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报考必读 |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视频专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华网教育频道 Author 新华网
编者按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正在报名中。其中,日新书院是清华大学因强基计划而设立的五个书院之一,承担着强基计划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和古文字学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日前,清华大学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分享了自己对于强基计划的理解,介绍了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特分享给心仪清华强基的各位考生。
在王中忱看来,强基计划是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而推出的战略性举措。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探索和发展阶段,这项计划恰逢其时,非常必要。
“以人才培养为唯一核心”是清华大学为实施强基计划而设置的书院的使命。“书院没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任任课教师,书院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王中忱认为,这意味着书院可以全心全意、心无旁骛地集中于人才培养工作,也意味着书院可以充分利用清华大学所有的优质教学资源。
具体到负责基础文科人才培养的日新书院,王中忱表示,人文学院的五个一级学科和相关研究机构,是日新书院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与人文学科关联密切的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等相关院系,也以各种形式为书院教育提供了支持。而在书院群里,日新书院的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一起开展各项活动,自然生活于文理渗透的氛围之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这也是清华所特有的环境优势。
日新书院自觉秉承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清华大学多年推行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以“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为育人理念,采取“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方式,设置了人文基础课、文史哲及古文字学的专业主修课、多学科交叉深化课三大课程板块;加上小学期各类实践课和融Seminar学术训练于一体的毕业设计,构成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通专融合课程体系。
王中忱认为,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板块都有多种选项,并且从本科一年级开始,书院就开设各种类型的小班研讨课,包括和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开设的国际研讨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志趣和特长,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程组合”,实现个性化课表的生成。
此外,“导师制”也是书院教育的独特之处。为实现书院的育人理念,落实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从一年级开始,“导师制”就覆盖书院每一名同学,并一直延续到四年级。导师以各种方式,如开读书会、座谈会,或喝茶喝咖啡聊天,或节日聚餐,给学生提供学习、学术乃至生活的指导,让同学在温馨而舒畅的气氛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发展的路径。
日新书院专门设置了每周一次的“院长谈心日”。因此,王中忱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已经和全书院所有同学都见过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同时,老师们也会参与同学们的班级活动,并加入班级微信群。“我们平时尽量不打扰同学,但学生有需要时,可随时直接联系。”王中忱认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也是书院育人的特色之一。“有很多同学说,书院给他们一种家的感觉,这确实是我们希望做到的。”而能够有更多机会和本科同学在一起,感受青春活力和学术活力,更为直接地听到学生们像禾苗一样“拔节”成长的声音,王中忱表示,“作为老师,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
回忆起第一届书院学生入学时的场景,王中忱十分感慨:“通过清华园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大家已经从懵懂幼稚的清华新生,成为了英气勃勃的清华学生。”不过,王中忱认为现在对书院学生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在他看来,日新书院的学生从事基础文科学习和研究的志向明确、学习热情饱满、家国情怀浓厚,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认真思考人类命运的大问题。“相信他们作为第一届书院学生,会给后来的同学树立榜样。”
王中忱认为,学习基础人文学科,最重要的条件是志趣。他期待并欢迎有志趣有天赋的同学到日新书院学习,在师生“从游”的氛围里锻炼智慧,陶冶性情,涵养感受力;跟从古今哲人徜徉浩瀚的知识世界,乐山乐水;立足中国大地,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在与未来,展开想象力和创造力,投身新型人文学术的创建。
★
往期精彩
★
来源 | 新华网
排版 | 赵佳
为了认清通往清华的路
快把清华招生
设为星标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