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党代会巡礼④ | 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跟党走 服务成长育英才

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为第一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特色办学领域高质量人才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系统化思维探索出一条精英教育实践的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

围绕精英培养目标

创建一流大学教育

围绕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坚持“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工程,将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确立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2016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将以培养“三海一核”领域创新人才作为改革的核心使命,统筹推进五项改革,为学校一切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特色发展勾画了蓝图。


学校实施本科生大类培养,合理界定大类范围,调整学生转专业比例,推进高水平大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和专业核心课程分级管理,设置核心课程专业准入要求,为学生跨专业选课奠定基础。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给学生在专业、学制选择上更大的空间,引导院系进一步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探索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和导师遴选机制。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了国家级视频公开课6门,资源共享课4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大建设项目2门。获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新增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7名。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学习对研究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贡献度;推进博士生创新机制改革,激发学术创新活力;2018年1月,学校新增理学(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

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实践教学彰显特色。搭建科研与实验教学融合平台,倡导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课程,鼓励科研设施转化为实验教学条件,引导教师依托科研项目设置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工程实践平台的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基地,提升学生工程素养与能力。截至目前,学校新增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全面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以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及校外实践育人资源作用,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学校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80余个,入选首届“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新增“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


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初步建立了包含生源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等“三维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6个专业通过国际或国内专业认证,“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为国内首家试点认证核专业。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两分两专”教学改革,逐步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大力推进文化素质养成教育,加强人文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才素养,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近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涌现出一批成长成才的学生先进典型。1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3人(团队)获“省大学生年度人物、道德模范人物(群体)”,2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树立特色育人品牌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结硕果

紧紧抓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机遇,学校坚持“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服务行业需求,服务龙江发展,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形成了“高原之上竖高峰、创新基础育创业”的工作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贯彻全过程“专、创”融合、全体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受益的“三全教育理念”和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的链条化、递进性的“三段式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树立了特色育人品牌。2017年,连获“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项荣誉。

大大小小的科创赛事已成为校园内四季不变的风景,“五四杯”“启航杯”两项科创赛事,每年参与的学生超过6000人;院系开展的具有学科特色的“一院一品”竞赛及其他科创竞赛,年均开展近40项;学生年均参与的国内外科技竞赛近百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全校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普及率达到85%。学校鼓励各个层级的科研项目,大到国家级具有国际化潜力、产业化开发前景的项目,小到能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创造。实施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分层分类自助体系,年资助立项近2千项,覆盖近1万人次。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创新到创业的过程,学校依托启航活动中心建设“创立方·大学生创客工场”,先后入驻创新创业团队363个,项目涉及机器人、无人机、水下潜器、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多个领域。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5年荣获“全国十佳KAB俱乐部”,走出了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团队“点触云安全系统”、新三板公司“奥松机器人”“程天科技”等拿到千万融资的学生创业团队,涌现出2支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80位双创达人荣获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叶天贵获特等奖。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这些优秀的年轻学子们争做“双创”生力军,他们的青春在创新创业中绽放光彩。

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就业“量”“质”双丰收

2018年,武书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排行榜,我校位居第31位,超过部分“985”院校。青塔网根据全国“双一流”高校所发布2017年就业质量报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我校以54.65%的深造率位居第27位,超过多数一流大学A类院校,学校已成为“三海一核”领域最主要的领军人才和一流工程师的培养基地。


生源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前沿的一环为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校针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完善自主招生的选拔条件和流程。制定大类招生政策,让学生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近三年总体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以资源配置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也在加速深化。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学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获得与军事科学院的联合培养计划,并单独获批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的联合培养计划;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学校完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首次获批工程博士招生计划;充分调动院系、基层学术组织和导师积极性,赋予基层学术组织和导师在人才选拔中的学术权力,发挥和规范导师招生自主权,招生比例向优势、基础、新兴交叉学科倾斜等系列政策。

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学校将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和研究生在自己学科领域就业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平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打造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升学率高、就业诚信度高、就业满意度高、人才目标符合度高”的“六高”品牌。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高级领导者、首席科学家、国防重点型号的总师,为航母、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海军杀手锏武器装备研制与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聪、唐嘉陵、张奕、陈云赛,4位校友成为“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当选十九大代表;2015年,3位本科生校友当选两院院士。6年来,毕业本科生2.5万人、硕士生1.4万人、博士生0.1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居参评高校第一。


在争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展示“工程特色”、刻下“工程烙印”、传递“工程力量”。哈工程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正在用一组组有力的数据、一个个崭新的变化,展示着人才培养的自信与品格,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培养一批批可靠顶用之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赵琳琳

编辑 | 孙一丹

责编 | 霍萍

审核 | 李凯

文章来源 | 工学周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