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飙的“小城热”,还能保温吗?
去年《狂飙》带火了一座南方小城——江门。一年过去,“小城游”持续遍地开花。从淄博烧烤到景德镇“景漂”,再到天水麻辣烫,支撑小城流量的密码是营销事件,还是独特的在地风物与日常?这个春天,“小城热”似乎没有再度光顾江门,它在这些热过的小城市中还能“保温”吗?
大湾区城市群里,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更像一座“后花园”,有着浓郁的老广氛围和“土洋”特质。热度过后,三十三墟街留在《狂飙》,而江门一切照旧。江门“飙”不动了吗?带着一丝不甘和几声唏嘘,我们走出了“旧厂街”寻找答案,而每个观望着小城的人,都在等待这样的答案。
空间 SPACES
广东省江门市美景里街区
探访时间:2024年4月
#识城计划
#发现“小地方”
小城打起了鼾
如果上溯六百年,早在元明时期,商贸气息便在江门地区有了雏形。“粤谓野市为虚”,江门老城区独占西江之地利,在蓬莱山半山腰上开办热闹的市集活动,得了一个“墟”的名号,并一直沿用至今。
江门老城鸟瞰图(左)/ 图源网络 三十三墟台阶,是江门墟市的起源点(右)/ 图源网络
直至近代,随着归乡的华侨们不仅在江门城区兴建了连片的以商贸功能为主的骑楼建筑群,还在附近建立了许多工厂,这使它逐渐演变为珠三角的一个关键贸易中心,汇聚了西江中下游的大量商品。进入上世纪初,随着江门通关,这座小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五邑地区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与当时的佛山南海、增城新塘、东莞石龙并称“广东四大镇”。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江门旧城现状,在一层骑楼商铺经营的灯饰店、音响店、陈皮特产店 / 摄影:©EE
不过,风光不再。江门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凭借着传统制造业起家,时至今日,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当你走在江门的大街上,除了近些年开得火热的咖啡店,似乎很难再从哪里看到跳跃的色彩,或者一张刻意雕琢过的的海报。而那些残留着早年味道的商行、茶楼,则沉默地立着,被来往的车鸣模糊掉,像是几十年间从未变过。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狂飙"过后,旧城街头随处可见的猪脚面店 / 摄影:©EE
那些本该表达这个时代个性的空间,也被吞没,“消失了”。
如同2020年始于五邑地区的几米方圆生活空间一样,一句“再见,会再见”,道出独立书店的不甘和无奈。
小城打起了鼾,似乎“飙”不动了。
2023年夏天歇业的几米方圆空间 / ©几米方圆Gensquare
从“旧厂街”出来,沿着港口一路的方向走,欧洲风情的东湖广场、风光不再的国际酒店、探墟者常顾的烂尾商场,再到刚翻新完的市文化宫,若回到千禧时代,这里便是江门的“宇宙中心”。
港口一路与东华二路交汇的十字路口 / 摄影:©EE
跟随着驾驶着机车的年轻人,我们在十字路口处向左拐进东华二路背后的老社区——美景里。社区建成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最早的建设用途是作为江门蓬江供电局的家属大院,随后又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那个时期当之无愧的高档小区。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美景里街区的人们 / 摄影:©EE
后来市中心不断向郊区延伸,美景里社区似乎也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唯有建筑楼群默默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20c80s初建设的层高不超9层的“石米楼”,到20c90s分布在主街道两旁的“马赛克楼”,再到城市主干道边上21c的小区商品房,时间都被揉进了这片街区。
九十年代的“马赛克楼”与二十一世纪的玻璃幕墙写字楼 /摄影:©EE
闲逛一圈下来,发现与“旧厂街”不同的是——除了全天候菜肉市场,什么都卖点的日杂店,招牌古早的早餐店和传统饼家,以及搓牌声此起彼伏的麻将馆之外,这里有一股年轻的活力正在自发滋长着。
我们从美景农贸市场左拐,步行不到100米的距离便来到了一座居民楼一楼转角位置的CENLESAREA。
CENLESAREA
本土原创品牌的“落地生根”
导航信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潮江路
美景里30号102室
主理人
阿鸿、阿关、阿海
白棕碰撞的外刷墙立面搭配着咖啡制作区的室外木饰阶梯,与老居民楼融为一体。探访的那天恰逢是下午时刻,柔和的光线从沿街一侧玻璃窗散落到陈设复古的室内,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暖感。
店铺一些复古的设计细节 / 摄影:©EE
即使经营线上门店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老客户”,但从专注产品的工作室到一家开放式的门店,对于CENLESAREA主创团队依旧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充满挑战且有意义。
按CENLESAREA的主理人阿关而言,“选择在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本地社区开设线下门店,对比线上既能够让大家更直接接触到品牌的产品,同时提供了一个场所空间更好地向大家传递品牌的温度。”
主理人还回顾起CENLESAREA在美景里“落地”当天的情景——江门本土音乐人在户外露台区演奏着,楼上小孩伴随着节奏摇头,路过的老居民表示这里好久没“闹腾”了。
室内开放给客人休憩空间 / 摄影: ©EE
随着不定期举办的线下快闪活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了这片“宝藏社区”。一些店铺主理人也察觉到小店凝聚的力量,在2023年初,由CENLESAREA牵头绘制了一张关于美景里社区“新店铺”的《寻欢地图》,摆放在每家门店供客人自己去探寻这片老社区涌动着的“新活力”。
摆放在每家店铺的《寻欢地图》/ 摄影: ©EE
正如CENLESAREA店面的solgan —‘From life,face life.’恰到好处又不可忽略的邻里关系是老社区的独特之处。
未来CENLESAREA也希望能不止于江门美景里,通过线下店铺扩展以及跟更多品牌联名的方式,让越来越多人能在CENLESAREA这个空间自由、轻松地聚集。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店铺社群活动现场/ ©CENLESAREA
CENLES举办的各类活动海报 / ©CENLESAREA
Joyland 酒欄
把小酒馆开在童年里
导航信息:江门市美景里80号103酒栏
主理人
王女士、美心
美心(酒欄的主理人)跟美景里是老熟人了,这里是她童年成长的地方。酒欄选择藏身于社区一条辅道上,跟社区老年之家挨着。聊天得知,主理人在选址开店时,走访了江门市区大大小小的社区小巷,最终被美景里熟悉的街道记忆与街坊关系吸引。
白天的酒欄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 摄影:©EE
而在老社区开一家小酒馆的目的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喝酒。特殊时期回到了江门,发现找酒友不容易,于是便和王女士(另一个主理人)一拍即合开启了这家店。
与其说这是一家酒馆,更像是主理人专心打造的杂货铺——推开贴着“好狗”(宠物友好)的木门,右手边的吧台上摆满了一盘盘店主从海外淘回来的中古首饰,左边过道的柜子上堆叠着没有重样的茶壶杯具,走到店铺尽头才是由菜市场的水果木箱改造而成的选酒区,阁楼就餐区简单的陈列搭配着店主从当地老居民那淘来二次加工的旧家具,在这个小小空间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味道。
自制酒柜上摆放着来自不同产区的酒品 / 摄影:©EE
“重焕新生”的老物件们 / 摄影:©EE
小酒馆不缺酒更不缺故事。 老板娘的朋友圈除了更新菜单和营业时间,记录最多的是与客人们在Joyland庆生的精彩时刻。
“本店最大的服务就是无服务(i人友好,e人舒适)。”
在Joyland,你可以点上一杯酒或一壶茶在角落里脱掉疲惫的“外衣”,也可以盛装打扮与三五好友在“老地方”相聚打闹。当然,前提是提前预约~
从街角开了几十年的西饼蛋糕店,再到街巷深处的Joyland,人们对于生活的仪式感从未缺席。夜幕时分,Joyland的客人散去,店内的昏黄灯光仍点亮着早已入睡的美景里。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喝酒聚会日常/©Joyland
Inverse Vintage Shop
年轻“叛逆”新玩法
导航信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美景里34号103室
主理人
约翰尼
inverse主理人约翰尼对美景里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认为美景里老社区既有生活气息同时周边又夹杂着商业氛围,古着店开在这里是不二之选。
在整体的店面呈现中,从门口悬挂着的美式复古字体招牌、入口处搭建的半户外木露台,再到室内不修边幅的墙体与开放式吧台,营造出随意又有个性的街头氛围感,拉近了顾客与古着服饰店的陌生距离。
店铺内充满复古味道的角落/ ©Inverse Vintage Shop ©EE
据住在附件的老街坊而言,在社区里频繁看到穿着时髦的“后生仔”出现,隔三岔五还会看到复古机车在大街小巷驶过的画面。机车、古着、纹身是主理人的爱好,通过组织一些多元新奇的属于年轻人的文化社群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江门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居住于街区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能感知、接触到对方的生活。
"希望叛逆古着不单单只是买卖衣服的地方,而是能把周边趣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的一个空间。"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主理人亲自设计的店面陈列 / 摄影:©EE
“inverse”代表着叛逆,就像主理人约翰尼在所谓的“大人”眼里那样,外表所呈出的叛逆、怪诞、非主流的刻板印象。Inverse是第一个来到美景里的“新居民”,或许是“同类相吸”,也带动了后来一些新主理人店铺的入驻。
同时,在大湾区周边举办的复古集市活动中,能常常看到Inverse Vintage Shop的身影;在店铺的动态更新上也时常看到主理人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朋友。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叛逆商店与朋友们/ ©Inverse Vintage Shop
央子家客廳
不打算成为“人头攒动”的甜品店
导航信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东港街15号之三
主理人
央子
央子家客廳是主理人央子迈入全新阶段的尝试——做一家不开放堂食的甜品烘焙店。
打造吸睛的装修风格对现今的烘焙甜品店来说,似乎成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一环。央子家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店面简约低调但处处透露着家元素的设计小心思,木制的铜把手单开门,两侧落地玻璃橱窗搭配着百叶窗,入口地面处“永恒的枫叶”,生机盎然的绿植盆栽,以及入口侧壁处还原了小时候家门口那盏温馨复古的小灯。店内除了靠窗位置放置的中古桌椅橱柜,其余空间归还给了食物诞生的重要空间——厨房。
阳光、绿植与央子家 / ©央子家客廳
央子家客廳选址跟美景里隔一条马路,在东港街一个拐角处,对面是幼儿园,隔壁是海关退休活动中心,往前走几分钟就到东湖公园。主理人央子这么形容:“这片街区的磁场感应很正能量,让人感受到一种舒服的生活状态。”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央子家客廳周边的建筑 / 摄影:©EE
央子还会不定时组织不同主题的甜品分享会,通过与食客面对面的交流与味蕾的品尝,主理人既能更好地传递出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灵感,同时也能让食客的注意力专注到食物上。
不时不食、结合在地食材是央子创作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根据在地食材创作的鸡矢藤裸蛋糕、新会柑果酱糯米蛋糕 / ©央子家客廳
实际上空间只是没有开放日常的堂食,但会有不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风味品鉴分享会,涵盖四季甜点/小酒局/精品巧克力等。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食物美酒分享会/ ©央子家客廳
央子家客廳给人感觉很踏实、温暖。它似乎并不打算成为“人头涌动”的甜品店,从店铺的设计装横到运营模式,都给人一种专心做好一件事的态度与决心。正如央子所言:“打造这个空间的初衷就是想要说可以做一些分享的活动,跟大家分享我所感受到的事情。”
在这些店铺附近闲逛时观察到,每隔一个拐角处或是马路对面,就能遇到一家有个人装修风格的小店,或是咖啡店或是简餐吧——它们代表了江门这座城市许多年轻人的面貌——有想法并敢于实现。这或许是“小城”才有的生态——给予更多时间和“试错”的可能,这也是大城市最稀缺的。
离开了大城市
离不开人情
和几位主理人聊完,对于最初的问题——小城江门真的“飙”不动了?
也许未必。
中国各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基因和个性,追求创意和新鲜并非是获得持续关注的唯一途径。若要满足新一代年轻人对基础精神与生活服务的追求,或许还要考虑到人的流动。
我们探访的四家小店主理人都有分享到,他们的客人有很多是从周边地区专门过来的,例如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央子虽然一直生活在江门,但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去更大的城市或其他国家游历,除了进修甜品烘焙这一项事业,在她朋友圈里还时常会看到一些美术馆、民宿以及复合艺术空间的分享。选酒的口味、挑选器皿的眼光、对烘焙味蕾的追求,这些东西甚至不用刻意跟客人们交流,他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共鸣。
央子朋友圈以及跟广州客人的互动 / ©央子
泉州的巴浪鱼咖啡&赤子空间,一边基于城市和当代文化背景在泉州老城“深耕”,同时也通过发起“在野青年构建的文化丛林”长期活动,联络起在东南-福建区域自发开展田野实践的创作者与制作人,以他们为提问和发声,将地方与人重新连结。
清明节期间在赤子空间举行的新书《不辞而别》分享活动现场,新书作家蔡文悠在给新书签名 / ©赤子空间
台州临海的五月May,在扎根小城发掘记录传统手工艺与在地青年故事的同时,目前通过青年分享会、圆桌对谈、城市主题工作坊等形式,跟大家一起思考城市的空间变化历程和城市生活等问题。最近在开展的“植物世民档案计划”,以植物的视角带领大家重塑商业、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再到佛山顺德的好事发生,驻地4年时间,根生顺德却不止于顺德,以“出口·顺德青年客厅”为容器,连接周边城市,共同探讨和新建“原本之外的可能性”。
最新刊物《菠萝流浪史》以及”本地植物邮局“长期征集活动海报 / ©植南门市部
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交通出行如此便捷的今天,人们会因为对某一消费品或共同爱好,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形成了跨越地域的社群。
对比于长期处在曝光之下的大城市,小城的想象力并未被消解,也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保留住它独特的生活一面。
回到江门美景里——住在附近的阿姨会因为好奇进入CENLESAREA店中,和店员攀谈,最后精挑细选一件自己钟意的衣服;每天光顾麻将馆的居民,会在某个下午点上一杯咖啡,再上牌桌;开了几十年专做街坊生意的富豪饼家也会因为这些新店的到来,被年轻人光顾消费。
相反,在街角的First&Last Cafe在门面装修设计时,也会考虑为路过的老街坊提供一个停驻的休息空间;跟老人之家挨在一起的Joyland,会替对方浇花淋水、收取快递;我们原以为和当代生活脱节的老年人,实际上并没有被遗忘,而是也和这些新居民融在了一起。
传承了三代人的富豪饼家,年轻的接班人“阿豪”正在给顾客装新鲜出炉的菠萝包 / 摄影:©EE
这可能就是小城的魅力,或许人们被动成为彼此的“附近”,但这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不同的群体如何建立沟通,在我们无法干预的大环境里,创造小而美的生活。
就像沉在海底的奇珍,想要被打捞,它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熟练的水手而已。胆识、眼光、技术,缺一不可。而老城能提供给这些年轻人的,就是一艘大船,低生存成本的环境和兼容并包的过往,都是他们最坚实的踏板。
小城绝不是大城市的低配或平替,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补充,甚至成为最终修复大城市的“工作坊”。这里的年轻人,都是勇敢的。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如果仔细留意那张《寻欢地图》,你会发现图标上的10家店铺,几乎每一家店的经营类型都有咖啡这个类目。下午时分去咖啡店,是广东人饮茶习惯的延伸,也是江门这座百年侨都悠游自在、不疾不徐的城市特质的具体呈现。
回顾起跟主理人们聊天的过程中,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大家都有一股HEA(粤语里游荡、懒散的意思)的气息。兴趣第一,生意第二。
这种生活状态不仅来源于每个个体的选择,同时也被小城的特质反哺着,两者交融碰撞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独有记忆。
“3点几喇!饮茶先啦!”
编辑
EE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EE
校对
桃桃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详见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