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绿色的种子
塞罕坝——2017年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的地方,我就出生在这里。
我的父亲是林场的一名普通工人。和所有塞罕坝人一样,他一辈子就只干一件事——种树。
那时候,冬天最低温度零下43摄氏度,坝上积雪长达7个月,塞罕坝种树人住着常年阴冷潮湿的地窨子,很多人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肺气肿。他们在山上吃黑莜面,喝化雪水。父亲还不到50岁,牙就全都掉光了。
过年的时候还贴这样的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热乎不在乎。
我不理解,他们怎么对种树就那么“有瘾”?对艰苦就那么淡然?我发誓一定要走出这片单调的绿色,追寻色彩斑斓的青春!
2006年,我考上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做着喜欢的工作,过着喜欢的城市生活,偶尔才会梦到家乡的那片绿色。
2013 年我正值事业上升期,父亲却查出了胃癌。
回到家,我搀扶着父亲爬上门前的小山坡,看着眼前的那一棵棵树,就像一个个卫士,它们手挽手构筑起了护卫京津的绿色屏障。
那一刻,我理解了父辈们的坚守和执着,也为了多陪陪父亲,我考回了他曾工作过的林场。
在这里,我每天5点起床,烧大锅,睡火炕,也和男同志一样上山造林,打号检尺。
我的师傅50多岁,脸色黑得难看。我原以为是长期造林晒的,直到有一天他一手使劲地顶着腹部,一手艰难地刨着树坑,我才知道他已经是肝硬化晚期了。
我问:“师傅,您怎么还要上山?”他说:“咱林业工人的命就在这山上,多种一棵树,身后就多一片绿!”
2015年,父亲去世了。按照父亲的遗愿,我们把他的骨灰撒在他毕生工作的林海中。
5年来,我踏遍了12个林场的54个营林区,我们探索出的全林经营模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在国内首个通过国家级论证,专家还建议在全国试行推广。
三代人,半个世纪,将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
中国林科院评估显示,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生态价值超过120 亿元。
大自然没有辜负我们的努力和付出,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今天,我要说:“我是新一代林业工人,我要做一颗绿色的种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我的赤诚去播荫洒绿,用我的青春伴祖国同行!”
(作者为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工人)
往期回顾: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一颗深扎在扶贫土地中的平凡种子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承父志铸理想 做国家的好战士
转载请注明时事报告
监制:徐遥 责编:鸿文 编辑/制作: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