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折叠难受?直到FAMAS问世才停产:法国MAT49冲锋枪全记录

陈静雯 编译 轻兵器 2021-08-07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二战结束后,法国陆军手中的冲锋枪称得上是“万国牌”,既有盟军友情提供的司登(英国)、汤姆逊(美国)和M3(美国),又有比利时FNAB-43、德制MP40、法国陆军在东南亚所用的R5(司登冲锋枪的法国版本)和法制MAS38。武器的繁杂,不仅仅带来枪械维护上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事关国家荣誉。于是法国陆军部的一个紧急计划着手实施——MAT49出世了——



1970年代,手持MAT49冲锋枪的法军士兵


为荣誉而生


造成冲锋枪种类繁多的局面,显然与法国二战中几乎不战而降有关。从这个角度看,战后还继续使用这些花样繁多的武器就不仅仅是后勤保障麻烦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荣誉的大事了。因此,二战的欧洲战事刚一结束,硝烟尚未散尽,法国陆军总部就指定其装备技术部负责制定国产冲锋枪的研制计划。

1945年5月11日,也就是欧洲战场胜利的第三天,法国陆军新型冲锋枪研制计划就正式启动。首先是进行枪弹口径的选择,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以其在性能及产量方面的优势胜出,被选定为新式冲锋枪的制式弹种。此外,军方对新式冲锋枪还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该枪型必须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方式,“具有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且容易大规模生产”等特性。在进行原型枪选型测试时,军方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抛壳窗处要有遮挡;使用折叠式(或伸缩式)枪托;弹匣座可折叠。这些要求总的说来并不过分,惟一让人觉得费解的是法国人相当偏好折叠式设计,连弹匣座也要求“折叠”。

1947年,法国的三家国营兵工厂分别提交了各自设计的原型枪:国营查特勒尔特兵工厂(MAC)拿出了两款原型枪——采用金属枪托的MAC47与采用木制枪托的MAC48C4;国营圣·艾蒂安兵工厂(MAS)的原型枪采用铸造机匣,木制枪托;国营蒂尔兵工厂(MAT)的原型枪使用厚钢板冲压成型的盒状机匣,金属杆状可伸缩式枪托。1948年,这些原型枪交给驻扎在东南亚的法军试用。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兵工厂提交的原型枪也加入到选型测试中,如哈奇开斯兵工厂(Hotchkiss)的AME冲锋枪和莫林·格林兵工厂的(Merlin Gerin)的MGD PM9冲锋枪。经过包括实战性能、制造工艺和成本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1949年6月,蒂尔兵工厂提交的冲锋枪成为法军的制式武器,并被命名为MAT49 9mm冲锋枪。




查特勒尔特兵工厂提交竞选的两款冲锋枪。上为采用金属枪托的MAC47,下为采用木制枪托的MAC48C4


圣·艾蒂安兵工厂提交的MAS48冲锋枪,采用木制枪托


莫林·格林兵工厂提交的与MAT49一同竞选的MGD PM9折叠式冲锋枪,其枪托、弹匣座均可折叠

MAT49的设计者为蒂尔兵工厂的厂长德拉马赫(Delamaire)和总工程师蒙泰伊(Monteil)。为降低成本,该枪在设计之初就确定大部分部件采用钢板冲压加工工艺。虽然这种工艺在二战后并非很难的技术,但当时法国人还没有熟练掌握这种加工工艺。所幸德国的战败造成了大量武器工程技术人员外流,法国很容易就找到了通晓钢板冲压技术的德国工程师。MAT49引入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技术论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该枪带有些许德国血统。
1950年1月,蒂尔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MAT49,随后圣·艾蒂安兵工厂也加入进来。刚开始生产进度很慢,但随着技术工人的操作逐渐熟练和制造流程的不断简化,生产速度开始加快。到了1952年,MAT49的产能开始稳定在每月4600支,后来更是达到了月产10000支的规模。同时,每支冲锋枪的制造时间由最初的6小时减少到2小时。在生产过程中,对MAT49的改进也在继续进行。进行这些改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节约生产成本。
如前所述,共有两个国营兵工厂生产MAT49。其中,蒂尔兵工厂从1950年1月至196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就产出700000支;而圣·艾蒂安兵工厂只在1950年5月到1954年11月4日期间进行生产,共制造125143支。


结构设计彰显特点


MAT49在设计结构上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MAT49的机匣、枪管护筒及弹匣座等部件均采用金属冲压工艺进行加工,只有少数部件需进行切削加工,这种工艺不但减少了生产成本及所需的金属原料,同时缩短了生产时间,在维护和修理时也更为方便。

MAT49的机匣外形似长方盒,机匣组件由两块对称的冲压金属板采用焊接方式对接而成。机匣右侧前部设抛壳窗,抛壳窗上带有弹簧驱动的防尘盖,防尘盖平时关闭以防污物进入膛室,当枪机后坐时自动打开以便抛出弹壳。拉机柄设在机匣左侧,外露部分形似螺帽。枪管长230mm,与大多数枪械采用右旋膛线不同,该枪枪管采用4条左旋膛线,缠距250mm。枪管外包有开孔的散热护筒。

该枪采用包络式枪机,其枪机结构比较特殊,外形为长方体,前端有凸起的柱状机头,机头上附带固定击针。当枪机复进到位时,机头伸入枪管尾端的凹槽内封闭弹膛,当枪弹出现早发火或迟发火故障时,这种包络式枪机能起到防止炸膛的作用。

同机匣一样,该枪的握把、发射机座和弹匣座也采用两块冲压金属板焊接的方式制造而成。握把后方设有握把式保险,用手握持握把时即可解除保险,从而扣动扳机实现击发。

如同前述,其弹匣座采用折叠式。压下扳机护圈前下方的解脱卡笋,可将弹匣座/弹匣向前折叠到枪管下方,此时弹匣座封闭供弹口以防止尘埃进入,同时也使枪机在复进过程中无法推弹入膛。需要射击时,只需把弹匣座及弹匣向后展开至与枪管垂直位置即可,此时弹匣及弹匣座还可充当前握把使用。弹匣共有两种型号,即32发容弹量的双排标准弹匣和20或25发容弹量的单排弹匣。


MAT49冲锋枪右视图,枪托完全收缩,且弹匣座折叠

枪托由一根较粗的钢丝弯折而成,可在机匣两侧的定位槽内滑动。通过枪托固定钮和枪托上的凹口配合可对枪托进行长度调整:当乘坐车辆或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可将枪托完全收缩;警卫和仪式场合将枪托调至中间位置;而射击时则可将枪托调至完全伸展状态。



MAT49冲锋枪左视图,通过枪托固定钮和枪托上的凹口配合可对枪托进行长度调整。图中枪托处于中间位置

1962年后,蒂尔兵工厂根据生产和使用情况又对MAT49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是在原有的握把保险基础上增加了扳机保险,采用这种扳机保险的MAT49的扳机左侧均印有一颗五角星。除结构上的改进外,1962年后的生产流程也进一步简化,枪管散热护筒与枪身的固定方式由原来的点焊改为电弧焊,拉机柄也由原来的螺帽状改为更加简洁的钩状。



随枪几样附件


MAT49的附件包括弹匣袋、枪背带和清洁工具袋(含工具)。其中弹匣袋有多种颜色和材质,标准配置为皮质胸挂弹匣袋,可容纳4个弹匣。不同颜色的弹匣袋供不同的军种或部队使用。棕色弹匣袋供陆军和海军使用,黑色弹匣袋配发空军,红色弹匣袋配发驻非洲部队,白色弹匣袋供仪仗场合使用。此外还有供空降兵和突击部队使用的可容纳5个弹匣的挎包式帆布弹匣袋,携带时较为舒适。空军后来也配发尼龙材质的褐色弹匣袋,其规格与皮质弹匣袋相同。


三种不同的弹匣袋,从左至右依次为:棕色皮革制(陆军和海军使用)、帆布制(空降兵使用)、尼龙制(空军使用)

这种弹匣袋携带时挂在胸前较高的位置处,虽然实战时取用弹匣较为方便,但携带时并不舒服。

枪背带为皮质,其颜色与弹匣袋相同。清洁工具袋也为皮质,内装清洁工具、润滑油罐和分段式通条。


国内外衍生版本


MAT49还根据巴黎警察局要求推出了被称作MAT54(或称MAT49/54)的警用型号,其主要特征是采用固定木质枪托,枪管较长且全部包覆有散热护筒,带有两个扳机(扣动前扳机为单发发射,扣动后扳机为连发发射)。MAT54还有一种短枪管型,称为MAT54S.B.。该枪也采用固定木质枪托,但只能单发射击,主要供装甲部队和监狱警卫使用。


MAT49的衍生型——MAT54S.B.冲锋枪,采用固定式木制枪托
 

MAT在国外还有一些衍生型号,其中比较知名的是越南生产的版本。在越南抗法战争结束后,越南人民解放军通过缴获及接收的方式获得了大量MAT49。为使用更容易获得的苏制弹药,越南对其进行了改装,改装后的MAT49使用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枪管长为270mm,较原枪管增加了40mm,并且射速也由原来的600发/分增加到900发/分。

 

足迹遍步多国


MAT49曾被法军广泛使用,在越南抗法战争、阿尔及利亚战争和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等战场中,都可见该枪的身影。

法军内部,该枪主要装备陆军和海军的士官,而在空军中基本上是全面配发。由于其外形紧凑,火力持久且坚固耐用,该枪深受陆军机械化部队和空军部队的青睐。


法国外籍兵团第2伞兵团的一名伞兵手持MAT49冲锋枪在阿尔及利亚丛林中休息(摄于1958年)

除装备本国军队及外籍雇佣兵团外,原法属殖民地也多有装备,如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柬埔寨、刚果、老挝、摩洛哥、越南等。

1979年,在圣·艾蒂安兵工厂推出FAMAS突击步枪后,MAT49的生产便告终了。


优长与缺点并存


MAT49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都十分优秀。整枪坚固耐用,且故障率低,即使枪托处于伸展状态,外形也十分紧凑。当弹匣座向前折叠时,不但利于携带,也因无法供弹而避免了走火的可能,配合握把上设置的握把保险,使其具有出色的安全性能。此外,射击时整枪操控感很好,采用点射时,对50m左右的目标也有相当高的精度,因此也就不难理解MAT49在当时的装备范围之广。

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MAT49外形粗糙,尤其是其伸缩式杆状枪托,抵肩处只是两根铁杆,没有任何缓冲垫之类的吸震装置,抵肩射击时特别不舒服,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及枪械设计观念的发展,MAT49也就无可避免地被淘汰。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10年第11期下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这款曲肘式闭锁冲锋枪,为何被德军弃用?赫尔曼M1932冲锋枪及其升级版


法式脑洞:盘点那些形态特异的哈其开斯系列冲锋枪


ZB33又是谁?捷克ZB26  7.92mm轻机枪传记(三)操作使用及多种改进型


从细节评析高能影片《危机13小时》(下)武器装备及战术


差点成为南斯拉夫特种部队用枪,最终败在了哪里?毛瑟手枪不为人知的型号:毛瑟“R-F”手枪




编辑:王晓涛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轻兵器》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军事文创产品等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