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记忆 】中卫莫家楼盐业市场:你知道多少?
1962年,在莫家楼盐务局的大门砖柱上还残留下阳文楷书:“比商”二字并立,下面是一直行“卜内门盐碱公司”字样。
莫家楼地处黄河北岸,紧靠码头,距县城近便。黄河自西向东而流,水上运输方便,南北两岸的公路在此汇合,车辆穿梭,络绎不绝,堪称东西南北市场货物集散的中心,理想的水旱码头。因此,莫家楼成为往日盐业集散的大市场。
战乱的影响,莫家楼盐业市场更是畸形发育,虚假繁荣达到极盛时期。日寇占领呼和浩特后,吉兰泰盐池向东运输的道路中断,只能由中卫转运。此事,固原、陇东、四川、陕西、河南盐源亦告急,又求之于中卫。于是,中卫盐业市场大兴起来,每年运销量猛增,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3倍。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中卫处于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相对比较安定,市场经济发展快速,成为外地商人蜂拥而来投资的好场所。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经营盐业,很能赚钱,有条件的人都想从事这行业。在当时,1担盐可以换3担麦子。在盐务局背盐的工人,虽说辛苦,但一人劳动可以养活四五口。跑贩运者,获利可以更多一些。鼎盛时期,莫家楼每天有几千峰骆驼进出,上千人参与盐业市场活动。由莫家楼往外贩运盐的工具有畜驮、推车、大车、船只等。运距远者1千多公里,近的几百公里。返回时,运进的外地货如红白糖、冰糖、核桃、柿饼、黄米、白面、毛巾、香油、芝麻油、枣子、杏仁、粉条、香烟、水烟、白酒、香表、纸张、布匹、绸缎、棉花、中药材等近30种日杂货物罗列于莫家楼大街。当地老者至今还夸耀:“中卫城里有的,莫家楼都能买到;中卫城里没有的,莫家楼也有”。从1937年-1940年,是最兴时期,盐务局及各大字号仅在此一地就雇佣临时工近1500人。短短一条街有酒馆5家。许多家户都设赌场子。本县和外来的戏班子,经常在这儿演出,连卖娼者也有10余人,不挂名称,多在晚间接客。
砖柱上的残留字样,使我们追溯历史。光绪三十二年(1906),比商承租了内蒙西部的察汗池,年池租银1万两,在中卫新墩设仓销售。那时,年收储量在3万6千驮。清末废票课改统税,中卫设盐务榷运局,每担盐抽银1两2钱。
1917年,比利时3名人员同中国盐务人员准备由新墩迁往莫家楼。次年,大兴土木,占地40多亩,周围修筑围墙,高6米,底宽3米,上宽1.5米,有防守女墙。4年后,盐库和办公用房建成,工80多间,盐务局内分设产盐局、盐税局、缉私局和盐警队。产盐局固定用人20多,大忙季节临时增佣工100多人。盐税局用人20多。缉私局用人40多。盐警队用人30多。一任局长是比利时人。民国16年(1927)4月,从比国人手中将征税权收回,二任局长是华人张显谟。
盐有各种不同类别,青盐产于察汗池,白盐产于通湖池,黑盐产于察汗池东侧,红盐产于雅尔格勒汗。从盐池往外运,主要靠各王府的骆驼,每年达9万峰次,时间从入冬直到来年春天。每峰骆驼驮两袋盐,每袋75公斤。冬季仓房灌满,临时也露天堆放。
在莫家楼经营盐业的有“尽盛魁”、“鸿泰店”、“春兴源”、“中兴泰”四大富商。“尽盛魁”的势力最强,生意最为兴隆,仅这一家字号,就设销售点17出,自有骆驼300多峰,从1937年-1940年,销售量达1280万公斤。“尽盛魁”一家运盐量占莫家楼总量的三分之二,当时他家雇佣先生、账房35人,相公60多人。
在莫家楼盐业市场极盛时期,各字号赞助建庙和庙会唱戏,每次都在五六百银元。曾经为修桥5座,筑路10公里,捐款600银元。兴办莫家楼学校,捐款800银元。民国18年,甘肃大灾,集资500银元赈恤贫病。本地春荒时,各字号每年都捐出粮食30担,解决附近农户籽种和吃粮之急。
几年来,笔者走访了李自明、莫忌忠、邵维邦、刘明川、李兴财等15人,在这些同志的帮助下整理成上述文字,期望进一步得到知情者的补正。 (谭学荣 李自强)
摘自《中卫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片来源网络
【转发扩散】首届中卫文化艺术界迎新晚会12月25日宁大中卫校区礼堂激情上演,疯狂抢票中!中卫文联主席携八大协会主席提前给您贺新年
【今日头条】2018年高速免费时间出炉,元旦是否免费?(宁夏这些公路在施工,请注意绕行)
【巡查通报】近几天宁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在中卫市巡查通报了哪些地方?请被通报的有关单位配合政府尽快整改!
【今日头条】2018年宁夏中小学幼儿园寒假1月25日放假!严禁中小学校假期有偿补课!
【今日关注】中卫这家企业将斥资近2亿元提升职工薪酬!月人均:工资上调300元、“五险”费增缴676元、公积金缴费上浮130元!
亲,主编每天很辛苦,您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