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刻苦读书并不等于“内卷”
大学生活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老师
此前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感悟
跟清小华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大学生活:读书、玩与恋爱
Q
最近有关“内卷”的讨论非常热烈,我们也特别好奇如果甘老师“穿越”到零字班的时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老师觉得今天应该怎么去面对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呢?
我怀疑“内卷”这个词现在可能有点被滥用了。我这学期几次在课堂上说,刻苦学习是做学生的本分,这不等于“卷”。同样,学生考试希望考出最好分数,这也不是“内卷”,这太正常了,难道要学生考试都争取最低分数吗?
Q
那甘老师觉得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是理想的?
真正的学习应该要有比较多的快乐。我觉得我们以前,读书就是玩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无非就两部分,一部分是玩,一部分就是读书,而读书和玩是一体的,这是非常有趣的一种状态。读书一定要特别“乐”。你当然也有读不懂的时候,这非常正常。我们那时候把读书看作生活最有趣的一部分,常常读得废寝忘食,同学之间成天争论,我们在北大读书时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天天为海德格尔争论吵架,包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自己读自己觉得重要的书、有趣的书,而不是只读课堂上必须要考的那点东西,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才是对你们的成长最有帮助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Q
甘老师经常鼓励大家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不然你们把大学当成“苦行僧生活”来过了,那也活得太没劲了吧。大学尤其是本科阶段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应该充分享受人生当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恋爱尤其是初恋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大学的时候人比较天真,大学毕业以后,人年龄越大,越世故,人的自我保护心态就更强,交朋友比本科要难。所以我说鼓励谈恋爱无非是希望你们在本科阶段能够享受到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甘阳老师与新雅师生们一起包饺子
Q
对于谈恋爱,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困惑,比如在亲密关系中自己要保持什么样的状态,这方面甘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
你看你们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多么得复杂!恋爱很简单,就是全心全意地把自己交出去,才能让对方全心全意地把自己交给你。当然有可能两方发现不是很合适,分手是痛苦的,这也是人生经验的一部分。但是不能还没有恋爱就怕被伤害了,这不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嘛!谈恋爱是非理性行为,用这么多理性、用理工科的思维去谈恋爱,那是发神经噢!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过程。02
通识教育在新雅
Q
在这几年的授课中,新雅同学令甘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哪儿呢?
我想我们新雅的同学是比较不那么功利主义吧。你们现在都知道新雅每年大一第一学期最重的大概是两门课:一门微积分,一门是我给大一学生开设的《大学之道》。微积分5个学分,我这课1个学分。从功利的角度讲《大学之道》这课可能太不划算了,一个学分要花这么多时间,几乎每周都要交作业还要小班讨论。我非常满意的是,新雅的学生并不计较,在《大学之道》上投入很多,也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我个人一直主张,本科生每个学期课要少,但是在每门课上都要下大功夫新雅零字班《大学之道》结课留影
Q
除了《大学之道》外,甘老师为六、七、八、九、零字班分别开了不同的课程(《自我·他人·社会》、《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古希腊文明》、《新雅美国史》),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用意?
Q
很多同学都觉得新雅的人文社科通识课非常丰富,学习氛围很好,但新雅的理科通识课似乎仍然是和全校一样的数学和物理课,这一方面我们也很想了解甘老师的看法。
03
阅读中国文明
Q
最近《新雅中国史八讲》由三联书店出版,我们也想接着之前提到的人文通识课建设,请教甘老师当时在设计《阅读中国文明》这门研讨课的时候有哪些考虑?我们今天要怎么更好地思考中国文明?
现在我觉得,至少在新雅同学中,对阅读中国文明这件事情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高的共识,特别是我们理科生也都希望新雅进一步加强中国文明方面的课。我们应该很老实地承认,当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明传统未必就比外国人了解得更多,说不定反而偏见更多从而更肤浅。现在西方和美国一流大学的本科生选修中国文明课程非常普遍,哈佛最热的全校本科生课程之一就是“中国古代文明”,每年上千人选修。很可能现在西方精英大学的本科生要比我们中国的本科生对中国文明传统读得更多!我非常希望新雅学生对中国文明要有一些最起码的了解,因为你以后可能发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同学比你更了解中国,他们都上过中国文明的课,难道你不觉得脸红吗?如果他们说的跟你想的、认为的不是一回事,你又是否有能力跟他们讨论辩论呢?
但在大学为非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国文明课,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现在的小孩似乎普遍对历史课没有太大兴趣,而且读历史必须要有比较大的阅读量,这就更让大家望而生畏了。我为新雅开设中国文明史的课,要求有两点,虽然这个想法要求非常过分,第一个是它不是断代史,要呈现出中国文明通史的基本情况,第二个是不仅仅阅读中国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讨论,我希望同时能够读日本和西方的中国史研究,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尤其需要了解这些多元化阅读,因为它们与我们固有的理解差异很大,差异很大就容易引起兴趣和问题。读历史我觉得不能读教科书,尤其我们现在很多历史教科书似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往往是答案取向的,这种教科书让人没有兴趣,历史都已经有答案了,还有什么可以去研究和追问呢?“阅读中国文明”这门课我们改变了这一点,我们的Seminar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国文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并不是说它就摆在那里,让你从中去学一点现成的答案。你要学会去提问,去想问题。新雅这门大二的课因此确实特别辛苦,阅读量太大,每周学生要交作业还要讨论,就是集体读书、小班讨论跟进。这样大家确实会很累,但收获也会非常的明显,老师备课也要花很多时间,会非常辛苦。这比《大学之道》的量重多了。两年前跟我一起主持这门课的历史学家刘志伟教授对新雅学生感到很吃惊,评价很高,说如此大的阅读量,新雅学生不仅能读下来,还能掌握得很好。
Q
谢谢甘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甘老师能不能再给新雅的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大家对未来能够有非常充分的准备,心里能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不要慌慌张张然后被一个个deadline推着走,最后越来越被动。我希望最好同学们每学期少选一些课,在每门课上多下一些功夫,从从容容地上,要领着课程走,不要被课程拖着走。特别是我们新雅的学生要养成比较从容的气度,不要成天待在清华这个园子里,现在这个院子里的空气都是紧张的,多去圆明园、颐和园、香山还有故宫、北海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你就会觉得天下大得很,心胸也要大。
来源|新雅书院
编辑|龚昕冉
往期精彩
彭刚|一流创新人才要怎样炼成: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为了认清通往清华的路
快把清华招生
设为星标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