花园
杨树浦驿站雨水花园就在杨树浦纱厂大班住宅与东方渔人码头中间的位置,雨水花园的植物长势极好,在保护场地水文现状、环境城市内涝、调节城市微气候上起到一定作用,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的钢架廊桥给其增添一抹工业风的景观,行至桥上,能观旁边的杨树浦纱厂大班住宅和渔人码头。工业风的廊架设计,不单是增加了一道可观之景,也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憩之地。
雨水花园廊架
东方渔人码头
东方渔人码头是曾经号称“中国第一海洋鱼货市场”的“上海鱼市场”,是杨浦滨江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渔人码头
东方渔人码头的概念来自于美国旧金山的渔人码头。其东北角靠近黄浦江的地方保留了当年鱼市场的老建筑。
改造鱼市场老建筑
如今的东方渔人码头其极具特色的建筑像是迎着黄浦江的船帆,也已经成为魔都最具特色的商场之一,为杨浦丰富了滨江商业。
东方渔人码头滨江广场
左为东方渔人码头条凳,右为东方渔人码头滨江花池
兰州路一号
兰州路一号原是杨浦海事局的办公地点,2017年为了配合杨浦滨江贯通工程正式被拆除,保留了一小段外墙作为海事文化的见证。
兰州路一号保留短墙
此滨江段的设计重在对植物的设计上面,各种观赏草以及乔木的合理搭配,打造了一个以粉黛乱子草为特色的滨江网红打卡点。
兰州路一号滨江景观
左为兰州路一号景观道,右为兰州路一号景观阶梯
兰州路一号景观
人人屋——杨浦滨江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设计师将规划展示馆的外观设计成酷似一个半镂空的木盒子,因为这里曾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大的外商木行——“祥泰木行”的旧址,这样的设计就显得独具匠心。
祥泰木行景观纪念碑
人人屋
旁边的滨江部分现已改造成为杨浦滨江岸线的休闲区域,祥泰木行旧址恢复树林景观(人人屋以西)与雨水花园相结合,成为具有生态教育意义的雨水储蓄区与休憩游赏区。主要种植的银杏树,在某个傍晚拍下了落日余晖,煞是美丽。虽然木行建筑已不复踪影,但场地上这些用圆形木桩堆砌而成的景墙仍然能唤起对祥泰辉煌过往的回忆。
人人屋树林景观
左为人人屋滨江绿地,右为人人屋滨江台阶
作为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大观景观在对场地以及历史人文的研究上可谓是下了一番功夫,彻底激发出场地的活力。在每个清晨或是傍晚,在这条充满活力的景观带上,你都可以看到或三五成群的青年在散步,或一家三口在乘凉,或一对情侣牵着手望向黄浦江对岸,或时不时在绿道上跑步的男生女生……
人人屋跑步道
绿之丘
“绿之丘”愿为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是一座6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其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由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贸洋行——怡和洋行建立的怡和冷库。
绿之丘
2016年,本来会消失在大众视野的毫不起眼的老旧仓库迎来了新的转机,由建筑师章明、张姿、秦曙等主持设计,将原来的建筑通过体量消减,使其成为连接城市和江岸的桥梁。2019年绿之丘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它已然成为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共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综合体。
绿之丘U形廊
作为杨浦滨江重要的一个节点,“绿之丘”整座建筑的上半部分同样覆盖着绿植,通过悬挑的楼梯和坡地以及江岸连接,使得整个建筑犹如一座巨大的绿桥。作为杨浦滨江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如今的绿之丘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网红打卡地“。
绿之丘立体绿化
绿之丘室内螺旋楼梯
永安栈房
永安栈房就在杨浦大桥旁,建于1922年,是永安第一棉纺织厂保留下来的仓库,旧称永安栈房,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同毛麻仓库一样采用无梁楼盖结构。永安栈房曾经是支撑永安百货兴盛繁荣的重要物流仓库之一。
永安栈房
未来,永安栈房完成修缮之后将作为世界技能博物馆和涵芬楼文化艺术中心。
永安栈房滨江景观
-
夕阳西下,杨浦滨江工业遗存如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曾经的光辉雕刻出他的皱纹,也沉淀出气质,而新的生命已然在他身体中孕育,迫不及待地让新故事发生,等待我们去寻觅。
杨浦滨江探访之行还未结束,更多杨浦滨江建筑空间敬待下篇!
本文作者
敬波
上海汝何文化创意工作室创始人,汝何建筑摄影主摄影师,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汝何建筑摄影,微博:Rh-photographer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hh@zsstudio.net
💡
添加「一筑一事」
ZS·小筑理微信号:zsstudio-info
欢迎添加“ZS·小筑理”👆
加入一筑一事读者群
抢特别福利 / 分享城市灵感 / 发现志趣同好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慧莹
撰稿:敬波
摄影:敬波
校对:Eva
设计: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