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积电叛将梁孟松再跳槽,能化解中芯危机?

2017-10-18 天下杂志 CINNO

台湾半导体业的「头号叛将」梁孟松,上任中国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执行长。碍于技术、设备高门坎而频频卡关的中芯,可料将全力冲刺FinFET制程。但未来几年中芯的业绩,恐不乐观,因为「国家意志力进来,就不会赚钱了」一位业者表示。

梁孟松

经过几个月的传言纷纷扰扰,台湾半导体业的研发大将梁孟松,终于确定离开三星之后,到中芯报到。

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于16日傍晚发布新闻稿,前台积电研发处长、前三星研发副总梁孟松担任联合首席执行长(Co-CEO),主掌中芯研发部门。原首席执行长赵海军,也更新为联合首席执行长。

梁孟松、赵海军博士为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梁孟松曾是台积电先进制程的研发核心主管,被三星挖角,并带领三星研发团队领先台积电半年量产14/16奈米制程,因此一战成名。

有中国撑腰,竞业条款没在怕

从去年底,随着梁孟松与三星的合约到期,「梁孟松要去中芯」的传言,便不胫而走。尤其是今年5月,带领中芯转亏为盈的前任执行长、当过台积电厂长的邱慈云下台,转任副董事长之职。

熟悉中芯事务的业界人士当时便表示,邱慈云这个「挡路的石头」搬走后,梁孟松进中芯几乎已成定局。唯一的障碍,是梁孟松与三星之间合约的「竞业禁止」约束。「要告就给他告嘛,」这位中芯客户主管表示,「反正中国政府会出来乔。」

2011年掌管中芯,并能带领这家摇摇欲坠、内斗激烈的晶圆代工厂走出亏损,邱慈云居功厥伟。

然而,在邱慈云任内,中芯一直没正式设立技术长。代表中国官方立场的董事会要求他为中芯的技术落后负责,想办法找来技术长,邱慈云却进度缓慢,甚至对内表示,他就是技术长。

邱慈云自有苦衷。

2016年中芯税后净利高达76亿台币(2.53亿美元),不但写下近年新高。而且已经逼近联电的83亿台币。

中芯想登天拚研发,卡在资产折旧

若是依照中国政府的期待,中芯下一步是要攻入14/16奈米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鳍式场效晶体管)制程。

但是这个革命性技术门坎极高,需要大幅投资研发人力与设备。业界表示,邱慈云曾私下透露,研发FinFET量产技术,买设备就得砸下数百亿元台币,光折旧就会吃掉中芯大半获利。

而且,14/16奈米以下制程,设计与生产的成本高昂到多数小型IC设计公司无法负担。中芯就算成功量产FinFET,也未必能够从台积手中抢到客户,还不如固守性价比最高、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的28奈米,来得务实一点。

在政策的压力下,邱慈云想了一个折衷办法——成立一个子公司专做FinFET研发,资产折旧就不会算到中芯帐上。

这就是,两年前中芯与华为、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高通附属公司合组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公司,当时宣称将以该公司合作切入14奈米制程研发。

然而,原本是俗称「大基金」的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却不愿意注资这家新公司,理由是换不到中芯持股,对中芯无法产生影响力。

邱慈云的如意算盘宣告幻灭。「(大基金的)两百亿没进来,玩也是玩假的,」一位熟悉中芯内情的业者表示。

国家伸手进来,种下隐忧

现在量产先进制程经验丰富的梁孟松一就位,接下来国家注资中芯、全力冲刺FinFET制程,将是水到渠成。

只不过,当政治使命压过商业理性,未来几年中芯的业绩,只怕不乐观。「国家意志力进来,就不会赚钱了,」前述业者表示。

高盛分析师吕东风不久前公开评论中国半导体业前景时表示,晶圆代工是几个领域当中,技术门坎最高的。「中芯追赶台积与联电,追得很辛苦,而且获利微薄」他说。

未来这个状况,还会持续下去。


  • 相关阅读:

抗衡OLED液晶面板扳回一局!全面屏尺寸提升,全球多去化1座60K/G6产线

OLED TV 残像到底有没有解?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发生消费者退货事件

京东方本月起将供应华为柔性OLED手机面板!中国面板厂商首次打破韩厂垄断

东芝/西数 四日市产线出现晶圆损失,将影响第四季后半至明年第一季的NAND Flash供需

中芯国际:中芯北方集成电路获8大股东24亿美元注资



行业

研报

深度掌握产业脉动,更多行业研究报告敬请致电 021-3464787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