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美国硅谷杀妻案”最近闹挺大,根据现有消息:
案发时,丈夫一拳又一拳连续暴击妻子,直至将其殴打致死,房间的地板、墙壁、走廊的一双凉鞋上都有大量血迹,惨状惊人。
这夫妻二人同在2014年考上清华大学,从本科到赴美留学,读的都是同一专业,毕业后也双双在谷歌工作。
他们因相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而走到了一起,无论从世俗的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万里挑一,十分登对的。
2023年4月,他们买了房,生活逐渐安稳,然而才不到一年时间,妻子就成了丈夫拳头下的亡魂。
关于此事的争议还在继续,各角度的解读都有,但据此弥散开来的恐婚情绪却是普遍的:
如果连这样的婚姻都能凄惨收场,那我们还能指望什么?
这其中最悲观的,还是广大女性,要知道,打死人的这一位可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的完美爱人,很多丈母娘求而不得的完美女婿。
据他昔日同学的描述,他一向是令人仰望的学霸,身高一米九,白净斯文,温文尔雅,喜欢运动和旅行,从内到外都发着光。
然而这样一个人,却怀着滔天的恨意,一拳一拳地将曾经心爱的女子锤到咽气。
而妻子又是怀着怎样的绝望,承受这雨点般的暴击的?
斯人已逝,再无从知晓。
2022年,拉脱维亚女导演“西格内·包马内”自编自画自导的影片《我的婚内情事》上映,好评无数。
她用7年时间,耗掉600多支画笔,为大众讲述了一个女性在面对婚恋时,由极度憧憬到最终破碎的过程。
影片的画风可爱,叙事幽默,内核却很现实,很严肃,有网友建议:“这部影片应该放进中学教材。”
是的,每回有高校学生犯下骇人听闻的案件,舆论都在质问,我们的教育里究竟缺了哪一环。
别装死了,性与爱的课题该提上日程了。
童年时,她听到的宗教故事就告诉她:
上帝创造了两个脑袋、四手四脚的生物,但又忌惮它的强大,于是把它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从此,人变得弱小和不完整,所以你必须要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原本的泽尔玛生活在偏远的乡镇里,从小无拘无束,野性自由。
她很喜欢跟野猫一起玩,性格也颇像小野猫,遇见令她愤怒的事情,就会张开锋利的爪子,直到8岁那年,她上学了......
入校的第一天,同桌的男生就揪她的小辫子,而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拿书本砸回去,男孩不甘示弱,两人扭打在一起。
错在哪呢?大家都喊着:“她会打架,她不是个女孩!”
在这一对对眼睛里,泽尔玛看到了一双绿色的眼睛,那一瞬间,她似乎体会到了童年故事中的“不完整”,而眼前那个男孩,就是她空缺的另一半。
可这个男孩显然对她没兴趣,他喜欢的是班花那样漂亮又乖巧的女孩。
泽尔玛很伤心,她暗下决心说:“我愿意付出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你爱我。”
为了获得男孩的爱,泽尔玛意识到,自己不能是这个样子了,她必须要努力地变成大家口中的“女孩”。
“女孩”是什么样的呢?班花给了她一个现成的范本:
女孩就是要穿精致的裙子和时髦的靴子;要对知道的事情也装作无知,以给男孩安全感;男孩无论用什么样的行为对你,都是关注你的表现,哪怕你被无故揪了辫子,也要对他们笑脸相对。
泽尔玛感到不适,她问道:“那我的自尊呢?”
班花回答:“你应该学会享受这种关注。”
就这样,泽尔玛一遍一遍地练习着如何成为女孩,她学着温柔,学着打扮,也不再动粗。
可直到最终,她也没有得到男孩的喜爱,甚至,她连自己也弄丢了。
小的时候,人们一遍遍地告诉她,只有找到另一半了你的人生才能完整。
但事实是,当你去迎合世俗所谓的“完整”时,自己就已经碎裂了。
而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一段爱情,值得以自己的碎裂为代价。
13岁时,泽尔玛来初潮了。
母亲严厉地告诉她:从现在起,你人生的成功只依靠三个准则。
1、婚前保持处女之身;2、择优结婚;3、不惜一切代价维系婚姻。
泽尔玛战战兢兢地保留着,但在18岁那年,她还是被一个中年男性给骗了。
男人是一个艺术家,他的温柔浪漫让泽尔玛一见倾心,而且,他有钱有名,泽尔玛幻想着只要能嫁给他,这些荣耀也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于是,她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他,但整个过程是让人失望的。
原本她以为这是件很神圣的事,但事实告诉她,这不过是一次疼痛难忍的流血事件而已。
俩人分别之时,男人说一定会娶她,但泽尔玛等了大半年,他从没来过一通电话。
泽尔玛知道,自己被骗了。
20岁时,泽尔玛上了大学,她仍在苦苦寻觅结婚对象,同性间的友谊对她来说并不重要,那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遇到了谢尔盖,俩人迅速坠入爱河,更重要的是,谢尔盖能够接受她的失贞。
在为谢尔盖做了17次饭,洗了3次袜子后,对方终于正式向她求婚,那一刻,泽尔玛幸福极了,她把他们的婚姻当成上天的旨意,把他们的爱情视为如钻石般永恒。
然而,这个滤镜在婚后很快就碎了。
丈夫挑剔她的身体缺陷:“你看起来真恶心,脚大得像滑雪板。”
并为这样的言论感到自豪:“你应该谢谢我,让你知道自己这些缺点。”
泽尔玛很自卑,她责怪自己长得不完美。
她撒胡椒粉的姿势被丈夫指责,虽心有不满,但仍旧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去做。
任何被丈夫嫌弃的地方,她的第一反应总是自我谴责,尽管,她也无数次想举起斧头说:“我想让他死。”
可她害怕失去这段婚姻,因为母亲告诉她“要不惜一切代价维系”,更因为,自从走进婚姻,她就彻底回归家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真正把泽尔玛推进深渊的,是丈夫的酗酒和家暴。
终于,泽尔玛选择了离婚,丈夫对她幸灾乐祸:“没有我,你就是一个没有馅儿的饺子......”
但事实上,泽尔玛很有才华,自小有艺术天赋的她成为了一名画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足够温饱。
继童贞之后,泽尔玛发现了这世界对她说的第二个谎言:女孩,没了婚姻你不行。
泽尔玛还是走进了第二段婚姻,尽管这一段十分短暂。
这个男人与粗暴的第一任不同,他温柔细腻,甚至比作为女性的泽尔玛更加柔和。
恋爱时,他们觉得是互补的,但结婚之后,对方所有的优点都成了缺点。
泽尔玛嫌弃丈夫吃饭会翘兰花指,讨厌他双腿并拢的坐姿,而丈夫也嫌弃她粗鲁不堪,根本不像个女人。
在双方都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时,他们及时止损了。
泽尔玛回到了家乡,不久之后,她与第二任相约见了一面,但这一面让泽尔玛大吃一惊:原来他从小就喜欢女装!
在那一刻,泽尔玛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从前的她是怎样的呢?
野性、活泼、大大咧咧,完全就像个男孩,但她为了迎合世俗,强行把自己装进了“女孩”的套子里,直至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人到中年,她终于看清了真相,于是,她深深地拥抱了小时候的自己,告诉她:我爱你现在的样子。
这一幕在整个故事中是升华的,它想告诉人们的是,社会不仅仅对女性是规训的,对男性也同样。
当人们要求女孩子温柔时,就同时默认了男孩子要阳刚;当人们允许女孩子柔弱时,就同时拒绝了男孩的哭泣。
泽尔玛的好朋友在怀孕后仍然酗酒,最终她癫痫发作抢救无效,躺在了冰冷的棺材板上,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泽尔玛的第一任丈夫说:“男人不会这样死,男人会在战争中英勇战死,女人的死是如此平庸,谁会死于分娩?”
站在个体生命的角度讲,男人把战死当成无上荣光,也一样荒谬不是吗?
故事的最后,他们都与自己和解了,导演给了观众一个童话般的结局。
但现实中的大多数,并不美好,每个走进婚姻的人都需要经历一段修仙历劫的过程,挺得过去就是段故事,挺不过去就是桩事故。
我曾问我妈:“人为什么要结婚?”
她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报应。”
话虽瘆人,但她老人家想表达的是,婚姻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近几年有句话很流行: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我想这句话对于婚姻也同样适用:婚姻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长久的处境。
作为长辈和所谓的“过来人”,如果你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疑惑和困境,也没有办法为年轻的一代提供方法和路径,那么至少请你停止造梦。
从巨大的梦中醒过来,代价是很大的,不是所有人都付得起。
也别指望这梦能坚不可摧,既然是梦,人早晚会醒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