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清华招生看点 | 高隽:我在全球环境国际班有趣、有梦、有选择的大学四年

高隽 清华招生 2022-07-17

编者按

在清华,你的生活由你定义。园子里的朝气蓬勃和热情洋溢鼓舞着大家以梦为马,满怀激情应对未知的挑战。清华是一个无限广阔的舞台,任由你施展才能,定义自己的无限可能。它能够带给你的究竟是什么,相信学长学姐们的经历和体验能够给你答案。



作者简介


高隽

全球环境国际班2016级学子,在校期间曾获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综合优秀奖等荣誉。2018年作为清华10名英华学者之一前往牛津学习,多门课程获得A+;2019年获选罗德学者(中国大陆仅4人)。高隽曾于麻省理工学院做暑研,于生态环境部、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实习,在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研究成果。
我时常感到庆幸,能够在全球环境国际班度过充实、多彩的本科四年。如果必须要用几个词来总结,我觉得我在国际班的这段时光是有趣、有梦、有选择的。

有趣


得益于国际班综合多元的培养方案,我可以做一个非典型工科生,广泛涉猎各类学科,在不断开阔视野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通过微观经济学,我用一套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社会运行的规律、人类行为的解释、科技和政策究竟有何影响,比如牛奶为什么大多装在方盒子而可乐装在圆罐子、犯罪率什么时候会上升、电器能效提升究竟有没有减少能源消耗……在国际关系课程中,我了解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面临的危机。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时事政治,比如中美、中外的摩擦背后出国学生的焦虑与困境,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学习法律课程,我又了解世界运行的另一套逻辑: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被禁止做,谁来规定,为什么国际条约在推动环境问题治理方面进展如此缓慢……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知识,加上经济、国际关系、法律、管理的眼光,使得我不断对这个世界产生新的认识,并获得纯粹的学习的充盈感。
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合影
有趣还来源于行万里路。国际班和清华的资源,让我在本科期间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多元异质的历史文化。在瑞士这一拥有最多国际组织的国家,我感受到其环境的包容性与创造性,并与世界各国的小伙伴一同为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开脑洞做设计;在越南,我既看到其湄公河污染,也看到其创业孵化基地的活力,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导师的指导下努力用科技解决水污染问题;在牛津,我在政治经济类课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欧洲中心论的思想氛围,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愤愤不平,同时也看到人权、平等、气候变化等社会问题在校园中极高的关注度;在肯尼亚,我体验了吃一顿饭要等两三个小时的悠闲慢节奏生活,也看到遍地的棚户区、修建中的基础设施、肯尼亚人民对发展的憧憬与信心,并了解非洲与中国的外交历史、当下的关系、非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种种经历,让我对不同文化保有尊重与理解,并在国际化的工作学习环境与同事更好相处。
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工程系晚宴

有梦


我是一个很容易被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所打动的人。我遇到很多在环境领域有理想有愿景的朋友和师长,他们让我对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始终怀抱兴奋感、使命感与战斗热情。我接触到投身固体废弃物研究并长期做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的教授,振奋于其助力社会行为转变、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满腔热情;我认识了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能源专家,感动于其谈起中国低碳转型行动、成果、前景时言语间洋溢的信心和学术激情;我组织和参与过联合国环境署执行秘书长、化学品三公约秘书长、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级官员的讲座,听他们分享全球问题如何严峻、世界需要青年的何种努力与投入、多边与双边合作的现状。我被他们思考的“大问题”敲醒,也怀着一些理想主义,致力今后投入这些“硬仗”当中。

在越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参加可持续发展项目

身边的同学也都是兼具理想主义与实干精神的。我曾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组织全国九省市的光伏发电实践调研,并与团队前往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边会与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在低碳能源方面的经验。我也曾和国际班的同学们一起举办模拟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向青年人传播气候变化的知识与意识。一位参加了两届会议的代表告诉我,他很受在场气候谈判专家的鼓舞,希望为国家自主贡献(国家自主贡献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一个热词,指国家自主决定的气候变化行动决心与减排目标。)贡献出他的力量,也已经决定选择节能减排相关的领域深造。就是这些敢想敢做的、一起“搞事情”的朋友,和在这些活动中收获的反馈与感动,让我相信理想的蒲公英可以到处飘散播种。其实我不确定我的关切究竟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环境问题好像很远又很近。但我觉得,就像尼采说“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不管这个“why”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还是有点缥缈的理想,我都很幸运我能在本科期间认识到我的“why”。

有选择


虽然脱离了只知道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的中学阶段,大学里的生活还是比较按部就班。除了专心学习,很多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科研,然后顺理成章地继续读研读博。常常听到博士生调侃式地“劝退”想申请博士的同学,也见到过真真切切后悔自己选择的人。
在国际班,“给你无限可能”不只是一句口号,还有真实的摆在眼前的机会让我们去尝试,以确认到底我是怎样的“可能”。大二、大三期间,国际班提供了在政府机构、研究所、非政府组织(NGO)实习的机会,还不定期有许多联合国机构的实习资源。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与高端讲座,也给同学们接触外交家、联合国公务员、学者、社会活动家的机会。还因为国际班这一社群的超强凝聚力,在各种领域工作、科研的优秀的学长学姐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工作学习资源。比如有同学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进入咨询领域,我自己也因为学姐的帮助,获得去麻省理工暑研的机会。
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访问学生合影
很感恩,在一猛子扎进大学生活的时候,国际班给我众多选择的机会、适度的引导、无数的支持和帮助。乔布斯说“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在国际班寻找所爱的过程,我自感幸运。因为有趣,每天都有期待;因为有梦,很少倦怠;因为有选择,我可以去冒险、去试错、去迎接挑战也去抓住机遇。希望我的经历更为学弟学妹们选专业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也祝愿你们在这里寻得自己所爱。
摄于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

相关阅读





作者 | 高隽
编辑 | 赵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