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点击上方“中华读书报”可以订阅-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90.00元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数学家卡丹就认为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是极为重要的“三大发明”。19世纪,来华传教士艾约瑟加上造纸术,形成了“四大发明”的说法。现当代,李约瑟、华觉明等都曾开列中国发明创造的清单。2013年8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启动“发明创造评选”活动,共有国内外百余专家贡献意见,最终形成书中呈现的这份清单,其中包括科学发现和创造30项,技术发明45项,工程成就13项,合计88项。似乎只是一个简单评选,但实在并不简单,例如要确定一项发明的优先权属于中国,就是很有学术性的事情。书中对每项发明创造的解说都引证原始文献或者权威研究,专业性亦非类似科普读物可比。如此权威而简明的科技史读本,堪称难得。
《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8月第一版,78.00元
年至耄耋的文物、考古学家孙机先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出身,与文物考古打了大半世纪交道,是我国这一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学养深厚的同时能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历史的深邃与文物之美。《从历史中醒来》中的文章写于30年间,从历史、科学、艺术层面对古代器物进行分析、辨识、解读,说及它们的功用,也品鉴它们的工艺之美,认同它们的功用、审美之外的文物价值,其中很多文章成为相关文物话题的典范之作。这些文章通过对涉及古代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器物的介绍、分析来接近这些文物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书中数百幅线描文物图画系孙机手绘。师从孙机的文化学者扬之水为该书所做“跋”中说,“文献与图像的互证,最终揭明的不仅仅是一事一物的性质与名称,而是它的背后吾人所力求把握的历史事件”。
《客居忆往:哲学人生问答录》,洪汉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78.00元
本书是年近八秩的我国著名斯宾诺莎哲学、当代德国哲学和诠释学专家洪汉鼎先生以答学生问的形式写成的回忆性文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个人从年少时代至今的种种经历,包括北京大学求学、反右斗争中误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发配至大西北、文革结束后重回北京、德国进修深造等;第二部分是作者亲历的我国哲学界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情况,写到中国当代的众多哲学大家、事件和著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史材料,也讲述了作者个人的哲学观点;附录是作者所写的回忆冯友兰、贺麟、洪谦诸老师的文章等。作者一生遭逢太多不幸与挫折,心境亦孤独而低沉,以致有学者将之归入悲情哲学家之列。阅读本书,我们将对那一代学者与时代的遭遇有更深了解,同时也会为他们逆境中奋斗的故事所激励。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美]艾丽斯·西伯德著,杨懿晶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8月第一版,42.00元
这是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根据自己大学时代遭遇侮辱性侵的经历所写的长篇小说,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莫不如说是用文学笔法写就的自传、回忆录,只不过所忆及的事情是绝大多数有类似遭遇的当事人不愿提起、不敢面对的黑色不堪往事。这部作品1999年在美国一经出版便引发巨大反响,至今已数次再版,更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传播。作者的文笔有着内心震颤下的冷静,有所克制地叙述事件的始末,特别是对自己其后心理活动、精神层面所受伤害的记述,尤其触动读者。现实世界中的作者与书中人物一样,经此一劫,并未陷入绝望消沉的人生谷底,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利用法律武器,直面罪恶和世俗压力,最终得到重生。或许,这本书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作者的故事本身,而是由此传递出的韧性、勇气,还有对人性极限的发掘和诘问。
《澡堂里的仙女》,[韩]白希那著,明书译,接力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35.00元
乍一翻开这部出自韩国绘本名家白希那之手的图画书,视觉上的“丑”“怪”扑面而来,过目难忘。及至看到最后一页,此前印象已被这个带有浓厚东方韵味和怀旧情调的温暖故事稀释。事情要从小女孩小志和妈妈去公共澡堂说起,顽皮的小女孩在凉水池里邂逅一位藏在水中的“仙女奶奶”,一老一少的忘年友情成为这部图画书的主线。作者运用泥塑和摄影拼贴等艺术形式,人物造型夸张、生动,场景布置洋溢着传统东方文化的气息,马赛克砌成的浴池、墙上苍松远山瀑布的装饰画,和憨态可掬的小女孩、童心未泯的老奶奶,这些构成的画面仿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木偶动画般的质感,令这个跨越年龄、现实与魔幻交织、彰显信任和付出的故事隽永而动人。
《杜甫集校注》(全七册,典藏版),谢思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576.00元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谢思炜教授以最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对杜甫诗文作了全面梳理,在校勘、编年、注释、考证等方面均有重要创获。著名学者陈尚君认为该书“适合具备大专文化程度以上读者到专业学者阅读和研索杜诗的要求,是一部值得信赖的注本”。
《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葛兆光、徐文堪、汪荣祖、姚大力等著,《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编辑部编,中华书局2016年8月第一版,65.00元
何为“中国”?元朝、清朝不是中国的王朝吗?如何看待“新清史”“内亚史”等学术潮流……近年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葛兆光、徐文堪、汪荣祖、姚大力、张帆、罗新、沈卫荣、钟焓、狄宇宙、欧立德、杉山正明等二十位中外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本书即为这些文章的结集。对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等问题以及中国史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受到极大启发。
《中国历史研究手册》(全三册),[英] 魏根深著,侯旭东主持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188.00元
本书作者魏根深是英国著名汉学家、外交家。作者曾凭本书获得国际汉学界久负盛名的儒莲奖。本书编写初衷是为西方学界提供有关中国研究各个领域的概况与资料,历经四十多年的不断扩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这部篇幅达290余万字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本书收录1万余种中外文资料,包括大量外文资料,从目录学角度看,为中国学界提供了极大便利。中西比较的视野也能予国人很多启发。
《中国艺术史九讲》,方闻著,谈晟广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68.00元
方闻是海内外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者,学术成就卓著。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和工作多年,门下弟子遍布全球重要的艺术史院系和博物馆,在艺术史领域形成了实力强劲的“普林斯顿学派”。上海书画出版社日前推出“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将使其一生研究所得全面呈现在国人面前。本书系“全编”中一本,收录了作者2004年至2012年在两岸三地所做的9篇演讲,读者可藉此一窥方闻先生研治中国艺术史的独到方法和宝贵心得。
《岁月沧桑》,钱理群著,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7月第一版,49.00元
本书是钱理群“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和学者在1949年至1970年代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岁月沧桑,迫人深思。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英] 杰里·布罗顿著,林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99.80元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从地图之父托勒密,一直到今天的谷歌地图,背后有历史,也有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科学、信仰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也可回望帝国的统治、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形成、全球化等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美]盖伊·特立斯著,张峰、唐霄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75.00元
十九世纪中叶创刊的《纽约时报》已成世界报业史上最重要的报纸之一。《王国与权力》一书作者曾供职《纽约时报》十年,他笔下既有美国时代变迁的宏观背景,也不乏这份报纸具体运作方式的呈现以及近百名时报人的故事,堪称一部生动的纸媒传记。如今互联网、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一片唱衰纸媒之声,此时回望《纽约时报》的发展历程别具深意。
《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美] 杰弗里·瓦夫罗著,黄中宪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69.00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公认是哈布斯堡大公弗朗茨•费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事件。在这场堪称欧洲历史上最黑暗一页的战争中,奥匈帝国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史学界对一战的研究中,奥匈帝国经常受到忽略。本书将奥匈帝国置于叙事的中心位置,详述了奥匈帝国无可挽救的衰退以及此衰退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也使我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更加全面。
《软埋》,方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30.00元
“软埋”是一个民间词汇,指人去世后直接埋掉,不用任何棺椁,按照民间的说法,“一个人如果带怒含怨而死,不想有来世,就会选择软埋”。软埋的另一层意思是记忆的软埋,人们为了保全性命或为了生存而自愿选择忘掉过去的历史。软埋的背后是种种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把《软埋》当作一部“问题小说”,这些问题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忽略或视而不见,但它们是无法被“软埋”掉的。
《情史失踪者》,阿乙著,译林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36.00元
《情史失踪者》收录阿乙的七篇短篇小说新作。他的笔触毫不留情,把普遍到让人习以为常的“恶”掀开来展示在读者面前。例如《肥鸭》讲述了一位少女与她的祖母如何在平常的市井家庭中相残,最后分别离奇死去的故事;《虫蛀的外乡人》讲述了一群乡民在获得了生杀予夺之权后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残忍和贪婪……正是这些故事场景的日常化让人悚然而惊——人性的恶随处可见,生活的颠簸和艰难乃是常态。
《选择流落》,张辛欣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36.00元
上世纪80年代,集作家、导演、画家于一身的张辛欣是中国艺文界的知名人物,80年代末她去国游学,足迹遍及欧洲和美国。这本新作集中收入她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受,记述和独白依旧感性犀利。她的海外见闻中那些场景宛如一幅幅西方风情画,而故事背后的作者“旁白”则反映了张辛欣这些年的漂泊甘苦和感悟。
《爱欲与哀矜》,张定浩著,新星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38.00元
这是近年在国内颇为活跃的诗人、文化评论者张定浩的个人阅读随笔集,其中涉及中外名家的文学经典与近期作品。张定浩是相当认真、深入的阅读者,同时他的诗人气质也弥散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他的阅读非常个人化,但这并非局限,反而成就了这些文字的勇敢、率性和自由。
《烟河》,[印度]阿米塔夫·高希著,郭国良、李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49.00元
这是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计划的三部曲小说中的第二部,所写的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鸦片战争,不过是从印度的视角——因为鸦片贸易,恒河岸边茂盛繁密的罂粟花田和广东人头攒动的后街小巷似乎紧紧相连。上一部《罂粟海》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印度,《烟河》中,小说人物则陆续来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广东,继续演出他们的爱恨情仇。曲折的故事之外,书里还有学者型作家高希对殖民主义历史的深刻反思。
《北斋漫画》,[日]葛饰北斋 绘著,[日]高岗一弥编著,[日]浦上满、中村英树 著,李涛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368.00元
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浮世绘画家,不仅在日本美术史上影响巨大,而且影响到马奈、梵高、高更等印象派大师。本书共计970页,图片逾3900幅,设计精美,制作考究,高度还原了葛饰北斋的原作。葛饰北斋示范了描绘各种形体时使用的不同方法和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人物各种姿势表情进行了深入研究。《北斋漫画》被认为对日本现代漫画创作深具影响。
《爸爸的故事》,梅思繁著,黄吟帆绘,新蕾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25.00元
梅子涵说,20年前,“女儿考取重点中学的这年,我写了《女儿的故事》”。20年后,女儿“已经是个能独立飞在天上应对暴风雨的坚强风筝了”,她开始为我们讲述爸爸的故事。这是一位爱着女儿与家庭的普通的爸爸,也是一位不凡的爸爸。因为他是种植梦想的人,不仅栽培了女儿的文学梦,更感染更多的人探索生命中的美好与光明。
附跳转链接:
关注“中华读书报”,回复“2月”“3月”……“11月”可获取2015年度该月好书榜(上月好书榜请回复“2016年8月”获取)。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