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好,三字班 | 李祎程:少年的奇幻漂流

等你来的 清华招生 2023-12-22


清华园里 风光无限

新一届“三字班”新生们

带着希望一起来了

他们将在夏日的阳光下

与清华大学相知


清华招生将陆续推出

优秀清华“三字班”同学的成长经历

清华故事及学习经验

以期帮助更多

优秀的、正在逐梦清华的同学们

更好地成长并圆梦


今天为我们分享的是

毕业于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的

李祎程

他被录取至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李祎程生活照


当“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我的思绪和记忆如电影回放一样,一幕幕,点点滴滴呈现在我眼前。从小时候父母带我旅游时模糊的清华印象到悄悄埋下的“清华梦”的种子,从三亚暑校到北京清华园,从逐梦“向”清华到逐梦“于”清华,寒窗数载,心之所向,如影随形的“肩负使命,追求卓越”八个字变得越来越清晰。奇幻漂流少年仍将素履以往、一苇以航。 


还清楚记得,飞机穿过薄薄的积雨云,向雨后的北京俯冲。我忽然感到身边的一切是那么不真实。从冷水江到北京,用十二年走完的1639公里,抵达的一刻,雨水浸润的泥土气息模糊了时空,记忆里无数个下过雨的夏天午后,穿过厚重的书页与堆叠的试卷重合于盛夏的清华园。


此刻,我突然感到自己如同故事里的少年,从一开始便踏上了一段奇幻的漂流之旅。回首来路,少年依旧,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祎程军训照片


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


2020年国庆,我在电脑上敲下陈粒的歌词:“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现在重读这篇名为《追光》的征文,15岁的懵懂、倔强与执着让我感到熟悉而惊讶。而16岁时考砸后在本子上写下“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的我、17岁时百日冲刺那天在桌上贴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我,都固执地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待,却也未曾想过会以这样堪称完满的方式为高中生涯画上句点。


一路走来,我曾与数学搏斗、同地理较劲,也曾直面新冠、克服居家的困境。虽然求学之路在众人眼中已经足够顺利,但想起微信聊天框里发给Kathy的一篇篇作文、一次次考试后在王老师办公室里的面批、百日冲刺时每天雷打不动的历史试卷与讲评、封控在家时谢老师亲自徒步送来的资料,还有老班陈老师一如既往对我的信任与鼓励、父母无时无刻的支持与牵挂,我还是会陷入深深的感动。而一切的原初,是自己不甘平凡,对“更好更圆的月亮”的渴望。


“我喜欢夜晚的一中。晚自习下课铃声一响,熙熙攘攘的人群鱼贯而出。我有意落在最后,只为一轮清月。操场上人影稀疏,苍白的灯柱映照着古树盘旋的枝干,盘曲蜿蜒,虬枝卧龙。高三的状元楼依旧灯火通明,学子们伏案在书中举起长矛,目睹一切的我期待而恐惧。”


读起高一时写下的文字,自己已然从状元楼的旁观者成为亲历者。高三时苦恼的日子里,总是想起在轩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它让我有种莫名的安心感,相信自己可以一步步解决问题、一步步靠近彼岸、一步步走向当时心愿。


感谢那些带我走上茂林山岗的人,感谢那些引我漂向大江平湖的人,感谢那些予我一方田野安置疲惫与郁闷的人,因为和你们相遇,我才能在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驶入命运的峡谷。


李祎程练习书法


向内输入·向外输出


犹记得小学时每天晚餐后窝在沙发一角,白炽灯光下氤氲淡淡的书卷气;初中时周日下午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阳光斜斜地拍在书页上,留下渐渐生长的日影;高中时的午夜点着床头灯掐着表奢侈地吞咽最后几页墨黑的文字……阅读于我逐渐由被动的要求转变为主动的需要。一直以来相信“无用之用”的我选择广撒网、漫读书,虽然没有对某一领域形成完整的体系、深刻的见解,但每打开一扇窗所窥见的星辰,总能让我惊叹,驱使我不断向前探索。


如果说阅读是沉潜,是向内的输入与丰富,那么写作与表达便是向外的输出。回忆起参加的一次次演讲与征文比赛,准备时绞尽脑汁的辛苦,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痛苦,换来的是完成作品时的满足与舒心。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真正的愉悦不是到手的奖项,而是达到内心标准时的自悦。而相较于参赛时被固定命题限制的带着镣铐的舞蹈,高中时在政治课前五分钟向同学们分享《一九八四》时,我真正体会到了自由表达的快感,于是我珍惜每一次表达与分享的机会,无论是美国德州心跳法案的溯源与分析,还是关于法律的原则与规则的讨论、对于公民意识的看法,我都不吝时间精力地搜寻资料、整理想法,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喝彩。


于此,我意识到了阅读与表达、输入与输出本就是双向统一的:表达的欲望来自内在输入的积累,而更好输出的需要驱动着我进一步阅读、不断充实自我。学习也是如此,文科科目最重要的便是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不管是面对日益新颖的高考试题还是面向未来的研究道路,我想我们都需要厚积薄发、内外兼修的毅力与能力。


李祎程在清华二校门门口


未选择的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很喜欢弗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 (《未选择的路》),也许是与我的经历暗暗契合。小升初时拒绝直升本校而转学,初升高时放弃省城名校留在家乡,高一下分科时硬着头皮选择了历史,每次选择的背后,都有看衰的嘘声、不认可的评论与反复的劝说。的确,我知道how way leads on to way(路径绵延无尽头),选择了便难以回首,也必定有代价。我永远也无法了解那条消失在丛林中的道路上有风光几许,但眼前这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途中,一定也有许多值得珍惜。


所以一路走来,最满足的是,无论当初选择文科方向,还是如今走向通识的新雅,都是出于内心对人文社科的热爱与钟情;不管青春的船只驶向哪一座灯塔,汹涌的激流将我冲向那一片险滩,我都努力握紧手中的舵、撑起高扬的帆。也许正像Adele在I Drink Wine中唱的那样,“Sometime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is the road best left behind(有时候人迹更少的路是更好的路)”


有人说,这一代青年最幸运的是拥有“选择的权利”;那么我希望,在以后人生的无数分叉路口,我都能顺心而行,“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李祎程在清华校史馆打卡


漫步游园


记得当时初入园中的我的奇幻感觉,二校门、清华学堂、工字厅、荷塘、西操、北体,耳熟能详而又素未谋面的一切,让我有进入画卷的错觉。脚下青灰斑驳的小径,路边历经岁月淘洗的红砖,头顶一碧如洗的天空,身旁匆匆驶过的单车,我还没来得及从高考中整理自己错乱的思绪,便突然闯入一场梦幻般的游园之旅,与大美清华来了一场难忘的邂逅。


作为一个“路痴”的南方孩子,虽然还没适应北京的天干物燥,还没在偌大园子中交错的道路里辨明方向,我却很享受这份模糊的熟悉感与不期而遇的园景。漫步园中,看一教二教被时光打磨出的黯淡,遮掩不住历史留下的独特光泽,在年轻的脚步声里穿梭古今;新清华学堂鲜亮的红砖,在阳光下闪耀,宏大的礼堂彰显着百年老校的气派;在荷塘边小塔上静待橘红的日落下,垂柳依依,湖中的鸭在莲叶间穿梭,黄昏无人的露天泳池泛起波光;顺着古老狭窄的旋转楼梯夜登天文台,挤在逼仄的塔顶一窥银黄的圆月……从坐拥冰场雪地的崭新体育馆走出,进入古色古香错落分布的民国小楼,眨眼又走近小桥流水、古木青林,古与今、人文与自然在园中交汇融合,让我这个文科生不禁生发出难以言说的奇妙感动。


来到清华,少年漂流的小船随川流汇入大海,难免被陌生与渺小感包围。然而,那天傍晚,我坐在荷塘边,感受黄昏渐渐冷却的空气与色温,自行车轮滚过的声音逐渐稀疏,天空的色彩沿晚霞沉没的方向变幻成金红,淡绿的枝条掩映着砖红的亭台,我突然感到耳边的人声慢慢模糊,漫步的谈笑的舞蹈的人群在视线中远去,心中有石块落地的踏实感。天高夏长,前方有无限渺远的天涯在等我。


李祎程在清华体育馆


对话大师


梅贻琦校长曾说:“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奔梦清华的过程中,这句话一再盘旋于我的脑海。


而我又是何等的幸运,从高二开始,湖南招生组肖红缨老师无数次给予我诗情画意般的人文激励,让我对“更国际、更创新、更人文”的清华内涵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从一年前清华的三亚暑校开始,与大师零距离、近距离的交流对话互动不断坚定我的心之所向,彭刚、史宗恺、聂建国、彭凯平、梅赐琪,周光权、格非、孟天广、唐晓阳、刘国忠、唐子龙、蔡坚、吴霞、刘波等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的专业讲演和智慧启发,无不拨动着我的心弦,无论是线上线下,都让我觉得他们是如此的可亲可近,还有不及一一点名的诸多爱生如子、倾情奉献的老师,亲切可人的学长学姐们在一年中日常亦师亦友的帮助点拨,无不让我感动良深,难以用三言两语道尽,他们使我对未来的展望多了几分清醒与方向感,对清华人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清晰的体会,他们有意无意传递的“无体育,不清华”的理念让我在惭愧之余坚定了加强锻炼的决心,成为我逐梦清华最坚定的力量。


“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什么,今天的我们还有深入古典的必要吗”“评判好小说与优秀作家的标准是什么”“面对琳琅的文学书籍,青年人应该怎样选择”……还记得,面对我连串的发问,格非老师一脸毫不意外的微笑,打开话匣子直言漫谈,直爽清晰的判断、生动有趣的征引、引人入胜的侃谈,满足了我对文学家的想象,也破除了我对学者的刻板印象。我意识到,真正的收获与其说是老师们传授的具体内容,不如说是与大咖们零距离交流的感受:那是腹有诗书与才华的自信,是关爱扶持后辈的情怀,是思想开放、兼容并蓄的气度。

李祎程生活照


清华印象


时光匆匆,即使反复沉淀至今,我还是很难用简单几个词语描绘我的心之所爱的清华。如今,我已经是清华人,作为三字班的新生,接下来,我应该有怎样的思考、选择和行为。激励我前行的,是校史馆里陈列的红色足迹与光辉事迹?是院士墙上如雷贯耳的扛鼎大师?是无数人心向往之的荷塘月色与紫荆花开?抑或是林荫路上单车的铃声、图书馆里深夜的灯光、“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石碑、工字厅后“水木清华”的名匾?


我想,名校的光泽在于历史,校园的希望则在于未来。我眼中的清华是一个整体形象,它隐隐然在每一个清华人的身后闪烁,也因由每一个清华人的加入与前行而丰满。而我与清华的故事,仍留待时光与脚步去书写。


圆梦清华的路回味无穷,使我不乏枯燥与疲倦的高中三年被回忆增添了不少暖意。书柜里的一抹紫色,如一道若有若无的光,是心中遥远却坚定的渴望与信念。如果说《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游园是内心对爱情渴望的觉醒,我游园和圆梦则是对高中三年所有汗水的交代与对内心星辰的奔赴。圆梦之后,是更广阔的天地、更漫长的旅途、更遥远的朝圣。


李祎程参加艺术表演

往期精彩

你好,三字班 | 吴敏露:行动便是答案

你好,三字班 | 马一瑞:目及春潮迎风往,心怀暗香踏莎行

你好,三字班 | 李沁瑶:绽放青春之姿,谱写自强之章

你好,三字班 | 龚泽瑞:一个探索者的思考

你好,三字班 | 黄诺可:凡所过往,皆为序章

你好,三字班 | 覃好:自强少年的清华梦

2023清华首封录取通知书送达!

编辑 | 朱益孝

审核 | QL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