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建筑师、艺术家、摄影师、学者,聊聊“流动的材料”
“其实琴弦并非走音,而是这些自然的物质,正在拼命挣扎要回过去的形态。”这是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中的台词。
人类用自身的经济标准定义“材料”的价值,每天都有无数的材料被运往城市各处的垃圾场,也许这些材料并非失去了价值,就像是走音的琴弦也可以被编织成金属花蕾,得到重生。
物质作为相互关联、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也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形式。
今天,我们聊聊“材料”。
在不久前于香港举办的Prada Frames专题研讨会上,建筑师、艺术家、摄影师、学者......等不同职业身份的数位嘉宾齐聚,以“流动的材料”为题,审视废弃物作为转化中的物质这一概念。
建筑师Jacques Herzog在开幕演说分享了自己职业生涯几十年中对材料的运用和思考(点此回顾),另两场论坛话题分别围绕“海况之境”与“物料循环之思”进行。
不同的视角下材料意味着什么?材料循环可以有哪些转化方式?透过材料的转化,可以看到怎样的城市演变?本文浓缩了两场论坛的核心内容和观点,一起回顾~
Prada Frames Hong Kong ©Prada
海况之境
——当人类拥抱海洋
香港是一个拥有200多个岛屿的城市,而举行本次研讨会的M+博物馆便坐落在维多利亚港的填海地,这里既是展品的容器,也是人类思想的容器,本场研讨会于海边的博物馆之中,畅聊“海况之境”。
对谈人(左二):Ikko Yokoyama(M+博物馆设计及建筑主策展人)
分享嘉宾(从左到右):Lisa Reihana(艺术家)、刘振达(CWR学者)、Christian J.Lange(德国建筑师)、林育荣(艺术家)
"我们是海洋,是这处栖息地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支配者。"
——Lisa Reihana | 毛利人与海洋
Lisa Reihana作为一位跨学科艺术家,其实践横跨电影、雕塑、服装和身体装饰、文字和摄影。自1990年代以来,她对新西兰的当代艺术和当代毛利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Lisa Reihana,艺术家、制片人和文化对话者。
毛利人和南太平洋岛民的文化、历史贸易路线在研讨会中被Lisa Reihana通过视觉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引发人们对于文化习俗与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关注。
海洋文化是毛利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毛利传说当中,新西兰北岛是半人半神的勇士毛伊钓出来的一条魟鱼变的,新西兰南岛就是毛伊钓鱼时坐的那条船。/ 摄影:©Lisa Reihana
“愿我的祖先拥抱你的祖先,愿我的山脉迎接你的山脉。”Lisa Reihana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原始的自然与人类繁衍发展的关系,打破了时间与权力的束缚。
正如其之前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放映的《Pursuit of Venus》,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了“另一个世界”,展示了殖民时期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风景,以及英国士兵、贸易商与原住民之间的来往和冲突,让观众在其中漫游感受。
Reihana代表新西兰参加了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在《Pursuit of Venus》中进行了大规模视频装置表演。这幅作品于2015年5月在奥克兰美术馆首映,此后成为新西兰奥特亚美术史经典中的一幅开创性作品。/ 摄影:©Lisa Reihana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Nomads of the Sea》将历史事实与小说交织在一起,探讨1800年代新西兰面对外国政治挑战时文化领导力、精神习俗和利己主义欲望之间的社会张力。/ 摄影:©Lisa Reihana
“海洋是如此之大,而我们又是如此之小,作为一个个渺小的个体,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
——刘振达 | 改变海洋的三件小事
这是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三件小事:每日减少25%的食物浪费;每周少吃8盎司的牛排;使用Wifi观看视频的50%,而不是通过移动数据流。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做到这三件小事,便能极大地减少碳排放。
改变海洋的三件小事 / 摄影:©CWR
刘振达在海边小镇长大,正因如此,其对于海洋的变化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通过地理空间地图分析,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速度越来越快,海平面逐年上升,亚洲作为最容易受到海平面影响的地区,仅靠各个沿海国家的政府建造一座海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目前,刘振达正在领导CWR的Re-IMAGINE HK计划,并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北方都市指导小组的成员,以推动香港应对沿海威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刘振达(CT Low)负责领导CWR(China Water Risk)的地理空间分析工作,该工作被用来确定风险热点,以规划更好的抗灾能力。他的三维洪水地图已经引发了许多企业和银行开始评估他们的沿海威胁,他的模型已经被纳入一些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 图源:©CWR
2022年8月23日,CWR发布了一份8页指南,指出香港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已经对该地区构成了多重生存威胁。/ 摄影:©CWR
每个个体的努力虽然微小,但如果把这些微小的努力聚集起来,便会带来巨大的改变,甚至可以拯救我们的城市。
刘振达说道:“我们已经从海洋中开垦了那么多的土地,如果我们继续做伤害海洋的事情,海水最终会填平土地,很多人会觉得反正都会发生,我们无力阻止,但其实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例如那三件小事。”
“我们在水面之上看见海洋,却常常注意不到海面之下有些事情正在发生。”
——Christian J.Lange | 珊瑚栖息地改造
德国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制作及物料科技实验室主任 Christian J. Lange 受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委托,在2019年进行海下湾珊瑚栖息地改造。
超过 3/4 的香港造礁珊瑚物种栖息于香港海下湾海岸公园,但因为海洋污染与气候变化,这些珊瑚群落的情况逐渐恶化。
Christian J. Lange以通用陶土为材料,通过由机械人3D打印的方式来制作出直径 0.6 米的珊瑚礁砖用以帮助珊瑚生长,保护生物多样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海下湾珊瑚栖息地改造 / 摄影:©Christian J.Lange
陶土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材料系统之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陶土的PH值在7.5左右,配合3D打印的特殊仿生构造,能够有效地防止沉积物堆积,更适合珊瑚生长。这些由陶土制成的珊瑚礁砖是珊瑚的新栖息地,也是一个填充海床的好方法。
Christian J. Lange在香港沙头角九埔村所设计的乡村振兴项目——潮汐凳,也使用了相同的技术,将人类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涨潮时,这些作品部分淹没在水中,为生物提供躲避捕食者的藏身之处;退潮时,它吸引居民和游客休息,享受海滩。/ 摄影:©Christian J.Lange
“这可能只是一个小的垫脚石,但它正在为我们未来的做准备。”Christian J.Lange如此总结道。
“乘船追逐海面上的风暴,就像摩托车手在雨天的路面上急转弯。”
——林育荣 | 追逐暴风雨海洋
艺术家林育荣生于新加坡,曾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艺术,之前是一名帆船手,很多年都在各种水域中探索种种不可能性,从暴雨沟壑到深海,足迹遍布世界四处。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亲身经历的视频录像:在印度尼西亚,人们会乘坐像巴士一样的船去往各个社区,看到沿路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座座房子。林育荣乘坐这样的船只,进行海洋上暴风雨的研究和拍摄,追逐并亲身体验那些发生在海面与天空交界处的稍纵即逝的机会。
船行驶在海面上追逐风暴 / 摄影:©林育荣
“实际上水有时会成为文化领土空间,许多家庭其实是在通过水相互连接为社区,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陆地。”
作为一名前竞技帆船手,林育荣的艺术实践源于他对自然界的亲身参与。
例如其在研究新加坡海域的项目《海况》中,讨论了新加坡如何将来源各异的沙子填入海岸以增加国土面积,这些被宣告为陆地的海域反映了对国家统治方式和地质形态演变的探讨与反思。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海况9:倾泻、拖拽、滴落》 自1965年以来,新加坡的土地面积从224.5平方英里增加到276.5平方英里,这是通过填海造地把来源各异的泥沙运送到其外围岛屿和海岸的过程。/ 摄影:©林育荣
物料循环之思
——材料的废弃与新生
2020年底,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2020年可能是人类制造的物质重量超过生物质重量的一年。
混凝土、沥青、金属、塑料等这些我们日常使用的东西,它们的数量与日俱增,而地球上的资源并非是无限的,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物资的回收与循环。
对谈人(左一):Ikko Yokoyama(M+博物馆设计及建筑主策展人)
分享嘉宾(从左到右):Formafantasma创始人(Simone Farresin与Andrea Trimarchi)、Edward Burtynsky(加拿大摄影师)
"那些被淘汰或损坏的电子产品,是目前全球增长最多的人造垃圾。"
——Formafantasma | 电子垃圾回收
意大利设计工作室 Formafantasma由 Andrea Trimarchi 和 Simone Farresin 于2009年创立,他们一直倡导对价值的需求,促进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深入理解,并通过设计及材料、技术、社会和话语权提出变革性的干预措施。
根据Formafantasma 开展的一项电子垃圾回收调查,数量不断增长的电子废物只有30%进入到发达国家的回收环节,而其余70%则被非法运往发展中国家。那些负责分拣垃圾的劳工每天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面对有毒物质。
废弃的电子产品 / 图源网络
“当未经训练的工人处理这些电子垃圾时,他们的处理方式是错误的,同时也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对于他们的伤害。”
Formafantasma通过对于回收行业的调研,提出建立新的跨国回收联盟。
“Ore Streams”是一项对珍贵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的雄心勃勃的调查。该项目使用多种媒体来深入了解设计如何成为变革的宝贵推动力。/ 摄影:©Formafantasma
例如为产品建立数字护照,透明化产品中含有的材料信息,方便拆解回收,对材料进行通用颜色编码,使其可以被视觉检测器识别。
最终通过一个健全的体系与科技化手段,进行电子垃圾的循环利用,使能源行业运行模式得到永久性的改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ore streams》Formafantasma 在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展出了专门为 NVG triennial 设计的艺术作品,该项目由各种各样的媒体电子设备组成。/ 摄影:©Formafantasma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CHARCOAL》 Formafantasma 从造成污染和破坏的木炭的反乌托邦内涵与其在医疗保健和水净化方面的有益用途之间的紧张关系中汲取灵感。/ 摄影:©Formafantasma
“在加利福尼亚,有3500万个废旧轮胎堆积如山。"
——Edward Burtynsky | 被定格的工业废物
作为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当代摄影师之一,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的作品总是能给大家带来震撼与反思。在2009年出版的《石油》一书中,他拍摄了加州堆积如山的废旧轮胎和汽车零件与孟加拉湾被拆解的轮船。
堆积如山的废旧轮胎,在拍摄这张照片的三个月后,这些轮胎被闪电击中烧毁。/ 摄影:©Edward Burtynsky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被拆解的轮船 / 摄影:©Edward Burtynsky
这些都是因石油工业而留下的工业积累,在Edward Burtynsky的镜头中,第一眼看去仿佛是某个艺术家刻意为之的壮观的后现代装置艺术,而当你意识到它们的规模与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便会反省人类对于能源的开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地貌。
“我们应当承担责任,了解一种物质可以发挥多久的价值,最后对物质的未来负责。”Edward Burtynsky表示自己的摄影作品是一种反省,其中反映了万物的生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Edward Burtynsky的作品是对地球生态自然变化的记录,将人类的工业痕迹与地球的自然痕迹放进一张照片之中,形成视觉上的冲突。/ 摄影:©Edward Burtynsky
石油等自然资源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对于人类的工业也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些对于地貌的改变往往存在于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当如果我们真的有一天鲜明地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影响,恐怕已经为时已晚。
《IN THE WAKE OF PROGRESS》是一部22分钟的作品,这个大型多媒体项目见证了人类工业对地球的影响,壮观的沉浸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与可持续生活的一场重要对话。点击观看预告片 / 摄影:©Edward Burtynsky
对谈人(左一):Charmaine chan(资深媒体人)
分享嘉宾(从左到右):LAAB实验室(吴镇麟及叶晋亨)、姚嘉珊(“信言设计大使”的联合创会成员暨执行总监)
"当我们谈论废物时,我们经常想到的是有形的废物,但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家族传承的技艺也在被渐渐遗弃。"
——LAAB实现室 | 新生的木材与技艺
志记锯木厂(Chi Kee Sawmill & Timber)是一家始于1947年的家族企业,由70多岁的黄鸿权经营,它是香港最古老的锯木厂,也可能是香港最后一家锯木厂。
黄鸿权师傅在志记锯木厂 / 摄影:©Louise Delmotte
志记锯木厂见证了香港制造业的辉煌鼎盛时期。但在如今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等成为支柱产业的时代,像志记这样的木工工厂已然成为香港的夕阳产业。
由于香港推行建设北部都会区,黄师傅不得不计划将其关停。黄师傅也曾尝试过向政府申请将其变为博物馆,但未能如愿,如今黄师傅只想让剩余的木材与自己的技艺留下价值。
志记锯木厂的故事©LAAB
作为致力于工艺创新的建筑和艺术实验室,来自香港的 LAAB 建筑师事务所与志记锯木厂合作,将从香港湾仔轮渡码头打捞上来的废弃挡泥板进行加工雕刻,打造成艺术家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由废弃挡泥板制成家具 / 摄影:©STYLO VISION、LAAB、Jonathan Leijonhufvud
“创新可以大到让建筑物移动,但也可以小到让工作中的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阳光。这不是关于创新是什么,而是关于它改变了什么。”这是 LAAB的设计理念。
湾仔码头曾经是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护舷木材已经在水中浸泡了40多年。
LAAB与志记锯木厂的黄师傅将从湾仔码头打捞上来的挡板切割成小木头。检查木材的保留程度来决定家具的设计:最完整的被雕刻成餐桌和长凳;中等程度的被用来做茶几和短凳;那些严重腐烂的被用来做凳子和 "海洋立方体"。
废弃挡泥板处理过程 / 摄影:©STYLO VISION
这些家具承载了人们对于香港码头历史的记忆,将原本已经被废弃的材料赋予了新的意义,同时也让锯木厂的技艺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一个物体是过时的还是有用的,取决于一个人的观点。"LAAB总结道。
"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与绿化社区可以减少香港社会心理的压力。"
——姚嘉珊 | 材料的社会价值
作为香港非营利组织“信言设计大使”的联合创会成员暨执行总监,建筑师姚嘉珊在进行社区空间设计时常常会引入回收的建筑物料去装饰街区公园。
设计信托由香港设计大使于2014年成立,是一个自2007年起在香港注册的慈善机构,同时也是一个拨款资助和社区平台。设计信托支持发展专业知识的创意项目,建立与香港和大湾区相关的研究计划和内容。/ 摄影:©信言设计大使
例如将建筑垃圾,生物粪便粉碎混合,之后利用水磨石铸造工艺制造新的砖块。这些可被生物降解的材料具有创新思维的同时实现了新旧材料之间的循环使用。
在2023年3月11日的“海缘城市: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由姚嘉珊构思的未.共研社通过研究细小的公共空间设计对社区的良性影响,探索大湾区未来的微型公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未.共研社」荃湾二陂坊游乐场 、油尖旺砵兰街休憩花园。/ 摄影:©信言设计大使
对于人口密度极高的香港而言,经过精心设计的微观材料更加亲近自然,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浪费,相比与尖锐的玻璃与钢铁,更加温和。
姚嘉珊在设计中强调材料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改变了大家对于材料的理解:“环境和可持续性都是与设计相互联系的课题,对我来说,可持续性是更人性一面的体现。”
对谈人(左):王蕾(M+ 博物館设计及建筑策展人)
分享嘉宾(右):张永和(美国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占用旧结构是节约能源的最佳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比起建造一座新的建筑更能减少污染。"
——张永和 | 旧结构的重新利用
建筑师张永和所主持的“非常建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出自己对建筑的特有认识,将建筑理解为对空间, 结构与场景的同歩设计。
在设计改造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项目中,保留了安达森洋行旧址建筑主体,对于不同保护等级的单体建筑进行不同程度的保留与改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改造 / 摄影:©DID-STUDIO
修复纪念馆的青砖墙面、青瓦屋面,保留青砖空斗墙、红砖构造柱,在保持总体历史风貌,强调建筑在地性的同时,使开放性有所增加。
张永和谈到了对于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例如塑料造型的可塑性与运输的便捷性,这种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材料也可以用来搭建装置作品。
在2008年的伦敦 V&A 博物馆艺术展览中,张永和用塑料搭建的装置作品铺满了整个博物馆花园,为来访者提供了多样的遮蔽、休闲、玩耍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张永和使用塑料在伦敦 V&A 博物馆搭建的装置作品 《塑与茶》/ 图源©非常建筑
新型建筑材料也会为当代建筑带来新的选择,“砼器”,是非常建筑事务所为China House Vision展览而设计的实验住宅。
“我们将建筑命名为‘砼器’,是为了让参观者了解到混凝土如何变成了一种新型材料,它不再会阻断生命和自然的联系,而相反会有助于创造一个友好的建筑界面。“张永和如此说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内外的所有表面材料,都采用由回收建筑废料制成的3毫米厚玻璃纤维混凝土,它的厚度使这种材料非常轻盈,其多孔性可以方便过滤空气和通风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透光的生活环境。/ 摄影:©非常建筑
利用现有的结构或可持续的新型材料对建筑物进行改造、设计,并且融入当地工艺的做法,不仅还原了材料的本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环境。
-
“在某种意义上,材料总是在成为废物,正如同一个人。”这是本次Prada Frames研讨会的一句开场语。
但当我们重新审视材料背后的价值,就会发现并不存在无用的材料,就像不会存在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在全球化的视角下,没有什么东西会真正消失,它们只是去了别的地方。
物质的形态在不断变化,什么样的材料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材料是没有价值的?其中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者的不断努力,材料的“终曲”将会消失,我们也将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
MORE
意大利站的研讨会与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同期,将于4月17日至19日在米兰举办,由Formafantasma策划。届时将邀请 Tim Ingold、Elizabeth Povinelli、Beatriz Colomina、Mark Wigley、Sophie Chao、Veena Sahajwalla和Hans Ulrich Obrist 共同参与。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三街、忧忧、昨山
撰稿:三街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昨山
设计:大吉©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