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手机TDDI+全面屏渗透率快速提升,驱动IC/面板/终端间合作愈发紧密

2017-09-10 CINNO

2017年9月8日,第三届“京台面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暨显示控制芯片技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显示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国家半导体显示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加强京台两地产业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主题演讲: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CODA)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

  •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现状与展望》

基于对我国显示产业发展概况和全球显示产业的分析,他指出,中国显示产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进入新一轮竞争的关键时期。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显示新技术的创新,应当着力与应用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显示产业的持续发展。

国际资讯显示学会台北分会理事长、台北工研院影像显示科技中心主任程章林博士

  • 《显示新视界——软屏显示器的关键技术概括》

他表示,以OLED显示器为代表的市场将快速增长,其中,TV与移动终端是主要应用市场。预估到2025年, AMOLED与LCD技术在智能手机市场各占50%,分别定位中高端与中低端市场。这其中,又将有60%的AMOLED手机采用柔性面板。因此,需着力推进柔性显示关键技术的创新。

北京群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琴

  • 《全球半导体市场供需与指纹识别芯片市场分析》

她提到,指纹芯片增长势头虽不似之前迅猛,但今年全球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其中以电容传感器为主流,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超声波和光学传感器也将有少量出货。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本部长吴仲远

  • 《芯屏契合,价值共创——大尺寸OLED的挑战与机遇》

从大尺寸OLED的关键技术出发,探讨了背板、EL、补偿驱动等技术的发展。他表示,大尺寸OLED产业链尚未成熟,应发挥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协同合作优势,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略

  • 《驱动大视界的动力》

对大尺寸显示屏驱动芯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提到,显示器的分辨率及画面转换速率不断提升,从而将推动驱动芯片的变革。目前韩国及台湾的4K2K电视面板多数已转为P2P接口,大陆也在逐步向高阶产品迈进。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驱动芯片的需求将会被继续拉动,面临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的升级挑战。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总监史望澄

  • 《携手中芯国际,共创显示未来》

中国是全球的制造中心,未来我们要践行“中国制造2025”,平板显示产业在其中的贡献不容忽视。中小尺寸显示呈现飞跃式成长,应用空间将更加广阔。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晋芳博士

  • 《引领智慧型手机显示技术新风潮—全面屏与TDDI》

今年智能手机最重要的趋势是什么?全面屏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热词。

在过去数十年中,手机屏幕已经从最早的显示功能,进化为重要的人机互动平台。直到当下,我们的生活、社交、娱乐,甚至工作都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搞定。当手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业界仍在思考:还有什么能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全面屏”因何产生?

全面屏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窄边框”这一设计理念达到极致的必然结果。手机尺寸虽不断增长,但要达到手感舒适与便携性,只有窄边框、高屏占比才能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因此窄边框一直是手机外观创新的重点。

而每一次手机屏幕的变革,对于整个手机产业的影响是最大的,所带来的机会也是最大的。

根据业界预测,2017年全球全面屏智能手机出货规模约为1.3-1.5 亿部,渗透率达到10%;受苹果手机采用全面屏的红利影响,2018年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至超过30%;2020年预计高端机型基本全部搭载全面屏,全面屏手机有望达到9 亿部,渗透率超过55%。届时,将会影响所有与手机相关的产业。

手机产业链所面临的挑战?

手机产业链正面临全新的挑战,包括设计、制造以及工艺上的种种难点。具体问题如:听筒、前置摄像头的位置如何重新规划,如何解决正面生物识别的问题,如何应对面板因切割率降低而产生的成本问题,如何解决异型切割问题……凡此种种,是整个供应链需要面临的共同挑战。 

显示驱动面临哪些挑战?

尽管全产业链都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显示驱动芯片受到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以下四大趋势是其未来发展重点。

  • 速度与EMI干扰增加

    采用C-PHY以降低频宽及Lane数

  • 阻抗匹配,Lane内信号耦合,使得PCB/FPC设计难度变高

    SI(Signal Integrity)仿真更为重要

  • C-PHY & D-PHY 并存为现行主流,2018年后高端产品会以C-PHY为主

  • 高端带RAM产品

    成本增加从而走向定制化

TDDI在全面屏时代迎来新升级!

集创北方于去年推出国内首款自主创新的ITD触控显示驱动一体化解决方案,即业界通常说的TDDI。该技术将显示驱动IC与触控IC在单芯片方案中进行了集成,由此带来了空间节省、成本降低,同时减少电路干扰和复杂堆叠,改善画质,简化了供应链。

过去因 TDDI IC 单价偏高,导致整体 In-Cell 面板模组报价居高不下,但随着面板厂与 IC 设计厂商持续针对产品进行优化,TDDI IC 降价速度加快,也可望加速提升整体 In-Cell 的渗透率。预计 2018 年, In-Cell 方案的渗透率将达 37.6%,其中搭载TDDI IC 的 In-Cell 产品比重也有机会提升至 22%。

据iHS统计,自2016年第二季度TDDI芯片开始快速成长,2017年将成长200%,整体市场达到1亿颗。预估到2020年,全球TDDI数量规模将达到6.54亿颗。

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TDDI+全面屏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在国内一线手机品牌中高端机型中成为主流。

为了帮助手机厂商更好地应对全面屏设计挑战,集创北方推出了最新一代触控显示驱动单芯片方案ICNL9911。它支持面板减光罩方案,并减少下Boarder 400um~500um,具有卓越的显示、触控性能,实现了1+1>2的效果,性能较分立式方案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支持全面屏设计。

ITD®  ICNL9911

应对全面屏设计挑战,及触控显示驱动一体化技术最新的发展需求。新一代ICNL9911支持18:9全面屏设计,支持a-Si HD面板,具有卓越的显示、触控性能,超低动态功耗可保证超长待机。

支持 Interleave Type面板

  • 支持面板减光罩方案(8 layers è 6 layers),进一步降低模组成本

  • 减少下Boarder 400um~500um,能够更好地支持全面屏设计

卓越的显示、触控性能

搭配内嵌式In-Cell面板,ICNL9911在前一代FHD ITD产品ICNL9920的基础上进行了持续改进,并重点针对a-Si减光罩方案的技术挑战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显示、触控1+1>2的效果,显示、触控性能均较分立式方案有了显著提升。

优异的功耗表现

通过自有的低功耗架构设计,ICNL9911具有智能SD/GIP EQ功能,能够实现动态SD驱动控制,对各模块实现精细功耗管理,并在各种功耗模式下内置多种灵活的配置可供选择。在相同工作模式下,与业界同类产品相比,功耗显著降低。

灵活的自测试和自校正功能,有力提升模组良率与品质

随着母板尺寸变大,面板均匀度降低。传统面板需要驱动IC支持1~2次Gamma OTP烧写,由于每片面板需要单独调整白点,伴随模组制程的各种变异,Gamma烧写的次数变多。

而ICNL9911改变了传统仅依赖OTP进行Gamma烧写的方式,凭借DGC(Digital Gamma Correction)特性,能够支持自动Gamma于Flash的烧录与读写,且烧录次数>10000次,品质更可靠。

In-cell面板由于整合了touch sensor,工艺更为复杂,对面板良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支持面板厂解决面板良率问题,ICNL9911内置了高效率、高灵敏的面板自测试功能,可辅助面板厂快速准确检测出面板不良并定位不良原因,保障面板厂的良率提升。

画质显著改善

通过内建新一代显示算法,ICNL9911在色彩、对比度以及不同环境光下的画面显示,都有出色的表现。

  • 色彩增强

  • 通过对局部对比度的自动调节技术,背光源维持原始亮度,而人物面部等细节特征得到了提升,从而达到HDR显示效果。

外部元件数量显著降低,达到高规格ESD标准

通过自有的Cap-free LDO设计,ICNL9911显著降低了外部元件数量,大大降低了电路板面积和BOM成本。

ESD防护设计方面,ICNL9911表现优异,达到了高规格的ESD标准。

结语

进入2017年,全面屏手机迎来快速成长,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TDDI+全面屏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在国内一线手机品牌中高端机型中成为主流。

集创北方于去年推出国内首款ITD芯片ICNL9920,如今,面向全面屏设计挑战,推出了全新的ITD芯片ICNL9911。这款芯片使得集创北方再一次引领业界潮流,并在TDDI领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布局。未来,面对不断升级的产业挑战,集创北方将继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显示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贡献力量!


  • 相关阅读:

抗衡OLED液晶面板扳回一局!全面屏尺寸提升,全球多去化1座60K/G6产线

LGD至2020年OLED产能将增13倍,销售额提至40%!OLED供应链齐爆发

维信诺再获技术突破: 全球首次实现TDDI技术应用于AMOLED产品

第三季NOR Flash价格季涨10-15%,2017年涨超过30%,NOR Flash市场浴火重生

技术贴 | LCD极限挑战!全面屏边框到底可以做多窄?

深度 | 全面屏时代来临,面板产业链直接受益



行业

研报

深度掌握产业脉动,更多行业研究报告敬请致电 021-3464787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