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古城泉州,看“赤子”创造当代“奇观日常”

Lin 一筑一事
2024-09-06

不知你是否观察到,近年来,泉州这座城市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出行目的地。这座拥有数千年历史、5000多座寺庙的海港城市,虽自古并不乏声名与吸引力,但为何“突然”地在当下受到如此瞩目?


去年年末,我们对泉州进行了一次探访。在“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氛围下走街串巷,让编辑团队对泉州的“此时此刻”有了更多切身的感知与观察。


除了富有历史感的寺庙、古建以外,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古城泉州中出现了一些更具当代特质的空间:用九年时间,持续链接闽南当代创作力的“赤子空间”;由泉州钟楼百货大楼改造而来,开窗便可望见开元寺的“七栩钟楼酒店”;眦邻内沟河,时常落满阳光的独立书店“鸟岸书店”。


泉州此刻 / 摄影:忧忧


而好奇还是源源不断,我们试图用行走与书写,探究这些问题:如今,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着怎样具体的生活形态?而在历史的另一端,这座古城的当代生活与文化,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融入老城,很难吗?


坐落于泉州最闹热的老城区,赤子空间离承天寺和开元寺都不远。对赤子空间的主理人阿梅来说,当初租下赤子空间这幢楼可以说是“误打误撞”来的,那时还是2015年,阿梅跟朋友约去承天寺玩时,刚好经过看到这栋楼。


2016年的泉州巷子 / 图源赤子空间


周围居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居民,世代生活在这里。空间最初到来时,面临了周围许多的不理解:为什么选在这条没什么人流的老巷子里?这里的人到底在做什么?阿梅和亚三(阿梅的丈夫、合伙人)往往需要主动一些,与居民们交流“破冰”。阿梅回忆这段经历时,有时会庆幸,好在自己是从村里长大的,对她,处理邻里关系不算难事。


最初赤子空间的功能,其实更接近一家服装买手店,阿梅会在巷子里拍好玩也好看的成衣照片;也留恋在社区里与邻居买菜聊天。 / 图源赤子空间


阿梅和亚三都很着迷赤子空间周围环境的状态,在这里的生活,神性里有闪着光的日常感。“三步一庙,五步一宫”,赤子周围两公里之内,便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而它们都没有束之高阁,而是和生活紧密关联着。阿梅观察到的居民有着更为个体化的生活选择,“在这里,拜拜(闽南语,“拜神”)有时是比追星或者拍照更重要的事。”


低矮的房子,也有种“缺乏秩序”带来的迷人。泉州老城区自古有有着村落般的形态,赤子空间所在的社区便是依循“铺境”来划分的。在泉州文化中,铺境空间,是由基层行政组织“铺” ,和基于共同信仰和祭祀传统的民间空间“境”,整合而成。铺境空间不仅是信仰空间,也是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在泉州,通过赤子空间感受老城的日常生活 / 摄影:忧忧


“铺境”所衍生的公共感,呼应着发起人冠以“空间”之名的心愿——空间应是中性的,是模糊的,作为有公共性的场域,可以不受限制,多元而包容。因此,在赤子空间成立之时,做过时装买手店的阿梅,与在书店和音像店都工作过的亚三,对这个空间的状态有了自己笃定的愿望,“我们要把当代美学、文化艺术融入在平凡而闪烁的日常生活中。”


夏天是赤子空间成立的季节,主理人为它庆生的方式是“融入”新的元素,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一点点,因此每个夏至来到这里,都会发现变化中,赤子空间成长的痕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6年夏天,赤子空间策划了首个社区影像项目“阮这个角头”(图一);2017年,在二楼增设“巴浪鱼咖啡馆”(图二);2018年起,空间开始增加艺术书籍,并逐年增加与文学、音乐、社科相关的出版物,直到2023年夏天,赤子书店正式在赤子空间里呈现。(图三、四)/ 图源赤子空间


来到第九个年头,如今的赤子空间,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复合”形态。近年来,复合型空间也是目前国内文化空间发展的趋势。对阿梅和亚三来说,复合绝不仅仅是元素的增加,还涉及到运营品类的专业度、持续性和适配度等等问题。


赤子认为,空间“复合”的出发点应是基于对人们心理和需求的理解之上的,因此不希望为了复合而复合,复合的形成,是因为不断思考着,“当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停留多久?可以感受到什么?又可以带走些什么?”


巴浪鱼咖啡 / 图源赤子空间


发展到今天,虽然赤子空间已经复合了时装、咖啡、书店、展览等等元素,但基于城市和当代文化的背景,赤子空间也坚持着属于自己的核心命题:日常生活、在地文化和场所精神——九年来,赤子空间不断从日常与在地汲取养分,塑造着自身的“场所精神”





“角头”里的当代文化与生活


在闽南方言中,“角头”是一个口语词,人们口中的这角头,有这边、角落之意。在承天巷,赤子空间所在的角头,有开了三十来年的花生汤铺,传统古厝门口有猪肉摊,它对面的油条店早已广为人知,而巷尾的理发厅已经经营七十年,未开门就有人等候……在赤子门头,时常能见到,穿着鲜艳的神婆每天从店门前经过,还有傍晚,结伴的邻居们出来遛狗、聊天。


对早期赤子周边日常状态的记录 / 图源赤子空间


2015年,虽彼时赤子还更多是关于时装的空间,但随着在这个角头的“驻扎”,观察到越来越有意思的事和人后,有了希望记录下这一切的愿望。2016,在赤子空间进入承天巷一年后,发起了首个关于“角头”的摄影展,“阮这个角头”(阮,闽南方言,“我们”)。


展览纪录下赤子街巷周边许多邻居的真实状态,都是赤子希望能近距离、直接地去感受的人、事、物。阿梅从来没有想过,在谈起城市时似乎只剩下高楼的时代,自己可以因为经营空间重回角头生活。而展览以外,赤子还以在“阮这个角头”工作、生活的人们为对象,设计了一款耐用简便的围裙并赠予他们使用,“多谢邻居们,让我们更加知道了生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送给邻居们印有“赤子”的围裙 / 图源赤子空间


2017年,赤子空间里驻进了一间微缩“理发店”——由一张理发椅和梳妆台组成,其中,那把椅子来自上海,生产于国营时代,虽铸铁部分有些生锈、零件老化,但整体形态被保存得完好。理发椅的主人叫小态,是过去赤子空间的邻居,也是阿梅和亚三的老朋友。


赤子空间与小态叔的缘分还要从空间装修时说起,当时阿梅还是这条巷子的新到来者,一天她循着巷子走进去时,偶然发现了藏在里面的一家理发店,得知,这家店已经在这里70年了。2017年,因原址的租约问题,理发厅营业面临结束。阿梅和亚三非常希望店能留下来,于是当晚便做了个决定,把小态理发厅请进了赤子空间。


如今,两代人的理发店在赤子空间延续下来。图为小态叔 / 图源赤子空间


从关于角头的展览到理发店,“日常”这个关键词,持续至今,都是赤子空间的关注。阿梅和亚三在成立赤子之处便发现,对泉州来说,历史文化脉络的另一端,生活的日常感同样是非常宝贵的。那么,从角头出发,从日常开始,一个空间还能做些什么?


阿梅有着喜欢挑战的天性,自是窥见了“日常”的神奇与闪亮,便想要以赤子为基点,用更多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现海洋文化下,泉州城市的“奇幻日常”——


2018年夏至,赤子艺术商店开幕,邀请到摄影艺术家朱岚清作为艺术顾问。商店关注独立出版物的发声,关注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希望这个城市变得更有趣味、独立又包容,共同创造出新的文化现象。/ 图源赤子空间


2023年,依然在那个会有“好事发生”的夏天里,在仅有的50平米内,赤子空间正式推出 CHI ZI BOOKS(赤子书店)。书店成立后,还发起了“社区阅读计划”,在赤子空间位于的社区里,组建了一个免费的公共阅读区域。/ 图源赤子空间


“在野青年构建的文化从林”是赤子空间发起的一项长期对话&联动计划。计划联络了在东南-福建区域自发展开田野实践的创作者、研究者与制作人等,以他们为提问与发声,将地方与人重新连结,并造出交流与讨论的林中间隙。/ 图源赤子空间


城市往往会被一些细节而“点亮”,譬如小店、街巷、转角……如今,每去到一座新的城市时,有的游人会特意拜访这些如赤子空间一样、深耕地方的小店,借由这些“亮点”,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汲取从城市而来的灵感,与此同时,赤子空间也在创造着当地的“当下”。对阿梅和亚三来说,泉州永远不缺乏创作与生命力,而通过空间链接创作者这件事,持续反哺给他们惊喜和意义。在通过赤子空间对城市创造力的观察中,泉州当代文化所拥有极强的张力,也在我们眼前一一展露,无论创作者还是作品,都与这座城市一般,惬意、慵懒而怡然自得。


 

摄影:忧忧




泉州“此刻”


站在泉州市中西街最热闹的正中央,当海浪一样的摩托车从身边不断经过时,一瞬间,我有些恍惚。和编辑部探访泉州是在年初,元旦又是开年,西街上已经有了浓浓的新年味道。而除了人潮,“这里实在有太多的电动车和摩托车了。”我们都不住感叹。


摄影:uu


毫不客气的二轮生物,有的逆向,有的呼啸。在我们看来,它们也饶有趣味,反映着此刻城市某些最真实的切面。虽看似与泉州的历史、古建、寺庙亦或者当代文化都毫无关系,却可以激发人们对当地最真实生活状态的联想:是不是因为没有地铁,摩托车才成了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这里应该有许多小街巷,是汽车穿不过的吧?


近年来,泉州的确“火了”。随着城市的变化而变化的,还有当地的空间与形态。在此刻的泉州,寺庙古建以外,我们一路通过人和车感受它的“火气”,一路也探访到了这些更具当代气质的空间与事件:


位于泉州西街上的七栩钟楼酒店 / 图源七栩钟楼酒店


西街是泉州比较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便已经成为泉州繁荣的象征;1935年,泉州钟楼完建于此,坐落在东街与西街、中山南路与北路的十字路口的交汇处,因为时间走得准,被"老泉州"称为"标准钟"。


就在这个“地标”一般、凝练着泉州当地文化与历史的钟楼旁,有一幢建筑独具吸引——由泉州钟楼百货大楼改造而来的“七栩钟楼酒店”,由知名设计师谢柯设计空间。在建筑意义上,酒店与城市隔空对话,与开元寺呼应、与东西塔对照;在历史意义上,设计灵感贯穿时间的肌理,是兼具宋元历史文化与现代性的产物。


酒店外的窗景 / 摄影:忧忧


作为在地文化挖掘者,七栩持续对闽南文化保持关注,因此来者能在空间发现闽地文化传承留下的种种印记:位于大厅的纸灯笼,是泉州非遗传承手工艺品;公共区域里,富有民族风情的挂画与壁画;廊道上,还挂置着以埔女日常衣着为灵感的永春传承技艺纸织画。


图源张朴好时光

七栩钟楼酒店的不同风景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七栩


在一楼临街位置,七栩还保留下了1979年随百货大楼一起开业的肯德基;引入福建本土设计师品牌集合店以类;未来,酒吧品牌Bar Lotus也将落地七栩呈现。


从一楼的以类看向古城 / 摄影:忧忧‍‍

七栩门前的钟楼 / 摄影:忧忧‍‍


依循酒店高处取得的对城市整体性的感知,我们一路散步一路发现。在泉州新门街上,“寻宝”一般地觅得了一家安静的独立书店,鸟岸书店

 

书店的主理人也来自闽地,喜欢在日常散步里拿着相机扫街,记录下城市里容易被忽略但无比动人的生活场景。他观察城市很仔细,也对泉州的市民生活与宗教氛围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开书店前,还经营过一家叫做“麒麒商店”的店,在当时便频繁且持续举办观影会、读书会等各种活动。而如今,这些对城市里文化生活的联结尝试,也都延续在了鸟岸。

 

图源鸟岸书店


空间以外,这里的艺术事件同样纷呈。在泉州的当代艺术领域中,蔡国强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位艺术家。自古,在泉州的人们便十分敬畏自然的力量。由蔡国强的创作,常常能引出人们对自然、命运等宏观话题的感触与思考。蔡国强尤其擅长利用火药、烟花和爆破技术,创作出许多蜚声海外的艺术作品。对他来说,家乡泉州一直有着持续的影响与归属感。2015年,蔡国强为百岁奶奶创作的作品《天梯》在泉州惠屿岛海边点燃。

 

如今,在泉州中山中路194号“荣宝生活”泉州馆,正呈现着一场名为《艺术之下》的展览。展览中部分展品便源自蔡国强,包括:《撞墙》、《九级浪》、《不合时宜:舞台二》、《走开、这里没什么好看的》、《遗产》等艺术作品原作的局部实样、小样、试样等。


2023年12月8日晚,蔡国强在泉州的最新无人机烟花表演《海市蜃楼》,他说这是“献给大家的少年梦”,是给泉州的“满城尽开刺桐花”/ 图源网络




去地方,“反向游”


在马可·波罗之前,一位名叫雅各的意大利商人,也曾远航东方。他的目的地是一座中国都市,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光明之城。据载,雅各于1271年(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到达泉州。后来,他写下同名书《光明之城》。在他笔下,泉州是古代东方的大城市,有“很大的港口”,城南整个江面上都布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


不仅商贸活跃,对雅各而言,这座城市更具兴味的是,这里的人们思想自由,“生活在刺桐城的各种民族、各种教派,都被允许按照自己的信仰来行事,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信仰中找到自己灵魂的拯救”。彼时泉州的社会观念,还出现了接近于当今自由派与保守派的阵营分化,雅各回忆,当地人们表达观点直白有力,对诸如“社会到底该重商开放还是自足,如何处理城市内外种族和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交锋争鸣着。


如今的泉州港,正在出海的渔船。/ 摄影:何清河

福建泉州,祥芝国家中心渔港 /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世纪70年代初期,泉州宋船的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宋元开放港市的存在。今天人们到泉州,能发现这里有着异常丰富的宗教文化遗迹,跨越千余年,“存活于”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它们的存在,泉州常被誉为“世界宗教的博物馆”进入现代后,虽比起西安、北京等知名古都而言,泉州相对“偏安一隅”,但这也塑造了它的不紧不慢,因不被打扰,能够更加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着。


1948年的泉州中山路 / 图源网络

1986年的泉州 / 图源网络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让泉州再次被大面积关注。而经过过去的三年,世界和人心也在不断变化,如今,人们更偏向于沉淀安静的状态,在决定出行目的地时,倾向避开那些人潮涌动的知名景点,选择“反向游”,去访问容易被忽略的城镇或乡村。


“反向游”也是当今新兴的旅游趋势。安逸、休闲,从追逐热点转变为遵从内心,某种程度上,反向游所包含的社会心理,也与诸如“反卷”等心态呼应。更进一步来看,“反向”所蕴含的哲学,其实意味着拒绝随波逐流,聚焦本体,关注自我和内心。


民俗与生活,构成了泉州街上的活力来源 / 图源赤子空间


在倦怠了网红城市的当下,人们看待地方,也和看待自己一样,都需要寻找一种无法被替代的独特感。甚或,都已经不谈“城市”,而说“地方”。如果说“城市”一词的语境,往往包含着可能陷入千篇一律的危险,那么“地方”则倾向于指代那些拥有独立特质的存在。


从“正向”到“反向”,从“城市”到“地方”,转换心态与角度后,便不难理解,为何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泉州、关注泉州中如赤子空间一般的空间了。


那么当下,当下的泉州需要有什么?刺桐港开放、多元、又包容的海洋文化和城市精神,如何能一直延续?这也是阿梅和亚三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赤子空间的九年时间,他们逐渐了解城市,也明晰了自己,就像阿梅时常对友人说,“喜欢与不喜欢这座城市的原因似乎都是同一个,明了之后做事情更加的清晰了。”


阿梅、亚三与女儿 / 图源赤子空间




*编辑后记


如今,全国范围内,类似泉州这样的具有地方精神的城市正在被看见,如宁波、佛山、敦煌、乐山、洛阳等。当人们谈论这样的城市时,有时会冠以一个“小”的形容。“小”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议题,并据此衍生出了许多词语:“小而美”、“小店”、“小地方”、“小项目”……一筑一事亦持续关注着“小”,过去,我们还探访过这些相关的空间、事件与议题:


夹江这条街火了,小城市更新的另类答案?

如果失去这些“小店”,城市不过是“大而无趣”

来自成都的十个小而美品牌,暂时没人全试过

城市“小”可能:36万盖3层小楼,搞定24小时的工作与生活

……


相对于“大”,“小”包含着个性与独立,折射出对宏大叙事的消解、以及对个体活力的关注。而在个体意义上,“小”也是对个人尺度的贴近。新春将至,希望大家能发现生活中更多微小的愉悦,在“小”里,感受鲜明而具体。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撰稿:Lin

编辑:Lin

校对:小徐

摄影:详见图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