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扶贫队伍里的西华博士陈宝书:扶贫路上的苦与甜
假如没有扶贫,他应该过着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潜心科研的平静生活;假如没有扶贫,他应该是妻儿相伴、朋友相邀、师生同乐。然而,他选择了当一名扶贫干部,也正在经历着一段看似辛劳却又别样的人生。
陈宝书所在的布拖县是凉山州7个未摘帽县之一,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影响全省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控制性因素。
布拖县乐安乡瓦沟村距离布拖县城30公里,平均海拔2730米,是一个毗邻湿地、背靠大山的纯彝族聚居村落,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312户12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户55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5.57%,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为4.5年,大多数40岁以上的村民都不会说汉语。2019年,省委彭清华书记赴凉山调研后,用了“贫甲天下”一词形容那里的贫困现状。
弃教扶贫 勇闯“三关”扎基层
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陈宝书和队友们通过汉字释义、字母注音、连蒙带猜等方式,向当地老乡学习常用彝语,为了学习更多的常用彝话并获得老乡好感,他还根据彝族汉姓,取了个彝语名字--王扎宝书,经常用结结巴巴、发音怪异的彝话与老乡攀谈。
自精准扶贫以来,瓦沟村利用易地搬迁、彝家新寨等政策,新建了安全住房230多套、硬化道路3.6公里,安上了太阳能路灯、热水器,图书室、文化室、幼儿园、卫生室一应俱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朝跨越了几十年。但环境卫生习惯差、失辍学严重、经济收入低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不是实验室里精确的材料配方比例和工艺控制,也不是课堂上完美的公式演算,而是具体到教幼儿说普通话、洗手洗脸,教贫困群众叠被子、摆家具等琐事,也还可以是摸底调查、入户走访、填写扶贫资料等重复性劳动,“5+2”“白加黑”地核实数据、统计数据、报送数据,终日忙忙碌碌却又毫无显效,陈宝书偶尔也质疑自己是否背离了扶贫工作初衷。
“教书育人不易,扶贫脱贫更难”陈宝书对此深有感触。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为尽快融入角色,他积极调适心态,虚心向队友们请教学习扶贫政策、群众工作方法,加深对扶贫材料与群众享受政策对应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很快适应了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小我奉献诠释扶贫大爱、用自身辛苦换取群众幸福的扶贫工作,完成了从教师到扶贫干部的角色转变,成长为了一名既能抬脚入户摸情况,又能埋头伏案写材料的扶贫工作行家里手。
彝族年慰问贫困户
敢于奉献守初心,过好亲情关
选择了扶贫就注定要有所牺牲。陈宝书家里有两个孩子,在凉山扶贫工作期间,第二个小孩刚出生,大孩子即将小升初考试。但为了迎接省上和国家的贫困村脱贫退出考核验收,不让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康路上掉队,不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陈宝书毅然选择了在村里陪伴贫困户身旁跑前跑后,与队友们一起攻克脱贫难题,却没有时间回家照顾妻儿。
有一天夜晚,妻子打电话说儿子的成绩下降得厉害(儿子现在上初中),怕是考不上重点高中了。正在入户走访的陈宝书心头一紧,却没了主意,只能不断地安慰妻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时变化很正常,以后加强辅导就会上去的”。一聊及此事,他就忍不住苦笑道:“要是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那我真就成罪人了。但家里人都知道我心里装的更多是扶贫,他们会理解我的。”
不畏艰难 鏖战“四治”建净土
除身为综合帮扶工作队员外,陈宝书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四治”专员。所谓“四治”,就是毒品、艾滋病、超生、辍学四项治理工作。由于历史原因,他所在的瓦沟村是吸毒艾滋病重灾区,有100多名艾滋病感染病人,56名涉毒人员,被当地干部群众戏称为“艾沟村”“毒品村”,禁毒防艾工作形势异常严峻,也极具危险性。
整理贫困户帮扶手册资料
为扫除毒品、艾滋这两只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完成县乡安排的禁毒防艾目标任务,陈宝书手把手教会涉毒人员学会使用索玛花管控系统APP并采集个人信息,定期联系督促相关涉毒人员进行尿检、谈话、签到,配合乡政府、卫生院开展计生四查和艾滋病CD4检测,经常和队友、乡村干部、医生一起到艾滋病人家中“送药上门,看药下肚”,耐心讲解禁毒防艾政策知识,劝诫群众远离毒品和艾滋病。
陈宝书三番五次的上门宣讲和督导服药,感染了涉毒涉艾人员,也让他们了解到了“四治”专员的工作特殊性和任务艰巨性,纷纷按要求服药,完成签到管理任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毒品艾滋一日不绝,脱贫奔康一日不停,四治一日不止!”这是陈宝书向群众宣讲政策时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为确保禁毒防艾工作社会化、常态化,他还提议将禁毒防艾纳入《村规民约》,配套制定了涉毒要处罚、举报吸毒有奖等综合管理措施,群众拒毒防艾意识不断提升,形成了全村禁毒防艾的良好氛围。
师者仁心 一份微力助贫苦
“娃儿们造孽啊!”在看到很多小孩换洗衣服少,有些甚至破旧单薄时,陈宝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9年,为了让孩子们过上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他几次回学校协调落实校服捐赠事项。六一儿童节前夕,西华大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不远千里到村开展了“情暖布拖彝乡,关爱贫困学子”爱心校服捐赠行动,为瓦沟村幼儿园学生送去了校服120套、文体用品、糖果等生活学习物资。受赠校服后,村幼儿园责任人阿里什青不停地说“卡莎莎”(汉语为谢谢)。
驻村帮扶一年多来,陈宝书及时向学校反映群众诉求、争取扶贫政策,为黑日老日等贫困群众送去了洗衣机、大米、清油等生活物资,解决其实际困难。
同时,他还极力推动西华大学与布拖县开展了安置点墙体彩绘、以购代捐等精准扶贫对接活动,让西华人真心真情扶贫的精神永远地留在布拖的大地上。
“今年是全国全面脱贫攻坚收官年,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我们驻村扶贫干部鼓劲打气,更坚定了我们决战决胜的信心。”陈宝书自信地说。
扶贫工作,看起来是琐碎、简单、平凡的日常,却汇聚起了最真实的正能量,在面对贫困坚硬的顽石时,正是需要像陈宝书博士这样千千万万的人们去敲打和撞击,当“攻坚”的火花四溅,“难题”破裂的声响响彻天空时,我们将和全国全省贫困群众一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川报观察、四川之声等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报道链接如下:
川报观察:凉山扶贫队伍来了位博士
四川之声:凉山扶贫队伍来了位博士
(以下各条,点击即可阅读)
云课堂进行中
西华要闻
▶108名西华学子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有没有你认识的?
▶毕业论文、毕业求职怎么解决?学习资料在寝室怎么办?西华:安排!
防疫进行时
▶再落实!再部署!校长刘树根一行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西华的她,美到我了▶西华大学抗击疫情网络晚会:跨越千里的青春告白!▶疫情期间感到“蕉绿”?西华大学心理专家给你“把脉开方”
西华有思
▶西华有思 |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西华有思 | 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彰显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西华有思 | 以抗疫为契机,引导大学生深入领悟中医药传统文化▶西华有思 | “因事而化”,打造战疫思政“金课”
作者:翟元平
编辑:魏婷
编审:黄潇、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