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平米的CyPARK,是怎么卷设计的?
今天的新商业,无一不在“卷”设计。一个新商业体,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集合体,也是一次设计实践的集合体。
我在成都做设计 ——「此地」设计力共建计划,是用设计回应新商业在地化的探索。在过去大半年,从计划发布、设计师联动、圆桌论坛,到设计落地,已经亮相的「此地CyPARK」到底有多少种设计?我们看见的不只是量,更是一种新的“设计观”。
「此地」计划·回顾
当下非标商业兴起,传统商业“项目方—品牌方—设计师”单向沟通模式不能再满足新商业的创新、多样化需求。如何让商业与设计的共建者成为一个更耦合的创作者集体?今年2月,「一筑一事」携手「此地CyPARK」发起了我在成都做设计 ——「此地」设计力共建计划。
这项计划也是一场新商业下设计实践的社会实验,
让设计助推商业竞争力的同时,在持续的创作过程中与公众建立对话,并回应更有质量与更具在地感的日常。
计划曾发布「六大设计主张」:聚焦可持续生长、文化叙事、社群共建、创作者友好、骑行友好及宠物友好,并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围绕成都、关注此地的名为「CyGPT」的灵感库,设计团队在展开设计之前,或是在设计中想要寻找关于在地文化或生活方式的知识、灵感或方案构思时,可以随时取用。
可持续设计以实现
「长效与生长」
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长效设计,是一种更有远见的生活,强调长期制造和可持续使用,设计的存在不为潮流,只为真实。如何通过可持续的设计观,让空间美学在时间的流淌中保持自然生长与持续美好的生命力。
以「文化叙事」策动
城市新在地
在城南这样的新城区,新成都人将如何书写在地文化?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的文化养分皆有被运用的可能,从而塑造属于当下与此地的新生活方式与新文化。独特的文化叙事成为新在地设计中的重要关注。
调动社群共建的
「参与式设计」
提倡基于受众研究的设计方法,以参与式工作坊等形式更好地探寻用户需求,达到长期可持续性的低成本自我更新,并在空间呈现之初凝结以人为本的社群。
藏于细节中的
「创作者友好」
城市大量涌现的类型丰富的第三空间,正在成为城市活力的载体。充满创造力的自由职业者、数字游民或寻找灵感的第三产业从业者,常常带着“工作清单”游走于这里,并带着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如何在建筑空间的细节中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甚至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正在成为一个项目的最新课题。
无缝衔接项目骑行系统的「骑行友好媒介」
此地不止是一个商业体,更是一个被城市绿道系统串联起来的公共空间,骑行者、运动者可通过绿道直接进入此地内,创造更多可以衔接项目骑行系统的友好媒介,串联起绿道与商业,建设更加友好的骑行及运动空间。
润物无声的
「人宠多向友好」
面对城南及成都越来越多的宠物精养群体,“宠物友好”更需要探讨的是“人宠多向友好”。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兼顾养宠人士与恐宠人士,塑造润物无声的人宠关系。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六大设计主张」
借助4月份「一筑一事」展开关于「设计,是为了“更多”还是“更少”人?」的热烈讨论,每一位嘉宾都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摄影:邹邹©ZSDC
这一设计议题对于设计来说,“更多”或“更少”并非是对于一种既定答案的选择,而是多元主体共创的思考过程,是每个个体都能在特定时空下探索出来不同的美学、商业、生活方式的样本。
正是本次活动对设计理念的讨论与阐述,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设计师参与,他们把成都作为方法,把「此地CyPARK」作为路径,一场观察记录「此地CyPARK」的空间生长与设计共创共建的实验过程正在悄然进行。
参与计划的设计师们
将设计,跃然纸上
在大半年的计划推进过程中,「一筑一事」作为全程的观察记录者,发现了参与此地CyPARK的设计师们所遭遇的挑战,以及提出的应对方案。这是一场充满灵感的创作之旅,在此我们通过图片和文字简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
此地CyPARK
VI视觉设计
安麓冰
紙貴
让标识“树”起来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此地CyPARK
建筑改造
林倩怡/杨东子
万社设计
城南的运动峡谷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此地CyPARK
公区设计
张 唐
一介建筑
公共空间的最小参与单元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SOIL 土壤实验室
店铺设计
lilu/Lynn
SOIL 土壤实验室(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B103
如土壤一般生长的种子空间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半山腰·云南菜
店铺设计
Frank Ruan
LivFAMA
半山腰·云南菜(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B104
食物系艺术空间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凤园椰珍
店铺设计
蒋炘儒Sherry
炘儒设计
凤园椰珍·广州椰子鸡(此地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B107、B108
用椰子的形态重构餐饮场域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跑马场三明治 × 鹿松
店铺设计
李 佳
季意设计
跑马场三明治(此地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B113
美式复古风的三明治洗衣房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Grid Coffee
店铺设计
Lucky/Cris
Grid空间设计中心
Grid Coffee(此地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L106-a
原真咖啡骑行驿站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马奇单车MUCHBIKE
展陈装置设计
朱甜馨
设制场
MUCHBIKE(此地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L117
灵活装置的双重兑现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Jiào by blé发酵食堂
店铺设计
赵 华
Nage Design
Jiào by blé发酵食堂
地址:此地CyPARKL L123
自然温馨的“发酵食堂”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eggsinn
店铺设计
晓欧®OU
晓鸥设计
eggsinn(此地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L224
一起穿梭自由新世界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Primrose Hill
店铺设计
JN(主理人)
Primrose Hill(此地CyPARK店)
地址:此地CyPARK L318
如艺术展一般的植物花店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同时,这些内容最终沉淀成了这份精心制作的「此地设计力地图」,地图上完整地展示了各个空间的设计实践成果与核心亮点。
我们希望这张地图能成为引导大家深入体验每一个设计细节的向导,让更多人能够亲身感受这些独具匠心的空间设计。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一份「此地设计力地图」12个点位,带你漫游设计灵光
五万平米的Cypark
有多少种设计
伴随着「此地设计力地图」呈现的还有,上周「五万平米的CyPARK有多少种设计?」活动,现场邀请到了独立书店阅读节发起人,陆上书店活动版块负责人邢泽宇、Outopia成都社区运营伙伴David、一介的建筑师夏凡、LivFAMA Designs的创始人Frank,让大家更直观了解本次计划的创作过程,探讨设计力如何回应并赋能新商业的相关公共议题。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摄影:邹邹©ZSDC
将风格让给功能
回应真实需求的细节设计
一介建筑团队在项目早期就介入到「此地CyPARK」现场,面临着一系列看似零散的设计任务:运动补给站、自行车停车点、宠物友好设施、阶梯活化、家具设计等。该任务不单单是为空间设计装置,更要从用户体验出发,使骑行友好、宠物友好等概念有机地融入空间。
一介建筑师夏凡
摄影:邹邹©ZSDC
夏凡回忆:
“我们第一次面对这么零散的设计任务,它涉及到小品、家居、道具、公共设施等设计要素,现在我们将它称为'公区体验设计 '。”
一介在「此地CyPARK」做了这些 / 图源:©一介建筑
团队原想用统一的概念与视觉贯穿整个设计风格,但统一的设计风格往往会忽视掉实际的使用体验,最后一介选择收敛外形特征,专注于功能需求推敲。
比如,峡谷阶梯的多功能设计,它可以用于日常休闲、演出或展览;北门台阶设置了单车双向推行通道,及转换平台便于中途休息;宠物友好部分,设置了双层拾便袋以及冲水设施,另外还有立式拴绳杆等多元公共设施。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骑行友好的四个层次? / 图源:©一介建筑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一介建筑对每一种概念不断实验,才展现出“用户友好” / 图源:©一介建筑
一介建筑的早期参与使得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到长期使用的需求。夏凡强调:"设计不是一个结束,最重要的是这里怎么运营,怎么使用,它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完整化设计叙事
让空间赋有体验感
半山腰不仅是家云南餐厅,更是一个展现云南文化与当代设计融合的空间。设计团队刻意避免了过度的民族元素展示,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含蓄、更富当代感的设计语言来诠释云南地方氛围。
LivFAMA Designs的创始人Frank
摄影:邹邹©ZSDC
半山腰的设计师、LivFAMA Designs的创始人Frank为我们揭示了这个独特空间背后的设计哲学。
他解释道,
当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摒弃那些夸张、抢眼的元素,转而将主角地位让渡给商品和顾客。这种设计理念允许访客在体验过程中逐步感受空间所传达的信息,而不是一进门就被刻意的设计元素所吸引。
摄影:邹邹©ZSDC
因此,他们的设计思路从半山腰品牌的核心理念“从餐厅到物产,关于食物的情感和灵感,一半交给我们一半留给你”出发。
为了将这一理念具象化,设计团队构思了一个贯穿整个餐厅的“腰线”概念。这条象征性的腰线巧妙地将空间一分为二:上半部分采用原始材料,下半部分则使用反差材料,形象地诠释了品牌理念的双重性。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摄影:邹邹©ZSDC
设计团队还通过对蘑菇元素抽象化应用,以灯光装置的形式点缀在餐厅的隐蔽角落,营造出一种梦幻氛围。这种处理方式被Frank称之为“软文化”的植入,避免了传统的、直白的装饰手法,让顾客一进入餐厅就能感受到与外界的鲜明对比。
摄影:邹邹©ZSDC
在「此地CyPARK」与半山腰之间还能看到许多相似的设计理念,通过减少直白的设计元素,设计师将重点放在了体验的深度上,让顾客在细节中逐步感受和理解空间所传达的文化与情感。
当文化事件成为一种方法
在地设计的场景赋能
当下文化消费体验已成为当代创意及人群的需求与关注,这一点也让邢泽宇深有体会,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开始对文化活动感兴趣。 多数情况下,场地方会主动寻找到邢泽宇所在的阅读节组织,并希望他们根据空间在地性策划具有独特性的“独立书店阅读节”。
独立书店阅读节发起人、陆上书店活动版块负责人邢泽宇
摄影:邹邹©ZSDC
“独立书店阅读节”已在各城市落地生长,于策划团队而言,自有一套让在地性与文化事件有机结合的方法论,
首先他们会判断该空间的便利程度、建筑特色等,是否能够支撑得起来举办活动,其次为该场所量身定制切合的活动主题,随后便开始了活动流程、视觉及周边设计。
22年至24年以来,分别以以「书店,进行中」「书店,再生长」为为主题,在各城市举办过“阅读节”,以上为部分海报展示 / 图源:©独立书店阅读节
然而,在实际执行后邢泽宇分享到,我国的对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开发流程往往采取"设计先行,运营后置"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建筑形态和功能分区,而忽视了具体运营需求,这导致运营方介入后常发现空间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当团队遇见喜爱的场地空间,却因空间设置不合理不得不放弃,实令人遗憾。要知道空间才是活动进行的首要考量要素。
因此,独特的文化叙事成为「此地CyPARK」新在地设计中的重要关注。在空间规划初期就考虑到未来活动类型、目标人群、互动方式等因素,并通过设计师、商业运营方和平台方的早期协作,从而塑造属于当下与此地的新生活方式与新文化。
此地社群场域打造
持续生长的共建力
Outopia的空间设计令人眼前一亮,虽然空间并不大,通过开放式橱窗设计,将室内空间与公共空间进行软性联结,这种设计选择让人容易联想到户外圈流传的那句“人应该多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图源:©Outopia
这种设计能够为「此地CyPARK」赋予一种互通开放的户外空间感,成为一个吸引大家前来互动与参与的场所。
Outopia成都社区运营伙伴David
摄影:邹邹©ZSDC
他分享了近期的一次龙泉山越野跑活动,30多位跑者奔跑在蓝调时刻的山脊线上,「此地CyPARK」与合作方「狮子冒险」也在山顶布置休息点与补给,最后大家在山顶与成都的夜景合影留恋,共同分享越野跑的快乐。
而这种以生活方式为核心、注重社群活动友好的环境,也为Outopia创造了更多机会去联结那些拥有相似理念的合作品牌,共同推广越野跑的生活方式。
目前主要的活动分为每周二与周五晚上固定发生的10km城市夜跑来给参与者针对训练,强化体能;还有在周末举行的成都周边越野跑,带领大家真正进山,感受山野越野跑的乐趣 / 图源:©Outopia
David还计划未来利用「此地CyPARK」的公共空间举办更多Outopia的社群分享会,普及如户外应急等实用知识。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社群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感染周围的人,让他们愿意尝试并最终爱上这项运动 / 图源:©Outopia
消费需求在持续变化,商业场景也在随之变迁,如今的商业空间已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社群交流的重要载体。
数月来,我们与设计师们共同面对、思考新时代、新变化,并对五万平米的CyPARK投注想象,通过呈现一个公共空间的设计故事,关注成都在地的设计生态,持续思考设计如何为社会生活提供可持续性的向上生长的力量,为人们提供一种面向未来的城市生活方式形态的想象。一筑一事
*点击下方图片/文字,
回看“我在成都做设计”
在成都做设计,我要怎么做?
设计,是为了 “更多” 还是 “更少” 人?
编辑
肖肖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肖肖
校对
豆奶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详见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