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浙大、华南理工、重大!好兄弟,就是要三个人一起冲!

西华大学
2024-10-19


史宏波、万启林、郑二月是汽车与交通学院2020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他们因竞赛结缘组成牢不可破的队伍携手逐梦,共同进步他们在各自的道路奔跑着不仅全员保研985名校更收获了坚不可催的友谊


从左往右 郑二月、万启林、史宏波


个人名片

史宏波 推免至浙江大学机械专业。智能汽车性能与安全实验室室长,成功发表2篇SCI;作为第一负责人申请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若干;担任班长,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连续6学期获得“校级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万启林 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专业。作为主研人参与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现已发表2篇SCI论文;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二等奖、第十八届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学生干部等荣誉。


郑二月 推免至重庆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亚太杯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奖项;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西华大学“才达”特别助学金,多次获得校级优秀三好学生、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感谢最好的遇见

从三人到团队

从失利到收获

一路曲折坎坷

他们一路相伴

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史宏波、万启林、郑二月三人因竞赛结缘,进而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同向而行。大一时期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熟识,但相同的是各自都潜心学习,不断地沉淀自己,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列。三人的相遇从大二开始。那时,担任汽车与交通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骨干的史宏波与郑二月因工作而熟悉,共同萌发参加竞赛的想法。还差一人怎么办?郑二月提及同样优秀的万启林,三人相聚,不谋而合,携手开启了大学竞赛之旅。


受到学长鼓舞,他们开始准备创新创业类竞赛。在车辆工程专业,这并非本专业竞赛。面对未知的挑战,他们毫不畏惧,缺乏经验知识,他们在未知中探索前行。郑二月回忆:“我们团队在准备‘互联网+’比赛时,从最开始的项目选题、商业计划书撰写到项目答辩准备,每一步都蜿蜒曲折,包括最后项目的名称我们都展开了多次的讨论。漫拨流水诉心声,我们最后敲定了‘漫诉馆’项目。”


为了弥补在专业上和技术上的不足,团队主动招揽了美术设计、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的新鲜血液。在贺刚老师与常凯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主动跳出舒适圈,将不同的领域跨界融合,面对陌生的知识都会主动求教,力求将项目打磨到最好。“也许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当你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挑战时,很多时候会事与愿违。熬了许多日夜的项目,却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水花。”史宏波说。“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收获了更多,在我们八个人的团队里,大家的工作分配得很好,大家各司其职,都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万启林说。


郑二月说:“创新创业类花的时间很多,但相比结果,实实在在的过程却更加弥足珍贵。策划案的书写、比赛的经验、答辩的技巧、组织策划能力……这些对于我们的人生规划都有了质的改变。”同时指导老师对整个项目的肯定,对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让他们重拾信心,再出发。然而竞赛之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参加数学建模MathorCup时,与创新创业比赛的时间点重合,由于那段时间大家都很疲惫,对于数学建模比赛准备不充分加之题目难度大,三人最终不得已选择了放弃。



接连两次的失败没有击倒他们,反而锻炼了他们的抗压能力,让他们在后来遇到挫折困难时能轻松应对。科研的很多成果在大三才得以开始显现,三人用前面失败的经验和掌握的技能,抓住了很多机遇。郑二月说:“印象最深刻的时刻就是亚太杯数学建模二等奖和国赛的数学建模省级二等奖的结果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相信,当时熬夜了三天,看到结果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极强的行动力是三人成功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但三个人都闲不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都是在学业或者爱好上确定了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行动的人,”史宏波说。“一件事交给我们,我们不会草草了事,而是会想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精益求精。就像最开始接触创新创业大赛,虽然我们知道过程会很艰难,但依旧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做好。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我们最为珍视的。”郑二月这样说。



继续前行

目标就在前方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各自努力 顶峰相见


在彼此相遇的旅程中,他们成为最美的交集,共同探索学海,在知识的交融中,他们互相助力。史宏波将对方视为自己学习上的楷模,时常借鉴学习经验;郑二月渴望吸收双方的优点,在竞赛中不断迭代自我;万启林也从另外两人身上学会了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稳中求进的处事方式。
他们三人都喜欢在露天有风的地方,探索着未知,探讨着未来。红砖西楼已经成为了他们“熬夜”的代名词。闲暇之余,相约着去吃烤鱼,漫无目的地散步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许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足迹:玉林东路、宽窄巷子、天府广场、春熙路。三个兴趣爱好截然不同的人,在时间的见证下,情谊愈加浓厚。

 和杨建军老师在一起


谈到保研,三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史宏波和万启林自大二下加入杨建军老师所在的智能汽车性能与安全实验室后,在陈一萌和邢山山两位学长的帮助下,对保研相关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史宏波说,他在4、5月份就将面试需要的简历、口语准备好,也报名了很多高校举办的夏令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浙江大学。他说:“我特别感谢智能汽车性能与安全实验室的杨建军老师,撰写发表论文时,杨老师陪我字斟句酌,倾尽所能的点拨和指导我,从夏令营到最后拿到offer一直在帮助我,不断打电话告知我最新信息,给我提供心理上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


万启林回忆说:“我大二之前的目标是重庆大学,这是我结合地理环境和所学专业得出的一个最优解。但是到了最后选择,我抱着‘冲一把’的心态去华南理工大学试试,幸运地通过了面试。经过我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兄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分析,最后觉得华南理工大学更适合自己。我很感谢我有两位可靠的朋友,他们会及时提醒我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感谢实验室的杨建军老师和邢山山师兄的指导,感谢我的硕导在我无措的时候选择了我。我很幸运,也很有福气。”
“我其实是最晚开始为保研做准备的,”郑二月感慨道,“工作很忙,我给自己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的选择,但是我的父母告诉我,无论我怎么选,他们都相信我。”看着最要好的伙伴都在为保研做准备,他心中满是羡慕,他找到了学院团委的雷为尧老师,针对他的迷茫,雷为尧老师同他分析了许久。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成绩还不错,他选择一试,于是从大三下开始准备保研。“真的很感谢学院为我提供的平台以及创造的发展环境,让我的所愿能实施落地,在此期间史宏波和万启林也帮助了我许多,我很感谢我的两位好伙伴。”郑二月说。


三人与常凯老师合影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老师是最直接的依靠。三人由衷感激辅导员常凯老师,在常凯老师支持和鼓励下,大家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日常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到温馨和安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拥有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深入研究

继续耕耘

不留遗憾

我们都能跟更好的自己遇见





长路漫漫 即将起航


对于未来的路,三人都表示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在专业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史宏波说道:“无论以后的选择是什么,都希望自己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他引用一句话:“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的活着。”


万启林说:“读博是我的人生理想,是我长期以来的追求,希望能在毕业后深耕于校园,把我的老师教给我的内容教给更多学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对于未来,他希望他们三个都能找到想要的幸福,想要的答案,还有想要的自由。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他希望彼此都能永远积极向上,永远乐观开朗,未来能在更高的山峰相见。


郑二月则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学历还有知识武装自己。他说:“我希望能成为一个难能可贵的年轻人,绝不随波逐流,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努力的意义,相信遗憾比失败更可怕!”


对于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弟学妹,万启林说:“把握好时间,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郑二月说:“要有及时去了解各种信息并整理资料的习惯,勇于尝试,不要想太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就已经收获了很多。”史宏波则表示,要有良好的心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希望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能认真学习,最终得偿所愿,成功抵达梦想的彼岸。”史宏波说。



他们从西华起航即将各奔远方这份宝贵的情谊将会永存愿每一位西瓜籽都会在各自道路上闪闪发光




作者 | 李保婵 石金山 雷榆铃

编辑 | 雷榆铃 李保婵

编审 | 陈彧 王舒


为优秀的西瓜籽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华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