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冯伟:创业的男人要有穿裙子的勇气
在人群中,你的目光永远不可能错过冯伟。
不只是因为他的小胡子。
我形容他是一个自带舞台感的人——仿佛站在那里,就有一束聚光灯追随而来。说不出是一种怎样的能力。
如果真的要总结,冯伟的每次“出场”包含着什么呢?——个人符号般的胡子,精心搭配的衣装,一顶妥当的帽子,鼻梁上,一架常常变化的眼镜儿。迈步是挺拔的气场,开口是带点沙哑却字字饱满的语调,还有,永远信心满满直视你的眼睛,仿佛时刻招呼着“Hey, guy! What’s up?”的神情。
我担心这样的说法会带来一种简单“精致”的错觉(尽管朋友们形容起冯伟时,这是个几乎无法回避的形容词),但这毕竟只是他深入骨髓的生活仪式感与创造力中,最浅显直观的一种表达。
爱眼镜,就去探究钟爱品牌的历史,看它们如何在创新中百年沿承;爱服装,就深入到每一个设计师的服装哲学和时代风潮中;决心留胡子,就从山羊胡留到八字鬍,十年中断断续续尝试了各种款式;坚持跑步,就把自己跑成了“装备派”、“技术派”、“抒情派”三位一体的慢跑健将,三年里体验了N个城市的全程马拉松……
——仿佛凡事凡物都值得全力以赴,较劲儿一般地活出一种言必行,行必果的气魄。这是冯伟。
“深耕”——他常说起这么一个词,还有一个词叫“生命体感”。
面对这个仿佛永远满血、保持着120%生活热情的「小胡子」,总有一种想反省自己生活得太过潦草的羞赧。
我总是容易偏爱那些看似“矫情”、堂堂正正宣扬着个人仪式感的怪咖——他们如此幸运地拥有着一根筋似的“认定”、不可劝服的勇气和有些昂贵的小偏执。
2006年,当时24岁的冯伟几乎很果断地辞掉了黑弧奥美的工作,全身上下除了背包和6500元现金,只剩一股想做就做的青春英雄主义——就这样踏上了一场关于勇气、关于冒险、关于去看看世界的冲动、历时近一年的漫长旅途。
各地驴友的接待帮助、夜间卧铺的车轮轰隆(能省一晚住宿)、永远的青年客栈、“一碗面,有6块绝不吃7块的”俭省、自讨苦吃又自得其乐、漫无目的又异常坚定的年轻意志,构成了十年前这场行走的回忆框架。
冯伟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趟长途火车上,对面坐着一个内蒙的大叔,正是与他父亲差不多的年纪。
“小伙子,你背着包要去哪里?”“去旅行。”“旅行?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没有工作。”“未来呢?”“现在还不知道。”
我不断在脑海中构想着这幅画面,它好像一个回味无穷却又有些含混的隐喻——正如这场走遍全国的穷游带来的体验,充盈在冯伟之后的生活与选择中,润物无声而意义重大。
后来的后来,冯伟找到了新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澜众公关”。创业的生活几乎四脚朝天,但只要有间歇,他还是会条件反射般的将自己扔向自由而陌生的旅途。“回想起来,人生中那些情绪充沛、体悟非凡的瞬间还真大多发生在旅行之中。”
冯伟甚至与最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名为“疯狂熊猫”的组织,每一年,以深度旅行的方式拥抱重聚。
我最喜欢的,是冯伟讲述的非洲。他的故事里除了原始大地的野性与张力,更充满着自然、天真,毫无猜忌的生命的真诚,点醒着对于爱、尊重、善意的重新理解。
“走出去,找回来。”
人与人之间,关系何来?一次次的旅行让冯伟更加确信,真诚自有万钧之力。安心付出,真心接纳,细心收藏。
人在旅途中的状态,或许最直观展示着他面对陌生与未知时的表情——总说向往远方,可你是否会临阵怯场?我羡慕冯伟的赤诚,或许他确实擅长于故事中的情绪渲染,但言语中那面对世界肆无忌惮张开怀抱的架势,是生命力量的真实展示。
冯伟是个很适合舞台的人——“just born for it”。但他的舞台上,起舞的却不只是他自己。
2014年11月,冯伟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我开一场演唱会,你愿意支持我吗?”。一个月后,他把自己从高中时就一直梦想的舞台送给了一位平凡人——这就是“平凡人演唱会”的开始。
你(我)平凡吗?
当每个人挣扎地哭着来到这世上,平静地笑着离开,我们无知过、悸动过、奋斗过、悲伤过,我们也追求名利、渴望成功、沉溺于虚荣、接受着吹捧,当一切光环褪尽,我们不过也只是个平凡人。
我们生而平凡,你们过得诚恳而坦荡,他们的生活真实动人。最容易被忽视的细微,构成所有人的生活,每一份平凡都是独特的味道!
2014年12月至今,冯伟与他的伙伴们一共筹办了13场平凡人演唱会。李婉倩、飞歌、青獭组合、王超、王新智、郑晓韵、陈一果、易思宏、行者乐队、彭静波、汤笛、杨祺琪、秦晴一家……在这个舞台上,他们用音乐串联起平凡又不甘平淡的人生故事,面对面地唱给真正用心在听的平凡人。所有人——工作人员与歌手都没有任何报酬,众筹的门票全部用于演唱会的筹备。
有太多人质疑冯伟在这个舞台上全心投入的意义,正如质疑平凡本身。
而他给出的回应是——我努力的,是让所有人“被看见”。
——这三个字真是给所有怀揣梦想者的会心一击,你明白它的分量,感受得到它在胸腔中的回响,因为它关乎最纯粹的——尊重。
冯伟在经营一个与名利不太相关的舞台,这台上的声波荡漾出的小小涟漪,不只是成全歌手的心愿,更是所有平凡人彼此看见与成就的过程,是平凡中蕴含的生命的转折与冲动。
而此时的冯伟,常常是站在舞台下、站在聚光灯背后的,他变成了最安静的观众和聆听者。
冯伟最新的舞台,是一个叫做“方糖小镇”的联合办公空间。
当冯伟出现在“方糖”时,总觉得称呼他为“负责人”是不够确切的,而似乎该尊称一声“冯导”——他在这个空间中投放了如此密集的创意与舞台感,而且永无止境地在生长。
工作何必太严肃,方糖里各处都是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比如,你曾在卫生间笑出声来吗?
冯伟真是在用他一本正经的幽默感丰富着这个空间,恨不得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写满值得被解读的“在意”——对他来说,这里何止是汇集创业者的办公场,更像是无限可能碰撞与催化的舞台。新的人、新的事、新的价值与可能——万物生长,哪一样不值得冯导灯光声效全开?
冯伟甚至已经规划好要在“方糖”创建一个“迷你美术馆”,并且悄悄接洽好了知名策展人,就等让你wow出声来。我知道类似的惊喜会接连不断,而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idea一定会完成得比设想的更好——所谓的“文艺青年”,挽起袖子来的自我较劲儿通常是很可怕的。可怕到周围一圈女同事都曾被“高压”得落下过泪来。可姑娘们擦干眼泪,依然认真送上告白:
“冯伟,一个大写的用心。他对于人、事、物的用心超乎想象,是他魅力的核心。”
大概就像咖啡里的那块方糖,棱角分明,微苦的清香中,总会有你一抹回甘。
从深圳到成都,从黑弧奥美到开办自己的澜众公关,从6500块穷游全国到“疯狂熊猫”与世界一期一会……再到现在,他的舞台上有了更多“利它”的开放、趣味与可能。
冯伟是一个很固执的“创”业者,又或者说是,“创”作者。他似乎始终站在“艳羡”与“质疑”两种声音的中间,却一门心思“创”建着自己不被绑架的生命状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与一切焦虑和自我怀疑绝缘,他甚至坦承自己的“中年危机”,不可免俗。
但根植在身体中的“创”或许是一种解答——你要在不设限的生命中,活得用心、用力。
聊天的最后,冯伟用一种类似于“寻找同类”般的认真向我发问:
你认同“相信并看见”,还是“看见并相信” ?
我知道,他一定是前者。
《每天早上她在这收拾好了,等你来上班》点击阅读成都方糖小镇
后台回复“人物圈”调取精选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