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 为何近年来翻译稿费普遍不高?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翻译圈中一个比较尴尬的事...
经常有人问我翻译一份文件要多少钱
一般我不会直接说价钱
而是先问清楚是什么类型的文件
完成的周期多久(看紧不紧急)
字数有多少、能否看一下文件等
一般看了文件,了解完成的周期后
大概就能判断要报多少钱
但很多时候报了价后
对方要么回一句“哇,这么贵啊”
要么就索性不回复了
说了价格后
对方如果一直不回
那十有八九是觉得价格不似预期
相信很多译员都有过下面类似的经历
图片来源:译来译趣
其实200元每千字
已经不算高了
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愿为此买单
作为译员,我们内心始终有些小挣扎
一方面我们不能像买菜一样做生意
“你觉得我翻译的报价高了?
回来~给你打个折,今天刚好618!”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保持“高姿态”
对方很可能会找其他解决的途径
所以在翻译圈待久了
你要知道大部分时候
你只是别人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口译也是
笔译
明明是最能体现一名翻译语言功底的途径
但为什么在国内从事笔译工作
总是让人感到心累呢?
很多人总觉得翻译不需花那么多钱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翻译报价
你马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翻译的价格
而且这里显示的价格还只是翻译公司的价格
所以实际上译员能拿到的酬劳
比这个还要低很多
当然这还不算最惊喜的
最惊喜的是
你在淘宝搜“翻译服务”时
会有很多让你大跌眼镜的翻译报价
让人不禁感叹
“如今翻译也开始进入淘宝化的时代……”
至于翻译的质量如何
随便打开一家网店
看下客人的评论就知道了
人家说“翻译质量十分一般”
店家还回复“谢谢亲的肯定”
这是几个意思?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
还觉得一两百元每千字的翻译费太高
这种观念本身就很有碍翻译行业的发展
倒不是说低价就找不到人
但毕竟费用的高低
决定了找到的译员水平的不同
很多人给出白菜的价格
却对希望译文有着珍珠般的质量
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笔译多数时候没被当成一个职业看
在国外,翻译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翻译过的文件会有译员署名,翻译过的剧目会将译员的名字写进片尾演职人员表。
可是在中国,大多数人至今还认为只要会英语就会翻译,所以译员的工作没有被acknowledge。
下面我们来看下出版行业中的一些做法是如何影响翻译行业的↓
为何总体上翻译稿费偏低?
作者:刘远举(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经济之声《财经名人堂》特约评论员)
首先,翻译市场是缺乏竞争的。出版社看中一本书后,与作者谈下版权,在大陆范围内就具有了排他性的权利。这个时候,无论翻译质量如何,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自然没有动机去提高翻译质量。
其次,提升翻译质量本身就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活,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边际效用非常低。
英译汉市场,是一个门槛不高,但天花板却非常高的市场。一个英语6级的人,就能借助工具书,进行翻译。现在有了电脑,人工智能也在不断提升,效率就更快了,有些不负责的翻译公司在完成低端业务的时候,甚至是直接在Google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而一个好的译者,在传递那些字里行间的意思的时候,反复推敲琢磨,所需要的资历与脑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从能翻译,到翻译的非常好之间,差距非常悬殊。
但是,遗憾的是,这一切,读者却很难体会得到。读中文版本的读者,一般不会已读过原版,处于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之下,很难从原著作者的意图、字里行间的潜在含义等角度对翻译质量做出判断。
读者能判断的,仅仅是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流畅。而且,即便连通顺、流畅都达不到,语句拗口,但汉语毕竟是读者的母语,阅读过程的顺带除错能力高,因此对译文质量的包容性也高,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抱怨。这就意味着译文的质量并不会对出版社产生太大的压力。
著名文学翻译家王智量曾谈到,他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稿费本该是按行数计算,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出版社编辑却只肯按字数给他千字20元的稿费,不到4万字的书,王智量总共才拿了600元稿费。
王智量家里墙上挂着的屠格涅夫画像,旁边有其散文诗中的两句话:“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用俄语饱含深情地念完这两句话后,王智量自嘲道,按那家出版社给我的稿费,译这一句话,我只能得两角钱!王智量曾自嘲,他一天能翻译20行就不错了,才70元,还没有住院时医院的护工阿姨工资多。
文学翻译可以说是提升翻译质量边际效用小的典型例子。文学翻译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文学修养,无疑需要长期的积累,但最终体现的效果,却很难有客观的标准。“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苦苦推敲的意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的。再加上,很多中译本仅此一家,读者就更无法比较了,比如,王智量他翻译的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是目前唯一的中译本。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原因是,随着全民英语水平的提高,很多译者本身或出于兴趣,或由于工作,本身就需要通读原文,翻译对他们而言,就只是一件附带的事情。毫无疑问,他们的要价会更低一些。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样出于兴趣或顺带的业余译者,拉低了整个翻译行业的价格。
所以,翻译市场上,好的产品,文化价值非常高,社会效益非常高,劳动成本更是非常高,但遗憾的是,市场价值却注定很低。市场本身存在失灵,而且,这种失灵相当顽固,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不能作出一些改善的努力。
总体上看,出版社能够压低翻译费用,是因为关于翻译质量的信息的评估与传递是缺乏效率的。那么,促进翻译质量信息的传递,就能帮助市场信息透明,从而提高优秀译者的报酬。
比如,译者一定要强调自己的署名,打造自己的品牌。相关的行业协会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站、微博账号、公号来收集读者对外文翻译书籍的翻译质量的评价。
还可搞一些奖项,或者用类似“金酸莓奖”的形式,对翻译质量极差的出版物做出批评。
也许在未来几年,这种现象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改善,所以准备要做自由译员的朋友要考虑清楚,以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根本,同时也要打造出自己的口碑,等专业水平成熟后尽可能去接触一些领事馆或国际机构的文件翻译,这样子翻译的收入也会相对增长。
所以,看到这样的现状,你会想从事笔译工作吗?欢迎点击右下角“写留言”,表达你的看法~~
来源:华南翻译市场
推荐阅读
译咖堂 | 第二期!诗人翻译家北塔:提高稿酬,给翻译家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