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上父亲的大学,哈工程教学名师的36载流金岁月

薪火相传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4-01-06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校建校70周年,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地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哈工程以“我是哈军工传人”为主题举办“哈军工精神大讨论”系列活动,得到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每个人对哈军工精神都有不同的理解,不论对哈军工精神如何定义,它都是一代代哈军工传人踔厉奋发、勇敢前行的方向指引。小程开辟“师缘军工魂”栏目,与你分享师生心中的“哈军工精神”。


人物简介 /Profile/

席红梅,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示范主讲教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议专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和词典7部,获得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奖励30余项。

我是哈军工自创立以来的第28期学员,我心中的哈军工精神是“矢志不渝,开拓进取;赓续传承,敬业奉献”。


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这是一方饱含激情的热土,这是一座充满荣誉的殿堂,这里曾经走出过数以百计的共和国将军、部长、院士,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国家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这是每一位哈军工人的铮铮誓言。

“长大,我也要去哈军工读书!”

我的父亲是哈军工第8期学员,曾任哈飞副总设计师,现已耄耋之年。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人常常围坐在父亲身旁,听他讲述当年哈军工的故事,如醉如痴。每当说到他的数学老师戴遗山教员,他总是连声慨叹:“戴教员是少有的奇才,思维缜密,记忆力超群,板书工整漂亮,犹如艺术作品,让人叹为观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就想,哈军工,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让她的毕业生如此自豪荣耀?长大,我也要去哈军工读书!

1964年父亲在哈军工学习

到了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刻,父亲问:“你真的想去我的母校读书?”我说“对呀!我喜欢哈军工的故事!”父亲欣慰地点头说道:“那就报哈船院吧!”于是,一表志愿我只填报了哈船院一所高校,其它栏目都是空缺。当时我都想好了,如果不能被录取,我就打算复读。我真想看看父亲心心念的母校,这是我魂牵梦萦的心心结!

我与父亲的合照


考入父亲的母校哈军工

满载着父辈对哈军工的无限深情,我幸运地考入了父亲的母校。八十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国家急需既懂外语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国家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理工素养的外语人才,哈船院于1986年在基础课部开办科技英语专业,我有幸成为哈船院外语系科技英语专业第一届本科生。

1987年宁安军训二连七班合照

记得当时求学条件比较艰苦,学生拥有一台录音机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学校图书馆的外文图书资源有限,有出国学习经历的教师更是极少。面对这些开展专业建设的不利条件,外语系的领导们和教师们知难而上,开拓进取,不断整合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我们的授课老师与班主任,均由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每学期都会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教3至5名,为我们讲授外语类课程,打牢英语语言基础。

同时学校非常重视科技英语专业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外语系专业建设和发展。我们班是当时学校唯一从大一入学就拥有自己专业教室的班级,辅导员赵欣老师是当年毕业留校的佼佼者,带领我们班大一就荣获了学校“三好班级标兵”的荣誉称号。学校图书馆陆续购入大量专业建设急需的书目,满足外语系师生教学科研及学习需求。学校外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发现我们的外教Susan因为身材高大,无法购买到合适的羽绒服时,请自己的母亲为她制作了加厚羽绒服,至今我还记得Susan向我们讲述这件事时的感激之情!


老教师为我的教学工作把脉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校任教。回首教师生涯的30多个春秋,从初为人师的忐忑,到今天讲台上的挥洒从容;从深夜孤灯的耕耘,到今天桃李满天下的欣慰。虽然一路上有无尽的汗水与泪水,但是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因为在我的成长路上,一直都有老教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2005年课间一刻

20年前,我已进入而立之年,曾经与学生年龄相近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优势不再,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对个人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困惑。就在那时,杨曜根总督学来到我的课堂,为我的教学把脉。


随堂听课后,他指出我从事教师职业的自身优势以及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至今我还记得,杨曜根总督学说:“讲课语速快学生会跟不上,可以慢点说,分几部分说,或者可以说90%英语加10%汉语,这样就不用反复重复让学生听起来烦心。”我记住了杨老师的话,在教学中注意讲课速度和汉语的适量使用,果然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逐渐集中了起来。


在随后的第二个学期,杨老师又听了我的课,对我教学中的改进表示肯定,然后和我认真地探讨起来这样一个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印象深刻的是,杨老师说:“教师必须要敬业,要不断学习,要有深厚的学养和文化底蕴。”我知道杨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因为接下来的一年,我要出国学习,杨老师是希望我能珍惜到国外学习的机会,苦练本领,增长才干。

学生毕业前来办公室与老师话别

回国后,我刚开始上课,我们系的老领导侯爱莉督学就来听我的课,侯老师是外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对我教学工作的指导更加微观具体。比如讲课文时,长句子要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主谓宾等成分,难句要加汉译;教学要实现从“教得好”向“学得好”方向转移,要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教学要互动;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注意运用启发式、研讨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热情,可以进行分组教学等。侯老师还多次告诫我,一定要开展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要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让课堂教学质量日益擢升。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督学李效民、车克勤、张秀媚、阳昌汉、周振荣、陈起富、蔡荫林、王金忠、张树侠、沈允春、孙长嵩、王以伦、刘伯胜、潘德郁等老师多次来听我的课。他们从不同的教学侧面,帮助我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感染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从各方面指导我教学技能和技巧。他们的点拨和帮助使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风格日臻成熟,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同时从他们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关爱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021年办公室答疑

每当我翻开自己那本厚厚的教学笔记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多年来督学们对我悉心指导、用心关爱的幕幕情景。我的耳畔仿佛又听到李效民老师说“努力中要去进取,去追求”;张秀媚老师说“老师上课要有激情,要面带微笑,要创造美的课堂”;阳昌汉老师说“老师要有师德,要有驾驭知识、驾驭课堂的本领”;车克勤老师说“老师要敬业,要给学生做好表率”;周振荣老师说“老师要有亲和力,使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张树侠老师说“课堂的信息量要适度,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程度”……

我能感受到,督学们在用真心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教书、育人、做学问。我更能体会到,他们那亲切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对青年教师的殷切希望和嘱托。


清晨嘹亮的军号从哈军工绵延至今,碧树灰瓦,画栋雕梁,巍峨的教学楼里依稀能听到昨日的足音。我们是哈军工的继承者,矢志不渝,开拓进取;赓续传承,敬业奉献!我们为祖国铸剑,用我们的青春与热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爷孙俩同样的选择

60年后,他和爷爷成了校友

红色记忆② | 

严格、严谨、严密!哈军工“严师”出“高徒”!

时隔61年,她考上了姥爷的母校

“您看不见的校园我讲给您听”

红色记忆① |

 毛主席点将,陈赓大将高起点创建哈军工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朗读 | 席红梅

排版 | 贲思嘉

音频处理 | 才至立

视觉策划与设计 | 侯万龙

编辑 | 李颖超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