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营商客户流失,咋看?

2015-08-14 在云端的老男孩 科技杂谈

【摘要】客户流失一直是运营商头疼的一个事情,高居不下的流失率,扑朔迷离的流失原因,难以奏效的维系手段,都让运营商的客服服务部门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做到避免客户流失呢?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文 / 在云端的老男孩,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思享家乐园


客户流失一直是运营商头疼的一个事情,高居不下的流失率,扑朔迷离的流失原因,难以奏效的维系手段,都让运营商的客服服务部门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做到避免客户流失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客户流失的几个误区,我想这也是运营商管理流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误区一:把客户离网才当流失,没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一般运营商怎么考核流失呢?就是看当月拆机离网的用户数。其实这个最终的结果数据,以及是客户选择离开运营商的最后一个环节了,用户都提出了拆机的请求,运营商才来看用户的离网,已经是病入膏肓,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已经有很多运营商的公司提出了流失预警的概念,通过一些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来定位一些可能离网的用户,提前进行挽留工作。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那到底应该怎么定义客户流失呢?我认为用户的消费和使用习惯,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用户的消费额度降低了,使用量减少了,不管这个用户是否离网拆机,他的贡献减少了,就应该是一种流失,所以,我们应该管理的不仅仅是客户流失,而是收入与业务的流失,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全面周到的流失指标体系,来更好的反映真正的客户消费行为变化的情况,而不仅仅是用户拆机了,才当流失。


误区二:把流失的考核当成流失的管理。


运营商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动不动就挥舞KPI的大棒,觉得什么东西不在KPI里面,就不重视,就难以落实,所以一方面高喊减少KPI,关注重点,一方面各个部门又拼命往KPI里面钻。考核业务发展的净增量还不够,还要专门把流失率拿出来考核,考核总体流失率还不够,还要把细分客户群和细分价值段的流失率拿来考核。结果,基层为了应付考核,只能把该拆的用户放着不拆,用成本养着或者放到下个月再拆到时再调帐退费,造成一大堆虚假收入和调帐。其实,作为任何一个经营单元,不可能不重视流失,缺失的不是重视,不是KPI,而是降低流失,挽留客户的手段,如果没有这种的手段,光压指标,其实就是不负责任的官僚。


误区三:把流失挽留等于优惠与赠送,忽略非价格因素的作用。


现在流失客户的维系最主要的手段对于运营商而言,就好包年,存费优惠,续约等,无论哪种手段,总结起来就是给你优惠,让你别离网。但其实用户有时真的不是因为那点钱而离网的,不方便的业务办理方式,不合理的计费规则,不稳定的网络质量,没有情感的品牌内涵,这都是客户选择离网的可能原因,但这些都没有真正引起关注与重视,一直在用资费与价格这个杠杆来维系,可以说,把存量保持工作也变相当成了一场价格战。


误区四:用人来进行流失挽留,缺乏综合触点,缺乏系统支撑。


中国移动率先建立起来的VIP服务经理的模式,之后迅速被其他两个运营商复制并奉为存量维系的不二方式,高端客户用VIP经理覆盖,政企客户用VPN经理覆盖,甚至考虑把普通客户也建立专门的维系队伍来进行覆盖。总体而言,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人海战术,也的确是运营商才打得起的方式。但真的考人就能留住客户吗?平时不联系,偶尔发发千篇一律的生日短信,到你真的准备走了突然冲出来说留下来吧,你觉得有意思吗?何况现在的客户,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不习惯对着一个人来讲话了,点点手机,点点屏幕能搞定的事情,都懒得去找那个专门的客户经理,话说,我们又有多少客户真的记得自己的客户经理是谁呢?而且,就算配了人,这些客户经理们没有客户使用情况的分析,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就是凭自己的表格来管理客户,怎么服务好?


为什么运营商总给人一种“重视增量用户,轻视存量用户”的感觉呢?


我想这里面的原因有三:第一,导向问题,这种导向未必是因为考核造成的,可能是领导的关注,可能是营销管理部门的通报反应的情况,可能是激励机制的侧重造成,领导天天看发展,一线维系不给钱,这样的局面怎么能重视存量?


第二,无法关注,因为离网用户情况混杂,真的离网,虚假发展造成的离网,不离网又继续养卡等等,让非操作层面的管理人员看数据根本看不懂离网的情况,更无法分析,无法管控。


第三,没有办法,就像追求对象的时候,无论再难,都是甜蜜和充满希望的,说服客户入网,总有很多办法,比如优惠,比如促销,比如关系等等,但如果离网了,就像女孩对你死心了,未必是你不好,可能就是某些事情让她伤心了,你都不一定知道原因。


或许你会困惑了,那到底该怎样避免流失,留住客户呢?这里对于运营商必须先看看流失离网用户的类型和原因,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运营商所谓的流失客户里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实根本就不是真实的用户,为了所谓的业绩而虚拟出来的用户,这些卡可能仅仅存在于各种系统里面,而不是真的用户的手中,这部分的流失离网,其实更多的是在业绩压力缓解时的“清水份”,这部分不在流失离网原因的讨论范畴中;另外一部分是真的对运营商的种种不满而离网的,比如你的网络不行,服务不到位等等;还有一部分是价格敏感型,在各个运营商里面不断跳来跳去,寻找最低价格,实现他们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这部门天然的离网者不给优惠是很难留住的。


其实,我只想对第二种情况的流失离网谈谈举措建议,因为第一种根本不是用户,第三种是没有多少价值的鸡肋,我觉得放弃也未必不是好事。我不是专家,只是分享点自己的想法,欢迎拍砖。


建议一:关注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感受,才是留住客户避免流失的根本,这个王道,亘古不变。其实很多客户选择一个产品的时候也许是盲目的,因为很多时候信息并不对称。但用了一段时间,他们有了切身的体会,这种体会会让他们对服务提供者做出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未来会继续用。比如你的网络经常断线,网速经常很慢,说停机就停机没有提醒,办理业务必须去营业厅排队等上半天,说优惠的最后没有兑现等等,这些网络的,业务流程的,服务细节的问题,都最终影响着客户的感知,这些感知不提升,不管好,什么流失考核,什么预警,什么挽留,都是在沙漠上建高楼,地基不稳,只会是空中楼阁。


建议二:深度影响客户的生活,让客户离不开你。比如为什么很多客户愿意继续忍受中国移动龟速的3G网络而不离网,因为移动的号码使用多年,换号的成本很高,而且号码现在捆绑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公共服务等信息,换了号码全部要重新登记,非常麻烦。这其实就是一种深度影响客户生活的案例,而中国移动其实并不需要花很多成本补贴老用户,他们更多的与社会上方方面面提供服务的合作商合作,扩大号码使用的范围,就能更深入的捆绑住客户,至少能让他们不离网。同样的案例在互联网公司中体现得更深入,比如云服务,如果你所有的数据和资料都备份在苹果的icloud中,你很难换成安卓的手机,因为这样你的资料将缺乏延续性;比如邮箱,当你所有的来往信件都在一个邮箱里面,你很难再换其他的邮件服务公司了。所以,运营商应该是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把号码等账号资源作为一个统一的入口,深度影响客户生活。当然,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晚了,微信号和qq号,比手机号更影响生活。


建议三:建立品牌情感,提高品牌忠诚度。运营商能不能有粉丝?如同苹果有果粉,小米有米粉一样,他们对于这个品牌已经建立起了宗教般的忠诚。他们以持续使用这个品牌的产品为荣,以换其他品牌为耻。运营商现在被人骂得多,但很少有客户对于运营商的忠诚出于内心的认同和崇拜。其实原来中国移动干得已经有点起色了,比如当年的全球通品牌,通过机场贵宾厅,全球通演唱会,高尔夫俱乐部等等手段,真的让当年的一批全球通客户感受到尊贵和独特,当年很多人真的是以成为全球通为荣,就奔着那个会员的资格入网全球通,哪怕每个月资费贵点,那种感觉也值了。


建议四:平衡新老用户,钱不应该仅仅花在新用户身上,优惠也不应该仅仅考虑新用户。但运营商现在很多时候,关注新用户如何入网,却忽略老用户的感知,总让老用户觉得自己入网早了就是吃亏了,这种的感知,如何让老用户不心寒呢?补贴是给新用户的,当你成为老用户而合约到期的时候,如果你不换号,就别想再享受终端补贴,因为不换号,你在系统里面,就一直是老用户。


建议五:建立系统的维系体系,自动维系,而非人工维系。利用大数据的平台和工具,把客户与运营商各个触点发生的情况都能触发自动的应对,通过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客户,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来进行服务。用人,是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


洋洋洒洒,也就是说说看法,也许在专门做维系工作的人而言很是肤浅,但我想,现在运营商里面真的做好了这些工作的,愿意沉下来踏踏实实做这些工作的,也不多吧,所以,路还很长,很长......


【昨日文章索引】


【投稿方式】

邮箱:631255063@qq.com

微信号:sophie0306(长按可复制)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欢迎争鸣 谢绝软文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