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一流!哈工程这支团队用金字招牌引“金凤”

汇聚英才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3-03-25

+ + + + + + + + + + +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培并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连续举办七届的“兴海论坛”已成为学校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品牌活动,在新一届“兴海论坛”召开和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为营造汇聚、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良好环境氛围,现开设“兴海引才故事绘”专栏,选取报道学校在引才留才上的典型故事和经验做法,以期给各相关部门、学院、团队引进优秀师资以启示。


+ + + + + 

▲摩擦学团队部分成员与世界摩擦学专家朱东(左四)、中国船舶动力系统首席专家吴朝晖(左五)交流合影

“这是一支年轻精干、朝气蓬勃、专业水平属于国际一流、研究方向高度聚焦于船舶动力摩擦学技术及其应用的队伍。”国际知名摩擦学专家、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咨询专家、四川大学特聘高端外籍教授朱东认为,哈工程动力学院船舶动力摩擦学研究团队的组成和发展适应了我国船舶工业高速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起到了牵头和骨干的作用。

▲2021年卢熙群主持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的海洋摩擦学国际论坛

摩擦学研究团队作为工信部高技术船舶专项船用低速机工程(一期)和船舶动力领域后续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牵头方之一,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大展身手。近年来,团队为一众企业解决了大量科研难题,在业界和学术界声誉鹊起。

这样一支有影响力的团队,是团队负责人卢熙群教授通过悉心打造学术交流闪亮名片,引来“一只只”学术造诣高超的“金凤凰”建设而成的。

▲2017年,船舶设备摩擦学研究中心成立。

2008年,攻读博士的卢熙群锁定了船舶动力摩擦学研究方向。这是一个新兴的摩擦学和传统船舶发动机相结合的方向,国内鲜有团队做过聚焦的研究。研究方向得到了动力学院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入,该方向仅凭卢熙群“单兵作战”已渐渐难以为继,迫切需要组建一支团队。卢熙群努力谋求利用国际会议和出国访学的机会吸引人才。2016年,他到美国参加摩擦学国际会议。途中,他特意拜访了通过邮件进行长达7年学术交流的美国西北大学、国际知名摩擦学专家王茜、朱东夫妇,在两人的大力支持下,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场学术交流会。

“中国船用动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船舶动力摩擦学研究大有可为,我本人也是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美国西北大学交流会上,卢熙群用纯正的英文向在场的摩擦学专家和学生展示了个人的相关科研情况。

“交流会上英文纯正,国际化程度很高。”当时正在西北大学就读博士的赵滨对卢熙群第一印象颇为深刻。两人探讨交流船舶动力摩擦的应用问题到很晚,临别时,赵滨提出,“希望可以到卢熙群所工作的团队看看。”

“两位老先生王芝秋和张天元头发花白,却每天都在所里和年轻人一起做研究,其乐融融。”2016年底,赵滨初到学校,团队融洽的科研场景给他留下了印象很深刻。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和“有事可做”的科研平台打动了赵滨,他随即婉拒了一所“双一流”高校导师的盛情挽留,2017年初,选择入职哈工程。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卢熙群的引导下,两年后,赵滨成长为副教授,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2017年赵滨在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上获最佳海报奖

赵滨的引入像小小蝴蝶煽动翅膀在大洋彼岸产生了蝴蝶效应,同在美国西北大学就读的史修江和马旋得知赵滨发展前景,随即在国际知名摩擦学专家朱东的引荐下也相继加入到卢熙群所在的团队。

▲马旋副教授(右一)向行业专家介绍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

▲史修江副教授参加世界内燃机大会

卢熙群注重人才引入和摩擦学的未来方向布局相契合。他引入的赵滨侧重以滑动轴承为对象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低摩擦设计,史修江侧重以齿轮、滚动轴承为对象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基础理论研究,马旋侧重于往复式活塞组件的混合润滑理论与实验研究,三个方面集成后,可以全方位支撑船用发动机摩擦润滑技术方向。

但卢熙群显然还有更深一层的考量,除了引入核心成员,他还柔性引入国际高水平专家,不断壮大外围团队力量。

▲摩擦学团队向校内外专家、学者共享国际学术大师智力资源

2009年,还是博士生的卢熙群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Leeds大学进行访学交流。期间,他主动拜访了两院院士安妮.奈维尔。卢熙群对科研工作的坦诚和认真给安妮.奈维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双方自此始终保持良好的互动。2018年,接到卢熙群的邀请,安妮.奈维尔欣然成为学校的柔性引进人才,并担任“学术大师”,领衔申报教育部引智平台,同时协助支撑动力学院其他研究方向。

不放过任何一次国际会议和出国访学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吸纳业界、学界摩擦学“大牛”的卢熙群开始组织全国摩擦学交流会和行业培训会。“培训全部免费。”卢熙群表示,摩擦学团队始终坚持大格局、大视野、大担当,与企业和行业共享专家平台资源,并为其新产品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团队在业界和学术界逐步崭露头角,在解决企业真科研、真问题中声誉日隆。

▲摩擦学团队面向船舶动力领域研究所、企业的技术培训会

“我们引进人才更要用好人才,才能留住人才。”现在卢熙群所在的摩擦学团队,几个年轻人都已肩负起挑大梁的重任——不仅为行业攻克了诸多摩擦学范畴的技术难题,而且作为牵头人负责重大项目与国内相关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届“兴海论坛”:

为16国“海归”搭台引凤

筑巢引凤“大手笔”!

哈工程兴海引智汇聚136位海内外青年学者

筑梦深蓝!

20国百余青年学者齐聚哈工程

巨龙入海,哈工程实力圈粉!

谋海济国聚英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刘涛

排版 | 王铭軒 李堃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