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本科新生的第一份礼物,一送就是七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清华 Author 爱读书的
“亲爱的同学们:
在你们即将进入清华大学,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际,作为校长,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是《老人与海》这本书……”
9月2日,初秋的清华园
迎来一批崭新的面孔
在他们的行囊中
都不约而同地珍放着同一本书——
《老人与海》
今年,这批一字班的新生
如同往年一样都收到了校长赠书
这也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第七次给本科新生赠书
在随书的致信中
邱勇深情寄语同学们:
“塑造坚韧精神
磨砺勇毅品质”
为什么赠这本书呢?
在开学典礼这堂特殊的“新生第一课”上,邱勇再次和同学们谈起向新生赠书《老人与海》的缘由:“勇毅坚韧的品格赋予个体顽强的生命力。个体生命力是激流巨浪里永不言弃的拼搏,是崎岖长路上风雨无阻的跋涉。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其名著《老人与海》中,描述了一个外表消瘦憔悴、内心却无比强大的老渔夫在大海中与大鱼殊死搏斗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不屈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而正是在战胜这种困难的过程中,不朽的生命力才得以彰显。1913年考入清华的潘光旦先生,因摔伤引发骨结核,在17岁时右腿截肢。但他坚持勤学苦读、不改坚强乐观,‘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英文更是全级之冠’。新中国成立后,潘光旦先生不辞劳苦,拄着双拐跋山涉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国社会学、民族学作出了突出贡献。”邱勇寄语同学们,“希望你们以敢于直面一切挑战的勇毅,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韧,在人生的道路上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作为连续第七次给本科新生赠书的选择,邱勇曾在致2021级新生的信中,强调了书中体现的“人无精神不立”的重要性。他写道:“希望你们在新的人生阶段,敢于直面一切困难挑战,注重塑造坚韧精神,不断磨砺勇毅品质,这种精神和品质将成为你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一字班”新生的阅读体验
正如邱勇校长所希望的那样,很多“一字班”新生都认真读完了《老人与海》,并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竭尽全力的奋斗精神,对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自强对抗命运被广泛关注的“截肢少年”周桐,对书中“永恒的精神”深有共鸣。他说:“这种永恒的精神不是一个人、一段时间需要,而是一辈子都会需要的;如果拥有了,就是一生的财富。”周桐回忆起书中老渔夫左手抽筋后,仍然咬牙坚持的情节,深有感触:“遇到难关,我们只有迈过去!”
入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程梓峻、程梓桐,是一对从小对数学情有独钟的双胞胎兄弟,他们立志为数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收到校长赠书之前,兄弟俩都已自主读过《老人与海》。弟弟程梓桐说:“书中老渔夫的经历从捕鱼的角度看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却成功了。这种毅力和韧性对我的影响很大。”哥哥程梓峻补充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永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我想这可能是校长希望我们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七次赠书 意义特别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为培养读书这件对年轻人来说一生受益的习惯,从2015年开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每年都会向新生赠送一本书。至2021年,《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艺术的故事》《从一到无穷大》《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乡土中国》《老人与海》依次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至每一届新生手中。
2015年
《平凡的世界》
校长寄语:
作家路遥用毕生心血写就的《平凡的世界》,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大变革进程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虽然书中所涉及的年代对你们而言有些陌生,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希望你们在阅读此书时能与父母长辈讨论交流,了解并走进他们的平凡世界。
学生读后感
高尚的人永远可以让精神永远高于物质,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这是《平凡的世界》教会我的事情。宇宙浩瀚,世界平凡,似沧海一粟般渺小的你我亦是平凡。唯有一点需谨记,即使我们只是站在人行道两侧为英雄鼓掌的平凡之人,也要真诚而响亮。不避平凡,但我们,永不平庸。
——计算机系 五字班 王颖
2016年
《瓦尔登湖》
校长寄语:
《瓦尔登湖》是一本使人安静的书。作者亨利·戴维·梭罗在向读者展示瓦尔登湖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学生读后感
读过《瓦尔登湖》之后,我感触最深的两个词就是孤独和宁静。真正的孤独并不是缺少同伴,而是精神与思想的贫穷,一个思想丰富的人永远不会寂寞。而宁静其实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坚定地走向自我。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更愿意在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中寻求宁静,在忙碌和竞争中寻求宁静。走向瓦尔登湖的路很长,学会忍耐孤独,更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宁静。清华的“瓦尔登湖”,将在心灵里陪伴我们一生。
——机械学院 六字班 王凌志
2017年
《艺术的故事》
校长寄语:
艺术让人在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美育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希望你们通过读这本书懂得欣赏艺术之美,并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学生读后感
今年暑假,这本沉甸甸的《艺术的故事》,是我收到的仅次于录取通知书的最好礼物。这一年,我无比期待发到自己手中的书籍,每天一个半小时的阅读,让我不断与艺术这个最美丽、最宏大也最细腻的命题取得联系。谢谢校长的“任务”,说它是“任务”,不过是给了我将这样一部大书从头读到尾的勇气和理由。
——计算机系 七字班 姜雨欣
2018年
《从一到无穷大》
校长寄语:
科学教人求真,也使人深刻。科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科学的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希望你们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更好地认识世界、把握未来。
学生读后感
暑假时,我们都收到了邱勇校长推荐的科普类读物《从一到无穷大》。这样一本并不太厚的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清华大学“文理渗透”的理念。同时,我想,从一到无穷大,还隐喻着一种生活状态。清华有足够大的舞台,给我们无穷大的想象空间;从这里出发,我们应该不断突破“小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清华教会我们懂得“一”的内涵:平凡的“一”是一切伟大事业的起点,寻常的“一”是追梦途中必须守住的初心。从“一”开始,不忘初心,我们才能走向“无穷大”的未来。
——新雅书院 八字班 陈开
2019年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校长寄语: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是一本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中国历史文化力作。作者许倬云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书中他用平实畅达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字里行间既有宏大的历史脉络,又有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描摹,让读者在回顾数千年历史的过程中深切感悟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
学生读后感
这是一本内容极为“饱满”的书,难度大,知识点随处闪现,对于理科生的我而言,极大地拓宽了视野,加深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读完后感觉回味无穷、酣畅淋漓。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九字班 黄子晴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书中娓娓讲述了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为自己国家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还会再读一遍,争取像校长所说的那样——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
——人文学院 九字班 松丁江初
2020年
《乡土中国》
校长寄语:
《乡土中国》是一部饱含家国情怀的经典力作。费孝通学长基于大量扎实的社会调查,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勾画出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探寻了家国乡土深处的文化根脉。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觉的使命担当。在我国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特殊背景下,阅读这本《乡土中国》一定能让你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有更深厚的感知,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更深刻的体悟。
学生读后感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里的“文字下乡”一篇中写到,“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这让我想到我的祖母,祖母从未离开过乡村。我想,《乡土中国》与祖母都教会我的,属于乡土社会的文字,应该叫做热爱与真情。我们或许会放下针线,也会不再提起犁耙。可中国的乡村,有无数乡村人保持着最简单朴素的真心与挚爱,书写着乡村的故事。
——经管学院 零字班 邵微
读书是致知穷理也是立德修身
在来到清华园之前
利用假期认真阅读一本书
在人生全新旅程的起点
装一本的书在行囊
与书为伴 受益终生 “相信这一定会有助于你们更好地思考未来有助于你们走向新的生活”往期精彩
清华开学了!终于等到你!
文字 | 李婧 詹萌 欧阳承希 李沫潼
排版 | 李沫潼
为了认清通往清华的路
快把清华招生
设为星标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