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另类军事博物馆 美国华盛顿DC间谍博物馆

佟鑫 等 改编 轻兵器 2021-08-07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私营性质的间谍博物馆




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DC)也是世界重要的政治中心,无论是白宫、国会山庄以及美国各重要政府机构、财经单位都在此处,甚至许多国际企业也都在华盛顿DC设立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平时并不负责实际的商业买卖业务,主要任务是及时获得第一手情报。


间谍博物馆内有许多与参观者互动的设施


如美国的QE财经政策、外交态度、参众议会某法案的表决对产业的影响、对总统的授权等。许多决议不只决定美国未来行动,更是影响着国际社会。因此如何快速获得情报,便是派驻机构与华盛顿DC人员最重要的任务,这也是促使华盛顿DC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国际间谍大本营。有鉴于此,具有生意头脑的商人,便针对华盛顿DC的特殊性,推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私人“间谍博物馆”。


电影《亚果出任务》由真人真事改编,为FBI成功完成任务的经典案例


执行任务中,一辆车子内可藏匿多人


靠近中国城与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FBI)的间谍博物馆,其展示内容除了从世界上收集而来的各式间谍器材之外,也对历史上各重大间谍事件做出相当详尽的介绍,并透过现代的声光电设备,与参观者互动。由于是私人经营,因此参观者需要支付入场费。


间谍出场:改变身份与容貌


人们对于间谍的印象大多来自于电影,片中主角往往是身手不凡的英雄形象,但事实上,真正的情报人员需要的是绝对的低调,避免引来相关人员的注意。许多真正情报人员的主要工作,只是单纯地资料分析与搜集整理,与电影所表现的有很大差异。

在进入博物馆参观路线时,每一个游客都可以从墙上选取一个新的“身份”增加互动中的乐趣,这也表明真实的情报人员往往会在进入任务之前,重新建立一个身份并拥有全新的职业、家庭、成长过程,作为掩护。派驻当地时,情报人员除了必须牢记新身份的资料外,更要熟悉符合其身份的专业术语以及工作模式,以免露出马脚,而与原先认识的亲朋好友联络更是大忌。类似的说明以及历史上发生过的类似案件的原件与复制品都陈列在博物馆中。


改变容貌是间谍必要的手段


间谍人员变装前和变装后的样子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便是已经改编成电影《亚果出任务(ARGO)》救援身陷伊朗美国大使馆员工的行动。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FBI)特工假借拍摄电影的名目,以及透过加拿大政府的协助,顺利瞒天过海,救助人员逃离德黑兰。为了完成逃脱任务,每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是危及生死的关键,中情局为此与好莱坞合作成立了一间电影制作公司,不但准备好分镜脚本,甚至刊登电影广告,举行记者会,使计划更具真实性。在到达德黑兰与大使馆员工碰面时,更是要求每一个人牢记自己的身份以及职业特性以利逃脱,最终顺利完成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苏联使用的暗杀伞,伞尖内藏毒针


间谍常采取的另一个手段是改变容貌。改变容貌的目的在于混淆敌方的判断,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做到与真实身份的区隔。除基本发型外、眼球颜色、胡子、耳朵、肤色甚至性别的变换对于情报员来说都不是难事。如知名的中国间谍时佩璞便是化妆成女性,成功地吸引了法国外交人员博斯考特(Bernard  Boursicot),并得到许多情报转交中国情报单位。这也说明了人在面对感情时的脆弱,也经常成为间谍利用的机会,如前苏联所谓的“燕子(派出美女色诱)”跟“乌鸦(使出美男计)”等方式,虽然十分原始,但类似的手段至今仍然经常出现在各国情报角力之中。


间谍任务:敌后作战


除了收集情报之外,间谍也经常被赋予负责敌后作战的任务,如制造谣言、心战宣传,利用迷你炸弹对敌方的重要交通设施或是人潮聚集之处从事攻击,甚至暗杀敌方高层人员来制造混乱。如二战时的法国地下反抗军,便利用各式各样的炸弹对占领的德军进行骚扰,期望藉此牵制德军的行动,这些骚扰确实发挥了重要效用。


间谍工具:特殊设备的辅助


除了身份的掩护之外,特殊设备器材的使用也精进了情报人员工作的手法。如监视与监听装备可以缩小至香烟盒、钮扣、钢笔等各种可携带的小装置中,而在室内也可以利用盆栽、时钟等其他摆设作为监视的掩护,甚至利用室内的电路系统,确保监视设备的电力来源。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对方国内的大使馆中,都埋藏了各种监听仪器,导致双方必须要从自己国内运送建材以及招募工人,避免日后情报外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苏联仍然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在美国大使馆中安装窃听器。首先透过KGB的女情报人员从大使馆人员中逐渐得知内部构造,甚至不惜引发小型火灾,利用灭火的机会混入情报员,但都没能进入最重要的顶楼。突破美国安检藏在美国大使馆的窃听器,居然是利用苏联孩童训练营开幕的机会,邀请美国代表参与时,在所致赠的礼物——由上等木材打造的美国国徽里,藏有苏联最新设计的窃听器(代号金唇,不需要电池与外来电源,因此增加了反窃听上的困难),日后历经8年、4位美国大使都没有发现此设备,直到1960年美国才公开此事。


直接将窃听器装入电话听筒内为传统的窃听手法


苏联赠送给美国大使馆的国徽中暗藏着窃听器


展览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监控器材,其小巧之处多令人叹为观止,许多陈列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仍感极其精妙。

获得情报之后,首要的便是如何将资料传递回本国,其中仍然需要低调与保密。过去主要是将胶卷暗藏于其他的物件中,传递出国。但在传递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一旦被发现,将招至巨大危险,甚至间谍体系就被破坏。因此,情报专家便发展了“信号”与“信箱”的概念。此类手法也经常在电视电影中出现,透过双方约定好的暗号(如在公开媒体刊登广告、透过盆栽摆设、手拿不同饮料)来传递信息,并利用其他可留置物品的地点作为交换物件之场所,利用转手盒(Eead  Drop)避免双方见面,以降低失败的风险。馆中也陈列着许多在历史上曾经被用来当成交货媒介的物品,大多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如空树干、挖空的书、附有磁性的信封,甚至硬币都有可能是经过加工而成的掩护。


暗藏在衣兜下的监视装备


各式各样的暗杀工具


隐形药水是用来藏匿情报的好帮手


得到情报后,也会掺杂在其他公开的信息之中,一同发出以作为掩护,如情报员寄出的信,信纸所描写的可能都是一般的日常生活,但真正的情报藏在邮票后面甚至利用隐形墨水写在信封外包装之中,或是在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时,早已暗藏重要数据或情报信息在其中,若一般人没有受过相关的训练或是得到发送者的指示,根本无法解读其正确的内容。


密码学:加密与解密


即便是做到如此小心,还是有可能会遭到敌方的拦截,这时便是密码发挥作用的时候。密码的作用在于即便对方得到传送物件,若无相关资讯也无法解开密码了解真实的内容。一般在传送情报时,都会经过重新编码的方式将原先的资讯打乱(可能用代号或是演算法),增加对方在解码时的难度。密码学的起源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是藉着一条加工过、且有夹带情报的皮革绕在一个木棒上组成,使传递信息的字母顺序改变。密码接受者需使用一个相同尺寸的木棒,将密码条绕在上面才能解读,此种密码棒便开启了日后密码学的相关研究。直到今日在网络世界中的金轮加密与程式演算法,仍然离不开密码学的领域。

日后随着历史的进展,密码棒也演变成多字元加密法,利用表格、密码盘、轮转棒等多样方式,将原有的情报重新编排。最有名的代表便是二战时德国所研发的恩尼格玛密码机(Enigma,又称为谜)。其利用3个旋转盘、反射器、接线盘的概念来建立所谓的数学复式密码,并配合其密码本才有破解的可能。因此即使盟军早在1939年便从波兰密码学家中取得了破解商用“谜”机器的方式,但是英国的天才数学家(如图灵)仍无法完全破解德军所使用的密码。最终还是1941年英国海军在德军U-110潜艇上得到密码机与密码本时,才成功破解德军的加密系统,帮助盟军在欧战得到最终的胜利。


古老的密码棒蕴藏着密码学的原理


与利用数学运算建构密码体系的德国不同,美军在太平洋则是使用另一种代码的方式来组成密码。使用密码机虽然大大加深了被破解的难度,但在分秒必争的作战中,通讯员与情报员不一定有充分的时间来处理电讯。特别是在太平洋岛屿的登陆作战上,进行空中支援以及海上火力协同作战时,海军陆战队的电讯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情报的加密与解密,使用俚语则经常被受过美国教育的日本人所截获,了解美军的动态。

因此位于洛杉矶的工程师Philp  Johnston提出利用美国原住民纳瓦荷族语,作为密码的主体,来避开日军的破解。如利用纳瓦荷语中鸟的名字来代表飞机、鱼的名字代表船舰。纳瓦荷语属纳丁(NaDene)语系,与亚洲、欧洲语言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外人根本无法了解其内容。美军也清查了过去所有在美国受教育的日本人,是否有接触过该语言的机会,以确保其密码的可靠性。该密码让日本遭受相当大的困扰,如日本情报官员有末精三也承认他们可以破解陆军的密码,但是对于纳瓦荷语则是束手无策。


网络战:新时代的情报战


加密与解密的战争,至今仍应用在电脑演算法的虚拟世界之中。间谍也随着科技时代而转型,透过网络技术的协助而获取情报。现在部分情报作战已经不必派出大量人员,而只需要熟悉资讯科技的人员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窃取任何数位化资料,对此各国纷纷成立专司网络情报的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情报单位还要注意黑客攻击。网军作战,若只是单纯地从情报获取层面入手,可能会犯下“见树不见林”的错误,网络体系瘫痪,将招致所有信息的流失。


木马屠城算是古老的谍报战


情报价值:有效应用是关键


只要有斗争的地方,就会有情报战的存在。无论是西方早期特洛伊战争中的木马屠城、中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日本历史中忍者的应用都有间谍穿梭其中的影子。而许多经典间谍战例更是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如二战中,盟军利用假尸体让德军误判登陆地点的肉馅行动(Operation  Mincemeat)、冷战时KGB潜伏在英国情报体系的“剑桥五君子”,都是情报战的产物。其中可发现,即使技术的进步,情报的重要性还是回归到使用者本身,毕竟情报只能提供决策者分析。如二战时,日本所采用的紫色密码遭到美国破解,也因此在日军联合舰队攻击珍珠港之前,日本外交部所发给驻美大使的电报早已被美国知晓,但在美军电讯复杂的传送系统以及各自为政的官僚主义主导之下,仍然无法在日军攻击前传达至太平洋舰队,丧失了情报早期预警的目的。因此,科技的进步,促使情报技术日新月异地成长,但情报解读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能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与认同,可能才是情报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


人类利用鸽子的方向感传递情报,也可利用其高空侦察


此外在情报体系上,各机构获得的情报没有整合而无法有效运用也是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如美国虽然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前便截获情报注意到有可疑人士在学习驾机技术,但是在各部门情报缺乏整合的情形之下,最终酿成“9·11”的悲剧。这也促使美国对其情报组织进行改革,设立国土安全部作为统合的机构,并配合相关法案来进行情报搜集。


(原刊于《轻兵器》2015年第7期(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编辑:孙冰颖  李昊


校对:刘兰芳 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轻兵器》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