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注力的匮乏,是安全感的匮乏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2-01
  

文 | 李雪

 

 

01

 

 

不请自来的介入

 

 

经常有父母担心孩子专注力不好。而事实上,每个孩子,只要得到了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特别容易专注于当下。
 
现实往往是:父母、老人难以忍受孩子的专注。家长经常打断正在专注的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到家长自己身上去。
 
孩子安安静静在看绘本,父母会忍不住打断孩子:你在看什么呀,来给妈妈说说,这个字念什么呀……
 
孩子正专心跟猫咪玩,妈妈过来说:猫猫好可爱对不对?你喜欢小猫咪是吗?小猫咪是怎么叫的呢?来,妈妈给你跟小猫咪一起拍个照好不好?
 
博物馆里孩子想欣赏字画,但父亲几乎一刻不停地给孩子灌输历史知识,反复问孩子听懂了没、记住了没……
 
为什么一些父母难以忍受孩子专注?

 

因为,孩子专注自身的时候,那些没有主体性,精神寄生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觉得自己被宿主抛弃了。
 
所以,父母需要打断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再次拉到自己身上,来安放自己无处安放的心。能量吸食不能断呀。

 

 

02

 

 

先说专注力的来源

 

 

2个月以内的婴儿,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这个时候的婴儿,专注力只能维持一两分钟,甚至几秒钟。那在什么情况下,婴儿可以专注呢,就是母亲专注凝视婴儿,抚摸婴儿的时候,母亲的爱,让婴儿得以体验到专注链接。

 
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婴儿透过跟母亲的亲密链接,体验到的专注力,会逐渐延展到其他事物上,比如专注于玩玩具,专注于听音乐,或者观察某个事物。
 
可能大家都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子专心的玩玩具,一扭头发现,爸妈不见了,这个时候,无论玩具多么吸引人,他也无法再专心玩下去,而是大声呼喊妈妈,他必须确认父母是稳定存在的,才能专注于自身的发展。

 

——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客体稳定性。
 
当儿童一次又一次的确认了父母的稳定存在,就可以把父母内化到心里去,心里住下一个稳定的爱自己的人,就拥有怡然自得独处的能力,可以放心的把专注力投入到事情中。
 
这个稳定存在,不仅指的是肉体的稳定存在,还包括精神上的临在。

 

几个妈妈说过这个现象:喂奶的时候,如果我专注在喂奶这件事儿上,充满爱的关注着孩子,孩子吸奶就会很安稳,甚至会抬头对我微笑,甜化了。如果我内心在纠结着别的事情,边喂奶边刷手机,孩子就会用力的咬我奶头,甚至哭闹不肯吃奶。

 

所以说,孩子是敏感的存在,要想让孩子把父母内化到心中,成为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源泉,需要父母的肉体和精神,都稳定的存在。
 
在婴儿期,母婴亲密互动较为满足,到了幼儿和儿童期,孩子则不再需要过多地占用父母。父母做自己的事情,时而跟孩子有个亲密互动即可。孩子就能安心发展自己,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很多人说,无法专心投入于看书,或者做一件事情,不是说不喜欢这个事情,而是只要安静下来,就总觉得莫名的焦躁不安,总想把注意力放到外面去,比如刷朋友圈。

  

—— 这就是内心没有住着一个稳定的爱自己的人。就好像缺了定海神针,内心总是波涛起伏不定。
  
所以说,专注力的基础源头,是内心稳定住着爱自己的人。

 

 

03

 

 

当孩子表现出专注力缺乏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不愿意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比如写作业特别不老实,不停地想要跟你说话,想要你关注他,甚至告诉你他头疼,他肚子疼,来吸引你的关注(排除他真的生病了的情况)。

 

这个时候,家长通常会头疼:我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有专注力,这将来可咋办。
 
这个时候,有益于孩子的做法,不是去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去告诉孩子“你专注写十分钟作业,妈妈才能陪你玩”。

 

而是:抛下那些规矩,投入到跟孩子的亲密互动中。

 

妈妈的心安住在当下,充满爱的凝视,及时的回应,高质量的陪伴,哪怕五分钟,都胜过不耐烦地陪伴一整天。

 

这样做,或许会少交了几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却可以换来孩子一生专注独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孩子对得到父母的爱充满信心,内心安住着父母的爱,他自然而然会投入到跟事物的链接中。专注力,是每个人的天性,就跟睡好了自然想要起床一样,根本不需要培养。



04



专注力发展的条件



专注力的源头,是心里稳定住着爱自己的人。专注力得以继续发展的条件,是有一个自由不被打扰的空间。
 
我观察过几个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别爱说话的养育者,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孩子拿到一个新玩具,父母会不停地说:这个应该这样拆开,它是这样玩的,不是那样玩的,来,我们来把这个放在这个上面,这样就拼起来了。
 
他们看上去是很负责任、时刻关注孩子的父母,他们也确实做家长做得非常辛苦,经常感到精疲力竭。

 

结果是什么呢:他们的孩子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几乎无法安静下来,而且经常莫名其妙的尖叫和暴怒。这些孩子难以平和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提出要求,经常用刺耳的尖叫来表达。
 
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很痛苦,痛苦于他无法跟自己在一起,无法享受跟事物的链接,无论他做什么,耳边都不停的各种声音在指挥他,教育他,打断他。

 

他的尖叫就是在呐喊:你们闭嘴!
 
这种感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比如你要写篇工作报告,你妈在你左耳朵边不停的给你挑错,你老公在你右耳朵边反复告诉你应该如何写,你换个地方他们也跟着你换地方,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他们,那你是不是要疯掉了?尖叫摔东西都是正常反应。
 
—— 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破坏掉了。



05



专注力是一种什么能力



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就是一个人直接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
 
这个能力并非天才独有,而是人人都有。前提是,它不被破坏掉。

 

婴儿的发展,是要靠父母能否专注投入到亲密互动中。儿童的发展,则是要父母适时的退后,给孩子不被打扰的自由空间,自己探索事物,发展专注力滋养自己。
 
我最庆幸的一点是,虽然我的童年各种凄惨,但是父母对于教育这件事儿上不感兴趣。我爸爸只想拉我玩游戏,我妈妈要么歇斯底里发泄仇恨给我,要么沉浸在她自己的悲惨世界里,无法给予我关注。

 

所以,我得以有个自由空间,直接去链接事物的本质,所以我总是能够快速掌握一个学科的逻辑脉络。我的智力其实很普通,只不过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被热爱教育的父母毁了,显得我很聪明。

 

但是,因为严重匮乏关注,我的专注力也很有问题,我知道如何链接事物本质,但是却难以安心去链接本质,内心总是焦躁不安。

 

所以说,专注力不是培养来的,是爱和自由浇灌下的自然生发,是每个人本性中潜藏的能力。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希区柯克

 


06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欢迎订阅。





视频里,李雪穿的是她自己设计的 Inner Calling 驼金花朵领中式纯羊绒套装,扫码即可购买。





延    伸    阅    读




《 自体自恋的哀嚎:没有我,你怎么办 》



《 为人父母,最核心的心理能力 》



《 别把孩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



《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轻松适应社会 》



《 别以为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是附体式育儿惹的祸 》



《 婴儿也需要边界清晰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心理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