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均受骗上万元,如何守护父母安宁

鹅师傅 腾讯安全战略研究 2022-09-22

读前提醒:文末福利不容错过!


大家好,我是鹅师傅。又是一年重阳到,敬老爱老少不了。
无意冒犯,请问你家有遭遇诈骗的老人吗?
不瞒你说,鹅师傅家就有。
和年轻人相比,我国中老年人被骗并不算多,但涉案金额很大。


2019年上半年,腾讯卫士平台共受理全国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2万次。其中,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人均被骗超万元。
从公安部数据来看,仅集资诈骗一项,2018年我国老人就被骗取了几百亿,无论是经济富裕的先生太太,还是普通人家的爹妈,都难以幸免。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前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家庭平均人口数持续下降,“老而无养”、“空巢老人”、“孤独死”、“因病遭弃”等问题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普遍焦虑,也为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世界范围内,老年诈骗成为老龄化社会发展下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2019年200万老人被诈骗7.5亿美元;
在日本,2018年网络诈骗的受害者78%为65岁以上的老人;
在英国,55岁以上的群体平均每个骗局中就有10716英镑落入诈骗者的腰包。
人至暮期,光阴所剩无几,却还因诈骗变的一贫如洗,怎能不令人悲戚与警惕?倘若你家中也有曾经受骗的老人或担心老人受骗,或者自己就是担心受骗的老人,那就跟鹅师傅一起看看骗子们的“套路”以及“反套路”的方法吧!

1

老年诈骗手段的“升级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诈骗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初,由于物质生产的相对匮乏,老年诈骗的手段也相对单一,骗子抓住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大量采取“低价甩卖”、“免费午餐”、“买一赠一”等手段引诱老人“上钩”,并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折促销手段,让老年人“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结果往往是花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乃至“贪小便宜吃大亏”。

伴随“严打”政策,老年诈骗的手法也不断“更新迭代”,并形成全国化趋势:各种“神药”、“保健品”粉墨登场,“权健”建立“百亿保健帝国”;
各类传销、集资诈骗事件频发,“南派北派”传销“瓜分天下”;
迷信诈骗层出不穷,江湖道士摇身一变进行“科学算命”骗人“花钱免灾”,乃至宣扬“气功”、“仙术”、“全能神”,最终将很多老人引向了邪教的不归路。
(部分1998年被“全能神”邪教蒙骗而被害的老人)
步入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与通讯一体化的发展,电信与网络诈骗逐渐成为老年诈骗的主流,并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发展趋势,各种诈骗“剧本”层出不穷:
2002年,亲人突发“脑溢血”、“车祸”的电话是诈骗的“主旋律”;
2010年,“中奖”、“重金求(买或卖)子(孙)”、“公检法问讯”、“电话欠费”、“社保透支”等手段又“花样翻新”;
2012年后,钓鱼网站、伪基站、盗取QQ微信、虚假二维码乃至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持”下的“精准诈骗”更加令人防不胜防。
一种典型的中奖诈骗信息注:我国《关于禁止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若干规定》,抽奖活动最高奖金额不能超过五万

2

骗子如何利用老年人的心理


老年人明明阅历丰富,历经世事沧桑,为什么还会上骗子的当呢?相信很多人在得知自家或身边的老人被骗的时候,脑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但鹅师傅想说的是,骗子最擅长把握的就是变化而又不变的人性,受骗的难易与否从来与年龄无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受骗。
而我们年迈的父母,由于身体机能无可避免的退化,也由于年代的隔膜,他们相对于我们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更为陌生,反而更容易成为骗子眼中的“肥羊”。

鹅师傅专门从事反诈工作多年,家中依然有老人受骗,大伙儿更要提防骗子对老年人心理的利用!

那么骗子是如何利用老年人的内心需要行骗的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模型,结合常见的老年诈骗类型,鹅师傅给大家简要总结了上面这张导图。但由于老年诈骗的类型繁多,难以一一分析,鹅师傅就以最近中央媒体反复点名、荼毒甚广的“以房养老”骗局为例,为大家揭露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心理行骗的冰山一角。
(图片来源:“金融界”)
“以房养老”骗局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其本质为伪装成寿险服务的借贷关系:
1.不同于正规的以房养老服务将房子抵押给有商业信誉保证的正规金融保险公司,“以房养老”骗局中,老年人的房子往往被抵押给小贷公司或个人,并通过债权强制执行公证规避法律。
2.抵押后,骗子也不是如正规服务一般按月支付老人养老金,反而与老人签订理财协议,许诺高额利润,由骗子向老人支付所谓的“利息”,还钱的事情就此“销声匿迹”。
3.债务到期后,放贷人直接拿债权强制执行公证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相关房产,并进行低价转卖,而正规的以房养老服务只有在老人身故之后,保险公司才拥有对相关房产的处置权。
图片来源:环球网
但为何看上去漏洞百出的伪装骗局却令老人频频中招,丢了房子又背上一身债,乃至被卷入非法集资的漩涡呢?骗子主要利用了当代老人以下的心理特点:
1. 贪图小便宜,对高收益的诱惑缺乏抵抗力。
2. “养儿防老”难,迫切需要稳定经济来源。
3. 子女交流少,孤独焦虑严重。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对金融、法律领域常识缺乏了解而又缺少学习渠道。
4.迷信权威,对骗子打着国家政策的幌子的行骗容易放松警惕。
5.盲目信赖熟人关系,被“杀熟”不自知,受骗后碍于面子一般也不会及时报警。

3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近期发布《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95.09%的老年人认为疫情之后学习网络操作非常有必要,93.36%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学会智能手机上网,老年人“触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然而,更为严峻的是,面对汹涌的互联网信息浪潮,大部分老年人面对网络真伪信心十足,但却常常“力不从心”。
48.58%的被访老年人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基本科学且可信,81.48%的被访老年人认为自己能辨别互联网流传信息的真假——但会利用网站、手机程序APP等工具核实信息真假的仅占被访老年人的62.34%。

老年人不会使用软件,年轻人又没有时间。我们似乎忘了,现在父母的样子,就是未来的我们。
随着全国老龄化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需要联合起来,为“老小孩”们创造更加方便的“适老化”互联网环境,提供更多的指引与保护。
为使老人们晚年不受诈骗侵扰的安宁,我们可以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自身关注并引导老人关注国家反诈中心与腾讯卫士等反诈平台信息。
2.多陪伴老人,与老人交流,关注老人身心健康,鼓励老人寻求帮助。
3.引导老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正当渠道获利,不贪小便宜,合理管理自身资产。
4.发现老人受骗后及时留存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求助。
值此重阳节之日,鹅师傅也准备了重阳大礼包
腾讯技术公益今日上线“”小程序,正式接受长辈们的检验!
长按扫描上方小程序码,即可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里不仅涵盖互联网社交、娱乐、出行、网购、医疗、生活,还有反诈保护设置指南,大号的字体、亲切的引导语音、实时的在线激励、精美的图文排版……保准教的会爸妈!“老”好用了!
为了爸妈的幸福平安,赶紧转发家人群吧!




推荐阅读
喜欢就马上一键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