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青山周平首次个展,来了成都城南这座岛
6月30日,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个展“看不见的生活”开展,这是自2014年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B.L.U.E. Architecture Studio以来的首次个展。
而展览的场地正好落在由青山周平担纲设计室内空间、新落成的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青山周平正在展厅内接受一筑一事的专访 / 摄影:Simon©ZSDC
不知不觉,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已经跨入第六个年头。至今回想起那幢“会跳舞的房子”,那风琴般的三层钢管幕帘每天六次如舞台大幕拉开的优雅传动,我们仍会感慨优秀建筑能给人带来的独特绝妙体验。
而当建筑本身亦能成为艺术感受的一部分,其所能发挥的效能将溢于纯粹的功能性和装点意义,延伸出更深远的影响力。
在金融城位置得天独厚的复地金融岛上,开进城市繁华商圈的成都复星艺术中心正为一场充满岛趣的生活方式更新拉开帷幕。
空间 | 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
空间设计(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 B.L.U.E. Architecture Studio
位置 | 成都市锦江区环岛路1288号附101
上海的跳舞房子
在成都「躺」下了
在交子公园商圈任意一座高层建筑眺望,你都能观测到锦江中央这座的江心岛。350亩的岛屿上,向西一侧的环岛路边,一座银白的“小山包”在高楼丛林间静静伫立。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坐落于复地金融岛的岸边 / 摄影:Simon©ZSDC
作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平行馆,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延续了“会跳舞的房子”流线型设计的思路,现代感十足的金属材料经造型拥有了柔软的流动感。弱化建筑棱角的处理和外立面哑光的质感,与背后高楼的冷峻线条、摩登玻璃幕墙形成温度的对比。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延续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流线型设计的思路 / 图片来源:©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不同于上海馆外观的纵向流淌,成都馆“躺平”了。前者常被比喻为管风琴,既如中国古代冠冕,又似西方竖琴,建筑体本身传递的节奏感更加强烈,而后者的形态则更像一块浸泡在溪流里的转子石(雨花石的一种,在石之半截或两端有平行水纹)。
加上紧邻其旁的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延展了艺术中心的横向线条,二者连绵一处、难舍难分,身处其中,如潺潺水流的动感更加明显。
与艺术中心连绵一处,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的设计同样采用了充满动感的横向线条 / 摄影:Simon©ZSDC
舒展的形态蕴含着包容的隐喻,如复星基金会及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所阐释,“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将向成都、向世界展现广泛包容性和艺术延展性。它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场馆,更将成为一个时尚地标,一个创意与灵感迸发的源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青山周平个展“看不见的生活” / 摄影:Simon©ZSDC,或©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整栋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独立建筑,总建筑面积近2000㎡,由日本建筑师藤井洋子和青山周平联合创办的B.L.U.E. Architecture Studio设计,室内空间则由青山周平亲自操刀。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室内设计由青山周平担纲 / 图片来源:©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为表现他眼中那个现代感和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的成都,青山周平巧妙结合了摩登的金属材料和极具本土特色的竹子。不同性格的材质碰撞融合,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体验的同时,又与成都本土文化拉近了距离,轻巧地表达了设计师理解的成都气质。
艺术中心的主入口,巧妙的材质碰撞 / 摄影:Simon©ZSDC
二、三层完整的展厅空间,以及B1层的多功能复合型空间,青山周平则大量运用竹质材料和简洁的白色,大面落地窗的应用适时提供开放的感受,窗外即是江景或热闹的商业街区,构筑出一个温暖、没有边界和距离感的艺术空间。
B1、2F、3F的展览空间,大面积运用白色与竹子的颜色 / 摄影:Simon©ZSDC,或©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与上海馆一样,成都复星艺术中心也拥有一个能看江的顶楼。
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露台,放眼望去,十里洋场与陆家嘴熠熠生辉,繁华尽揽;在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露台,高耸的双子塔与鳞次栉比的商场仅一江之隔,惬意万分。
复地金融岛江边水秀广场的喷泉表演 / 图片来源:©成都复悦荟
商场的艺术中心,
还是艺术的商场
暗藏在上文的字里行间与照片中,或许你注意到了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一个独特之处。
在以往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中,我们常看到的形态是商场中陈列艺术品或举办艺术展,或者商场的某一楼层设立为美术馆,而与成都复星艺术中心一同亮相的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与艺术中心在物理空间上则做到了既紧密结合,又互相独立,相当新颖。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与复悦荟滨江街区相连接 / 图片来源:©成都复悦荟
艺术中心与滨江街区均采用了横向金属流线型设计,这样的造型与背后的三幢塔楼相映成趣,仿佛一座独立于岛屿的小型城寨,高低错落有致。
摄影:Simon©ZSDC
除了硬件上的关联,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在软件部分也延续了艺术中心精致优雅的气质。
适配复地金融岛休闲、乐享生活的气质,滨江街区现入驻商家均为追求品质和格调的休闲生活方式品牌。
比如高级日料Sushi Man西南首店、IN复合美学空间、茶艺空间瓦库、男士精致生活方式集合店GentHouse,都具备很强的集聚追求品质生活人群的能力。
复悦荟滨江街区的休闲生活方式品牌 / 摄影:Simon©ZSDC,或©成都复悦荟
来自香港的omakase Sushi Man特别值得一提。这家餐厅,是香港元朗区寿司文化由追求“大件夾抵食”(粤语,指量大划算),转向高级精致的江户前寿司流派的代表性餐厅。2018年,Sushi Man在深圳开分店时,15天即拿下本地寿司榜的TOP 1。
Sushi Man寿司师傅的光头是店里的一大标志,并每个厨师都配有专属刀具,制作上秉持最正统的江户前寿司做法,处处贯彻创始人Cupid(梁文浩)的职人追求,算得上是饮食艺术的探索者。
Sushi Man门店 / 图片由Sushi Man提供
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与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开幕期间,还有个魔幻的“熊猫花园”在江边水秀广场和滨江街区内等待被偶遇。三座熊猫主题的雕塑由中国当代先锋艺术代表人物之一赵半狄创作。
赵半狄的雕塑作品《熊猫花园》 / 摄影:Simon©ZSDC
这个中国当代艺术30余年来最具代表性意义的符号“熊猫人”,自2013年拍摄电影《让熊猫飞》后,已有超过9年的时间作别熊猫主题。
此次携“熊猫花园”来到成都复悦荟,赵半狄结合自身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和对疫情之下人们生活的思考,以公共雕塑的形式,为观众走进艺术、理解艺术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成都复悦荟的江边就可以望到环球中心 / 摄影:Simon©ZSDC
如果说玉林代表的是成都的烟火气,春熙路代表的是成都的时尚,南门代表的是成都的现代与未来,那么身处城南中心的这座独立小岛,正给成都人展现的是另一种生活美学的场景。
岛趣生活节的后备箱市集 / 图片来源:Simon©ZSDC
沿江而行,这些艺术馆、艺术装置,与慢跑的人们、玩滑板的人们、喝着咖啡悠闲眺江的人们、随性坐在台阶上吹风的人们和谐融在一处。确身处繁华,为城南现代建筑所环绕,又江水相隔,保持了繁忙与惬意雅致的恰当距离。
充满岛趣的生活 / 图片来源:©成都复悦荟
毫无疑问,成都复星艺术中心正在为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注入艺术活力。
除了未来将共享上海馆多年探索国际当代艺术的丰富经验与宝贵资源,艺术中心将来还将举办各类公共教育活动,通过讲座、论坛、电影放映、工作坊等形式,推出覆盖不同年龄层、多元化的公共项目活动。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开馆当天的艺术表演 / 图片来源:©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从硬件和软件上都被打开的艺术馆,无缝衔接进人们的日常消费和生活,由一种遥远的体验,一个高深的名词,变为生活方式的一种定语。
江边水秀广场的喷泉表演 / 图片来源:©成都复悦荟
为艺术消费,
已经不太远
艺术、展览逐渐借由商场、购物中心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习惯,这不是一个全新出现的趋势,但商业地产开发商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艺术与商场的尝试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直到K11和侨福芳草地诞生,两条“艺术商场”的路径出现:K11将艺术平民化,让艺术成为商场差异化策略的切点;侨福芳草地则让商业和艺术生意双线并行,出现同时操盘商场和艺术品交易公司的商业地产模式。
前者的市场价值经由2014年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得到验证,国内的商场开始热衷于办展,热衷于用艺术装置装点商业空间。
上海BANK画廊的创始人、总监马蒂厄·柏利塞维兹在一次《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商场艺术展,“中国当代艺术属于奢侈品范畴,现在购物中心主动欢迎当代艺术,一开始看起来肤浅的活动将来也可能带来真诚的兴趣。”
人们正在观看青山周平的个展 / 图片来源:©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借商场之道,艺术从一种有门槛的活动,逐渐变成了日常娱乐消费,我们也正式进入了艺术商业的2.0时代。
2016年,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开幕,代表了又一种新情况的出现:独立的艺术中心正在融入市中心的商业业态。还可以列举的例子包括南京德基广场的德基美术馆、上海世和中心的昊美术馆、北京隆福寺的木木美术馆、北京朝阳大悦城的U2 by UCCA(U2美术馆)。
艺术与商业,距离并不遥远 / 图片来源:©成都复悦荟
而成都复悦荟滨江街区与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关系,在形态上真正实现了艺术生态融合进消费场景的趋势的外化。它的样貌,反映了时下都市人群生活、消费的典型情况:为艺术消费已经与吃饭、逛街、喝咖啡一样寻常。
艺术独立但不遥远,正如这座“金融城的岛”得天独厚的位置。身处繁华之中,又依据地势超然其外;被都市生活包裹,但依旧能忙里偷闲,尽享岛趣。
金融城的一座小岛,忙里偷闲 / 摄影:Simon©ZSDC
-
独家专访
一筑一事×青山周平
关于新落成的成都复星艺术中心,以及正在崭露头角的复地金融岛,我们与青山周平进行了一段对话,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日本建筑师怎样看待金融城这座小岛,以及成都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
Q1:您对成都复星艺术中心项目和复地金融岛的初印象是怎样的?
青山周平:地理位置上,这里和我之前在宽窄巷子做的%Arabica不太一样。金融岛是一个新的开发地,缺少一些历史上的沉淀,这是设计上比较难的一个点。
点击图片查看一筑一事往期推文
《% Arabica中国旗舰店,为何藏在成都的百年老巷?》
不过我觉得岛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它有一个边界,而这种边界在城市中是渐渐消失的,附近在消失。最近很多城市在说15分钟步行圈,为什么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因为这个时代我们逐渐忘掉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
我对这种有一定边界的社会共同体比较感兴趣。如何通过建筑、通过设计,在越来越透明的城市当中,去做一个有边界的空间,我觉得金融岛这种岛的形状,本来就是有一个地理优势在的。
我刚在外面也看到岛上在做一些市集,仿佛一个村落。我觉得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各种村落形成的,岛的特点或许让金融岛有了一个成为村落的可能性。
Q2:作为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的室内设计师,在设计中,您如何去考虑这个项目应该完成怎样的使命?
青山周平:艺术中心和美术馆还是不太一样,我觉得区别在于,这个空间会更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主要是通过调整每个空间的开放度和通透度来达到。
一楼的部分,我们做了比较开放的设计,大家平时可以来喝喝咖啡,买买东西,约朋友来聊天休息都可以。
二三楼的部分,我们做的更多是控制窗的面积。
二楼本来有一大面落地窗,我们将它封起来以打造一个比较纯粹的展览空间。三楼我们则保留了一部分玻璃窗,因为这个位置可以直接看到江水以及对面的风景,虽然会有点打扰到展陈空间的纯粹性,但我觉得这里也应该保留里外的互动。
Q3:如何通过设计,将城市的特点和人文气息带到一个建设中的新区呢?
青山周平:确实,怎么把老成都的感觉和现代的成都结合在这个空间当中,我觉得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考虑两个部分,一个是相对直接的方式,像你肉眼可看到的,空间里运用了很多竹子的材料。
另一个部分更多是在体现我个人对成都人的理解。成都人很自由,不太愿意遵循现在社会的主流规则,而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在一楼,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材料的随机搭配,比如入口的门,一边是金属,一边是竹,扶手的形状也不对称,材质也不一样,打破了常规的门的规则。我觉得这大概能体现一点我对成都人生活态度的理解吧。
Q4:据您的观察和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有着怎样的特点?这对您的设计和生活是否有启发?
青山周平:第一次来成都是很多很多年前了,那时去成都的工地,我看到土是红色的,我感觉到那种土地的肥沃,与其他城市的茶色、棕色、黄色很不一样。
这是一个不会饿着的地方,我觉得土地直接影响了成都人这种生活的慢节奏。享受是这个城市的氛围,这是从这片土地里来的。
我相信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这种对土地的个人理解是很重要的,对或不对没有关系,重点是一定要有个人比较强烈的感受。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开馆首展
青山周平个展
「看不见的生活」
-
展览时间
2022/07/01-2022/08/21
展览地点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主办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建国
撰稿:建国
图片:详见图注
校对:昨山
设计:龙龙©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