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故事 | 在刀尖上“跳舞”的科研探险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哈工程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涌现一批心怀国之大者,矢志服务国家需求,立大志、明大德的优秀青年教师。小程故事专栏选取了这些教师中的典型代表,讲述他们的成才故事、成长路线、成功经验,以激励引导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一流领军人才。
人物简介 /Profile/
李亮,男,工学博士,教授,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学校工学学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高精度卫星导航与海洋应用实验室副主任。
2007年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博连读;2010年受国家公派资助在英国拉夫堡大学完成一年的联合培养;2012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完成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接受“小程故事”思政工作室采访时,我才恍然发现忙碌间自己已经在学校度过了14年。回顾这14年的时光,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名“探险者”,朝着科技前沿方向,在少有人走过的路上艰难前行,朝着一个个全新领域不断前进。
做“探险者”还是“游客”?
2008年我跟随着赵琳老师,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一开始,我满怀信心,立志要在博士期间取得一番成就。但不久后,博士研究课题方向的探寻就给了我重重一击,赵老师帮我确定的研究课题方向是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当时研究该方向的单位很少,国内外只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另外,我自认为本科期间,我的英语水平很不错,但是当开始看英文文献之后,我发现我根本读不懂文献中的内容,那些词汇和语法仿佛天书一般。课题研究的瓶颈让我备受煎熬,我越来越觉得,前方科研路上风景并不属于我。
纠结了很长时间后,我找到赵老师表达了我想退学的想法。赵老师耐心听完我的各种“吐槽”后,鼓励了我差不多两个小时。他在明确表达自己“不同意”之后,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坎坷,你如果放弃了,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再证明自己行了;但你如果能多坚持一下,把这个坎迈过去,之后的路就很光明了。”就这样在老师“恩威并施”之下,我决定再试试。
先从解决阅读英文文献的困难开始吧。正好当时赵老师正在上《专业英语》课程,我想申请跟着赵老师上这门课,但是赵老师说:“这门课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你如果想在本质上提升专业英语水平,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阅读文献,用不上三个月,你的阅读能力肯定能有很大的提高。”于是,我回到实验室,便开始下载与课题方向相关的文献,一边查字典,一边做笔记,认真阅读。从一开始阅读一篇文献大约需要几天的时间,到最后能够流畅的阅读,我用了近5个月的时间,50余篇英文文献阅读量,百余页的笔记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变化。
解决了英语问题之后,课题研究再一次遇到了瓶颈。在一个模型的处理上,我尝试了很多算法,都行不通,那段时间我进入“疯魔”的状态,白天晚上吃饭睡觉都在想着模型。有一天晚上,我在实验室学到很晚,离开实验室时像往常一样,将几篇打印好的文献和几张白纸带回寝室,想趁睡前把文献阅读完、做好笔记。到寝室之后,我一边洗脚一边看文献,突然发现一篇文章中对极值最优化方法的研究,和我设计的思路是相似的,如果我能够将这篇文章的思路研究清楚,并同我的想法加以结合,没准就能解决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记得,当时我特别兴奋,拿出白纸就开始计算、推导公式,一直到凌晨3点多,终于弄通了这篇文章中的极值最优化理论,并且结合我的想法,得到的结果完全适用于我课题的研究对象。那种喜悦就好像一个迷路好久的人突然发现了方向一样。
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创新的基础是传承,托尔斯泰有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往前走。”我们要善于从学过的知识中去寻求解决办法。在之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也一直沿着这个思路去钻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博士毕业时,我也顺利发表了3篇SCI论文和6篇EI检索论文。
前不久在看新闻时,中科院的蒲慕明院士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要成为战略科学家首先要做探险家,要鼓励年轻人立志做探险家,将来成长为战略科学家。”这让我想起了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留学期间,我的国外导师Mohmmed Quddus告诉我的一句话:“做科研、做创新就是为了在人类的科技发展中留下一个浅浅的脚印”。在科研的世界里是做“游客”还是“探险家”,是我们先要确定的问题。
在刀尖上跳舞
2013年,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之后,申请去其他单位读博士后,想看看别的学校都在做什么。我陆续收到了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多个学校博士后培养的offer。最终打动我的是中科院的袁洪老师和我说的:“你的博士课题就是聚焦前沿领域,在你博士后期间,我们共同继续在前沿领域上学习探索,这将会对你未来成长有很大帮助。”正如老师所说,在中科院的两年时光,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前沿领域课题,也坚定了我以后要做前沿领域课题的信念。
2015年,我结束了在中科院博士后的旅程,回到了学校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回校不久,便开始了船舶行业的一项专项预研项目的申报。当时正赶上“十三五”计划的开始,我想要将项目课题同海洋强国战略紧密结合。经过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后,我选定了“卫星相对导航系统”作为我的项目研究方向。在当时,这项技术被业内成为“刀尖上的舞蹈”,技术难度特别大。
虽然,我对申报这个项目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还是让我备受打击。因为项目内容过于前沿、难度太大,而作为一名刚留校的教师,之前在项目基础研究上业内认可度并不高,导致在项目前期合作、论证过程中,多次遭到直接决绝,甚至一些专家都认为我的课题被选中的可能性很小。当时的我,受到打击极大,心气也快被消耗殆尽。但是我一想到,这个项目代表的不仅是我自己,更是代表着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该课题方向的研究水平,于是,我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试一试。我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把申报材料中的问题逐项修改,修改了20多轮之后,我带着修改后的课题材料参加了评审。
评审当天,我按预先准备的内容,完成了申报答辩的全过程。等待评审结果时,我心态十分平和,已经做好了“陪跑”的准备。但评审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在参评的17个项目之中,我的项目排名第1。当时主审专家的评价至今我都记忆犹新,“所有的项目之中,只有你们哈工程的项目是让我感觉技术方案最清晰的”。在那天之后,业内不仅知道了我们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更是证明了,哈工程在前沿科技领域研究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之后我也申报了很多项目,唯独这段经历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回望这段经历,让我坚持着走下去的,不仅是我对从事前沿科技研究的信心,更是一代代哈军工人始终坚持的为祖国国防事业和海洋强国事业前沿科技不懈奋斗的决心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我们更要传承好哈军工精神,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踔厉奋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魔鬼导游”的故事
2015年,我回到了学校,踏上了讲台。饱含着对于教学的热情,面对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开始了从教生涯。我给学生上的第一门课是《导航定位系统》。在课堂上,我倾囊相授,给学生们一遍遍讲原理、一步步推导公式,生怕学生们听不懂、学不会。可是,到了下个学期初选课的时候,我的课几乎没有学生选。同时,在我招收新一届研究生的时候,也无人问津。我很诧异是不是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便找到了一些学生寻求答案。答案很统一:“老师您讲课的内容太深了,您对我们的要求太严格了!”
学生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回到家中的我,靠在沙发上琢磨学生们给我的答案,我回想起了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正是因为有老师们用“严谨、求实”的精神严格要求我,我才能够在科研上取得成绩。作为老师,我不仅要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更要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带着学生共同形成追求真理的态度,共同做科研上的“探险者”。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坚持为师为教的本心,从第一个学生开始,学着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一点一滴培养学生,学生们总会有一天理解我的“严格”背后的良苦用心。
于是,我便带着我的学生们,开始了学生们口中的“魔鬼之旅”。本科生、硕士还是博士,我总会找他们谈心,听一听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想法,常常为了一句话的表述讨论到很晚。我会一句一句研究、一点一点批注学生的论文,7年的从教时光,我指导了17名博士,我为他们批注论文256稿。无论是大大小小项目中的各种展示答辩环节,我都会让我的学生们上台答辩、接受评委的提问,我常和他们说的一句话是:“放心吧,有我呢”。
从开始带学生时,听学生们常和我说的“这里有必要耗时间么”、“我不想上去讲”,到现在学生们说的“老师我觉得这里还不完美,我得再修改”“老师您放心,这次评审我去答辩一定没问题”,学生们的改变更指引着我要坚持守好当年留校从教时的初心,在科研“探险”之路上与学生共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回望十四年的科研“探险”的经历,我越来越坚定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做科研就要做前沿的事,要做国家最需要的事,要让自己研究的项目成为“国家队”的一员,要有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如今,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新的历史节点,正值学校科研工作研讨会召开之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更要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展现“新作为”,以“使命引领、战略呼应、科研先行”为教学、科研的准则,为打造“国之重器”、培养“国之英才”继续奋进。
小程故事 | 竞标“一把成”!
这位哈工程教师练成4种“真功夫”
小程故事 | 从一见倾心到缘定今生,
这是我的一往情深
小程故事 | 直博清华
励志学霸晒大学“奢侈品”
小程故事 | 861名学生
她陪伴、懂得、治愈每一个……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编辑 | 张羽鑫
统筹 | 于欣欣
来源 | 小程故事工作室
朗读 | 沈浩阳
音频处理 | 乔凯
音频统筹 | 李颖超
排版 | 乔凯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