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的她,今天送给你一张明信片……
今天
是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
是属于全世界女性的节日
在哈工程70年的发展历程中
一批优秀的女教师
为学校的创建发展
大爱无私、倾心育才
一批杰出校友践行
“三个第一”的价值追求
成长成才为国之栋梁
用卓越、奋进定义人生
向她们致敬!
今天6位哈工程离退休女教师
和在职女教工、女校友
给我们送来一张明信片
写上哈工程人的坚定信念
让我们一同开启!
学校70年的发展历程
离不开女教工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
她们虽然已经退休
但仍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
用薪火相传的哈军工精神
书写榜样的力量!
瞄准一流拓展经管学科
哈工程终身荣誉教授 刘希宋
哈工程经管学院退休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管理工程学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关于哈工程女性品质的“关键词”,结合我在管理工程系科研的体会就是:勇毅担当。
1986年我担任管理工程系主任,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只有20余人,教研室只有两间18平米的办公室,年资料费不过一万余元,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此时,我们到船舶工业总公司申请科研任务,科技局有一位同志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这是“小马拉大车”。言下之意:“自不量力”。
但是,我们并不服输,履行为船舶工业现代化管理服务的历史使命,我们义不容辞,理直气壮。我们虽然弱小,但我们是成长中的新生力量。凭着“咬住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计履使命”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我们挺直腰板,义无反顾,瞄准船舶工业管理的“急、难、新”课题争取到立项,确立了创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没有条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上。
我们跨教研室组织科研团队,创建联合攻关优势;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结合,在科研中锻炼培养学生,大胆让学生在科研中挑重担;确立国内领先的目标,师生群策群力,探索学科前沿,博采国内外最新研究理论成果和方法;践行校、企、所合作,吸取企业、科研院所管理实践的智慧、经验和隐性知识。课题组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几十个船厂和研究所乃至偏远的三线企业,得到企业的重视和支持。正如江南船厂调研时,该厂总经济师说:“船院老师给我们出了30多道题考我们来了。不好好准备是答不上来的!”。
我顶着教学、科研、系领导工作三重压力,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投入科研工作。在承担国防科工委的重点项目《中国船舶工业科研实力评估》时,总公司通知我们向科技局领导汇报研究方案。大年初三,我带领课题组7名同志出发赴京,因过度疲劳和火车上被褥潮湿,我得了带状疱疹,到北京后发烧到40度,整夜痛庝不能入睡。第二天科技局副局长主持会议,我做方案汇报时,患处疼痛难忍,我强忍着不露声色,顺利完成了汇报。会后到医院急诊,医生说:“你这是老百姓说的‘串腰龙’,不抓紧治会很危险。”为了不影响课题进度,我还是继续带病坚持,继续带领课题组到701、719等武汉、广州的研究所,报告和演示设计的课题指标体系和研究模型,汇集各研究所的意见和建议,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武汉我抽空到医院看病,按照医嘱服药调理,病情逐步得到缓解。
凭着这种“咬住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计履使命”的精神和顽强毅力,我们日以继夜,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船舶工业多种经营战略》、《船舶工业资金补偿与积累模式》、《舰船报价系统》、《中国船舶工业科研实力评估》等重要课题,三项获中国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舰船报价系统》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的科研成果得到船舶工业总公司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应用和认可。当年说我们“小马拉大车”的同志转而热情称赞我们,成了支持我们的好朋友。
凭着这种“咬住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计履使命”的毅力,管理工程系的女教职工,巾帼不让须眉,和男同志并肩前进,在学校的重视和有力领导下,推进专业跨越式发展,艰苦奋斗,从零开始,用11年走完了兄弟院校用30年走过的路程,于1996年建立了管理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学校建立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一流综合大学做出贡献。
在给哈工程人的明信片上,刘希宋写下:
事业、健康、家庭良性互动,三者和谐可持续发展!
悠悠桃李仁师情
黑龙江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 杨玉洁
哈工程人文学院退休教授
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获省级精品课殊荣
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
学校首届示范主讲教师
黑龙江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在我的心中,哈工程女教师的品质有三心:对国防事业的倾心,于家国情怀的爱心,以及对待学生的暖心。我主要谈一下“倾心暖心”。
1980年代初,我毕业留校任教,我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我的课,爱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课程的倾心投入、精益求精是我一直的坚持,从教40年来,每当学期课程结束之际,我都向学生发出问卷调查,请学生对我的授课提出改进意见,我的每一门课都是以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束的。40年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已经积累了5纸箱、万余份。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我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黑龙江省率先被省教委评为黑龙江省高校精品课。
课堂教学以外,我希望自己可以为需要帮助的学生,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为贫困学生,在思想上,在心理上,在精神上,在经济上,像慈母一样给予,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同样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还记得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同学听课时总是坐在第一排,笑起来时嘴角露出两个小酒窝,灿烂的笑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天,我在31号楼,看到他正拿着两个拖把叠在一起拖地,书包挂在楼梯转角处。班长告诉我,他是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完全依靠自己勤工俭学赚取。这时我才知道,他灿烂的笑容背后,是这样乐观的心态。
知道他是贫困生后,我经常在他工作的时间去给他书包里塞两个面包、两个苹果,有时还会塞上点钱。课程结束的时候,这个孩子跟我说起了自己的家庭:“老师,我没有家,没有家人,我爸爸在煤矿去世了,妈妈带着弟弟走了,我来上大学,一切都要靠自己。”那时我想,我要尽我的能力帮助他。
后来,他读了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交住宿费的时候、求职之前需要购置衣服的时候......我总会给他一个装了钱的信封,解决燃眉之急。硕士答辩结束后,他跟我说:“杨老师,我要感谢您。上大学之前,我有1000块,来到大学的路费花了100,是您的关爱,让剩下的900块钱支撑了我6年半的时间。”说着说着,我们都不禁哽咽。
他结婚的时候,邀请我飞到上海参加他的婚礼,作为他的“母亲”致辞。彼时他已经成为了跨国猎头公司的中层领导,十几桌的来宾,只有一桌是中国人。在致辞中,我讲述了他用900元读完大学的故事,刚走下台,两个来参加婚礼的女同学就感动地抱住了我,我们一起用激动的眼泪庆祝他人生中幸福的时刻。
人们常常把老师比做母亲,这般直观的感受却也少有,我很高兴看到这个孩子一路走来战胜了苦难,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美满。
在给哈工程人的明信片上,杨玉洁写下:
将爱心,责任,坚强这三件礼物牢牢攥在手里,装在口袋里,落实在行动上,长久如此,你们会拥有辉煌的明天。
新时期
学校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发扬哈军工办学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辟
船海核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新领域、新赛道
在狠抓落实学校“五个三年行动方案”中
广大女教工担当奋进
争做改革创新的先锋力量!
重塑课程体系,致力新工科建设
黑龙江省“巾帼工匠” 史冬岩
哈工程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学生心中“我最喜欢的教师”
曾获黑龙江省“巾帼工匠”
一名人民教师,要匠心耕耘,用学识与大爱,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要慧智如兰,沉淀涵养,做青年教师成长的领航人;纵使桃李芬芳,仍初心不改,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砥砺前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的话,我想就是“大爱无私”。
在学校新工科建设中,我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重构重塑课程体系,创新虚实结合组织形式,论证完成新工科《工程系统设计》系列课程,从理念到方法示范引领全校新工科建设,书写新时代教学改革奋进之笔。我觉得敬业奉献是为师之本,爱心责任是师德之魂,本真的教育就是灵魂的教育,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是我们付出的价值所在。
在给哈工程人的明信片上,史冬岩写下: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做好教育教学传承与创新。
积极转变思想,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思维
信通学院教师 于蕾
哈工程信通学院教师,副教授
主讲新工科课程“电气和电子系统”
哈工程培养出来的女性,深受哈工程特色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将严谨思辨、自强自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品质牢牢融进自身中。这其中,我认为“开拓创新”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形容词。
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深热爱教学事业。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不能再拘泥于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必须转变思想,将开拓创新的思维要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和专业建设过程中。
在学校大力开展新工科课程建设期间,我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将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思维、交叉学科融合和终身学习能力融入“电气和电子系统”课程,并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未来技术学院和全校性电类平台课程的新工科课程建设当中。将这种开拓创新思维应用到对学生的培养中,也必将影响学生对创新的认知,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
在给哈工程人的明信片上,于蕾写下: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海洋强国、空天报国
哈工程走出的优秀校友
肩负初心使命
心怀国之大者
奋进星辰大海的征途
为船为海为国防
让哈军工精神传得更广、更远......
相伴“神舟”飞天从无到有
神舟8-11号飞船主任设计师 李彬
87级自动控制系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业务副总监
神舟8-11号飞船主任设计师
神舟六号飞船研制贡献奖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哈工程走出来的女性,经过了大学阶段哈工程“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熏陶,在众多优秀同辈的相伴中走出来,形成了哈工程女性品质:自立自强,拼搏奉献,柔美智慧,兼具女性的柔韧与工科院校的严谨,能够将自身的成长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的话,我想是“敬业奉献”。
我觉得敬业奉献是一直贯穿于我的职业生涯的,学校毕业后,我算是半转专业,考取了五院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502所工作。当时我们国家载人航天正在研制的初期,一切从无到有,艰辛可想而知,正是哈工程女性敬业奉献的精神让我能够坚持并有幸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工程研制中。
从事航天工作20多年里,我个人有幸直接参与了我国神舟飞船从无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天,神舟七号出舱行走,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再到实现现在空间站建造的发展历程,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科研道路上,前路漫漫,唯有奋斗,愿中国航天取得更多耀眼的成绩。
在给哈工程人的明信片上,李彬写下: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誓让中国船舶装上“中国心”
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 黄立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一一研究所集团首席专家、
重大项目总设计师、研发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
和产品开发
2019年被评为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认为哈工程走出来的女性大部分都具有敬业,忠诚,吃苦耐劳,乐观的品质,这应该与学校偏重工程的文化和熏陶有关。
我从哈船院内燃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船用柴油机的研究和开发。刚毕业时,主要是在企业中从事引进生产许可证柴油机的国产化研制和改进,后来到711所工作后,从事船用柴油机自主研发,都是经常在车间、试验室等现场处理零件生产和整机装配试验问题,甚至爬高上低亲自动手拆装柴油机。
从毕业到现在,我已与柴油机为伴30余年,先后主持了多项柴油机国产化研制科研项目,在整机总体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样机研制、试验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一说起船舶柴油机,似乎是个更适合男性的职业,但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经常跟我们部门女同志说,工作中不能把自己当女同志,总希望被照顾,男同志能干的,我们一样可以干,而且干的更好!柴油机好比船舶的“心脏”,我希望可以早日为中国船舶安装上自主研发的“中国心”。
在给哈工程人的明信片上,黄立写下:
美,是一种奋斗精神。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
充满正能量的哈工程光辉女性
可以独当一面也有柔情万千
面对科研任务“勇毅担当”
关爱守护学生“倾心暖心”
对待国防事业“敬业奉献”
研发技术攻关“吃苦耐劳”
推动课程改革“大爱无私”
探索教学模式“开拓创新”
......
更多的关键词
等你来填写
小程祝愿所有哈工程女性
节日快乐!
节日快乐,
哈工程“女神”!
听他们解读哈工程式浪漫,
爱是……
从斯坦福到哈工程,
她用初心书写奉献家乡的青春故事
考上父亲的大学,
哈工程教学名师的36载流金岁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采访整理 | 肖漳贝 沈也桢 王春力 孔繁芃
视频制作 | 李阳光 郭健楠 蓝妙蕊
特别鸣谢 | 校友办 离退休处 教工部
摄影 | 查路遥
制图 | 付金池
排版 | 刘梓滢
编辑 | 李颖超 刘涛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