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班的这一年 | 化学班:化学为基,精于研理,创新物质,做大学问
编者按
2009年,清华大学启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学堂计划”),在数、理、化、生、计算机和力学等基础学科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旨在激励最具学术志趣和潜质的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为国家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历经12年改革创新,“学堂计划”以“领跑者”的姿态回应“钱学森之问”,培育了一批致力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并以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辐射引领全校。
截至2021年7月,“学堂计划”已有数学班、叶企孙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钱学森力学班(“钱班”)、人工智能班(“智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世文班”)、哲学班、量子信息班(“量信班”)共计8个学科10个班,在校生700余人。
“学堂计划”蕴藏着怎样的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各具特色的学堂班又有哪些亮点?为进一步发挥“学堂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外界对“学堂计划”的了解,“学堂计划”推出“学堂班的这一年”系列策划,展示各个学堂班这一年的最新动态,了解学堂班背后的育人理念与师生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近清华学堂化学班,感受化学班这一年的多彩风貌。
“化学为基,精于研理,创新物质,做大学问”,是化学班首席教授王训对同学们的殷切寄语。
在此目标下,化学班秉承“尊重基础学科人才成长的规律,厚植人才成长的土壤,培养学生对化学的高远志趣和高尚品味”的理念,旨在培养对化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基础理论扎实、富有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国际视野,并立志为化学事业奉献毕生的高层次人才,努力带动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教学改革,促进清华化学学科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这一年,新冠疫情打乱了化学班既有的培养方案计划。化学班的老师和同学们群策群力、积极探索,书写了化学班不一样的绚丽篇章。
/ 厚植肥沃的科研土壤/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丰富肥沃的科研土壤,化学班为同学们开设了为期两年的科研训练实践课程,制定了科研训练实施细则。每位同学都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导师,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开始自己的课题设计及科研训练。导师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带领同学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科研世界,并帮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前沿课题。
学术交流会是化学班的一次跨年级的科研分享盛会。9月25日,化学班秋季学术交流会在化学馆举行,全体学堂班教师、部分科研训练导师以及全体化学班成员齐聚一堂。
清华学堂化学班的同学们在秋季学术交流会上踊跃交流
2019级的16名同学进行了开题报告,汇报自己前期调研的成果和科研训练的初步计划。2018级的21名同学做了中期报告,汇报自己一年来科研训练的成果进展和工作计划。涵盖诸多领域的选题显示了同学们独立思考、勇于挑战前沿科学问题的精神。
清华学堂化学班首席教授王训分享思考
国家需求与个人兴趣怎样结合驱动科学研究?在“卡脖子技术”和基础科研之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道路?在交流会上,王训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鼓励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自己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的新见解、新问题,对课题组、相关方向乃至整个科学体系做出了什么贡献,养成这种思维方式、不断反思总结,进而逐步认清自己的方向。
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和气氛热烈的学术交流会,师生们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深入了解前沿领域,也在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化学班的精神,在同学们积极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中薪火相传。
讲好生动的班级与科研故事,也是化学班今年的创新特色。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公众号“化学学堂”正式推出。
“化学学堂”公众号掠影
“化学学堂”由同学们自主运营,发布化学班的相关信息,包括学堂讲座预告及各类活动通知、学堂讲座内容总结、学堂班活动报道、化学班创立学术刊物《学堂化学志》电子版文章等内容,致力于发扬化学班严谨、开放、创新的学术精神。
/ 培育高远的学术志趣/
为培养学生对化学的高远志趣和高尚品味,化学班自开班起每周组织一次学堂讲座活动,迄今已经邀请了2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与同学面对面交流。
学堂讲座掠影
在每周的学堂讲座中,同学们不仅能听取学术领域前沿报告,感受化学学科魅力,积极与学术前辈们互动提问,而且会撰写讲座报告,理性看待开创性研究成果,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感。
学堂化学班同学们在学堂讲座中积极提问
2019级本科生杨子毅:
“麻生明院士关于科研目的的讨论很触动我。许多科学家都曾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奖项、论文,而只是因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神奇化学现象的探索欲望而研究。‘如果你想发现新科学,就去寻找新科学’,‘我永远是新发表文献的积极读者’,这些话引起我的反思。面临着科研方向的选择,一面是理想中科学研究的状态,怀着兴奋的心情面对新的现象和结果,积极尝试新的反应;另一面是许多人担心的毕业要求,为偏离预期的现象感到焦虑。伟大的成果往往是用好奇心驱动的方式选择方向,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工作才得到的,在日后的科研生涯中应当时刻反思这一点。”
2020级本科生谭臻至:
“焦宁教授的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进行有机方法学的研究中,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的,并结合曾经的‘旧反应’发现‘新反应’。另外,有机反应的‘普适性’相对于‘高效性’是意义更大的。有一些碳氢键活化的反应,虽然效率很高、反应很经济,但是对于导向基团的要求很高,因而在合成和工业生产中应用范围很狭窄。焦宁教授则更希望能将这些高效的活化反应直接广泛地应用到更多的合成中,这对于有机方法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 组织丰富的访学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化学班迄今已组织同学们到访过15所高校或研究所参观交流,鼓励同学们与优秀朋辈进行学术交流。
清华学堂化学班-天津大学理学院线上交流会
疫情期间,师生们集思广益,以线上交流会的方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访学。2020年底,化学班和天津大学理学院联合举办线上学术报告交流会。会上,来自两校的八位同学分别展示自己近期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并展开热烈讨论。
化学班师生参观南开大学校史馆及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021年5月,国内疫情暂时有所缓和,化学班组织与南开大学伯苓班的学术交流活动。南开大学与清华大学有着深厚渊源,在抗日战争时期,两校曾与北京大学一起组建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和衷共济,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学术英才和仁人志士。化学班的师生们参观了南开大学校史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沉浸在战火纷飞、筚路蓝缕的历史中,同学们受到革命先贤们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既知来处,则明去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化学班自开班以来,同学们在这里不断收获新知识、迸发新灵感、取得新发现,并结交了一大批真正热爱基础科学的良友。相信化学班的学术新苗们必将茁壮成长为新一代的化学栋梁。
来源 |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资料 | 清华学堂化学班
记者|欧阳婉月
编辑|刘书田
往期精彩
清华学堂班的这一年|钱学森力学班:探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清华学堂班的这一年|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立鸿鹄之志,绽青春芳华
清华学堂班的这一年|叶企孙物理班:营造一流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