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学堂班的这一年|生命科学班:精心培植,肆意生长

学堂班 清华招生 2022-06-23

编者按

2009年,清华大学启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学堂计划”),在数、理、化、生、计算机和力学等基础学科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旨在激励最具学术志趣和潜质的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为国家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历经12年改革创新,“学堂计划”以“领跑者”的姿态回应“钱学森之问”,培育了一批致力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并以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辐射引领全校。


截至2021年7月,“学堂计划”已有数学班、叶企孙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钱学森力学班(“钱班”)、人工智能班(“智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世文班”)、哲学班、量子信息班(“量信班”)共计8个学科10个班,在校生700余人。


“学堂计划”蕴藏着怎样的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各具特色的学堂班又有哪些亮点?为进一步发挥“学堂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外界对“学堂计划”的了解,“学堂计划”推出“学堂班的这一年”系列策划,展示各个学堂班这一年的最新动态,了解学堂班背后的育人理念与师生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近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感受这一年的新变化。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生命学院于2011年3月成立了“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以下简称生命班)。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担任生命班首席教授,另由六位资深教师组成指导委员会,参与生命班的日常管理事务。


如今,生命班已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生命班的这一年的话,那么“老师们倾全力精心培植,学子们怀梦想肆意生长”正是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生动写照。



价值塑造为先


生命班成立之初,老师们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同学们未来能走得多高多远,其价值观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为此,生命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教育。在今年新一届生命班的成立仪式上,施一公教授专门和大家讨论了应试教育对一个人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并鼓励同学们要勇敢地尝试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课题,有信心去迎接各种挑战。


施一公老师和生命班同学们交流


2020年10月,生命班邀请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生理学家许智宏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学术人生及教育理念。已届八十高龄的许智宏院士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交流活动中,坚持在讲台前站着授课,令同学们十分感动。“在许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视野、格局和情怀”,同学们感慨道。


许智宏老师为生命班同学作报告


今年5月的生命班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志珍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诺奖级科研故事。她还生动地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科学家是如何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牛胰岛素人工全合成的伟大壮举。


王志珍老师在学术年会上作报告


生命班每年都要分次举行《陈寅恪和傅斯年》的读书讨论会。讨论会上,同学们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为人为师之道,他们身上所呈现的风骨、操守、担当和使命感,并重温什么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和傅斯年》读书会


从今年开始,生命班设立了一项新的导师制度。同学们每月主动约见指导老师,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收获与成长。


杨雨荻

///

在学堂班的这三年时光中,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生逢盛世、有机会自由探索学术兴趣的幸运,更有吾辈自强、科学济人道的重任。 


///

学堂班教会我的,与其说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手段,不如说是感悟人生、理解世界、明德修行的君子之道。

陈泊文



夯实学术研究基础


深知肩负培养未来学术创新人才的使命,生命班始终把严格的学术训练放在重要地位。经过前两年的探索,生命班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完整的学术训练模式。学术前沿讲座、学术沙龙、文献讨论会、科研午餐会、开题报告等一系列学术活动,见证着同学们一步步夯实学术研究基础、勇攀科研高峰的成长轨迹。


学术前沿讲座带领同学们打开未知领域的大门,拓宽知识体系。2021年,生命班邀请院内外的优秀科学家举办了5次学术前沿讲座,内容涵盖表观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


学术沙龙考验着同学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刚进入学堂班的新学员们自行组队确定选题和查找资料,在生命班内开展一次高级科普讲座。在每次的筹备过程中,指导委员会的老师们都会与同学们进行深入讨论,在多次演练彩排中帮助同学们取得进步。


学术沙龙结束后报告人和指导教师及点评嘉宾合影


定期做文献报告是每位同学的必经训练。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同学们的演讲技巧有了质的飞跃。而这当中,都有老师们悉心指导的身影。


文献报告会


在实验室开展真刀实枪的课题研究,是生命班最重要的一项学术训练活动。每位同学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后将进入各个实验室,在实验室导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结束的答辩时,相比于研究结果,指导委员会老师们更看重同学们对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三课题研究结束后,同学们将继续留在原来的实验室或去新的实验室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直至毕业。


大三结束的暑假,生命班每一位学生会赴海外知名的高校或研究所,进行为期两月的科研训练。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同学们大多留在清华或国内其他单位,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微软研究院等进行暑研。另有5名同学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项目。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会在每年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博士生论坛上进行展示交流。


在2021年清华博士生论坛上展示研究成果


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一篇篇学术论文,并在学术年会上进行最终答辩。贯穿学术训练的全流程:文献报告、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和论文撰写,均以英文进行。


同学们在2021年学术年会上做课题答辩


毕业班同学们的研究论文集


其中,毕业班的赵伟豪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宋雨瑶

在这里的三年,学堂班不仅培育了我的学术能力,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更提升了我思维的高度,也让我拥有了科学家应有的眼界与胸怀。


黄子康

在学堂班营造的独特氛围中,我们探讨科学问题、学术人生是如此自由畅快,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们也相互帮助,并将这种精神无私传承下去。


沈相宜

在学堂班,我不仅科研素养得到了提升,从对学术仅有些朦胧向往的新生变成了多少懂些门道的科研起步者,更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能激荡头脑的伙伴。 



拓展思维疆域


生命班鼓励同学们不要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而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思维的疆域。目前约一半同学选修了二学位或辅修专业,涉及的学科包罗万象,包括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和音乐工程等多个方向。生命班在邀请优秀科学家做前沿学术讲座时,也有意识地邀请一些交叉学科的老师向同学们传授新思路与新知识。


2020年12月7日,清华航院冯西桥教授以骨力学、肿瘤力学、微管动力学等研究方向为例,向同学们讲解了生物力学的具体研究范式,以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结果对了解人类疾病发生机制的意义。


2021年4月24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许瑞明教授结合自己师从杨振宁先生的学习经历,分享了如何从物理学转向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冯西桥老师为同学们作报告


除了鼓励同学们在科学研究上探索学科交叉,生命班还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和人文艺术的浸润。2021年5月,生命班邀请了美术学院李睦教授举行了三次讲座,他向同学们分享了对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思维的思考,以及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藩篱和做原创性工作的重要性。


李睦老师为同学们做讲座



释放潜能肆意生长


在专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生命班积极鼓励同学们遵循自己的内心,释放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肆意生长。


今年毕业的付嘉乐同学曾分别在心理学系孙沛和外文系杨小璐老师指导下找到了跨学科研究的乐趣。他通过数据科学方法,发现音乐信息的感知存在心率和皮肤电等生理表征,以及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在词汇水平各自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标记。刘商鉴同学在大三时,就开始在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老师课题组,研究利用石墨烯场效应管来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目前又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机交互项目的研究。童昊天同学对哲学充满兴趣,在研究一个植物生物学课题之余,还在清华的金岳霖讲席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斯德哥尔摩大学的Dag Westerståhl教授指导下做逻辑学相关的哲学二学位毕业论文。


2021年本科生特等奖获得者林希颖同学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是在宏观生物学。于是从大三开始,她主动跟从北大的吕植老师做关于三江源地区雪豹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变迁的研究。她还修读了新闻学二学位,三年来一直坚持读书写作,发表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林希颖说,“大学里的迷茫一点儿也不可怕,听从心的选择,每个人都能活成闪闪发光的模样。”


林希颖同学的宣传海报


生命班的建立,使得一批有志于学术研究和开拓创新的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激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众多优秀科学家的悉心指导和导师们的精心培植下,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


2021年生命班毕业晚会


兰婷纬

///

在学堂班里,榜样的力量是那么耀眼,鞭策我一刻不停地前进,最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

感谢学堂班各位指导老师在学术和科研方面给我的锻炼和培养。每次和同学们交流、探讨学术的时候,总觉得看到了各位十年后的模样。

陈啸宇


周立群

///

在学堂班里,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愿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生命班希望通过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学习平台、提供一个成长环境、营造一种学术气氛和分享一种人生价值,培养同学们的志趣、品味、视野、格局和情怀,使其最终成长为一群肩负使命、始终追求卓越的人。




来源 |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资料来源|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

学生感言|生命班2021届毕业生

编辑|刘书田

往期精彩


@清华电子 | 我们距离真正的“智慧城市”还有多远?


清华师者 | 邓俊辉:扎根三尺讲台,守护传承初心


舌尖上的清华!香香香香香……


亲友经验谈|学习的功夫其实是在学习之外


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清华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