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蓄势待发!感受戚墅堰的百年时光,致敬经开区的洪荒之年

2017-03-27 小杭杭 化龙巷

2017年04期 总第13期

统筹|殷翔  摄影 报道|小杭杭

化龙巷政企行业出品


打出三个字:戚墅堰,2秒自动解析跳出一条内容:戚墅堰区,下面赫然跳出几个字:旧区名,已撤销的市辖区

如今戚墅堰摇身一变,从“犄角旮旯”之处变成了常州经济开发区。蓄势待发,今年很可能将成为经开区的“洪荒之年”:郊野公园建设项目、多所名校落户、8个特色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地铁、有轨电车双管齐下、百强房企进驻经开区……经开区走过的,不仅仅是“由小到大”的成长之路,更是一条“厚积薄发”的奠基之路。我们期待东大门的腾飞,一起随着镜头追溯光阴的故事。

发现家乡·戚墅堰

三月的雨水总是特别多,一直缠绵不断,想想就下,你不想下也下。

细雨落下后,一点一点的顺着老房子的泥缝儿一点点的渗透进去,就像戚墅堰的味道,去过便再难忘。即使如今已经在行政版图上悄然隐去了身影,可是对于生活在这里人,或是走出去的人,即使1000个人心中都有1000个戚墅堰。


-741-

“一条运河几条老街,

往来不息的繁华市井”

戚墅堰有两条很出名的街,一条是戚大街,一条就是东街。“不过现在戚墅堰的人都很少来这儿了,人都渐渐往东方大道那边去了”

戚墅堰的东街是真的老,沿着滚滚运河而建,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淋,静静的依傍在岸边。

▲轮船拖着长长的的涟漪,惊起一声长鸣。来往的货船搅起了一河水,拍打着东街的堤坝,回旋的水涡很快就消失不见。从东往西流淌的京杭运河水滋养着沿岸无数人文风华,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多少人。

鸣笛声里,老人隔着运河围挡,遥遥望向对岸,对岸的风景里也是老树苍苍。

▲交错的电线,被花钱贴的斑斑的木板门……曲曲折折,一条不过600余米的老街就展现在眼前,仿佛很久很久之前就是这个样子。

老街的房屋总是建的如此紧凑,幽深小巷中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多少年前,你在前头走,我在后。

在车马慢人也慢,只有信投的年代,这样的编码应该每个人都牢记于心,邮递员的自行车在门前喀嚓一声停下的声响,即便在东街的闹市中依然显得如此清晰。

曾经的东街也是川流不息的人潮,街边灯火憧憧,商品林立。如今的老街只有离不开这里的老人:“离开这里去哪儿呢,城里的房子那,太高了喏…”

东街的润记南货店、水果行、胡义兴饭店、罗春阁书场。西街的成余面粉厂、剑湖供销社、养生药店、燎原照相馆、生面店,中街的宝大祥布店、新联商店、王杏生伤科、三元饭店、得兴菜馆......一条街仿佛浓缩了一整个小城,只能从摇摇欲坠的牌匾中追忆起当年的盛况。

▲这样的老街竟然还有牙科诊所,设备都蒙上了一层年代感,椅背却新的触目。


这家剃头店的生意依然很好,剪了几十年了,客户也都是熟的不能再熟的老面孔了:“现在的剃头店啊,不是小姑娘就是小伙子,这我可去不了,还是在这里舒坦”老人眯着眼睛,享受着老师傅的手艺,剃完头再刮个脸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屋内的炉火热腾弥漫,春雨更加粘稠了……


雨天里,少有人出没,整个东街都是安静的,所以,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此。

牌客的茶壶挤满了架子,一场牌下来呷一口茶也是惬意。


百年一座万安桥,被细雨浸润的光亮可鉴,偶有人也是缓缓经过。


万安桥旧图中桥上往来不息的是码头工人、小商贩们


东街靠着运河,原本很低的堤坝每逢夏季雨水很足的时候总会漫到街上来,加高之后的围挡,便成了家门口的一个天然的小菜园。



东街后边就是一片住宅区,小区里隐逸了一家棉花店,可是初春刚至,显然还没到弹棉花的旺季。

穿过便是戚墅堰的主街——戚大街了。作为工业聚集地,大车往来,穿城而过。


-741-

“一条铁路一个戚机厂,

一个海派范热烈的年代”

戚墅堰应该是一个和火车密不可分的地方,老戚机厂是戚墅堰区重要企业,随着区域发展几经波折,在戚墅堰而很大的一片区域都是戚机厂。

▲1936年,受日本侵略战争的影响,上海吴淞机厂辗转迁移到常州戚墅堰,继续进行着蒸汽机车的修理。在这片沃土上,一间间生产厂房拔地而起,犹如一块磐石,屹立在运河之滨。

▲恰逢午休时间,自行车与蓝色工作服驰骋在老街上,车铃声清脆响亮......路边的厂区广播铿锵的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播报今日的新闻快讯,仿佛置身80年代的铿锵岁月,走在我们奋斗的大道上。

像很多企业,戚机厂随着发展壮大也衍生了一个自己的小社会,厂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厂建小区附近也渐渐也有了菜市场,医院,小商业街,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场,疗养院…不同年代的建设而成的厂建房小区,不同年代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又被七七八八划分成若干个区。

▲戚机厂小区内的房子分很多批建成,所以有了不同时期的建造风格。这样的小楼L型的接连在一起,有点前苏联的味道。

▲小区内还留有防空洞这样的“历史遗物”。三区买油粮,六区上澡堂,九区逛花园......是很多戚区70、80后的回忆


▲与之相隔的就是二层的青瓦房,却是戚机厂职工住房里最悠久的房子,海派风仿佛上海的石库门。不同于上海十里洋场的奢华与精致,老戚墅堰区的街头巷尾,只有小老百姓们市井而又温馨的小日子,因为粗糙而踏实,因为淳朴而热烈。

▲没有阳台的老房子,等到了天气好的时候,屋前总是争先晒满了衣服,老人们坐在屋前晒晒太阳。

街角缝补衣物的老人,往来的人总要和他打几声招呼。“现在住在这里的老邻居越来越少啦,熟脸的总会见面打个笑脸。”

小区里还有个先行酒楼,就像是一个小食堂一样。几十年生意好像一直是这么好,也不知道是因为口味好,还是习惯的味道改不了。

▲住在附近的职工中午不愿意做饭了,随便打上几个菜就是一顿好饭,经常来的熟客,早已掌握了没份菜的分量,自己招呼起自己来。4个菜打了满满2盘,加起来才11块半。

▲戚机厂的工房区很大,一个小地道就连接了南区和北区。

▲地道上,火车慢悠悠,高铁嗖嗖嗖,在戚机厂的小区内却常听到的就是火车驶过的声响。沪宁城际火车站、国铁戚墅堰站,232省道、沿江高速穿越城区

▲仔细看,隧道上竟然还有火车标志,很有戚墅堰的风格。挂着的枝木,在初春的回南天里显得有些许枯槁,等到了夏天却碧绿的宛若一道天然屏障。


▲在戚墅堰,就连挡住地道的路障都是用造火车的钢材制成。

戚机厂总部大楼旁就是火车头体育场,经过一次整修,翻造了原本的煤渣跑道。

▲老电影院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职工活动中心。

▲旁边耸立就是戚机厂的新建的员工单身公寓。迎来一批又一批异地追求火车梦的青年。

▲老电影院前坪停着的老火车头,沿着铁轨带着历史的印记。

▲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曾经三楼也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歌舞厅,除了老戚区的文化中心,这是好多职工最喜欢来的地方,可是也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只有窗户上还残留下斑驳的售票信息。

老铁中搬了新校区,也改了名字,叫戚墅堰实验中学,可是戚墅堰人还是习惯管它的铁中。


小学也改建成了经开区幼儿园,只有校门口的读书少女依然还在。

戚墅堰车辆工艺研究所,原本也是隶属戚机厂,现在也独立出来,专门搞机车研究。集聚了戚机公司、戚研所、戚电公司三家央企,戚墅堰成为了常州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新火车站拔地而起,通上了高铁。老的戚墅堰火车站早已被拆除的一干二净。

戚墅堰最有文艺味道的风景当属这些各种时期的老房子了,所以当时铁中和老火车站的拆迁才会让人惋惜不已。


▲当年的旧火车站,是多少戚区子弟工孩子们的乐园


▲如今透过铁丝网围起的护栏,铁轨上依然奔跑着往来的列车。还记得小时候去上海,一趟绿皮火车哐哧哐哧要开4个小时,只要11块钱,真便宜啊!     

▲花溪公园是是戚机人的后花园,有如江南庭院般优雅细致,假山在改建后早已被封死山上的八角亭你小时候有没有爬上爬下,一探究竟。


园内的荷花池中,只留得了一片残荷听雨声。

遛公园的老人谈笑间还夹杂着几分海派口音。


▲除了花溪公园,圩墩公园今年的桃花也开得很好,无数人相遇在这样的春风里赴这场桃花盛会。


▲公园里长在水中的水杉,仿佛一个拔地而起的水上森林。还有船穿梭其中水质很好清澈见底,很多鱼儿在里面很快活,圩墩公园、花溪公园,以及星罗棋布于老戚区中间的小游园,共同演绎了老戚区人的慢生活。 

离开戚墅堰,偶遇这样一座石碑,远行的背包客把自己的自行车架在石碑前,拿出手机拍下了合影。这样的远行确实值得纪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4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和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

如今的“戚墅堰”,与横山桥、横林、遥观一起合并成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成为江苏省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全常州市实力最强、体量最大、发展最快、空间最广、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省级开发区,已然成为了常州东大门的一股新兴力量。

戚墅堰在版图上隐去的只是行政名,但是戚墅堰民俗和文化却依然在,戚墅堰人的精神也依然留存。这里有运河畔承载百年历史的老街,有老工业城区舒适自得的生活。

因沉寂而涅槃,因变迁而重生,牢记老戚区的百年时光,共同期待搭上东部快车的腾飞,目标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你的“741”记忆是什么

欢迎在文末留言

或者加小编微信,咱们聊一聊

微信号:hlx_sunayi


常州人都在看

这家藏在市中心的和牛·自助专门店,未来一周将让常州肉食者为之疯狂!

常州角落头丨江理工的食堂,总有一个味道能够代表那段记忆

亲测有效!常州版抓娃娃机的十大秘籍被曝光!最后一条真相了…

我的天呐!2月常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逼近万元大关!

常州最奇葩的天气要来了!一秒入夏,狂飙到23℃!更虐心还在下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