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个懂生活的创意人,为何偏爱不一样的“城市烟火”?

SHERI 一筑一事
2024-09-03

窗户就能嗅到的炊烟、与小商贩之间的鸡毛蒜皮、街角炒板栗的香味和楼下那些醉酒人们的放声歌唱……经过时代更迭、城市发展,这些场景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得越来越少,而它们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是鲜活存在过的,真实具体到天桥上贴膜、卖鞋垫的小贩那样的人物。


似乎“烟火气”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逐渐消散了。但的确如此吗?



在成都,“国际城南”的出现让城市的尺度变得更大,人们普遍觉得这里是缺乏市井生活气息的。但也许大家曾经对于城市物理空间的认知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城市规模。时至今日,人们还必须得去市中心才能找乐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单一的商圈辐射已经不再能满足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人们,城市“去中心化”的发展模式已经来到了我们之间。在城市更新、城市规划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讨论范围,我们也发现一个兼顾居住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城市场景也许更适合现代生活。


此次,我们与10位来自多个领域的创意者聊了聊,如何看待一座城市里的生活变迁?新城的生活应该如何葆有自己的烟火气?



整个城市,都在野蛮生长




城市不断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为什么依然有人选择跨越更大的物理距离,去找寻自己向往的生活?


 

奉龙

建筑摄影师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奉龙住过339电视塔附近、也住过东郊记忆一带,却说自己从未住在繁华之地,“20年前,从家里望出去,还是一片农田和工厂嘞。”


一层层向外搬迁,定居城南的他见证了这个城市正在疯狂地、创造性地生长。正如2011年第一次见到麓湖的那片黄土,其上已经有了湖泊、绿地、建筑以及最为核心的人,他们一同构成了如今的麓湖生活。


“新城”在将来某一天,也会变成“老城”。


麓湖秋景 / 图片©奉龙


简·雅克布斯在《美国大城市死和生》说:“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活生生的城市需要新陈代谢、需要公众参与、需要生活氛围”


老城区里扎堆儿、“羊角灯辉闹不休”的过法明显不太适合这位一直往“外”搬的摄影师,奉龙宁愿跨越十几公里,找寻一个舒适静谧的散步地点。“我发现市中心的人不怎么爱散步。”虽然他理不清其中的原由,但不妨碍他得出“一个城市里有多种生活状态”的结论。


麓湖秋景 / 图片©奉龙


烟火气往往被看作真实生活的具体表象,而对于生活方式多元的现代人来说,传统市井的热闹繁华还是刚需吗?像奉龙这般更喜欢安静的人呢?


他笑称离麻将馆、茶馆有点距离也好。因为生活是私人化的,他希望按照自己的喜好,追求生活的品质感。


麓湖秋景 / 图片©奉龙


在麓湖,品质感首先是一座公园,然后是一座城市。它所拥有的公园环境与湖区环境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在大自然中停留的空间。人们在其中造就的人情与生机,也是人头攒动的街头巷尾做不到的。


新城与老城、热闹与安静,并不是对立的冲突,单以这点来判断烟火气是否还在,或许太过表面。



 

刘天

EDS Design Studio主理人、设计师


沿着麓湖北路,路过枫叶飘满的小径,在桥上看够了社区的风景,EDS Design Studio用一种随意包容的姿态开放着大门。


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年后,刘天选择在麓湖安家、立业。EDS Design Studio是一所品牌视觉设计工作室,也是一个咖啡馆。刘天同样喜欢安静,咖啡馆约摸也是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些轻松的氛围。


EDS Design Studio / 图片由刘天提供


偶尔要与员工谈些事,他们会带着一包烟去湖边坐上几十分钟,慢慢地聊。刘天说,这个场景与状态也许没办法在别的地方被满足


目前,每天早上他会花40分钟来到工作室,大概有湖边那支烟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个人的一种取舍。他用“好的设计是克制的”这样一句话来解读取舍。当有一部分被牺牲掉,人往往会从中得到更多。他用距离的跨越换来了生活与工作的尺度。


当麓湖朝着脱商业化的方向走去时,制造出了后现代意义的生活氛围。


图片由麓湖提供


它不同于老城区整个大环境烘托出的市井风情,也不是完全冰冷,而是对多种群体的生活需求各有回应。比如爱安静的人,又比如养宠人群。猫狗双全的刘天把麓湖当作一个巨大的“charger”,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磁场


贴合心意的生活细节堆砌成麓湖强大的吸引力,即使这远离老街那份市井生活。



当下,

麓湖正在创造新的“烟火气”



我们提及的市井味、烟火气到底是什么呢?还能用刻板的印象去界定吗?在擅长捕捉时代精神的影像创作团队离地影像看来,一个关于镜头语言的类比能够清晰地解开这个问题。


 
 

左为波哥,离地影像创始人、导演

右为晓霜,离地影像创意总监、导演 


“什么样的影像更能打动人心?”


波哥谈到了几个博主的vlog,而不是电影。“他们用了新的镜头语言,去拍摄这个时代当下的东西。”那些生活记录自然真实,没有所谓专业的条条框框,反而有了意外的创意。


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的本质,也许当下的,就是最好的



离地作品:《如果只有一次选择那就是麓湖》系列短片


在传统市井生活中长大的波哥逐渐意识到当下的生活方式在尺度更大、选择多元的城南更容易被满足,同样考虑到父母和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场景,他如今成为了麓湖业主。


我现在更需要麓湖的草坪和水,而不是玉林的饭馆。”在一家之主的眼中,父母能在未来找到不无聊的事情做,孩子能随意地在草地上打滚、放风筝,实实在在地生活,就抓住了烟火气。


更现代的生活方式 / 图片由麓湖提供


晓霜则从始至终都是城南生活的拥护者。年轻人还会热爱菜市场里的人声鼎沸和古早的风情吗?买菜app不香吗?这从侧面印证了每个城市都存在代际之间的沟壑


拿烟火气来说,成都的年轻一代在公园滑滑板、跳舞,难道不是烟火气吗?晓霜说烟火气就是一种在此处生活着的“当下感”,让人能够感受到自己在与真实的生活场景互动。麓客岛将大片绿地和水岸结合起来,亲子活动、市集、展览、音乐,给一个物理空间赋予了精神的意义。


图片由麓湖提供


或许在城市蔓延的过程中,新城连甍接栋、缺乏历史的积淀显得不那么亲切,可成都的内核是不变的,依然是慵懒、包容的。


它包容着上一代对于大院儿生活的情怀,也为新一代多元的生活选择提供空间。“时代变了。”


麓湖没有必要复刻老城区的烟火气, 社群的力量、环境的优势,会丰富“烟火气”的内涵,并让所有来到此地的人感受到更新的生活方式。



以艺术为食,

生活圈里的精神共鸣



身处一个不确定时代,大家似乎都在寻求一种精神支柱,艺术已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周围。


 

韩松

原画册工作室创始人、摄影师


摄影师韩松记录下城市景观,用摄影作品中“变”与“不变”带我们瞥见了城南的更新和时代的更迭。


“变”是大厦林立的城南总会给他带来一些必须要即刻按动快门的冲动。路灯上短暂停留的飞鸟、偶然路过建筑群的云彩、再次路过便发生变化的街角……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他说,能看见丘陵、庄稼、高楼大厦在同一片视野里出现。他常常在散步时再回头寻找那个神奇的视角,但往往是日新月异,泥牛入海。


城市与飞鸟 / 图片©韩松


“不变”的是这个新城的气质,是由有趣的建筑和生活其中的人共同完成的。在基础的物质需求被满足后,城市和人朝着精神性的、内化的方向走去


2015年,韩松初到麓湖,见到A4美术馆,直到今天,A4美术馆作为麓湖社区的特色和引领性作用没有变,也持续不断地为城市生活带来精神能量。


艺术策展人北川富朗曾谈及公共艺术需要与它所在的环境产生联系与交流,还需要展示出这个地方的特色和历史。


城市摄影作品 / 图片©韩松


A4美术馆作为一个社区民营美术馆,积极地通过先锋的,同时具有公共性的作品与社区对话。在生活必备美术馆的韩松看来,社区公共艺术空间就像是充满烟火气的食品小摊,都能满足社会需要,只是提供内容不同罢了


麓湖A4美术馆 / 图片由麓湖提供



 

nichinichi

插画艺术家、好日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烟火气”在nichinichi眼中与家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拥有家的想法、对于家的理解,nichinichi是在有了宝宝之后才慢慢深化的,与她开始认识成都同步。


成都是包容而多元的,是一个做什么都不违和的城市:汉服、滑板、CBD与寺庙……她眼中的麓湖也是这样。多种社区让她燃起了走入人群的热情,也在其中感受到了归属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nichinichi为麓湖花岛节创作的插画


成都也是有反差魅力的。在城市中穿梭时,她感受到老城区的懒散与新城的精英感,也看到人民公园的老太太和地铁里拥挤的人群。在节奏的快与慢之间,生活方式也有反差。周末躺在草坪上,咖啡、小孩儿、太阳,放下紧绷的神经,nichinichi认为这就是属于新城的生活方式与烟火气。


「岛集」 / 图片由麓湖提供


与此同时,她的生活轨迹也有了反差,曾经看见繁华街区就会心潮澎湃,现在却更喜欢去家的附近,找一些平常会遗忘的地方,某个小店,或是巷子里一片好看的墙。


在她看来,自己不是个例,大众审美意识正在普遍提高。所以一个能够提供艺术享受的社区也很重要,“出门就能逛美术馆,真是太酷了!”


A4美术馆 / 图片©朱毁毁


以艺术为食的这个时代,“烟火气”不再局限于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越来越多人在社区艺术中找到了生活的向心力,并在此获得了他们需要的能量。



麓湖不再是第二居所,

而是更多人选择的第一居所



关于“第一居所”与“第二居所”的论断,事关住所归属于生活之内还是之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住所的性质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王牧之

一筑一事创始人


2016年,彼时牧之亲自扛着相机,在麓湖拍摄了一天24小时的生活图鉴。整整5年过去,麓湖的变化有目共睹,他曾经记录下的24小时有了“更多个24小时的呼应和延伸”。


“麓湖的发展变化,就是不断有人叠加进来的过程。”以一个城市观察者的角度,牧之的话恰好印证了“人是城市生活的核心”。


「麓湖24小时」 / 图片©牧之


年轻群体的不断加入,为麓湖的定义提供了新的注脚。他们带来新的时尚与生活方式消费场景,让麓湖不仅仅只是环境优美的居住区,还将迭代为一个功能丰富的综合城市住区


“也因为人群构成的转变,麓湖有机会在将来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消费中心。”牧之认为这是可预测的一个趋势。这也源于他眼中的成都“多元”“放松”,二者相辅相成,为“尖货”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麓湖24小时」/ 图片©牧之


在城市化快速演进的十几年内,金融城到天府新区创造出的商住混合的多元生态,实际上是更符合新成都人的生活场景审美,也在逐渐形成新的市井氛围。


一种悠闲、慵懒、充满市井气息的成都生活,以老街巷和新街区的两种形态存在,有呼应也有区别。“其重点在于人和故事,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故事。”



 

朱毁毁

摄影师


提及成都的两种形态和人间烟火,我们不可能避开这位城市摄影师。“朱毁毁的成都”是典型的成都模样,有着耙和的街头与新旧的对谈。


他喜爱不抱目的地进行拍摄,那些视角里的日常生活是细致而隐晦的,常常能带来温暖和感动。他眼中的成都生活自由闲散、缺乏庄严。


如果让“烟火气”成为他镜头中的主角,他会拍一颗菜、一杯茶、一条竹凳;拍户外发光的鱼缸,红色水桶上花束状的绿色韭菜。


如果拍摄“烟火气” / 图片©朱毁毁


麓湖找不到这样“野”的街景,但并不妨碍这里成为有趣、柔软的成都的一部分。2018年,毁毁带着他的相机来到麓湖,在湖边完成了一个历时9天的探索之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湖边九日》/ 图片©朱毁毁


三年后,他对于成都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更多的洞察,从双桥、桐梓林、川大望江、天府一到五街,一直到麓湖,五座「城中城」展示了多面而统一的模样。按照毁毁的话来说,就是“单一性格的城市是不包容的城市”。


经过岁月的洗礼,曾经的“湖边九日”确然已成旧梦,这片湖畔有了更多的人和故事。


成都的日与夜,©朱毁毁


麓湖是孩子们喜欢、亲近的乐园,一切在这儿生动、漫无目的。麓湖越来越被大家视作城市的一个公共空间,而不是寸土寸金的地产项目。


公共空间是向人们展示城市多样性的地方,给予了生活其中的人极大的自由空间,越来越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须。这也是城市第一居所应该具备的实体空间


麓湖的公园、广场、人行道、水岸……任何一个设计都可以打开一扇通往乌托邦的大门。


红石公园 / 图片©朱毁毁



麓湖是新成都的一个缩影




新成都是新成都人的成都吗?


 

赵可儿

亏心社社长、独立影像导演


有次一位在成都居住了快十年的外地朋友送可儿回到西二环的家,突然感叹说:“原来这就是成都老城的样子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意识到城南或许才是新成都人熟悉的成都


据她拍摄《成都95后不严肃观察报告》时的问卷调查数据,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年轻人说自己想要住在城南


亏心社作品:《成都95后不严肃观察报告》


“Z世代”的成长伴随者中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这期间中国GDP升至全球第二,他们当之无愧地是当下消费的重点群体。而我们常常谈论的“年轻一代”也绝大部分都是指他们。


可儿认为他们是个体差异更为明显的一代,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喜恶。多元的喜好催生出多样的生活方式,才造就了“老成都”“新成都”看似背离的生活样貌。


麓湖年轻的生活方式 / 图片©王迎


可儿喜欢从小长大的老成都带来的归属感,“在社区里的咖啡店上外语课,门口有老人在打麻将,小贩推着车卖狼牙土豆和糖油果子,咖啡馆楼上有人正在煎辣椒油。”


她希望老城在城市发展中不会丧失这样的人情味儿


在龙骨桥上聊天的人们 / 图片由麓湖提供


麓湖这样集中了新生活方式的社区,不乏人文关怀意识,也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织中逐渐找到了新城该有的模样


“不过有次走路去麓湖的一个咖啡馆但没有开门,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就算楼上没人炒辣椒油也会很亲切吧。”



 

王迎

放野玩水店主理人、麓客潜水社主理人


从无到有地,放野玩水店在今年6月正式开张。在一个内陆城市谈水上生活,还把游戏里绘制的图纸真实落地,王迎没想到会这么快实现。


他几乎是在国外的海边长大的,放野玩水店也如同他理解的那般模样扎根在麓客岛。夏天的时候,这里就像是穿越到了东南亚,给人们带来度假和生态的游泳环境。


放野玩水店 / 图片©王迎


有着完整生态链的野生泳池,给麓湖新增了一项生活方式。王迎认为这与成都的悠闲散漫非常契合。


“生活方式不是靠一个树屋,一艘船就能塑造起来的,而是从下到上,通过所有人的认知改变来促进整个环境氛围的改变。”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新型生活方式对于成都来说并不罕见,但也许在麓湖更容易被实现。


放野玩水店 / 图片©王迎


更私人化的理想生活也能被实现。王迎认为这与在国外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在家附近工作或是有喜欢的事做,与社区里的人相熟,可以一起打球,喝东西。


“新一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生活设想,这才是烟火气。”


麓客岛 / 图片©朱毁毁



-


城市在变大,边界被吞噬。无外乎都是钢筋水泥,而生活却不是靠CTRL C+ CTRL V这样简单复制得来的。


麓湖这样的社区平衡了居住环境与消费场景需求,创造起功能、艺术、生态都相衬的多元生活住区,促使我们思考起现代生活该有的尺度、创造力、艺术享受,以及与当下人群的配适度。


麓湖在城市肌理上建造的生活姿态与成都本身的“多元”“放松”形成强烈的呼应与共鸣,在符合时代想象的新地图上,创造起更独特、更多元、刷新认知的城市烟火。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SHERI

撰稿:SHERI

摄影:奉龙、韩松、离地影像、王牧之、王迎、朱毁毁,或由麓湖、刘天提供

校对:慧莹

设计:阿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