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优秀毕业生梁迪 | 研·毕业谈【6】
又是一年毕业季,送别的时刻,让我们听听那些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涯的学子的心得。这段时间,我们定期推出了2020文化育人毕业季【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从他们的科研之路和校园故事中获得思考和感悟,以榜样为明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人物简介
梁迪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师从张艳华教授。
在科研方面,撰写《对外汉语教学中“V+得+C”和“V+个+C”结构对比分析》发表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曾获得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第五届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等;在工作方面,曾担任国际教育学院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山东大学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副部长以及山大党委宣传部山东大学报社任研究生工作室主任、学生记者、助理编辑等职位。曾荣获了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山东大学优秀学生记者、山东大学报社优秀学生编辑以及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等诸多荣誉。
科研工作
本科是汉语言文学出身的梁迪,在国际教育领域算是一个新人,但她凭借自己的刻苦与努力,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并多次荣获奖学金。当问及到科研时,她谈到最多的就是好奇心与勇气。而第一次参加学术论坛的经历更是让她记忆犹新。当时刚刚进入研二,面对一次学术论坛的机会,她的论文准备并不是很充分,在很短的时间里,反反复复修改加上老师的指导,终于获得这次机会,并在论坛中荣获三等奖。提起这一段,梁迪说:“2018年5月5日,我当时站在北大兴奋极了,虽然只获得了三等奖,但这一次还是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许多业界专家,提高了学术能力,增长了见识。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科研的路上不断奋进。”之后,她也参加了许多更高规模的学术论坛,获得更高的奖项,但对于成功的第一步,她表现的尤为珍贵。成功可能就是这样,在努力过后一次勇敢的探索、一次积极的尝试,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因此,她也鼓励走在科研路上的学弟学妹:保持好奇,勇于探索。
参加北大学术论坛
学生工作
学业有精,德有所成。在完成好科研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梁迪也积极承担学生工作,担任团支书、党支书以及山东大学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副部长等职务。被问及大学工作经历如此丰富多彩,同时担任众多职务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时,梁迪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平衡工作与学业的方法,而我面对大量工作时,主要是做好时间结点的划分,做出清晰的规划,并逐一完成。”众多荣誉的背后其实是细致的时间规划与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
山东大学报合影
“一专多能”是她对自己的定位与目标,兴趣也驱使着她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17年暑假就加入了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工作,山大教育基金会担任实习生实习生,同时加入山东大学报的研究生记者团。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挑战,她在发挥着自己语言功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编辑、写稿、采访等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不仅在各个部门担任职务,也收获了山东大学优秀编辑、优秀记者等诸多奖项。
校研会新媒体中心合影
难忘师恩
“博学、温柔是我对导师最深刻的印象”,提起导师张艳华教授时,梁迪学姐说到。
“在科研方面,从选题的思路、论文的框架耐心讲解分析,到修改论文时的严谨细致,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要进行修正。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指导我如何进行科研。” 张艳华教授在科研上对梁迪是“放养”式的管理,不限制她的科研方向,让她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但在遇到困难时,张艳华教授又能及时出现,通过自己的学识在关键问题上予以点播,使得问题变得柳暗花明,既解答了疑惑,又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而在平时学业与科研稍有懈怠时,张艳华教授也不会批评与苛责,总是温柔的加以提醒。梁迪说:“听过导师的温柔提醒,会让你自觉地又投入到努力与奋斗之中。”
在张艳华教授的言传身教以及人格魅力影响下,梁迪不仅收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自己成长了许多。梁迪也在内心由衷的感谢张艳华教授的默默的付出。
与老师的合影
寄语
“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是梁迪最爱说的一句话。对于学弟学妹们,梁迪说:“希望大家无论在科研、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对于自己热爱的领域多去尝试,同时也祝福大家在自己的领域中闪闪发光。”研究生生涯告一段落,这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段新的开始,希望梁迪学姐依旧带着她的好奇与勇气,在新的工作生活中继续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文化育人毕业季【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由山东大学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学志编辑部共同采访完成。
猜你想看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图:梁迪 周梦依
文案:梁迪 党宗彧
封面/编辑:房金霞
值班栏目主理:程硕
策划/责编:韩笑晨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