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是谁让运营商不堪一击?

2015-08-04 顾嘉 科技杂谈

【摘要】究竟是什么让曾经风光无限的运营商成为了时至今日的颓败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运营商的悲惨现状。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文 / 顾嘉,作者微信公众号:故事书(GFM1983)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两篇标题类似的文章。一篇叫做《华为,再给运营商沉重一击?》(后简称华为一击)、另一篇叫做《虚拟SIM卡,苹果给运营商的致命一击?》(后简称苹果一击),无论是设备商的华为,还是终端厂商苹果,本该是运营商的合作伙伴,怎么会跑来给运营商抢饭碗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两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华为一击”一文指出,华为推出“天际通”业务,通过一个APP实现了免卡的全球无线上网业务,由于其在资费上的竞争力以及和操作上的便捷性对运营商的海外漫游业务造成一定冲击,甚至改变了与运营商的竞合关系,这一举直接让华为成为运营商的跨甲竞争对手;在“苹果一击”一文中,苹果和三星共同研发的e-SIM卡将让运营商传统的SIM卡成为历史,用户可以自由在运营商间切换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运营商的资费、差异化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价值可能再次受到冲击。


可以说,无论是国际漫游类业务,还是SIM卡的种种痛点问题,设备商和终端商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逐一解决,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还收获了良好的用户口碑,而运营商则成为“资费高”、“服务差”、“创新弱”、“体制旧”的代名词,尽管资费连年下调、利润逐步萎缩、收入增长停滞,运营商面临的仍然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被动局面。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风光无限的运营商成为了时至今日的颓败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运营商的悲惨现状。


一、数据流量的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业务的下滑


4G时代已经到来,运营商都拿到了通过流量掘金的新锄头。看到国外运营商经过4G网络对用户ARPU的快速拉升,三大运营商都对4G网络充满期待。这当中,中国移动最具代表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移动完成了近100万个4G基站的建设,发展了近2亿4G用户,动作不可谓不大,效果不可谓不明显,然而目的真的达到了吗?从已经公布的年报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同比增长仅1.8%,年度利润则大幅下降10.18%。


尽管4G建设发展让通信行业重新获得新一轮的产业红利,但收入结构上的矛盾更加凸显:数据流量的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业务的连续下滑。


从全行业来看,有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2015年上半年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16.8亿G,同比增长93.6%,月户均流量提高116M,手机上网流量连续6月翻倍增长。而运营商传统的话音和短彩信业务则是呈现持续下滑态势,移动电话通话量已连续六个月同比负增长,移动短信业务同比下降4.7%,短信业务收入下降8.5%。


其结果是,2015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976.2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同比增长仅为0.2%。


也就是说,数据流量的收入已经难以弥补传统业务的持续下滑。如果没有新的收入增长点,运营商将收入、利润的“双降”困境。


(数据来源:工信部发布2015年6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通信管道的旁路化趋势难以抵挡


此前,业界关于运营商管道化的论述已经有很多,大体上都是指运营商因缺乏客户导向的业务创新,在应用层面不断受到OTT等异业者的挑战,逐步丧失对用户的掌握,最终走向“管道”的宿命。


现在看,运营商就连当管道也并不容易,越来越多的跨界竞争者渗透到通信领域,对运营商的通信管道进行着旁路和边缘化。从国际看,除了苹果和三星推出的e-SIM卡以外,谷歌也推出了ProjectFi项目,让用户在蜂窝网络和WiFi热点之间随意切换,从而有效降低用户流量费和通话费用;WhatsApp也推出过免费网络电话,分流用户本该在运营商网络上的话务量。从国内看,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免费电话、免费短信早就充斥于互联网,一些虚拟运营商更是不惜“批零倒挂”推出系列优惠套餐,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沦为虚商的“甜点”免费赠送……


也就是说,运营商现在不是“甘不甘心”当管道的问题,而是面临“能不能当”的挑战。


三、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SIM卡逐渐淡出


曾几何时,我们换了电话号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都会给亲朋好友和同学同事们群发一条短信,如今这个习惯随着时间推移正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比起通讯录,人们似乎更加关心微信、QQ等OTT应用上的人际关系。


一个不易察觉的原因是,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往往是点对点的沟通联络,而微信、QQ等应用除了1对1的沟通外,还有群聊、朋友圈、Qzone等更加丰富的人脉信息。相比之下,人们显然对长达十余年未曾升级的话音和短信业务失去了兴趣,对于不断迭代更新的互联网应用亲睐有加。


在我看来,应当是运营商核心优势的码号系统已经难以提高用户粘性,一张广阔、安全的底层码号网络正在被叠加在上面的各种应用逐步蚕食、分流,最终,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只剩下一张SIM卡,而不是附着在码号体系上的人际关系,孰优孰劣高下立现。


如果说传统业务的持续下滑、通信管道的边缘化以及码号资源的淡化是运营商面临的客观现状,那么还有一些主观因素加速了运营商的“退化”。


四、反腐中心导致各级干部难有担当


从2011年前后,中国移动两位高管人员先后落马,掀开了电信领域的反腐大幕。从中央巡视组陆续进驻联通、电信和移动以来,三大运营商公开的被查人员达到13位,又达历史“高位”。一轮接一轮的反腐潮不断冲击着运营商本已不高的公众形象,更是在企业内部造成了一阵又一阵的“恐慌”。


多年来,运营商的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网络维护、增值业务、业务代办等领域因权力集中、涉及金额巨大曾出现过很多“出血点”,一些腐败现象凸显也暴露出了运营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与风险。


为了防止腐败案件频发,三大运营商都针对性地制定了大量管理办法、制度与流程,不断规范与完善在企业在“三重一大”、“选人用人”等领域的行为。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出现了。由于所有工作都是以“规范化”、“流程化”为前提,所以不再有人关心“效率”和“成本”,所有工作必须“合法合规”,所有决策必须“集体决策”,所有方案必须“会议通过”……再也不会有哪个人敢为某个项目负责,也不再会为某个地方负责,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不出事”为首要前提。


一些运营商的领导干部甚至总结出所谓经验:多做事多错,少做事少错,不做事不错,“做领导难”“做运营商的领导难”的感叹在运营商里广泛流传。在这种环境下,不作为、不担当、没激情成为了不少运营商领导干部的“新常态”,改革、创新、转型又从何谈起呢?


五、基层员工人心涣散溃不成军


另一个让人痛心的变化就是骨干员工的离职。按说人员流动对于企业来说是正常现象,然而近一两年来,运营商的骨干员工离职已经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今,运营商的员工茶余饭后谈论的除了“降薪”就是“离职”,员工士气大不如前。


一方面,愈演愈烈的“离职潮”让运营商面临无兵可用的窘境。据了解,南方某省移动10086员工先后离职近1000人,离职比例达到60%,该公司无法承载话务量而不得不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交给第三方;北方某地市电信公司因一线营业员大量流失而不得不关停了部分营业厅,根据上级公司要求不得招人,营业厅只能空置;还有西部某省联通由于建设维护人员大量流失到铁塔公司,原本已经延误的工期只能一拖再拖……类似的情形在当下的运营商早已是屡见不鲜。看着曾经的同事都去奔前程或者‘钱’程了,自己还守着所谓的‘铁饭碗’,士气陷入谷底。


更加让人焦虑的是,运营商多年来形成了一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特殊机制。运营商的员工过惯了安稳日子,天生缺乏危机感与紧迫感,加上近年来核心能力外包现象普遍,很多该自己做的事都交给了第三方,忽视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提升,造成了不少运营商员工“心气儿很高、能力却一般”。曾经都很傻很天真地认为自己端的是个“铁饭碗”,不成想这艘大船也会沉没,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不注重个人能力提升,而造成了企业的竞争力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回到文章之前的讨论,到底是华为还是苹果给了运营商致命一击?在我看来,这都是伪命题,因为无论华为还是苹果都是通信行业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与运营商都是“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的依存关系,尤其是华为等设备商往往是与运营商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运营商在网络方面的投入将直接影响设备厂商的业绩,这种情况下“你成就我,我才能成就你”,“偷袭”运营商的后花园显然并不明智,“共赢”才是更好地选择。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到底是谁让运营商不堪一击,我的答案就是运营商自己。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运营商守着运营多年的优质网络、数量庞大的客户规模以及令所有互联网企业羡艳不已的现金流和资金储备,却生生把一个黄金产业做出了夕阳产业的感觉。该怪谁呢?谁都不怪,要怪只能怪自己没能看懂这个不断变换的时代,没能跟上新时代的游戏规则,抱残守缺却又顽固不化,从看不起到看不清,最终变成了看不见,看不见竞争对手是谁,也看不见他们跑到哪里去了。


不过尽管如此,我却仍然对这个行业充满希望。因为至少殷实的家底还在、广大的客户还在、优秀的人才还在、宝贵的数据还在……只要有希望,就会有明天。我希望看到更好的运营商与更好的未来,更希望它能认清现实,有勇气重新再来。


【昨日文章索引】


【投稿方式】

邮箱:631255063@qq.com

微信号:sophie0306(长按可复制)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欢迎争鸣 谢绝软文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